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有扭转减振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704发布日期:2018-10-13 00:4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有扭转减振器的永磁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环保与节能是二十一世纪全世界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和鼓励发展小排量节能型汽车的产业发展政策,电动汽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驱动电机的转子通过花键与转轴相连,转轴轴的一端有与从动件输入轴相配合的内花键或外花键。结合部分的扭转刚度较大,共振应力较大,动力系统在转矩负荷下工作时的扭振与噪音较大,严重影响输出的平稳性。

例如,申请号为201320669833.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十二槽十极的方案,十二槽定子排布在十极转子的外侧。由十二槽定子和十极转子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十极转子外圈是南极的永磁体对应的定子槽的总数目和外圈是北极的永磁体对应的定子槽的总数目相同且均是六个,因此,十极转子实现了在任一时刻,外圈是南极的永磁体和外圈是北极的永磁体磁力基本相同,从而十极转子在旋转过程中磁力分布均匀,齿槽转矩大大减小。

又例如,申请号为201621433413.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电机底座、电机顶盖以及电机轴承;电机主体包括转子单元、定子单元以及支撑架,转子单元设置于支撑架的外周,定子单元设置于转子单元的外周;转子单元包括多个磁石和第一硅钢薄板,第一硅钢薄板套设于支撑架的外侧,多个磁石均匀分布于第一硅钢薄板上;定子单元包括一第二硅钢薄板,第二硅钢薄板的内侧设有多个齿部,相邻两个齿部之间形成一凹槽,多个齿部呈圆周设置,均匀分布于第二硅钢薄板上,每一齿部上均缠绕有一线圈;支撑架具有多根支柱,每一支柱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电机顶盖与电机底座上均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有扭转减振器的永磁同步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有扭转减振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后端盖、机壳、定子铁芯、转子铁芯、绝缘挡板、转子支架、扭转减振器、转轴、轴承、前轴承挡圈、键、轴挡圈、后轴承挡圈、旋变定子、旋变转子和旋变挡板,其中,后端盖与机壳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后端盖的定位口定位,定子铁芯固定在机壳内侧,转子支架与转子铁芯通过键连接,转子支架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有螺纹孔,另一端设有支架轴肩,转子支架的中心设有圆形开口,扭转减振器通过定位铆和圆孔钉铆在转子支架的圆形开口处,转轴与扭转减振器通过键连接,转轴输出端设有内花键,与外部的变速器的输入轴通过花键连接,在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1个轴承,前轴承挡圈固定设置在前端的轴承与机壳的连接处,轴挡圈固定设置在扭转减振器和转轴的连接处,后轴承挡圈固定设置在后端的轴承与转轴的连接处,旋变定子和旋变转子固定设置在转轴与后端盖的连接处,旋变挡板固定设置在旋变转子和后端盖之间。

进一步地,转子铁芯采用内置倒三角型,转子铁芯内设有圆孔,圆孔内壁上均匀分布3 个键,用于与转子支架配合。

进一步地,扭转减振器包括固定盘和轮毂,固定盘和轮毂上设有铆钉孔,通过铆钉孔将扭转减振器铆在转子支架上。

进一步地,固定盘设有盘开口,轮毂的横截面与盘开口相配合。

进一步地,固定盘上开设有弹簧放置槽,弹簧放置槽内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弹簧置于支架槽和弹簧放置槽之间,弹簧的一端抵在弹簧放置槽的一侧,另一端抵在支架槽上。

