一种风光互补新能源水池供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8004发布日期:2019-03-13 23:0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光互补新能源水池供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风光互补新能源水池供氧系统。
背景技术
:养殖在水池内的鱼,其呼吸需要的氧气来源于水中的溶解的氧气,随着水池内氧气的消耗就出现缺氧,所以需要对水池内进行供氧以满足养殖的要求,供氧的原理是把空气打入水中,并使得氧气溶入水中以达到增氧的目的。由于要想供氧就需要电力设备,而使用设备进行供氧时就要消耗电能,在夏季单单供氧一项就占据了较大的电力成本,造成了养殖的成本高昂;且由于养殖鱼的水池多处于偏僻地带,用电也极为不方便,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目前常见的新能源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能,另一种是风能。而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和基于风能的风力发电系统技术已经很完善,因此可以考虑将其综合利用,光伏发电系统一般包括光伏板、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风力发电系统一般包括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变换器和储能装置。而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板位置和角度不易调节,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风力发电机位置和角度也不便于调节,所以无法最大程度上利用能源,因此也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光互补新能源水池供氧系统,以解决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光互补新能源水池供氧系统,包括固定在水池上方的第一支撑板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固定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控制调节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板角度的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还固定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端部设置有控制调节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风力发电机角度的第二调节部,所述水池的上方还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入水端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水泵通过所述第一水管将水池内的水抽出并扩散,所述水泵由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和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供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在第一立柱内的第一滑动杆能够调节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板的高度,利用第一调节部能够调节光伏板的角度;滑动连接在第二立柱内的第二滑动杆能够调节风力发电系统中风力发电机的高度,利用第二调节部能够调节风力发电机的角度,故装置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且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为水泵供电使得装置不必依赖于电网输电,使得装置的适应性更强,同时也较为绿色环保。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弧块、弧槽、圆槽、圆块、圆杆、圆盘、插杆、若干个插孔和支撑杆,所述弧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动杆顶端,所述弧槽和所述圆槽均开设在所述弧形上且相互连通,所述圆块转动连接在所述圆槽内,所述圆杆固定在所述圆块的圆心处,所述圆杆与所述弧块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圆盘同心固定在所述圆杆端部,所述插杆穿插在所述圆盘内,所述弧块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插杆插入的插孔,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圆块上,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所述光伏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圆盘能够带动圆杆和圆块转动,当圆块在圆槽内转动时,支撑杆将在弧槽内转动,支撑杆端部的光伏板也可以进行转动,故能改变光伏板的角度,当光伏板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操作者可以将圆盘上穿插的插杆插入到圆盘上的插孔内,这样就能将支撑杆和光伏板的角度锁定,故第一调节部调节光伏板的角度较为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凹槽、转动块、支撑盘、固定杆、操作盘和连接杆,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第二滑动杆端部,所述转动块转动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转动块和所述凹槽的正截面均为凸字形,所述支撑盘固定在所述转动块上,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支撑盘上方,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所述支撑盘的底面还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有操作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固定杆端部的风力发电机进行角度的调节时,操作者可以转动操作盘,当操作盘转动时将通过连接杆带动支撑盘转动,当支撑板转动时将带动转动块在凹槽内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杆端部的风力发电机改变角度,故第二调节部调节风力发电机的角度时也较为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在远离所述圆块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内,所述光伏板固定在所述滑块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需要微调支撑杆端部的光伏板位置时,操作者可以转动固定板内的第一螺杆,当第一螺杆转动时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竖直滑移,当滑块在滑槽内滑移时将带动光伏板进行微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柱上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二滑动杆外部还固定有匚字形板,所述匚字形板在所述槽口内竖直滑移,所述匚字形板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外部