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982发布日期:2018-09-28 20:3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舱电站。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电力紧张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人们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供电网的备用电源,特别是作为医院、宾馆、高档生活社区、大型商场等对电力具有严格要求的场所是不可缺少的应急设备。

现有的双电站一般由两台电站组成,作为一主一备给设备进行供电。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双电站结构尺寸大,不利于整体布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舱电站,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电站结构尺寸大,不利于整体布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舱电站,包括:舱体、底座、油箱、控制柜、散热器、第一电站和第二电站;

所述舱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电站和所述第二电站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且所述油箱与所述控制柜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电站和所述第二电站均与所述油箱、所述控制柜和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控制柜用于调控所述第一电站和所述第二电站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控制柜的下方,所述控制柜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油箱的上方,所述第一电站和所述第二电站均与所述消音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包括本体和支架;

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支架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分别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站和所述第二电站。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柜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区和第二控制区;

所述第一控制区与所述第一电站电连接,用于调控第一电站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控制区与所述第二电站电连接,用于调控第二电站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方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降噪层。

进一步地,所述方舱靠近所述控制柜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开启门的安装口,所述开启门一侧铰接在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开启门另一侧设置有锁紧件。

进一步地,所述方舱上还设置有排风百叶窗,所述排风百叶窗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且所述排风百叶窗与所述开启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方舱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设置在所述方舱的同侧,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舱电站,包括:舱体、底座、油箱、控制柜、散热器、第一电站和第二电站;所述舱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电站和所述第二电站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且所述油箱与所述控制柜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电站和所述第二电站均与所述油箱、所述控制柜和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控制柜用于调控所述第一电站和所述第二电站的工作状态。采用上述的方案,第一电站和第二电站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底座上,且第一电站和第二电站均与油箱、控制柜和散热器连接,控制柜控制第一电站和第二电站的工作状态,这样,散热器和油箱可分别为第一电站或第二电站散热和提供油料,使第一电站和第二电站共用散热器和油箱,散热器和油箱也呈中心对车地设置在底座上,可进一步地增加底座上器件的集成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电站结构尺寸大,不利于整体布局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电站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电站内部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电站的方舱的第一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电站的方舱的第二立体图。

图标:100-底座;200-舱体;110-油箱;120-控制柜;130-散热器;140-第一电站;150-第二电站;160-蓄电池;170-消音器;210-排风百叶窗;220-第一盖板;230-第二盖板;240-开启门;121-第一控制区;122-第二控制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电站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电站内部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电站的方舱的第一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电站的方舱的第二立体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舱电站,包括:舱体200、底座100、油箱110、控制柜120、散热器130、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

所述舱体2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电站140和所述第二电站150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散热器13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的一侧,所述油箱11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靠近所述散热器130的一端,所述控制柜1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远离所述散热器130的一端,且所述油箱110与所述控制柜120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电站140和所述第二电站150均与所述油箱110、所述控制柜120和所述散热器130连接,所述控制柜120用于调控所述第一电站140和所述第二电站150的工作状态。

其中,底座100上可设置第一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第一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分别与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对应设置,第一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的设置以使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工作时有稳定的氧气的量的输入。

其中,方舱和底座10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舱电站,包括:舱体200、底座100、油箱110、控制柜120、散热器130、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所述舱体2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电站140和所述第二电站150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散热器13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的一侧,所述油箱11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靠近所述散热器130的一端,所述控制柜1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远离所述散热器130的一端,且所述油箱110与所述控制柜120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电站140和所述第二电站150均与所述油箱110、所述控制柜120和所述散热器130连接,所述控制柜120用于调控所述第一电站140和所述第二电站150的工作状态。采用上述的方案,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底座100上,且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均与油箱110、控制柜120和散热器130连接,控制柜120控制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的工作状态,这样,散热器130和油箱110可分别为第一电站140或第二电站150散热和提供油料,使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共用散热器130和油箱110,散热器130和油箱110也呈中心对车地设置在底座100上,可进一步地增加底座100上器件的集成度,使得方舱电站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电站结构尺寸大,不利于整体布局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蓄电池160,所述蓄电池16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且所述蓄电池160位于所述控制柜120的下方,所述控制柜120与所述蓄电池16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蓄电池160设置在底座100上,且蓄电池160设置的位置在控制柜120的下方,蓄电池160为控制柜120提供电量,将蓄电池160设置在控制柜120主体和底座100之间,能够加强整体装置的集成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消音器170,所述消音器17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且所述消音器170设置在所述油箱110的上方,所述第一电站140和所述第二电站150均与所述消音器17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170包括本体和支架;

