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体以及配电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2795发布日期:2020-01-03 13:1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罩体以及配电板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罩体以及具备该罩体的配电板。更详细地说,本公开涉及安装于箱体的罩体以及具备该罩体的配电板。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住宅用的配电板(例如,jph11-155206(以下称为“文献1”))。文献1所记载的配电板具备箱体(box)、收纳于箱体的多个开闭器(断路器)、以及螺纹紧固于箱体的开口边缘的带门的开口框(罩体)。

在文献1所记载的配电板中,必须一边用一只手保持开口框一边用另一只手螺纹紧固开口框,作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罩体安装于箱体时的作业性的罩体以及配电板。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配电板具备箱体、罩体、临时保持部、以及固定部。所述箱体在一面具有开口部,收纳断路器。所述罩体以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箱体。所述临时保持部使所述罩体临时保持于所述箱体。所述固定部将所述罩体固定于所述箱体。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罩体用于上述的配电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具有能够提高将罩体安装于箱体时的作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将一实施方式的配电板安装于建筑构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b是图1a的x1-x1剖面图。

图2是从上述的配电板拆下了罩体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a是一实施方式的罩体的罩主体的主视图。

图3b是上述罩体的罩主体的右视图。

图4a是上述罩体的第一开闭罩的后视图。

图4b是上述罩体的第一开闭罩的左视图。

图5a是上述罩体的第二开闭罩的后视图。

图5b是上述罩体的第二开闭罩的俯视图。

图6a是图1a的x2-x2剖面图。

图6b是图1a的x3-x3剖面图。

图7是在上述罩体中打开了第一开闭罩以及第二开闭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a是图7的y1部放大图。

图8b是图7的y2部放大图。

图9是在上述罩体中打开了第二开闭罩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0a是对在上述罩体中第一开闭罩相对于罩主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b是对在上述罩体中第一开闭罩相对于罩主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c是对在上述罩体中第一开闭罩相对于罩主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d是对在上述罩体中第一开闭罩相对于罩主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将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配电板安装于建筑构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配电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罩体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罩体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罩体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

2罩体

3安装配件(特定部件)

5断路器

7临时保持部

8固定部

10配电板

33箱体侧临时保持部

34箱体侧固定部

100建筑构件

110开口部

217罩侧固定部

219罩侧临时保持部

341螺纹孔

2171插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不过是本公开的一个例子。本公开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除了该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以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各图是示意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以及厚度各自的比未必反映实际的尺寸比。

(实施方式)

(1)概要

以下,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以及罩体2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规定配电板10的左右方向为x轴方向、上下方向为y轴方向、前后方向为z轴方向。另外,规定配电板10的右方为x轴的正方向、左方为x轴的负方向。另外,规定配电板10的上方为y轴的正方向、下方为y轴的负方向。另外,规定配电板10的前方为z轴的正方向、后方为z轴的负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例如用于独栋住宅。另外,配电板10并不局限于独栋住宅,也可以用于集体住宅的各住户、事务所、店铺等。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配电板10在独栋住宅中安装于墙壁等建筑构件100。

如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具备箱体1、罩体2、临时保持部7、以及固定部8。箱体1在一面(前表面)具有开口部110,收纳断路器5。罩体2以封闭箱体1的开口部110的方式安装于箱体1。临时保持部7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固定部8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还具备(多个)断路器5。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罩体2用于配电板10。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安装于建筑构件100。在该状态下,箱体1埋入建筑构件100(参照图1b)。即,在将配电板10安装于建筑构件100的状态下,箱体1埋入建筑构件100,仅罩体2露出。

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如上述那样,具备临时保持部7。因此,能够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埋入建筑构件100的箱体1。而且,能够在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的状态下,通过固定部8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可以不像未设置临时保持部7的情况那样用一只手保持罩体2,能够提高将罩体2安装于箱体1时的作业性。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那样,在将箱体1埋入建筑构件100的情况下,与将箱体1安装于建筑构件100的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从建筑构件100的表面的突出量。

(2)详细情况

以下,参照图1a~图5b对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具备箱体1和罩体2。

(2.1)箱体

如图2所示,箱体1是在一面(前表面)具有开口部110、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箱体。开口部110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箱体1包括壳体11a和一对侧板11b。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壳体11a例如由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为u字状(参照图1b)。在壳体11a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分别设有穿线用的多个顶出(knockout)孔。一对侧板11b的各个例如由金属板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一对侧板11b以封闭壳体11a的左右两侧的开口的方式通过适当的手段(例如,螺纹紧固)安装于壳体11a。