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第二滑动杆在第二立柱内的位置时,操作者可以拉动匚字形板在槽口内竖直滑移,之后将锁紧螺栓拧紧就能锁定第二滑动杆在第二立柱内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内部还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由光伏发电系统供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需要调节第一滑动杆在第一立柱内的位置时,操作者可以启动第二伺服电机,当第二伺服电机转动时将带动第一滑动杆在第一立柱内部竖直滑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固定有若干个固定柱,若干个所述固定柱的端部共同固定有密封的筒体,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筒体之间连通,所述筒体上还连接有若干个喷水管,若干个所述喷水管的端部均设置有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泵启动时,水泵将通过第一水管将水池内的水经过第二水管抽入到筒体内,之后再从筒体上的喷水管端部的喷头喷出,当喷头喷出水时水能和空气接触,能使得水中携带较多的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管在远离水泵的一端拆卸连接有过滤球罩,所述过滤球罩端部具有第一轴肩,所述第一水管的端部具有第二轴肩,所述第一轴肩和所述第二轴肩的外部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环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球罩能够防止水池中的杂物进入到水泵,能保护水泵的安全,且通过利用第一轴肩、第二轴肩和螺纹环套能够实现过滤球罩的拆卸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所述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44-4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2-44份、聚乙烯43-45份、氟硅酸铵25-27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1-23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7-19份、丙烯酸钠14-16份、羟乙基乙二胺12-14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243-246℃并保温20-3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114-116℃后,再向反应釜内加入氟硅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钠和羟乙基乙二胺并搅拌均匀,保温20-30min,之后冷却到室温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表面;s4、烘干:在通风阴凉处将喷涂后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烘干。进一步的,所述s1中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245℃并保温25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表面的防污涂层能够避免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变得过于脏污而难以清洗。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滑动在第一立柱内的第一滑动杆能够调节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板的高度,利用第一调节部能够调节光伏板的角度;滑动连接在第二立柱内的第二滑动杆能够调节风力发电系统中风力发电机的高度,利用第二调节部能够调节风力发电机的角度,故装置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且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为水泵供电使得装置不必依赖于电网输电,使得装置的适应性更强,同时也较为绿色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7为图6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之一;图9为图8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之二;图11为图10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g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之三;图14为图13中h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图;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图。图中:1、第一支撑板;11、第一立柱;110、第一滑动杆;111、光伏板;2、第一调节部;12、第二立柱;120、第二滑动杆;1200、风力发电机;3、第二调节部;13、第二支撑板;131、水泵;1311、第一水管;21、弧块;211、弧槽;212、圆槽;22、圆块;221、圆杆;23、圆盘;231、插杆;210、插孔;24、支撑杆;31、凹槽;311、转动块;32、支撑盘;321、固定杆;322、连接杆;33、操作盘;241、固定板;2411、滑槽;2412、滑块;2413、第一螺杆;121、槽口;1211、匚字形板;1212、锁紧螺栓;1213、螺纹孔;112、伺服电机;1121、第二螺杆;132、固定柱;1321、筒体;1312、第二水管;13211、喷水管;13212、喷头;13111、过滤球罩;131111、第一轴肩;13112、第二轴肩;131121、螺纹环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风光互补新能源水池供氧系统,包括固定在水池上方的第一支撑板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为了使得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能源,在第一支撑板1上方固定有第一立柱11,在第一立柱11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滑动杆110,其中在第一滑动杆110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控制调节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板111角度的第一调节部2;同时在第一支撑板1上方还固定有第二立柱12,在第二立柱12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二滑动杆120,并在第二滑动杆120端部设置有控制调节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风力发电机1200角度的第二调节部3;为了使得水池内的水能够充满氧气,需要将水池内的水抽出,并使的水流飘散在空气内,为此在水池的上方还固定有第二支撑板13,其中在第二支撑板13上固定有水泵131,在水泵131的入水端连接有第一水管1311,水泵131通过第一水管1311将水池内的水抽出并扩散,其中水泵131由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供电;由于滑动在第一立柱11内的第一滑动杆110能够调节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板111的高度,故利用第一调节部2能够调节光伏板111的角度;滑动连接在第二立柱12内的第二滑动杆120能够调节风力发电系统中风力发电机1200的高度,利用第二调节部3能够调节风力发电机1200的角度,故装置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且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为水泵131供电使得装置不必依赖于电网输电,使得装置的适应性更强,同时也较为绿色环保。