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远离底座100的一端,所述油箱110设置在所述支架下端。

其中,支架和本体之间可为活动连接,也可为一体化地设置方式,活动连接的方式可在支架顶端设置有滑槽,在本体靠近支架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滑槽配合的滑道;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为焊接。

本实施例中,方舱电站还包括消音器170,消音器170包括本体和支架,支架固定设置在底座100上,且本体设置在支架远离底座100的一端,同时支架靠近底座100的一端形成有容纳空间,油箱11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以使整体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方舱电站能够在高海拔5000米和高温+60℃环境条件下满载输出额定功率的测试试验,试验结果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并可靠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分别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站140和所述第二电站150。

本实施例中,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用于将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固定在底座100上,且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支撑,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与底座100上设置有间隙,以使更多的空气能够进入到的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中,保障第一电站140或第二电站150的持续稳定的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柜12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区121和第二控制区122;

所述第一控制区121与所述第一电站140电连接,用于调控第一电站140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控制区122与所述第二电站150电连接,用于调控第二电站150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控制柜120上设了第一控制区121和第二控制区122,在第一电站140和第二电站150内分别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监控第一电站140的工作状态,第一传感器将第一电站140的工作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一控制区121内的第一控制器,当第一电站140出现故障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站140停止工作,第二传感器将第二电站150的工作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区122内的第二控制器,当第二电站150出现故障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站150停止工作,且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电连接,当第一控制器发出第一电站140停止工作时,第二控制器发出第二电站150工作的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方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降噪层。

其中,降噪层为消声棉,消声棉的厚度为40mm,以保证电站在工作时的工作噪声处于83dB以下,从而达到低噪音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方舱的内侧壁上设有降噪层,降噪层的设置可以使第一电站140或第二电站150的工作时的噪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方舱靠近所述控制柜12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开启门240的安装口,所述开启门240一侧铰接在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开启门240另一侧设置有锁紧件。

其中,开启门240上设置有钢化玻璃透视窗,这样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控制柜120上的显示界面进行观测。

其中,锁紧件可为机械锁也可为电子锁还可为机械锁和电子锁的结合。

本实施中,在方舱靠近控制柜120的一侧的侧板上设置有开启门240,在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开启门240的安装口,开启门240铰接在安装口上,并且在开启门240还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的设置可以降低方舱电站内部被损坏的机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方舱上还设置有排风百叶窗210,所述排风百叶窗210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器130的一侧,且所述排风百叶窗210与所述开启门240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方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排风百叶窗210,排风百叶窗210设置在靠近散热器130的一侧,以使排风百叶窗210不仅仅能够使散热器130上的热量散发,还可避免雨水通过百叶窗进入到方舱内,以保障散热器130能够持续稳定的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方舱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设置在所述方舱的同侧,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220和第二盖板230。

其中,在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一侧的方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口,在第三开口处设置有第三盖板,在第三盖板的一侧的设置有百叶窗。

本实施例中,在方舱上与设置排风百叶窗210和开启门240相邻一侧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盖板220和第二盖板230,这样,在对方舱内的油箱110加油或者是对方舱内的部件进行检测的时候,都可通过将第一盖板220和第二盖板230拆卸的方式来实现对方舱内部进行检测,并且在第一盖板220和第二盖板230之间还设置有百叶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