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管穿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754发布日期:2019-02-15 20:1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预埋管穿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埋管穿线器,具体地讲,主要用于在预埋管内高效率穿设电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电线并不直接铺设而是穿设在预埋管内,用于防潮散热、防止绝缘层受损、避免短路引起火灾,以及便于后期维护更换等。现有的预埋线管穿线,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手工穿线,也有少数采用引导线拉线的方式。这些现有的方式均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随着人工工价的大幅度提高,传统穿线方式的成本也不断攀升,不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预埋管穿线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埋管穿线器,包括对称安装的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环形的沟槽,在所述第二同步带上开有与第一同步带表面相对应的沟槽,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上相对应的沟槽构成过线通道,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做反向同步转动,在过线通道的入口侧安装有导线板,在所述导线板上开有与过线通道一一对应的小过孔,在所述过线通道的出口侧安装有导线套,在所述导线套上开有大过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反向同步转动的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利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之间形成的过线通道对自导线板进入的电线进行夹持和加速,使电线自导线套加速射出,从而将电线穿入预埋管,这样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不仅省时省力、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有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而且相对于现有的手工穿线显著地提高了穿线效率、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并且,采用同步带夹持和加速,不仅能切实有效地将电线加速射出,而且保护了电线的表面、避免损伤绝缘层;再则,第一/第二同步带的宽度不受限制、设置沟槽的数量和尺寸不受限制,可以适用于电线、光缆线、数据线等各种线缆的穿设,也可以同时穿设多根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线缆,适用范围广、使用非常方便;并且,穿线器整体的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巧、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为五金工具市场提供了一大施工神器。在过线通道的入口侧布置导线板,导线板上开设与过线通道一一对应的小过孔,便于对待穿设的线缆进行导向,将其顺利引入对应的过线通道内,并避免线缆发生缠绕造成无法顺利穿管。在过线通道的出口侧布置导线套,导线套上开设大过孔,便于对加速之后的多根线缆进行集束和导向,使加速之后的线缆准确地射入预埋管。

所述第一同步带套装在固定主动轮和固定从动轮上,所述固定主动轮和固定从动轮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二同步带套装在活动主动轮和活动从动轮上,所述活动主动轮的安装轴固定安装在滑块上,在所述滑块上连接有压紧装置,在所述压紧装置的作用下,滑块移动、使活动主动轮和第二同步带的对应端向第一同步带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活动从动轮的安装轴滑动安装,并且活动从动轮的安装轴通过弹簧向固定从动轮方向抵紧。这样将第一同步带设置为固定安装、第二同步带设置为活动安装,便于调节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既能夹紧线缆、又能携带线缆行进、实现线缆的加速射出;在过线通道的入口处利用刚性的压紧装置调整夹持力,可以确保线缆被夹紧,有效地避免线缆自过线通道内滑脱;在过线通道的出口处利用柔性的弹簧确保同步带对线缆的夹持力,在避免线缆滑脱的同时,有利于线缆顺畅地射出。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带螺杆的压紧手柄,所述压紧手柄与滑块采用丝杆螺母机构的方式传动。压紧装置的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并且有利于整机内部结构的简化、重量轻、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活动从动轮通过安装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开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活动从动轮和固定从动轮中心轴连线方向布置,所述活动从动轮安装轴的端头插入条形孔内,在弹簧的作用下,活动从动轮沿条形孔滑动。活动从动轮的安装结构简单,有利于整机内部结构简化。

所述固定主动轮和活动主动轮由同一电机驱动,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套有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通过过渡齿轮与固定齿轮传动,所述固定齿轮与固定主动轮固套在同一安装轴上;在所述过渡齿轮的安装轴上还铰接有第一浮动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浮动臂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轴安装有浮动齿轮,在第一浮动臂的约束下所述浮动齿轮与过渡齿轮始终啮合,并且在所述浮动齿轮的安装轴上还铰接有第二浮动臂的一端,所述第二浮动臂的另一端与活动主动轮的安装轴铰接,在活动主动轮的安装轴上还固套有活动齿轮,在第二浮动臂的约束下所述活动齿轮与浮动齿轮始终啮合。这样通过多个齿轮将固定主动轮和活动主动轮利用同一动力源驱动、并反向转动,有利于确保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反向同步转动;并且利用浮动齿轮、第一浮动臂和第二浮动臂实现电机齿轮与活动齿轮之间的传动,不仅传动稳定可靠,而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活动主动轮、活动从动轮、固定主动轮和固定从动轮均位于外壳内,所述导线板和导线套固定在外壳的相应端;在所述外壳的下端连接有传动箱,所述电机齿轮、过渡齿轮、固定齿轮、浮动齿轮、活动齿轮和滑块均位于传动箱内,所述压紧手柄的螺杆自外向内插入传动箱,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自外向内插入传动箱。设置外壳和传动箱对各个部件进行安装、遮蔽和防护,使整机结构紧凑、外形美观、使用方便。

所述电机位于传动箱下方,电机的输出轴竖向插入传动箱,所述电机齿轮、过渡齿轮、固定齿轮、浮动齿轮和活动齿轮的安装轴均竖向布置,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左右对称布置。结构更加稳定、使用更加方便。