在箱体1的内部收纳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十六个)断路器5。多个断路器5以在左右方向上排成一列的状态经由一对安装配件3以及导轨4安装于箱体1。即,配电板10还具备保持断路器5并安装于箱体1的安装配件3。

一对安装配件3分别包括第一安装部31、第二安装部32、连结部33、以及箱体侧固定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31、第二安装部32、连结部33以及箱体侧固定部34例如由金属板一体地形成。

第一安装部3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第一安装部31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配件用插通孔311。多个配件用插通孔311分别为所谓的锁眼孔。在多个配件用插通孔311的一方插通用于将安装配件3固定于箱体1的配件用固定螺钉。第二安装部3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第二安装部32具有多个导轨用插通孔。在多个导轨用插通孔插通用于将导轨4固定于安装配件3的导轨用固定螺钉。这些第一安装部31以及第二安装部32通过连结部33一体地形成(连结)。在从上方观察将安装配件3安装于箱体1的状态时,连结部33向右斜后方或者左斜后方倾斜。

在从前方观察时,箱体侧固定部34通过将连结部33的一部分切割立起而形成为矩形状。箱体侧固定部3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螺纹孔341。在螺纹孔341中拧入用于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的固定螺钉。换言之,箱体侧固定部34设于安装于箱体1的特定部件,具有供插通于插通孔2171(后述)的固定螺钉拧入的螺纹孔341。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侧固定部34设于安装配件3,安装配件3为特定部件。

导轨4例如是依据jis-c-2812的标准的din导轨。导轨4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在导轨4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两个一组的螺纹孔41。在这些螺纹孔41中拧入上述的导轨用固定螺钉。

多个断路器5分别具有形成为长方体状的壳体51。在壳体51的前表面设有用于接通/断开断路器5的操作杆52。

另外,在箱体1的内部还收纳有多个端子台6。多个端子台6在箱体1的上端部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断路器5与多个端子台6之间通过电线电连接。

(2.2)罩体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罩体2具备罩主体21、第一开闭罩22、以及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二开闭罩23。罩主体21、第一开闭罩22以及多个第二开闭罩23的各个例如由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第一开闭罩22能够通过第一旋转结构12(后述)相对于罩主体21开闭。多个第二开闭罩23的各个能够通过第二旋转结构13(后述)相对于罩主体21开闭。

(2.2.1)罩主体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罩主体2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罩主体21的外形尺寸(上下尺寸以及左右尺寸)比上述的箱体1的外形尺寸大。因此,在将罩体2安装于箱体1的状态下,箱体1被罩体2覆盖,从前方看不到箱体1。

罩主体21具有第一区域a1和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二区域a2。在从前方(正面)观察时,第一区域a1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第一区域a1位于罩主体21的中央部。在从前方观察时,多个第二区域a2的各个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多个第二区域a2位于第一区域a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

在第一区域a1设有露出窗211、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旋转用轴212、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二接触部213、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接触片214、以及接触用轴215。另外,在第一区域a1设有钩挂孔241和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限制壁242。

换言之,罩体2具有在安装于箱体1的状态下使断路器5露出的露出窗211。另外,由箱体1与罩主体21的一方构成的特定部件具有(第一)旋转用轴212与(第一)轴承221的一方。而且,由特定部件与(第一)开闭罩22的一方构成的第一部件具有接触片214,该接触片214在(第一)开闭罩22旋转时与由特定部件和(第一)开闭罩22的另一方构成的第二部件接触。另外,由特定部件与(第一)开闭罩22的一方构成的第一部件具有与第一旋转用轴212不同的接触用轴215。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主体21为特定部件以及第一部件,第一开闭罩22为第二部件。

如图3a所示,露出窗211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并且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中央部。露出窗211形成为能够使安装于导轨4的多个断路器5的功能部位(设有操作杆52的部位)露出的大小。因此,即使在罩体2安装于箱体1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从露出窗211露出的操作杆52(参照图2)来接通/断开断路器5。

如图3a所示,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上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更详细地说,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在将第一开闭罩22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设于与多个第一轴承221(后述)大致相同的位置。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分别被配置为,第一开闭罩22进行旋转时的旋转轴p1(参照图3a)成为左右方向的朝向。换言之,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分别被配置为,轴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朝向。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各自的截面形状例如为正五边形。另外,第一旋转用轴212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正五边形,也可以圆形,也可以是三角形。

如图3a所示,多个第二接触部213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上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更详细地说,多个第二接触部213在将第一开闭罩22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设于与多个第一接触部222(后述)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主体21具有第二接触部213,但也可以是箱体1具有第二接触部。

