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8314发布日期:2019-02-01 19:3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无线供电与电池供电两种方式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加热装置如电热壶等都是通过电源与发热元件直接连接来对容器内物体进行热传导加热,一旦脱离电源即会停止加热,导致容器内物体变凉,因此往往使用时会需要反复加热,这样既浪费能量,又有反复加热的麻烦,影响使用和体验。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1186374.8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加热装置、电加热线圈和无线输电模块,无线输电模块又包括无线输电接收线圈和无线输电发射线圈。该装置采用220V交流电源通过无线输电发射线圈和无线输电接收线圈以无线方式将电能输送给加热装置的电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其不足之处是如果无线输电接收线圈远离无线输电发射线圈,无线电能传输即会停止,同时电加热线圈也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热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座和容器;

容器底部设置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主板、发热元件、无线接收线圈和蓄电池,且发热元件紧贴地设在容器的底部;主板与发热元件、无线接收线圈和蓄电池连接;

无线充电座的外形与容器底部匹配,且无线充电座通过线圈对准及切换机构与容器连接;

无线充电座内置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发射线圈组件,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与发射线圈组件连接;

当容器与无线充电底座连接时,无线充电发射电路通过发射线圈组件以无线方式依次通过无线接收线圈和主板给位于容器底部的发热元件提供电能;

当容器与无线充电底座脱离连接时,主板即切换至由蓄电池给发热元件提供电能。

作为优选,发热元件为PCT元件或电阻发热元件或碳纤维发热元件。

作为优选,主板包括主控电路、电池管理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加热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和显示电路;

主控电路分别与电池管理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加热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和显示电路连接,且电池管理电路与蓄电池连接,无线接收电路与无线接收线圈连接,加热电路与发热元件连接,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到温度传感器,显示电路连接到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

作为优选,主板还包括时钟电路、蜂鸣器电路、微型电子称重传感电路、蓝牙/WIFI电路;

主控电路分别与时钟电路、蜂鸣器电路、微型电子称重传感电路、蓝牙/WIFI电路连接;

蜂鸣器电路连接到蜂鸣器,微型电子称重传感电路连接到重量传感器。

作为优选,线圈对准及切换机构分别在容器底部和无线充电底座上面各设置至少两对凹凸形状相适配的凸楔和凹槽,当凸楔与凹槽相楔合时通过切换开关将发热元件切换到由无线接收线圈提供电能的方式,如凸楔与凹槽相脱离时通过切换开关将发热元件切换到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的方式。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切换开关为在主控电路设有的检测电路;当启动加热电路时所述检测电路检测到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位于对准状态,则无线接收电路开始工作,无线接收线圈即通过发热电路给发热元件提供电能;当启动加热电路时所述检测电路检测到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位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则主控电路启动蓄电池放电,蓄电池直接通过发热电路给发热元件供电。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检测电路检测到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位于对准状态且无线接收电路进行无线供电的情况下,当将加热电路切换到保温功能后,加热功率大幅降低,此时主控电路会根据蓄电池电量启动分流,即无线接收电路给加热电路提供保温加热供电,同时也给蓄电池充电。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切换开关为在主控电路设有的接触式开关;当凸楔与凹槽相楔合时通过接触式开关将发热元件切换到由无线接收线圈通过发热电路给发热元件提供电能的方式;如凸楔与凹槽相脱离时通过接触式开关切换到由主控电路启动蓄电池直接通过发热电路给发热元件提供电能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同时具有两种供电加热方式,既可采用无线输电方式加热,也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方式加热,并且两种加热方式可以切换,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实施例的奶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奶瓶,101-发热元件,102-凹槽,103-显示窗,2-无线充电底座,201-凸楔,202-无线发射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带有无线加热和电池加热装置的恒温奶瓶,其由无线充电座2和奶瓶1组成。

在奶瓶1的底部设有空腔,在空腔内设置了主板、发热元件101、无线接收线圈和蓄电池,并将发热元件紧贴地设在奶瓶的底部,而无线接收线圈则设在奶瓶的底面,使其具有较好的无线接收效果。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除了将容器制成奶瓶,还可以制成杯子或其他形式的容器。制作时对奶瓶底部采用注胶密封,达到一定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采用了碳纤维作为发热元件,也可以采用PCT元件或电阻丝作为发热元件。

