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3027发布日期:2018-12-21 20:1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吸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管在开关过程中能量的吸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吸收电路,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电子领域中需要大量使用各种开关电源,开关电源中的开关管在实际开关过程中,有较大的di/dt和dv/dt(电流变化率和电压变化率),因此,需要加各种吸收电路使得开关管的di/dt和dv/dt下降,保护开关管;在传统的单端反激电路中,常用有RCD吸收电路和RC吸收电路,RCD吸收电路中开关管开关时电流走向会发生变化,虽可以有效吸收变压器漏感所产生的尖峰电压,但对线路感抗没有起到吸收效果,从而导致开关管上有残余的尖峰电压和干扰;在RC吸收电路中,开关管开关时电流可以基本按开关管导通时流动,可同时对变压器漏感和线路感抗起到吸收作用,但由于每次开关电容电压都会降为零,故会有多余的能量消耗,不符合高效节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吸收电路,可以有效吸收变压器漏感所产生的尖峰电压, 同时对变压器漏感和线路感抗起到很好的吸收作用,又不会出现多余的能量消耗,使其符合高效节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吸收电路,包括变压器、开关管Sw1、电阻R1、吸收电容C1、二极管D1、电感L1以及输入电容C2,所述开关管Sw1与变压器原级线圈串联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吸收电容C1串联连接后并联在开关管Sw1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1和电阻R1串联连接后并联在变压器原级线圈的两端,所述电阻R1和吸收电容C1串联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开关管Sw1和变压器原级线圈之间的连接电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1和吸收电容C1之间的连接电路连接,所述电感L1和输入电容C2构成变压器原级线圈的输入滤波电路,所述电感L1的其中一端与开关管Sw1和吸收电容C1的连接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容C2的其中一端连接,输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1和变压器原级线圈的连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吸收电容C1是高频无极性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二极管D1是快恢复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的吸收电容C1可以有效吸收变压器漏感所产生的尖峰电压, 同时对变压器漏感和线路感抗起到很好的吸收作用,又不会出现多余的能量消耗,使其符合高效节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新型吸收电路,包括变压器、开关管Sw1、电阻R1、吸收电容C1、二极管D1、电感L1以及输入电容C2,开关管Sw1与变压器原级线圈串联连接,二极管D1和吸收电容C1串联连接后并联在开关管Sw1的两端,二极管D1和电阻R1串联连接后并联在变压器原级线圈的两端,电阻R1和吸收电容C1串联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开关管Sw1和变压器原级线圈之间的连接电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1和吸收电容C1之间的连接电路连接,电感L1和输入电容C2构成变压器原级线圈的输入滤波电路,电感L1的其中一端与开关管Sw1和吸收电容C1的连接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容C2的其中一端连接,输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1和变压器原级线圈的连接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吸收电容C1是高频无极性电容。

本实施例中的二极管D1是快恢复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吸收电容C1可以有效吸收变压器漏感所产生的尖峰电压, 同时对变压器漏感和线路感抗起到很好的吸收作用,又不会出现多余的能量消耗,使其符合高效节能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