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86125发布日期:2019-11-29 23:3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有汇流条的旋转电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作为汇流条的集配电线缆的旋转电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70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那样的汇流条中,设置有与从线圈延伸的导线连接的线圈连接部。线圈连接部例如通过在被凿紧后被焊接而与导线连接。但是,根据汇流条相对于绝缘件等保持部件的配置的方式,有时难以进行凿紧作业和焊接作业。另外,也存在由于焊接时的热而导致保持部件损伤的情况。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以下构造的马达:易于将线圈连接部与从线圈延伸的导线连接起来,并且能够抑制保持部件损伤。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该定子具有线圈;第1汇流条,其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保持部件,其对所述第1汇流条进行保持。所述第1汇流条具有:第1汇流条主体,其沿着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以及线圈连接部,其从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延伸。在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与所述线圈连接部之间夹着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和所述线圈连接部连接。所述保持部件具有:支承部,其从轴向另一侧支承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一对第1壁部,它们在第1规定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在所述第1规定方向上夹着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该第1规定方向是与轴向垂直并且与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以及一对第2壁部,它们在第2规定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在所述第2规定方向上夹着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该第2规定方向是与轴向垂直并且与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设置有空间部。所述第1汇流条主体具有配置于所述空间部的中间部。所述线圈连接部与所述中间部相连。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具有以下构造的马达:易于将线圈连接部与从线圈延伸的导线连接起来,并且能够抑制保持部件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和第1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和第1汇流条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块的立体图。

图5是从周向一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块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导线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导线保持部的图,是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的一部分和第1汇流条的一部分的图,是沿图3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的一部分和第1汇流条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为上侧、以负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与z轴方向平行,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适当地用箭头θ来示出周向。

另外,将轴向上的z轴方向的正侧称为“上侧”,将轴向上的z轴方向的负侧称为“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将周向上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按照箭头θ的朝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上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按照与箭头θ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壳体11、转子20、轴承51、52、定子30、第1汇流条100、轴承保持架50、汇流条单元90以及控制装置80。汇流条单元9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0和第2汇流条70。如图1所示,壳体11收纳马达10的各部分。壳体1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壳体11在下侧的底部对轴承51进行保持。

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磁铁23。轴21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21被轴承51、52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铁芯22呈圆环状,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轴承51在转子铁芯22的下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2在转子铁芯22的上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1、52是球轴承。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30在转子20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40以及多个线圈34。即,马达1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40以及多个线圈34。另外,在图1中,简化示出绝缘件40。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2和多个齿33。如图2所示,铁芯背部32沿周向延伸。更详细地说,铁芯背部3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

如图3所示,多个齿33从铁芯背部32沿径向延伸。更详细地说,多个齿33从铁芯背部32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33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齿33例如设置有12个。

齿33具有齿主体33e和伞状部33f。齿主体33e是从铁芯背部32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部分。伞状部33f与齿主体33e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伞状部33f比齿主体33e向周向两侧突出。

多个线圈34隔着绝缘件40而分别安装于多个齿33。线圈34是将导线隔着绝缘件40卷绕于齿33而构成的。线圈34例如设置有12个。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4是将导线卷绕为角部带有圆角的矩形框状而构成的。线圈34的外径在构成线圈34的导线中的卷绕于最外周的最外周导线34e处为最大。最外周导线34e是线圈34中的靠近径向外侧的部分。最外周导线34e配置在比线圈34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最外周导线34e呈角部带有圆角的矩形框状。

从各线圈34向上侧引出了线圈引出线34a、34b。线圈引出线34a、34b是从线圈34向上侧延伸的导线,是构成线圈34的导线的端部。线圈引出线34a是构成线圈34的导线的开始卷绕侧的端部。线圈引出线34b是构成线圈34的导线的结束卷绕侧的端部。线圈引出线34a与第2汇流条70电连接。线圈引出线34b与第1汇流条100电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绝缘件40安装于定子铁芯31。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40是对第1汇流条10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绝缘件40具有多个绝缘块40p。多个绝缘块40p沿周向配置,分别安装于齿33。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绝缘块40p是彼此分体的部件。多个绝缘块40p的形状彼此相同。如图4所示,绝缘块40p例如是两个分体部件在轴向上连结而构成的。

绝缘块40p具有筒部41、内侧突出部42、导线保持部43、外侧突出部44、汇流条保持部45以及按压部48。即,绝缘件40具有筒部41、内侧突出部42、导线保持部43、外侧突出部44、汇流条保持部45以及按压部48。

筒部41呈沿径向延伸的筒状。更详细地说,筒部41呈矩形筒状。如图5所示,齿33通过筒部41。齿主体33e插入于筒部41的内部。线圈34卷绕于筒部41的外周。由此,线圈34安装于筒部41。如图4所示,内侧突出部42从筒部4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中的上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内侧突出部42配置于伞状部33f的上侧。另外,筒部41也可以不覆盖齿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在构成绝缘块40p的两个分体部件彼此之间设置有间隙,齿33的外周面经由该间隙露在筒部41的外部。