参考图6、图7、图10和图11,其中上述的第一调节部2包括弧块21、弧槽211、圆槽212、圆块22、圆杆221、圆盘23、插杆231、八个插孔210和支撑杆24,其中弧块21固定在第一滑动杆110顶端,弧槽211和圆槽212均开设在弧形上且相互连通,圆块22转动连接在圆槽212内,圆杆221固定在圆块22的圆心处,圆杆221与弧块21之间转动连接,圆盘23同心固定在圆杆221端部,插杆231穿插在圆盘23内,在弧块21上开设有八个供插杆231插入的插孔210,支撑杆24固定在圆块22上,在支撑杆24的端部设置有光伏板111;由于通过转动圆盘23能够带动圆杆221和圆块22转动,当圆块22在圆槽212内转动时,支撑杆24将在弧槽211内转动,支撑杆24端部的光伏板111也可以进行转动,故能改变光伏板111的角度,当光伏板111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操作者可以将圆盘23上穿插的插杆231插入到圆盘23上的插孔210内,这样就能将支撑杆24和光伏板111的角度锁定,故第一调节部2调节光伏板111的角度较为方便。参考图2、图8和图9,其中第二调节部3包括凹槽31、转动块311、支撑盘32、固定杆321、操作盘33和连接杆322,其中凹槽31开设在第二滑动杆120端部,转动块311转动在凹槽31内,转动块311和凹槽31的正截面均为凸字形,转动块311不会脱离第二滑动杆120,支撑盘32固定在转动块311上,固定杆321固定在支撑盘32上方,在固定杆321的端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1200,在支撑盘32的底面还通过两根连接杆322固定有操作盘33;当需要调节固定杆321端部的风力发电机1200进行角度的调节时,操作者可以转动操作盘33,当操作盘33转动时将通过连接杆322带动支撑盘32转动,当支撑板转动时将带动转动块311在凹槽31内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杆321端部的风力发电机1200改变角度,故第二调节部3调节风力发电机1200的角度时也较为方便。参考图10和图11,为了对处于支撑杆24端部的光伏板111进行微调,将支撑杆24在远离圆块22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241,同时在固定板241内开设有滑槽2411,在滑槽2411内滑移连接有滑块2412,并在滑块2412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2413,其中第一螺杆241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固定板241内,光伏板111固定在滑块2412上;当操作者需要微调支撑杆24端部的光伏板111位置时,操作者可以转动固定板241内的第一螺杆2413,当第一螺杆2413转动时将带动滑块2412在滑槽2411内竖直滑移,当滑块2412在滑槽2411内滑移时将带动光伏板111进行微调。参考图1和图2,为了方便调节第二立柱12内第二滑动杆120的高度位置,在第二立柱12上开设有槽口121,在第二滑动杆120外部还固定有匚字形板1211,其中匚字形板1211在槽口121内竖直滑移,将匚字形板1211和第二立柱12之间通过锁紧螺栓1212连接,同时在第二立柱12的外部开设有十个螺纹孔1213,当需要调节第二滑动杆120在第二立柱12内的位置时,操作者可以拉动匚字形板1211在槽口121内竖直滑移,之后将锁紧螺栓1212拧紧就能锁定第二滑动杆120在第二立柱12内的位置。参考图10和图12,为了方便调节第一立柱11内的第一滑动杆110的高度位置,在第一立柱11内部还固定有伺服电机112,在伺服电机112的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二螺杆1121,其中第二螺杆1121与第一滑动杆110之间螺纹连接,其中第二伺服电机112由光伏发电系统供电,当操作者需要调节第一滑动杆110在第一立柱11内的位置时,操作者可以启动第二伺服电机112,当第二伺服电机112转动时将带动第一滑动杆110在第一立柱11内部竖直滑移。参考图4和图5,为了使得水泵131抽出的水在空气中充分扩散,在第二支撑板13上方固定有三个固定柱132,在三个固定柱132的端部共同固定有密封的筒体1321,并将水泵131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管1312连通,将第二水管1312的另一端与筒体1321之间连通,同时在筒体1321上还连接有六个喷水管13211,并在六个喷水管13211的端部均设置有喷头13212,当水泵131启动时,水泵131将通过第一水管1311将水池内的水经过第二水管1312抽入到筒体1321内,之后再从筒体1321上的喷水管13211端部的喷头13212喷出,当喷头13212喷出水时水能和空气接触,能使得水中携带较多的氧。参考图13和图14,为了防止水泵131将水池内的杂物抽出,将第一水管1311在远离水泵131的一端拆卸连接有过滤球罩13111,为了方便连接过滤球罩13111,在过滤球罩13111端部具有第一轴肩131111,在第一水管1311的端部具有第二轴肩13112,同时在第一轴肩131111和第二轴肩13112的外部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环套131121,过滤球罩13111能够防止水池中的杂物进入到水泵131,能保护水泵131的安全,且通过利用第一轴肩131111、第二轴肩13112和螺纹环套131121能够实现过滤球罩13111的拆卸和连接。参考图15,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有光伏板111、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光伏板111接受太阳能后产生直流电,直流电经过控制器整流之后可以输入直流负载,也可以输入到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供交流负载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换为电能;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太阳能控制器的型号可以选用斯纳特能源公司生产的pwm24v太阳能控制器;储能装置为铅蓄电池;逆变器需要使用dc-ac逆变器。参考图16,风力发电系统一般包括风力发电机1200、控制器、变换器和储能装置;风力发电机1200可以选用广州英飞风力发电机1200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max-600w系列;控制器,风力发电控制器是专门为风能发电系统设计的智能型控制器,能够高效率地转化风力发电机1200所发出的电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器可以选择win-power控制器;变换器可以选择dc-ac逆变器,能够实现交直流转换;储能装置可以选择铅蓄电池。