主板包括主控电路、电池管理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加热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和显示电路。

主控电路分别与电池管理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加热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和显示电路连接。

其中:

电池管理电路与蓄电池连接,电池管理电路根据主控电路发出的指令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管理。

无线接收电路与无线接收线圈连接,无线接收电路根据主控电路的指令,调节无线接收功率,通过与无线充电底座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发射线圈组件的配合与自动调节,实现对蓄电池充电和无线加热的智能化供电调节。

加热电路与发热元件连接,加热电路根据主控电路的指令,调整发热组件的功率。

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到温度传感器,在奶瓶底部周围设置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电路给主控电路提供奶瓶内部的实时温度数据。

在图2中,在显示窗103安装了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显示电路连接到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主控电路通过显示电路在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温度数值或其他的实时信息数值。

无线充电座2的外形与奶瓶底部匹配,且无线充电座通过线圈对准及切换机构与奶瓶连接。

无线充电座内置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发射线圈202,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与无线发射线圈连接,且无线发射线圈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的上面,使其接近设在奶瓶底部的无线接收线圈。

线圈对准及切换机构的作用一是使得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能够对准,二是对奶瓶的两种供电加热方式进行切换。线圈对准及切换机构就是在奶瓶1底部设置了两对凹凸形状相适配的凹槽102,同时在无线充电底座2上面设置了位置相对应并且形状相适配的两对凸楔201(图3),当将奶瓶置于无线充电底座上面并使得两对凸楔与凹槽相楔合时,切换开关将发热元件切换到由无线接收线圈提供电能的方式;当将奶瓶脱离无线充电底座并使得两对凸楔与凹槽相脱离时,切换开关将发热元件切换到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的方式。

以上的切换开关既可采用传感器方式进行切换,也可以采用如接触式开关的其他切换方式。

以下是采用传感器方式对两种供电加热方式进行切换的过程:

位于主板上的主控电路设有检测电路。当通过加热/保温开关启动加热电路时,如检测电路检测到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位于对准状态,则无线接收电路可以工作,无线接收线圈即通过发热电路给发热元件提供电能。当加热/保温开关启动加热电路时,检测电路检测到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位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则无线接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控制电路即启动蓄电池放电,蓄电池直接通过发热电路给发热元件供电。

在无线供电方式下,当加热/保温开关将加热电路切换到保温功能后,加热功率大幅降低,此时主控电路会根据蓄电池电量启动分流,即无线接收电路给加热电路提供保温加热供电,同时也给蓄电池充电。

另外,主板还包括时钟电路、蜂鸣器电路、微型电子称重传感电路、蓝牙/WIFI电路,并且主控电路分别与时钟电路、蜂鸣器电路、微型电子称重传感电路、蓝牙/WIFI电路连接。

其中:

蜂鸣器电路连接到蜂鸣器,由主控电路根据设置进行蜂鸣提醒。

微型电子称重传感电路连接到重量传感器,微型电子称重传感电路给主控电路提供奶瓶内部的实时的液体重量数据。

蓝牙/WIFI电路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奶瓶进行智能化加热控制,并通过蓝牙/WIFI将奶瓶内检测数据进行实时上传,积累长期的使用数据。

本实施例作为一种自带储能电池的加热恒温奶瓶,能够以无线供电加热或电池加热的两种方式独立完成加热。特别是在奶瓶脱离无线充电底座且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奶瓶通过自身携带的蓄电池供电仍旧可以给加热元件提供电能,确保奶瓶长时间脱离外部电源还是可以加热或保温,蓄电池可以在相当长的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奶瓶内部处于一个恒定温度。

本实施例完美结合了电池管理、无线充电、智能加热、温度传感、容器内液体重量变化检测、蓝牙/WIFI的实时数据长传、数码管显示、定时等功能,很好的兼顾了实用性、便携性和用户体验,可以很全面解决牛奶、咖啡、母乳等液体饮品长时间饮用需要反复加热的麻烦。而且普通加热装置对容器的使用情况无法记录,完全凭经验来操作,而该装置产品能够通过蓝牙/WiFi模块的实时数据上传,可以积累大量的使用数据,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数据分析和建议参考,让用户更科学健康的使用该产品。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