导线保持部43从内侧突出部42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向上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保持部43从内侧突出部4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由此,导线保持部43经由内侧突出部42与筒部4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比筒部41向上侧突出。导线保持部43呈大致四棱柱状。导线保持部43的周向上的尺寸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而变小。另外,导线保持部43也可以从内侧突出部42的周向一侧的部分向上侧延伸。另外,导线保持部43也可以从内侧突出部42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

如图6所示,导线保持部43具有保持槽部43a。在保持槽部43a中保持线圈引出线34a。保持槽部43a从导线保持部43的径向外侧的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保持槽部43a具有第1开口部43b和第2开口部43c。第1开口部43b在径向外侧开口。第1开口部43b沿轴向延伸。第1开口部43b呈在轴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第1开口部43b的上侧的端部与第2开口部43c相连。第2开口部43c在保持槽部43a的上侧的端部在上侧开口。即,保持槽部43a的上侧的端部开口。第2开口部43c呈大致圆形形状。保持槽部43a的下侧的端部被封闭。

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上,保持槽部43a的内缘呈圆弧状。保持槽部43a的内径比第1开口部43b的开口宽度大。第1开口部43b的开口宽度是第1开口部43b在与第1开口部43b所延伸的轴向和第1开口部43b所开口的径向双方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在不保持线圈引出线34a的状态下,第1开口部43b的开口宽度在整个轴向上是均匀的,比线圈引出线34a的外径小。第2开口部43c的开口宽度比线圈引出线34a的外径大。第2开口部43c的开口宽度是保持槽部43a的上侧的端部的内径。

如图6和图7所示,保持槽部43a的底面中的下侧的部分是倾斜部43d,该倾斜部43d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径向外侧。倾斜部43d的下侧的端部与导线保持部43的径向外侧的面相连。

被保持于保持槽部43a中的线圈引出线34a具有第1部分34c和第2部分34d。第1部分34是插入于第1开口部43b的下侧的部分的部分。第2部分34d与第1部分34c的前端侧即上侧相连。第2部分34d是在保持槽部43a的内部通过而从第2开口部43c突出到保持槽部43a的外部的部分。

如上所述,在不保持线圈引出线34a的状态下,第1开口部43b的开口宽度比线圈引出线34a的外径小。因此,当线圈引出线34a的第1部分34c插入于第1开口部43b中时,第1开口部43b的周向两侧的缘部43e、43f局部地进行弹性变形,第1开口部43b的开口宽度局部扩展。由此,第1开口部43b的周向两侧的缘部43e、43f在进行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第1部分34c接触而夹着第1部分34c。因此,能够将线圈引出线34a牢固地固定于保持槽部43a。

另一方面,第2开口部43c的开口宽度比线圈引出线34a的外径大。因此,在通过第2开口部43c的第2部分34d与第2开口部43c的内缘之间设置有间隙。由此,能够将线圈引出线34a沿着保持槽部43a向上侧引导,进行线圈引出线34a的定位,同时相应于第2开口部43c的内缘与线圈引出线34a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而对线圈引出线34a的位置进行微调。因此,易于将线圈引出线34a与其他部件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部件是第2汇流条70。

另外,第1开口部43b的开口宽度在插入第1部分34c的部分及其附近扩展而变得与第1部分34c的外径相同,但在其他部分比第1部分34c的外径小。由此,在保持槽部43a的上侧的端部,第1开口部43b的开口宽度比线圈引出线34a的外径小。因此,能够抑制收纳于保持槽部43a内的第2部分34d从第1开口部43b向保持槽部43a的外部脱落。

另外,第1开口部43b的上侧的端部与第2开口部43c相连。因此,要使保持槽部43a保持线圈引出线34a的作业人员将在导线保持部43的径向内侧延伸到比导线保持部43靠上侧的位置的线圈引出线34a向径向内侧压倒而从第1开口部43b压入到保持槽部43a内,由此能够容易地使保持槽部43a保持线圈引出线34a。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了具有以下构造的马达10:能够容易并且牢固地保持线圈引出线34a,并且能够对线圈引出线34a的位置进行微调。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持槽部43a的底面中的下侧的部分是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径向外侧的倾斜部43d。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使线圈引出线34a沿着倾斜部43d。由此,在使保持槽部43a保持线圈引出线34a时,无需使线圈引出线34a大幅弯曲,易于使保持槽部43a保持线圈引出线34a。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上,保持槽部43a的内缘呈圆弧状。因此,能够使保持槽部43a的内侧面沿着收纳于保持槽部43a的内部的第2部分34d的外周面。因此,能够将第2部分34d稳定地保持于保持槽部43a的内部,易于高精度地对线圈引出线34a进行定位。