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由于在调节装置时第一支撑板1会被使用者踩踏,第二支撑板13的表面又很容易积累水池内的水,所以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都容易变得脏污,为了方便清洗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故提供了一种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流程短、制备简单的优点,其中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44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2份、聚乙烯43份、氟硅酸铵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1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7份、丙烯酸钠14份、羟乙基乙二胺12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243℃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114℃后,再向反应釜内加入氟硅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钠和羟乙基乙二胺并搅拌均匀,保温20min,之后冷却到室温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的表面;s4、烘干:在通风阴凉处将喷涂后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烘干。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4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3份、聚乙烯44份、氟硅酸铵2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1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7份、丙烯酸钠14份、羟乙基乙二胺12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243℃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114℃后,再向反应釜内加入氟硅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钠和羟乙基乙二胺并搅拌均匀,保温20min,之后冷却到室温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的表面;s4、烘干:在通风阴凉处将喷涂后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烘干。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4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3份、聚乙烯44份、氟硅酸铵2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2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8份、丙烯酸钠15份、羟乙基乙二胺13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244℃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114℃后,再向反应釜内加入氟硅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钠和羟乙基乙二胺并搅拌均匀,保温20min,之后冷却到室温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的表面;s4、烘干:在通风阴凉处将喷涂后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烘干。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4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4份、聚乙烯45份、氟硅酸铵27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2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8份、丙烯酸钠15份、羟乙基乙二胺13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244℃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114℃后,再向反应釜内加入氟硅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钠和羟乙基乙二胺并搅拌均匀,保温20min,之后冷却到室温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的表面;s4、烘干:在通风阴凉处将喷涂后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烘干。实施例6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4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4份、聚乙烯45份、氟硅酸铵27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2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8份、丙烯酸钠15份、羟乙基乙二胺13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245℃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115℃后,再向反应釜内加入氟硅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钠和羟乙基乙二胺并搅拌均匀,保温25min,之后冷却到室温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的表面;s4、烘干:在通风阴凉处将喷涂后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烘干。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4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4份、聚乙烯45份、氟硅酸铵27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2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8份、丙烯酸钠15份、羟乙基乙二胺13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246℃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116℃后,再向反应釜内加入氟硅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钠和羟乙基乙二胺并搅拌均匀,保温30min,之后冷却到室温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的表面;s4、烘干:在通风阴凉处将喷涂后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烘干。对实施例2-7中涂覆有防污涂层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2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表1表面硬度剥离强度实施例2100%100%实施例398%98%实施例4102%101%实施例5107%108%实施例6103%104%实施例798%97%由上可知,由于实施例5中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3的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比其他涂覆有防污涂层的实施例都要高,故实施例5中给出的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是最优选择。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