在所述外壳内还安装有导线座,所述导线座靠近过线通道的出口侧布置,在导线座与导线套的内端之间留有间距。在外壳内设置导线座,利用导线座对加速之后的线缆及时地进行集束和导向,然后线缆再进入导线套,避免由于导线套与过线通道之间间距远而造成线缆偏移缠绕。

在所述导线板上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沿过线通道的方向布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导线框,所述导线框呈圆环状,所述导线框的轴心线与连接杆的中心线平行。设置导线框对待加速的线缆在外壳外进行集束、整理和引导,进一步有利于线缆快速高效地进入过线通道。

在所述传动箱与电机下端之间连接有把手,在所述把手上设有开关。使整机呈枪式造型,操作更加方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反向同步转动的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利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之间形成的过线通道对线缆进行夹持和加速,从而将线缆穿射入预埋管,不仅省时省力、显著地提高了穿线效率,而且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有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齿轮和活动齿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电机1、把手2、开关3、传动箱4、外壳5、导线板6、连接杆7、导线框8、压紧手柄9、弹簧10、固定主动轮11、固定从动轮12、第一同步带13、活动主动轮14、活动从动轮15、第二同步带16、导线套17、导线座18、电机齿轮19、过渡齿轮20、固定齿轮21、第一浮动臂22、浮动齿轮23、第二浮动臂24、活动齿轮25、安装块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对称安装的第一同步带13和第二同步带16,所述第一同步带13套装在固定主动轮11和固定从动轮12上,所述固定主动轮11和固定从动轮12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二同步带16套装在活动主动轮14和活动从动轮15上,所述活动主动轮14的安装轴固定安装在滑块(附图未示出)上,在所述滑块上连接有压紧装置,在所述压紧装置的作用下,滑块移动、使活动主动轮14和第二同步带16的对应端向第一同步带13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带螺杆的压紧手柄9,所述压紧手柄9与滑块采用丝杆螺母机构的方式传动。所述活动从动轮15的安装轴滑动安装,并且活动从动轮15的安装轴通过弹簧27向固定从动轮12方向抵紧。所述活动从动轮15通过安装块26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块26上开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活动从动轮15和固定从动轮12中心轴连线方向布置,所述活动从动轮15安装轴的端头插入条形孔内,在弹簧27的作用下,活动从动轮15沿条形孔滑动。事实上,所述固定从动轮12的安装轴固定安装在安装块26上。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主动轮11和活动主动轮14由同一电机1驱动,在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上固套有电机齿轮19,所述电机齿轮19通过过渡齿轮20与固定齿轮21传动,所述固定齿轮21与固定主动轮11固套在同一安装轴上。在所述过渡齿轮20的安装轴上还铰接有第一浮动臂22的一端,所述第一浮动臂22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轴安装有浮动齿轮23,在第一浮动臂22的约束下所述浮动齿轮23与过渡齿轮20始终啮合。并且,在所述浮动齿轮23的安装轴上还铰接有第二浮动臂24的一端,所述第二浮动臂24的另一端与活动主动轮14的安装轴铰接,在活动主动轮14的安装轴上还固套有活动齿轮25,在第二浮动臂24的约束下所述活动齿轮25与浮动齿轮23始终啮合。当电机齿轮19在电机1的驱动下转动时,固定主动轮11和活动主动轮14做反向同步转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同步带13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环形的沟槽(附图未示出),在所述第二同步带16上开有与第一同步带13表面相对应的沟槽,所述第一同步带13和第二同步带16上相对应的沟槽构成过线通道(附图未示出)。所述第一同步带13和第二同步带16做反向同步转动,在过线通道的入口侧安装有导线板6,在所述导线板6上开有与过线通道一一对应的小过孔,在所述过线通道的出口侧安装有导线套17,在所述导线套17上开有大过孔。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外壳5,所述第一同步带13、第二同步带16、活动主动轮14、活动从动轮15、固定主动轮11和固定从动轮12均位于外壳5内,所述导线板6和导线套17固定在外壳5的相应端。在所述外壳5的下端连接有传动箱4,所述电机齿轮19、过渡齿轮20、固定齿轮21、浮动齿轮23、活动齿轮25和滑块均位于传动箱4内,所述压紧手柄9的螺杆自外向内插入传动箱4,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自外向内插入传动箱4。所述电机1位于传动箱4的下方,电机1的输出轴竖向插入传动箱4内,所述电机齿轮19、过渡齿轮20、固定齿轮21、浮动齿轮23和活动齿轮25的安装轴均竖向布置,所述第一同步带13和第二同步带16左右对称布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外壳5内还安装有导线座18,所述导线座18靠近过线通道的出口侧布置,在导线座18与导线套17的内端之间留有间距。在所述导线板6上连接有连接杆7的一端,所述连接杆7沿过线通道的方向布置,在所述连接杆7的另一端固定有导线框8,所述导线框8呈圆环状,所述导线框8的轴心线与连接杆7的中心线平行。在所述传动箱4与电机1下端之间连接有把手2,在所述把手2上设有开关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