如图4所示,外侧突出部44从筒部4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中的上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外侧突出部44比筒部41向周向一侧延伸。更详细地说,外侧突出部44比筒部41向周向两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突出部44是从筒部4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的整周向筒部41的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分的一部分。

汇流条保持部45具有基部45a、支承部45b、45c、一对壁部46a、46b以及一对壁部47a、47b。即,绝缘件40具有基部45a、支承部45b、45c、一对壁部46a、46b以及一对壁部47a、47b。基部45a从外侧突出部44向上侧突出。基部45a呈沿周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基部45a的周向上的中心配置在比筒部41的周向上的中心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

支承部45b从基部45a的上端部中的周向一侧的部分向上侧突出。如图8所示,支承部45b配置在比筒部41的周向上的中心靠周向一侧的位置。支承部45b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支承部45b所延伸的方向是随着朝向周向一侧而在绝缘块40p所安装的齿33所延伸的径向上位于内侧的方向。将与支承部45b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1延伸方向”。

支承部45b从基部45a的上端部中的靠近周向一侧的部分延伸至周向一侧的端部。如图9所示,支承部45b的与第1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上底比下底小的大致梯形形状。在与第1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支承部45b的上端部的两侧的缘部带有圆角。支承部45b从下侧支承后述的第1汇流条主体100a。

如图4所示,支承部45c从基部45a的上端部中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向上侧突出。如图8所示,支承部45c配置在比筒部41的周向上的中心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支承部45c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中的与支承部45b的第1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支承部45c所延伸的方向是随着朝向周向另一侧而在绝缘块40p所安装的齿33所延伸的径向上位于内侧的方向。将与支承部45c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2延伸方向”。

支承部45c从基部45a的上端部中的周向的中央部分延伸至周向另一侧的端部。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支承部45c的与第2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例如与支承部45b相同。支承部45c从下侧支承后述的第1汇流条主体100a。支承部45c延伸的长度比支承部45b延伸的长度大。

如图4所示,壁部46a从基部45a的上端部中的周向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内缘部向上侧突出。壁部46b从基部45a的上端部中的周向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外缘部向上侧突出。壁部46a配置于支承部45b的径向内侧。壁部46b配置于支承部45b的径向外侧。一对壁部46a、46b沿第1延伸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壁部46a延伸的长度和壁部46b延伸的长度与支承部45b延伸的长度大致相同。

一对壁部46a、46b在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1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将一对壁部46a、46b排列的方向设为第1夹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夹持方向是与轴向和第1延伸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一对壁部46a、46b在第1夹持方向上夹着支承部45b。即,支承部45b配置于一对壁部46a、46b彼此之间。壁部46a中的支承部45b侧的壁面46c沿第1延伸方向延伸。壁部46b中的支承部45b侧的壁面46d沿第1延伸方向延伸。壁面46c与壁面46d彼此隔着间隙而对置。即,一对壁部46a、46b具有彼此隔着间隙而对置并且沿第1延伸方向延伸的壁面46c、46d。

如图9所示,壁面46c的上侧的部分与壁面46d的上侧的部分之间的距离l2比壁面46c的下侧的部分与壁面46d的下侧的部分之间的距离l1大。因此,一对壁部46a、46b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上侧的部分变大。

如图4所示,壁部47a从基部45a的上端部中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内缘部向上侧突出。壁部47a配置于支承部45c中的周向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内侧。在支承部45c中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内侧没有配置壁部47a。壁部47b从基部45a的上端部中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外缘部向上侧突出。壁部47b配置于支承部45c的径向外侧。

一对壁部47a、47b沿第2延伸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壁部47a延伸的长度比支承部45c延伸的长度小。壁部47b延伸的长度比壁部46a、46b、47a延伸的长度大。壁部47b延伸的长度与支承部45c延伸的长度大致相同。壁部47a除了与壁部46a的形状在周向上对称这一点之外,是与壁部46a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

一对壁部47a、47b在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2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将一对壁部47a、47b排列的方向设为第2夹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夹持方向是与轴向和第2延伸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一对壁部47a、47b在第2夹持方向上夹着支承部45c。即,支承部45c配置于一对壁部47a、47b彼此之间。壁部47a中的支承部45c侧的壁面47c沿第2延伸方向延伸。壁部47b中的支承部45c侧的壁面47d沿第2延伸方向延伸。壁面47c与壁面47d彼此隔着间隙而对置。即,一对壁部47a、47b具有彼此隔着间隙而对置并且沿第2延伸方向延伸的壁面47c、47d。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一对壁部47a、47b彼此之间的距离与壁部46a、46b同样地在上侧的部分变大。

