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过分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6353发布日期:2018-08-24 19:0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过分相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列车过分相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是采用27.5kV单相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将电力系统提供的110kV或220kV三相电转换成27.5kV的单相交流电给牵引供电网,但是单相供电容易在电网中产生负序电流,而负序电流对电网中的设备、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等会产生很大影响。为平衡电力系统的A、B、C三相电流,牵引变电所对接触网实行换相轮流供电方式;为防止相间短路,接触网各相间采用绝缘物分割,即为“电分相”,因此在变电所出口处及两牵引变电所之间(供电臂末端)必须设置电分相装置。目前国内交流电气化铁路上,一般每隔20~30km即会设置一个电分相区。地面自动过分相装置作为带电过分相方式,是通过安装在地面的装备给中性段供电,列车运行在分相区时也可以获得电能,因此不需断开列车的主断路器、列车牵引力损失小。但是目前的列车过分相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功率密度低且散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且散热性能好的列车过分相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列车过分相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保护柜、控制柜、信号采集柜、变流器柜和水冷却柜,所述控制柜、保护柜和信号采集柜沿箱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安装在箱体的一侧,所述水冷却柜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另一侧,所述变流器柜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中部;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水风换热器,所述水冷却柜通过水管分别与所述水风换热器和变流器柜相连,用于形成水冷循环通道以对变流器柜进行散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变流器柜与所述控制柜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所述变流器柜与箱体的前板之间设置有维护通道。

所述箱体于控制柜的一侧以及后侧均设置有箱门。

所述箱体的各围板上均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变流器柜包括底座和多个单元柜,多个单元柜并列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单元柜包括柜体、电控件组件、功率模块组件、支撑电容和接触器组件;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多根支撑梁,所述电控件组件、功率模块组件、支撑电容和接触器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柜体的支撑梁上。

所述变流器柜内设置有贯穿各单元柜的主入水管和主出水管,所述主入水管和主出水管均与水冷却柜相连,所述主入水管安装于各所述功率模块组件的下方且与各功率模块组件内的水冷模块的入水口相连,所述主出水管安装于各所述功率模块组件的上方且与各功率模块组件的水冷模块的出水口相连。

所述功率模块组件包括两个功率模块,两个功率模块面对面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列车过分相装置,将各个柜体集成在一个箱体内,并且通过水冷却柜与变流器柜相连,并通过水风换热器为变流器柜提供内循环冷却热水,保证变流器柜的正常散热和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图2的B-B视图。

图5为图2的E-E视图。

图6为图1的D-D视图。

图7为图1的C-C视图。

图8为变流器柜的主视结构图。

图9为单元柜的主视结构图。

图中标号表示:1、箱体;2、水风换热器;3、控制柜;4、保护柜;5、信号采集柜;6、水冷却柜;7、变流器柜;71、单元柜;711、柜体;712、电控件组件;713、功率模块组件;714、支撑电容;715、接触器组件;716、主入水管;717、主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列车过分相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安装有保护柜4、控制柜3、信号采集柜5、变流器柜7和水冷却柜6,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水风换热器2,水冷却柜6通过水管分别与水风换热器2和变流器柜7相连,用于形成水冷循环通道以对变流器柜7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的列车过分相装置,将各个柜体集成在一个箱体1内,并且通过水冷却柜6与变流器柜7相连,并通过水风换热器2为变流器柜7提供内循环冷却水,保证变流器柜7的正常散热和稳定运行。

具体地,控制柜3、保护柜4和信号采集柜5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安装在箱体1的一侧,减少箱体1的长度,通过箱体1侧边的线槽即可布线,提升各个柜体之间连线的便利性;水冷却柜6安装于箱体1的另一侧,变流器柜7安装于箱体1的中部;通过以上各柜体的合理布局,尽量减少箱体1的占地面积。另外,变流器柜7与控制柜3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变流器柜7与箱体1的前板之间设置有维护通道,用于检修以及设备维护。另外,箱体1于控制柜3的一侧设置有箱门(双开门),便于在安装时进行接线操作,而且在箱体1的后侧采用双联双开门,便于在变流器柜7后部进行维护与底部接线。

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各侧板均采用2mm左右厚度钢板,底板配置槽钢底座支撑及6mm厚底板,具有较高强度及承重能力,内部采用100mm厚发泡保温层,便于防护恶劣环境条件对内部电气设备的影响;箱体1底部配置有固定螺纹孔以保证水冷却柜6、变流器柜7、控制柜3、保护柜4和信号采集柜5能够与箱体1,运输时保证位置无偏移;箱体1采用开顶式集装箱结构,组装时将集装箱顶盖拆除,将水冷却柜6、变流器柜7、控制柜3、保护柜4和信号采集柜5吊装进入集装箱内,安装完成后再将集装箱顶盖复原。

本实施例中,变流器柜7内采用水冷方式进行散热,其与水冷却柜6通过内部水管相连接,水冷却柜6为变流器柜7提供内循环冷却水,保证变流器柜7的正常散热及稳定运行;水冷却柜6与外部水风换热器2通过水管联通,水风换热器2用于为水冷却柜6持续提供低温的外部循环水,以确保水冷却柜6能够提供足够的冷却水给变流器柜7进行散热;其中水风换热器2固定在集装箱的顶部,采用螺栓连接,运输时需要分开运输,在施工现场再将水风换热器2吊装在集装箱的顶部并固定,再将连接水管对接,可以减少现场设备的占地面积;可以减少设备现场水管安装的工作量,无需现场定制管路。

本实施例中,变流器柜7包括底座和多个单元柜71,多个单元柜71并列安装于底座上;单元柜71包括柜体、电控件组件712、功率模块组件713、支撑电容714、放电电阻组件、接触器组件715、谐振电容和接线组件;柜体内设置有多根支撑梁,电控件组件712、功率模块组件713、支撑电容714和接触器组件715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柜体的支撑梁上,谐振电容与电控件组件712并排安装且位于柜体后侧,放电电阻组件安装于接触器组件715前方的柜体一侧,接线组件安装于接触器组件715的后侧,其中功率模块组件713包括两个功率模块,两个功率模块面对面安装。通过多个单元柜71的拼装,不仅便于组装扩展,而且单元柜71内各部件分层布置在柜体内,结构简单紧凑,提升了功率密度。

本实施例中,变流器柜7内设置有贯穿各单元柜71的主入水管716和主出水管717,主入水管716和主出水管717均与水冷却柜6相连,主入水管716安装于各功率模块组件713的下方且与各功率模块组件713内的水冷模块的入水口相连,主出水管717安装于各功率模块组件713的上方且与各功率模块组件713的水冷模块的出水口相连。主入水管716与主出水管717安装在功率模块组件713的上下方,各功率模块组件713对应的水冷支路对称布局使得各支路流量均衡,利于散热。所有水冷支路的入口位置均低于出口位置,符合气体流动方向,能够更好的进行排气,实现水冷循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