进一步地,轮毂内侧周向设有用于和转轴相连的键槽孔。

进一步地,转轴上设有大键槽,通过键使转子支架与转轴之间传递扭矩。

进一步地,转轴上设有小键槽,通过键连接旋变转子。

进一步地,转轴上设有深凹槽和浅凹槽,用以放置轴承挡圈和轴挡圈。

进一步地,转轴还设有转轴轴肩,用以定位轴承,转轴轴端内侧周向设有用于与变速箱输入轴连接的内花键。

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有益效果是:扭转减振器可以降低整个动力系统产生的扭转振动、冲击,使动力输出更加平稳。转子和转轴厚度变薄,降低了电机的重量。扭转减振器与转子支架集成,减小了电机的空间,实现了电机的轻量化和集成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铁芯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扭转减振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向半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支架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转轴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所示:1-后端盖,2-机壳,3-定子铁芯,4-转子铁芯,5-绝缘挡板,6-转子支架, 61-螺纹孔,62-圆孔,63-支架轴肩,64-圆形开口,65-支架槽,7-扭转减振器,71-固定盘, 711-盘开口,712-弹簧放置槽,713-铆钉孔,72-轮毂,73-弹簧,8-转轴,81-小键槽,82-深凹槽,83-浅凹槽,84-大键槽,85-转轴轴肩,86-内花键,9-轴承,10-前轴承挡圈,11-键,12- 轴挡圈,13-后轴承挡圈,14-旋变定子,15-旋变转子,16-旋变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后端盖1、机壳2、定子铁芯3、转子铁芯4、绝缘挡板5、转子支架6、扭转减振器7、转轴8、轴承9、前轴承挡圈 10、键11、轴挡圈12、后轴承挡圈13、旋变定子14、旋变转子15和旋变挡板16,其中,后端盖1与机壳2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后端盖1的定位口(图中未示)定位,定子铁芯3固定在机壳2 内侧,转子支架6与转子铁芯4通过键连接,转子支架6靠近后端盖1的一端设有螺纹孔61,另一端设有支架轴肩63,转子支架6的中心设有圆形开口64,扭转减振器7通过定位铆和圆孔62 钉铆在转子支架6的圆形开口64处,转轴8与扭转减振器7通过键11连接,在转轴8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1个轴承9,前轴承挡圈10固定设置在前端的轴承9与机壳2的连接处,轴挡圈12固定设置在扭转减振器7和转轴8的连接处,后轴承挡圈13固定设置在后端的轴承9与转轴8的连接处,旋变定子14和旋变转子15固定设置在转轴8与后端盖1的连接处,旋变挡板16固定设置在旋变转子15和后端盖1之间。

进一步地,转子铁芯4采用内置倒三角型,转子铁芯4内设有圆孔,圆孔内壁上均匀分布3 个键,用于与转子支架6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扭转减振器7包括固定盘71和轮毂72,固定盘71和轮毂72 上设有铆钉孔713,通过铆钉孔713将扭转减振器7铆在转子支架6的圆形开口64处。

进一步地,固定盘71设有盘开口711,轮毂72的横截面与盘开口711相配合。

进一步地,固定盘71上开设有弹簧放置槽712,弹簧放置槽712内设有弹簧73。

进一步地,弹簧73置于支架槽65和弹簧放置槽712之间,弹簧73的一端抵在弹簧放置槽712 的一侧,另一端抵在支架槽65上。

进一步地,轮毂72内侧周向设有用于和转轴8相连的键槽孔。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转轴8上设有大键槽84,通过键11使转子支架6与转轴8之间传递扭矩。

进一步地,转轴8上设有小键槽81,通过键连接旋变转子15。

进一步地,转轴8上设有深凹槽82、浅凹槽83,用以放置后轴承挡圈13、轴挡圈12,并分别定位后面的轴承9和扭转减振器7。

进一步地,转轴8还设有转轴轴肩85,用以定位轴承9,转轴8轴端内侧周向设有用于与外部的变速箱输入轴连接的内花键86。

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使用方法是:

步骤1:将轮毂72置于固定盘71的盘开口711内;

步骤2:将弹簧73置于弹簧73放置弹簧放置槽712中;

步骤3:通过铆钉将固定盘71与转子支架固6连;

步骤4:将转子支架6置于转子铁芯4内,通过螺钉将转子支架6与一端的绝缘挡板5 相连,转子支架6的支架轴肩63固定另一端的绝缘挡板5;

步骤5:将键11置于转轴8的大键槽84内,

步骤6:将转轴8置于扭转减振器7的轮毂内侧,通过键11连接扭转减振器7和转轴8;

步骤7:在转轴8的深凹槽82和浅凹槽83内分别放置轴挡圈12;

步骤8:在转轴8上放置轴承9,在后端盖1和机壳2上放置前轴承挡圈10和后轴承挡圈13;

步骤9:将定子铁芯3放入机壳1内,将转子铁芯4置于定子铁芯3内,盖上后端盖2。

本实用新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扭转减振器7,能将驱动电机与从动件的输入轴之间的连接转变成柔性连接,避免了载荷冲击,有效的保证了电机的寿命,输出也更加平稳。转子支架6在转动时会带动固定盘71转动,固定盘71的转动推动位于弹簧放置槽712内的弹簧73被压缩,通过弹簧73的缓冲作用,使转动扭矩被缓慢的传递至轮毂72,轮毂72通过键槽722与转轴8连接,转轴8 的轴端设有内花键86与外部的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并将扭矩传递至输入系统,实现了力的有效传递。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