在一个绝缘块40p中,在壁部46a、46b与壁部47a、47b之间设置有空间部g1。支承部45b和支承部45c配置为隔着空间部g1而在周向上分离。壁部46a、46b和壁部47a、47b配置为隔着空间部g1而在周向上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部g1包含支承部45b与支承部45c的周向之间的空间以及壁部46a、46b与壁部47a、47b的周向之间的空间。空间部g1沿径向贯通汇流条保持部45。空间部g1在上侧和径向两侧开放。空间部g1配置在与筒部41的周向上的中央相同的周向位置。

如图3所示,支承部45b和一对壁部46a、46b所延伸的第1延伸方向与在周向一侧相邻的绝缘块40p中的支承部45c和一对壁部47a、47b所延伸的第2延伸方向平行。在支承部45b和一对壁部46a、46b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在周向一侧相邻的绝缘块40p中的支承部45c和一对壁部47a、47b。

在沿周向相邻的一对绝缘块40p中,在配置于周向一侧的绝缘块40p中的壁部47a、47b与配置于周向另一侧的绝缘块40p中的壁部46a、46b之间设置有空间部g2。配置于周向一侧的绝缘块40p中的壁部47a、47b和配置于周向另一侧的绝缘块40p中的壁部46a、46b配置为隔着空间部g2而在周向上分离。

如图4所示,空间部g2包含沿周向相邻的一对绝缘块40p中的汇流条保持部45彼此的周向之间的空间。空间部g2在上侧和径向两侧开放。空间部g2的周向上的尺寸比空间部g1的周向上的尺寸大。

如图10所示,由于支承部45b和支承部45c配置为隔着空间部g1而在周向上分离,因此在支承部45b与支承部45c之间设置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45d。即,绝缘件40具有凹部45d。凹部45d在径向两侧开口。凹部45d的内部例如包含于空间部g1。

如图8所示,汇流条保持部45具有槽部45e、45f、45g、45h。即,绝缘件40具有槽部45e、45f、45g、45h。如图9所示,槽部45e在壁部46a与支承部45b之间向下侧凹陷。槽部45f在壁部46b与支承部45b之间向下侧凹陷。如图8所示,槽部45e、45f沿第1延伸方向延伸。槽部45e、45f的第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开口。槽部45g在壁部47a与支承部45c之间向下侧凹陷。槽部45h在壁部47b与支承部45c之间向下侧凹陷。槽部45g、45h沿第2延伸方向延伸。槽部45g、45h的第2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开口。

按压部48从外侧突出部44向径向内侧突出。更详细地说,按压部48从外侧突出部44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按压部48配置在比筒部41靠周向一侧的位置。按压部48是按压线圈引出线34b的部分。

沿轴向观察时,线圈引出线34b在按压部48的周向另一侧配置于按压部48与线圈34之间。因此,易于将线圈引出线34b夹在按压部48与线圈34之间,从而能够抑制线圈引出线34b从线圈34散开、移动。由此,易于将构成线圈34的导线中的结束卷绕侧的端部即线圈引出线34b与第1汇流条100连接。另外,由于能够利用线圈34来按压线圈引出线34b,因此易于简化按压部48的形状。由此,能够简化绝缘件40的构造,从而能够降低马达10的制造成本。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了具有以下绝缘件40的马达10:构造简单,并且能够抑制结束卷绕侧的线圈引出线34b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引出线34b配置在最外周导线34e与外侧突出部44的径向之间。沿轴向观察时,最外周导线34e的周向一侧的端部与按压部48之间的距离比线圈引出线34b的外径小。因此,能够抑制线圈引出线34b从最外周导线34e与按压部48之间向周向一侧脱落。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线圈引出线34b从线圈34散开、移动。

如图4所示,按压部48沿轴向延伸。由此,能够增大线圈引出线34b中的被按压部48支承的部分的轴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利用按压部48进一步抑制线圈引出线34b移动。另外,能够沿着按压部48将线圈引出线34b向上侧引导,易于高精度地对线圈引出线34b进行定位。

按压部48的下侧的端部配置在比最外周导线34e的上侧的角部34f靠下侧的位置。最外周导线34e中的比角部34f靠下侧的部分是沿轴向延伸的部分,是最外周导线34e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因此,通过使按压部48延伸到比角部34f靠下侧的位置,能够使最外周导线34e的周向一侧的端部与按压部48的一部分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置。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线圈引出线34b从最外周导线34e的周向一侧的端部与按压部48之间向周向一侧脱落。

如图5所示,按压部48的下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与齿33的上侧的面相同的位置、或者比齿33的上侧的面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按压部48向下侧过度延伸。由此,能够抑制在卷绕导线而制作线圈34时导线与按压部48发生干涉。因此,易于制作线圈34。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48的下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与齿33的上侧的面相同的位置。

按压部48的上侧的端部配置在比线圈34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增大按压部48的轴向上的尺寸,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线圈引出线34b中的被按压部48支承的部分的轴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利用按压部48进一步抑制线圈引出线34b移动。另外,易于沿着按压部48将线圈引出线34b进一步向上侧引导,易于更高精度地对线圈引出线34b进行定位。

