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综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综采工作面拖移式电缆槽。
背景技术:
综采工作面全称叫做综合机械化回采工作面。是指以拥有液压支架、大功率刮板输送机、双滚筒采煤机的回采工作面。其工序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两端头的特殊支护等大部为机械化。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端头斜切进刀方式,当然也有极少数为倾斜长壁采煤方式,具体为:当双滚筒采煤机割煤时上行割煤或者下行割煤时,上滚筒割顶煤,下滚筒割底煤,上行割煤时下滚筒割底煤上滚筒割顶煤。由于是大型机械化作业,电缆十分的多,对于电缆的保护十分重要,电缆槽为必备产品,但现有的电缆槽一是不好移动,位置太过于死板,另一个就是当电缆损坏时,需要将整个电缆都从电缆槽中去出,进行检查,十分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综采工作面拖移式电缆槽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采工作面拖移式电缆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采工作面拖移式电缆槽,包括外壳和挡板,所述挡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左侧面上设有两个转耳,其上端右侧设有扣带,所述转耳内活动贯穿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固定在外壳上端左侧的转动槽内,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壳体的后端对称设有两个螺纹柱,其中间位置处设有两个电缆卡槽,所述电缆卡槽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固定装置,所述螺纹柱与转动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条、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所述固定条的左端通过第一螺丝固定在电缆卡槽的底端,固定条的右侧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贯穿设有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螺丝固定在电缆卡槽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柱、横齿轮、固定柱、连杆和竖齿轮,所述转柱的上端位于壳体的上端,其下端进入到壳体内的空腔内,并与横齿轮连接,所述横齿轮活动套接在固定柱的上端,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固定在空腔底端,其右侧上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右端活动套接有竖齿轮,所述竖齿轮与横齿轮相啮合,竖齿轮的右端与螺纹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斜台形,其上端设有与扣带相对应的卡扣,其下端对称设有两条滑槽。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电缆放置在电缆卡槽内,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将电缆两端进行固定,固定装置的固定条可以改变固定的长度,从而实现了对不同直径电缆的固定,只要电缆的直径不超过电缆卡槽即可;
2.通过扣带和卡扣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挡板的开关与闭合,方便了对该节电缆的检查;
3.电缆槽之间可以通过螺纹柱和螺纹孔之间的配合实现相互连接,从而将长的电缆槽分隔成了一个个短的电缆槽,在对电缆进行检查时,无需抽出电缆,只需打开对应区域电缆上端的挡板即可,十分方便;
4.两电缆槽之间只需要转动转柱即可实现连接,操作简单;
5.当移动电缆槽时,可以一个一个的转移,也可以一起转移,而且电缆槽底端的滑槽可以放置在导轨上,方便转移,更有螺纹柱底端的滚轮,可以将电缆槽斜提起,靠滚轮滚动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壳体、12转动槽、13螺纹孔、14螺纹柱、15固定装置、 151固定条、152第一螺丝、153第二螺丝、16转动装置、161转柱、162横齿轮、163固定柱、164连杆、165竖齿轮、17电缆卡槽、18滑槽、2挡板、21板体、22转耳、23转动柱、24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综采工作面拖移式电缆槽,包括外壳1和挡板2,挡板2包括板体21,板体21的左侧面上设有两个转耳22,其上端右侧设有扣带24,转耳22内活动贯穿设有转动柱23,转动柱23 固定在外壳1上端左侧的转动槽12内,外壳1包括壳体11,壳体11的前端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13,壳体11的后端对称设有两个螺纹柱14,其中间位置处设有两个电缆卡槽17,电缆卡槽17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固定装置15,螺纹柱14与转动装置16连接。
进一步的,固定装置15包括固定条151、第一螺丝152和第二螺丝153,固定条151的左端通过第一螺丝152固定在电缆卡槽17的底端,固定条151的右侧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贯穿设有第二螺丝153,第二螺丝153固定在电缆卡槽17的底端,固定装置15可以将电缆的前后两端都给固定柱。
进一步的,转动装置16包括转柱161、横齿轮162、固定柱163、连杆164 和竖齿轮165,转柱161的上端位于壳体11的上端,其下端进入到壳体11内的空腔内,并与横齿轮162连接,横齿轮162活动套接在固定柱163的上端,固定柱163的下端固定在空腔底端,其右侧上固定有连杆164,连杆164的右端活动套接有竖齿轮165,竖齿轮165与横齿轮162相啮合,竖齿轮165的右端与螺纹柱14连接,通过转动转柱161,带动螺纹柱14转动,从而实现两个电缆槽之间的无缝连接,将长电缆槽化为一个个短的电缆槽。
进一步的,壳体11为斜台形,其上端设有与扣带24相对应的卡扣,其下端对称设有两条滑槽18,方便挡板的固定。
进一步的,螺纹柱14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滚轮,在必要时可以提起电缆槽,滚轮可以提供一定的滑动力,方便转移。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电缆放置在电缆卡槽17内,然后通过固定装置15将电缆两端进行固定,固定装置15的固定条可以改变固定的长度,从而实现了对不同直径电缆的固定,只要电缆的直径不超过电缆卡槽即可;通过扣带24和卡扣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挡板的开关与闭合,方便了对该节电缆的检查;电缆槽之间可以通过螺纹柱14和螺纹孔13之间的配合实现相互连接,从而将长的电缆槽分隔成了一个个短的电缆槽,在对电缆进行检查时,无需抽出电缆,只需打开对应区域电缆上端的挡板即可,十分方便;且两电缆槽之间只需要转动转柱161即可实现连接,操作简单;且当移动电缆槽时,可以一个一个的转移,也可以一起转移,而且电缆槽底端的滑槽18可以放置在导轨上,方便转移,更有螺纹柱14底端的滚轮,可以将电缆槽斜提起,靠滚轮滚动转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