如图2所示,第1汇流条100在定子30的上侧与定子30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100是作为中性点将2个以上的线圈34连起来的中性点汇流条。第1汇流条100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因此,能够减小第1汇流条100的轴向上的尺寸,易于使马达10在轴向上小型化。第1汇流条100沿着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100例如设置有4个。各第1汇流条100的形状彼此相同。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第1汇流条的各部分,将与各部分的厚度方向和各部分所延伸的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称为各部分的“宽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的宽度方向是与轴向垂直的方向。

如图3所示,1个第1汇流条100被沿周向相邻的4个绝缘块40p从下侧支承。将支承第1汇流条100的4个绝缘块40p从周向一侧朝向周向另一侧依次分别设为第1绝缘块40p1、第2绝缘块40p2、第3绝缘块40p3、第4绝缘块40p4。即,多个绝缘块40p包含第1绝缘块40p1、第2绝缘块40p2、第3绝缘块40p3以及第4绝缘块40p4作为沿周向相邻配置的绝缘块40p。

第1汇流条100具有第1汇流条主体100a、线圈连接部121、122、123。第1汇流条主体100a沿着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主体100a呈沿着周向的折线状延伸。在本说明书中,“沿着周向的折线状”例如包含沿着内接于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多边形的边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主体100a呈沿着内接于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十二边形中的相邻的3条边的形状。

第1汇流条主体100a在比线圈3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被绝缘件40支承。第1汇流条主体100a被汇流条保持部45保持。第1汇流条主体100a具有第1延伸部101、第2延伸部102以及第3延伸部103。

第1延伸部101横跨第1绝缘块40p1和第2绝缘块40p2而被它们保持。第1延伸部101被第1绝缘块40p1的支承部45c和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b从下侧支承。由此,第1延伸部101从第1绝缘块40p1的支承部45c架设到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b。即,第1汇流条主体100a从第1绝缘块40p1的支承部45c架设到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绝缘块40p1的支承部45c相当于第1支承部,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b相当于第2支承部。即,支承部45b、45c是作为支承部的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分别配置于不同的绝缘块40p。

第1延伸部101沿与轴向垂直的第1方向d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d1是第1绝缘块40p1中的第2延伸方向,是第2绝缘块40p2中的第1延伸方向。

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一个端部配置在第1绝缘块40p1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彼此之间。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一个端部被第1绝缘块40p1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在作为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1方向d1交叉的方向的第1垂直方向上夹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垂直方向是第1绝缘块40p1中的第2夹持方向,是第2绝缘块40p2中的第1夹持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垂直方向与轴向和第1方向d1双方垂直。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一个端部是第1延伸部101的周向一侧的端部,是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

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一个端部是第1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变大的加宽部101a。因此,能够在一对壁部47a、47b彼此之间减小第1延伸部101与一对壁部47a、47b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使绝缘件40更稳定地保持第1汇流条100。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一个端部的端面露出于第1绝缘块40p1的空间部g1。

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另一端部与第2延伸部102相连。即,作为加宽部101a的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一个端部是第1延伸部101中的与第2延伸部102相连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另一端部配置在第2绝缘块40p2中的一对壁部46a、46b彼此之间。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另一端部是第1延伸部101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

像以上那样,第1延伸部101在第1垂直方向上被第1绝缘块40p1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夹着,并且被第2绝缘块40p2中的一对壁部46a、46b夹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绝缘块40p1中的一对壁部47a、47b相当于在作为第1规定方向的第1垂直方向上夹着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一对第1壁部。第2绝缘块40p2中的一对壁部46a、46b相当于在作为第2规定方向的第1垂直方向上夹着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一对第2壁部。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夹着第1延伸部101的各壁部中,第1规定方向和第2规定方向是相同的方向。

第2延伸部102横跨第2绝缘块40p2和第3绝缘块40p3而被它们保持。第2延伸部102被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c和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b从下侧支承。由此,第2延伸部102从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c架设到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b。即,第1汇流条主体100a从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c架设到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c相当于第1支承部,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b相当于第2支承部。

第2延伸部102从第1延伸部101的第1方向d1的另一端部沿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1方向d1交叉的第2方向d2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方向d2是第2绝缘块40p2中的第2延伸方向,是第3绝缘块40p3中的第1延伸方向。

第2延伸部102的第2方向d2的一个端部配置于第2绝缘块40p2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彼此之间。第2延伸部102的第2方向d2的一个端部被第2绝缘块40p2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在作为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2方向d2交叉的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上夹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垂直方向是第2绝缘块40p2中的第2夹持方向,是第3绝缘块40p3中的第1夹持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垂直方向与轴向和第2方向d2双方垂直。第2延伸部102的第2方向d2的一个端部是第2延伸部102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第2延伸部102的第2方向d2的另一端部与第3延伸部103相连。第2延伸部102的第2方向d2的另一端部配置于第3绝缘块40p3中的一对壁部46a、46b彼此之间。第2延伸部102的第2方向d2的另一端部是第2延伸部10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

像上述那样,第2延伸部102在第2垂直方向上被第2绝缘块40p2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夹着,并且被第3绝缘块40p3中的一对壁部46a、46b夹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绝缘块40p2中的一对壁部47a、47b相当于在作为第1规定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上夹着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一对第1壁部。第3绝缘块40p3中的一对壁部46a、46b相当于在作为第2规定方向的第2垂直方向上夹着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一对第2壁部。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夹着第2延伸部102的各壁部中,第1规定方向和第2规定方向是相同的方向。

第3延伸部103横跨第3绝缘块40p3和第4绝缘块40p4而被它们保持。第3延伸部103被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c和第4绝缘块40p4的支承部45b从下侧支承。由此,第3延伸部103从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c架设到第4绝缘块40p4的支承部45b。即,第1汇流条主体100a从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c架设到第4绝缘块40p4的支承部45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c相当于第1支承部,第4绝缘块40p4的支承部45b相当于第2支承部。

第3延伸部103从第2延伸部102的第2方向d2的另一端部沿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2方向d2交叉的第3方向d3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方向d3是第3绝缘块40p3中的第2延伸方向,是第4绝缘块40p4中的第1延伸方向。第3方向d3是与第1方向d1交叉的方向。

第3延伸部103的第3方向d3的一个端部配置于第3绝缘块40p3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彼此之间。第3延伸部103的第3方向d3的一个端部被第3绝缘块40p3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在作为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3方向d3交叉的方向的第3垂直方向上夹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垂直方向是第3绝缘块40p3中的第2夹持方向,是第4绝缘块40p4中的第1夹持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垂直方向与轴向和第3方向d3双方垂直。第3延伸部103的第3方向d3的一个端部是第3延伸部103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第3延伸部103的第3方向d3的另一端部配置于第4绝缘块40p4中的一对壁部46a、46b彼此之间。第3延伸部103的第3方向d3的另一端部是第3延伸部103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是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

像以上那样,第3延伸部103在第3垂直方向上被第3绝缘块40p3中的一对壁部47a、47b夹着,并且被第4绝缘块40p4中的一对壁部46a、46b夹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绝缘块40p3中的一对壁部47a、47b相当于在作为第1规定方向的第3垂直方向上夹着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一对第1壁部。第4绝缘块40p4中的一对壁部46a、46b相当于在作为第2规定方向的第3垂直方向上夹着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一对第2壁部。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夹着第3延伸部103的各壁部中,第1规定方向和第2规定方向是相同的方向。

第3延伸部103的第3方向d3的另一端部是第3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变大的加宽部103a。因此,能够减小在一对壁部46a、46b彼此之间第3延伸部103与一对壁部46a、46b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使绝缘件40更稳定地保持第1汇流条100。第3延伸部103的第3方向d3的另一端部的端面露出于第4绝缘块40p4的空间部g1。

各延伸部在一对壁部彼此之间沿着各壁部的壁面被定位。由此,第1汇流条100被定位并被绝缘件40保持。

作为连接有第1延伸部101和第2延伸部102的角部的第1角部111配置于第2绝缘块40p2的空间部g1。在第1角部111的宽度方向两侧不设置壁部,第1角部111不被壁部夹持。

例如,当在第1角部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壁部的情况下,一对壁部沿着第1角部弯曲而延伸。在该情况下,第1角部嵌入于一对壁部中的弯曲的角部彼此之间。但是,当由于第1延伸部的长度或者第2延伸部的长度产生误差等而导致第1汇流条的尺寸产生误差时,存在第1角部的位置相对于一对壁部中的弯曲的角部偏移而导致第1角部无法嵌入到壁部彼此之间的情况。因此,有时无法将第1汇流条配置在一对壁部彼此之间。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角部111配置于空间部g1。因此,即使在第1汇流条100的尺寸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也允许第1角部111的位置偏移空间部g1的宽度的大小。由此,即使由于尺寸误差而导致第1角部111的位置发生偏移,也能够将第1汇流条100配置于各壁部彼此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第1汇流条100,从而能够提高马达10的组装性。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了具有能够提高组装性的构造的马达1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第1汇流条10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是绝缘件40。因此,能够利用绝缘件40对第1汇流条100进行保持,不用另外设置对第1汇流条10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因此,能够减少马达10的部件数量,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汇流条主体100a在比线圈3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被绝缘件40支承。因此,例如与第1汇流条主体100a在比线圈3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被绝缘件40支承的情况相比,易于将绝缘件40中的对第1汇流条主体100a进行保持的区域确保得较大。因此,易于使绝缘件40保持第1汇流条100。另外,第1汇流条主体100a呈沿着周向的折线状延伸。因此,易于将第1汇流条主体100a配置在绝缘件40的比线圈34靠径向外侧的部分。

沿轴向观察时,第1角部111配置在与第2绝缘块40p2重叠的位置。因此,易于利用第2绝缘块40p2对第1角部111的附近进行支承。由此,能够使绝缘件40稳定地保持第1汇流条100。

如图10所示,第1角部111的顶点朝向径向外侧。在第1角部111的径向两侧没有配置绝缘件40的部分。从径向外侧观察绝缘件40时,第1角部111露出于绝缘件40的外部。从径向内侧观察绝缘件40时,第1角部111露出于绝缘件40的外部。沿轴向观察时,第1角部111与凹部45d重叠。

例如,在弯折呈直线状延伸的板部件来制作第1汇流条100的情况下,有时会在被弯折的第1角部111产生挠曲,第1角部111的一部分在轴向上屈曲。因此,在从下侧支承第1角部111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屈曲的部分而导致第1角部111翘起。由此,存在第1汇流条翘起而无法高精度地配置第1汇流条的情况。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第1角部111的一部分屈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凹部45d而避开屈曲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第1汇流条100翘起。因此,能够高精度地配置第1汇流条100。

如图3所示,作为连接有第2延伸部102和第3延伸部103的角部的第2角部112配置于第3绝缘块40p3的空间部g1。在第2角部112的宽度方向两侧不设置壁部,第2角部112不被壁部夹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个第1汇流条主体100a中设置有2个角部,即第1角部111和第2角部112。在该情况下,例如,当在各角部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壁部的情况下,需要使各角部双方与一对壁部中的弯曲的角部分别一致。因此,当第1汇流条的尺寸产生了误差时,存在无法将第1汇流条进一步嵌入到壁部彼此之间的情况。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角部111和第2角部112分别配置于空间部g1,因此第1角部111和第2角部112的位置偏移被允许。由此,即使由于尺寸误差而导致第1角部111的位置和第2角部112的位置分别偏移,也能够将第1汇流条100配置于各壁部彼此之间。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能够容易地将第1汇流条100配置于各壁部彼此之间的效果对于在1个第1汇流条主体100a中设置有2个以上角部的情况特别有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像上述那样一对壁部46a、46b彼此之间的距离和一对壁部47a、47b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上侧的部分变大。因此,易于将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各延伸部从上侧插入并嵌入于各壁部彼此之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容易地配置第1汇流条100,能够进一步提高马达10的组装性。

第1汇流条主体100a具有中间部101b、102b、103b。中间部101b、102b、103b配置于空间部g2。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部g2是设置于一对第1壁部与一对第2壁部之间的空间部。中间部101b是第1延伸部101的一部分,是第1汇流条主体100a中的位于被作为第1支承部的第1绝缘块40p1的支承部45c支承的部分与被作为第2支承部的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b支承的部分之间的部分。

中间部102b是第2延伸部102的一部分,是第1汇流条主体100a中的位于被作为第1支承部的第2绝缘块40p2的支承部45c支承的部分与被作为第2支承部的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b支承的部分之间的部分。

中间部103b是第3延伸部103的一部分,是第1汇流条主体100a中的位于被作为第1支承部的第3绝缘块40p3的支承部45c支承的部分与被作为第2支承部的第4绝缘块40p4的支承部45b支承的部分之间的部分。

在中间部101b、102b、103b的径向两侧没有配置绝缘件40的部分。从径向外侧观察绝缘件40时,中间部101b、102b、103b露出于绝缘件40的外部。从径向内侧观察绝缘件40时、中间部101b、102b、103b露出于绝缘件40的外部。

线圈连接部121、122、123从第1汇流条主体100a延伸。线圈连接部121与中间部101b相连。线圈连接部122与中间部102b连接。线圈连接部123与中间部103b相连。线圈连接部121呈钩状,从中间部101b的第1方向d1上的中央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向周向另一侧弯曲。

在中间部101b与线圈连接部121之间夹着线圈引出线34b。即,在第1汇流条主体100a与线圈连接部121之间夹着线圈引出线34b。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连接部122向径向外侧凿紧而在该线圈连接部122与中间部101b之间对线圈引出线34b进行把持。中间部101b和线圈连接部121例如通过焊接而与线圈引出线34b固定起来。由此,线圈引出线34b与第1汇流条主体100a和线圈连接部121连接。线圈连接部122和线圈连接部123除了所连的中间部不同这一点之外,其余与线圈连接部121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间部101b、102b、103b配置于空间部g2,线圈连接部121、122、123与中间部101b、102b、103b相连。因此,在对线圈连接部121、122、123进行凿紧的作业和对线圈连接部121、122、123和第1汇流条主体100a与线圈引出线34b进行焊接的作业中,能够借助空间部g2来确保用于进行作业的空间。由此,易于进行各作业。另外,能够抑制在进行焊接的作业时对第1汇流条主体100a进行保持的绝缘件40因热而损伤。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了具有以下构造的马达10:易于将线圈连接部121、122、123与线圈引出线34b连接起来,并且能够抑制绝缘件40损伤。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线圈连接部121、122、123与第1汇流条主体100a的径向内侧的缘部相连。由此,在像上述那样第1汇流条主体100a在比线圈3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被绝缘件40保持的情况下,易于将线圈引出线34b与线圈连接部121、122、123连接起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间部101b、102b、103b是架设在各支承部之间的各延伸部的中间的部分。因此,中间部101b、102b、103b配置为向上侧与绝缘件40分离。由此,更容易进行上述的凿紧的作业和焊接的作业。另外,能够进一步抑制焊接的热从第1汇流条主体100a传递到绝缘件40,能够进一步抑制绝缘件40损伤。

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架5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50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轴承保持架50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在轴承保持架50的内周面上保持有轴承52。轴承保持架50具有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50的贯通孔50a。线圈引出线34a穿过贯通孔50a。

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于轴承保持架50的上侧。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60的贯通孔61。第2汇流条70具有第2汇流条主体71、连接端子72以及把持部73。第2汇流条主体71埋入汇流条保持架60中。把持部73向贯通孔61的内部突出,对线圈引出线34a进行把持。连接端子72与控制装置80连接。

控制装置80配置于汇流条单元90的上侧。控制装置80经由连接端子72与第2汇流条70电连接。控制装置80是经由第2汇流条70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80具备设置有逆变电路的基板等,该逆变电路对向定子30提供的电力进行控制。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以下的其他结构。第1汇流条的数量只要为1个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1个第1汇流条主体中,角部的数量只要为1个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即,第1汇流条主体可以仅具有第1角部作为角部,也可以除了第1角部和第2角部之外还具有其他角部。第1汇流条主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第1汇流条主体例如也可以呈圆弧状延伸。另外,加宽部也可以配置于连接有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的第1角部所处的绝缘块中的壁部彼此之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2绝缘块40p2的壁部46a、46b彼此之间配置有第1延伸部101的加宽部101a。在该情况下,第1延伸部101例如仅被第2绝缘块40p2支承。另外,在该情况下,第1延伸部101的长度例如比第2延伸部102的长度短。加宽部也可以设置于各延伸部中的端部以外的部分。第1汇流条也可以不具有加宽部。

第1延伸部所延伸的第1方向和第2延伸部所延伸的第2方向只要是与轴向垂直并且彼此交叉的方向即可,没有特别限定。第1垂直方向只要是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可,也可以不是与第1方向垂直。第2垂直方向只要是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可,也可以不是与第2方向垂直。第3垂直方向只要是与轴向垂直并且与第3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可,也可以不是与第3方向垂直。另外,第1规定方向和第2规定方向只要是与轴向垂直并且与上述第1汇流条主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可,没有特别限定。第1规定方向和第2规定方向也可以彼此不同。第1汇流条的板面也可以与轴向平行。第1汇流条也可以是相用汇流条。第1汇流条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定。第1汇流条也可以是从板部件直接冲裁出上述的第1汇流条100的外形来制作的。

在绝缘件中,多个绝缘块也可以相互连结。对第1汇流条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不是绝缘件。例如,对第1汇流条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与绝缘件分别设置。关于第1壁部的数量和第2壁部的数量,只要各设置有1对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不设置壁部。支承部的数量只要是1个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不设置支承部。也可以不设置凹部。按压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不设置按压部。保持槽部的第1开口部的开口宽度也可以在轴向上变化。保持槽部的底面中的下侧的部分也可以不倾斜。保持槽部的内缘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被保持槽部保持的线圈引出线也可以是构成线圈的导线的结束卷绕侧的端部。

各空间部除了包含各壁部彼此之间的空间之外,也可以包含其周围的空间。各空间部例如也可以包含比各壁部靠径向外侧的空间,也可以包含比各壁部靠径向内侧的空间。即,例如,配置于各空间部的各角部也可以设置为突出到比各对壁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比各对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配置于各空间部的各中间部也可以设置为突出到比各对壁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比各对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上述的各结构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

10:马达;20:转子;21:轴;30:定子;31:定子铁芯;32:铁芯背部;33:齿;34:线圈;34b:线圈引出线(导线);40:绝缘件(绝缘件);45b、45c:支承部(第1支承部、第2支承部);46a、46b、47a、47b:壁部(第1壁部、第2壁部);100:第1汇流条;100a:第1汇流条主体;101b、102b、103b:中间部;121、122、123:线圈连接部;g2:空间部;j:中心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