多个第二接触部213的各个从前方(正面)观察到的形状为t字状。换言之,第二接触部213从与箱体1的一面(前表面)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t字状。多个第二接触部213分别包括第一片2131和第二片2132。第一片2131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并且构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挠曲。第一片2131在后述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弹性变形。在第一片2131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突起2133。突起2133从左右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三角形状。第二片2132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并且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与罩主体21一体地形成。第二片2132作为将第一片2131连结于罩主体21的连结部而发挥功能。

如图3a所示,多个接触片214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上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即,多个接触片214位于与第一旋转用轴212平行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的第一部件(罩主体21)的中央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多个接触片214分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参照图8b)。对多个接触片214各自的前端部(前端部)实施了r倒角。多个接触片214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这些多个接触片214在开闭第一开闭罩22时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接触。

如图3a所示,接触用轴215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上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接触用轴215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与多个接触片214一体地形成。接触用轴215被配置为,轴向成为与旋转轴p1平行的朝向。接触用轴215的截面形状例如为正五边形。另外,接触用轴215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正五边形,也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三角形。

如图3a所示,钩挂孔241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下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钩挂孔241从前方观察到的形状为矩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贯通。

如图3a所示,多个限制壁242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上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多个限制壁242分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参照图8a)。对多个限制壁242各自的前端部(前端部)实施了r倒角。多个限制壁242与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一对一地对应。多个限制壁242分别在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中对应的第一旋转用轴212的右端部或者左端部与第一旋转用轴212一体地形成。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的相反侧的端部与由构成第一区域a1的侧壁构成的限制壁243(参照图7)一体地形成。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罩体2中,在与第一旋转用轴212平行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的第一旋转用轴212的两端部设有限制第一轴承221向与第一旋转用轴212平行的方向移动的限制壁242、243。

在多个第二区域a2分别设有凹部216、罩侧固定部217、以及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二旋转用轴218。其中,在左侧的第二区域a2与右侧的第二区域a2中,只是罩侧固定部217以及多个第二旋转用轴218的位置左右相反而已。因此,在此,对左侧的第二区域a2进行说明,对右侧的第二区域a2省略说明。

如图3a所示,凹部216向后方凹陷,并遍及第二区域a2的大致整体而形成。其中,在关闭了安装于罩主体21的第二开闭罩23的状态下,在第二开闭罩23的后表面与凹部261的底面之间形成收纳空间9。换言之,在多个第二开闭罩23分别处于第二闭位置(后述)的状态下,在多个第二开闭罩23的各个与罩主体21的底面之间设有收纳空间9。收纳空间9例如为了粘附记载有断路器5的名称等的标签、或者收纳使用说明书等而被利用。

罩侧固定部217与凹部216的底面一体地形成。如图3a所示,罩侧固定部217位于凹部216的底面的右端部、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在从前方观察时,罩侧固定部217形成为矩形状。罩侧固定部217具有供上述的固定螺钉插通的插通孔2171。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通过将插通于罩侧固定部217的插通孔2171的固定螺钉拧入箱体侧固定部34的螺纹孔341,能够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即,包括箱体侧固定部34与罩侧固定部217的固定部8是用于将罩体2安装于箱体1的安装结构(以下,也称为“安装结构8”)。

如图3a所示,多个第二旋转用轴218位于凹部216的左侧。多个第二旋转用轴218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更详细地说,多个第二旋转用轴218在将第二开闭罩23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设于与多个第二轴承231(后述)大致相同的位置。多个第二旋转用轴218分别被配置为,轴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朝向。多个第二旋转用轴218各自的截面形状例如为正五边形。另外,第二旋转用轴218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正五边形,也可以圆形,也可以三角形。

在罩主体21的后表面设有向后方突出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参照图3b)。多个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在将罩体2组装于箱体1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设于与多个安装配件3的连结部33大致相同的位置。即,在将罩体2组装于箱体1的状态下,多个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在铅垂方向上分别被载置于对应的安装配件3的连结部3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配件3的连结部33为箱体侧临时保持部(以下,也称为“箱体侧临时保持部33”)。另外,如图3a所示,多个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在左右方向上对称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为第二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如上述那样,具备临时保持部7,该临时保持部7包括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和箱体侧临时保持部33。罩侧临时保持部219从罩体2向箱体1侧突出。箱体侧临时保持部33设于安装于箱体1的安装配件3(特定部件),支承罩侧临时保持部219。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临时保持部7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

另外,多个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在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上,位于比罩体2的重心g1(参照图1a)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具有在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的状态下,罩体2难以从箱体1脱落这一优点。

(2.2.2)第一开闭罩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第一开闭罩2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第一开闭罩22的外形尺寸(上下尺寸以及左右尺寸)为与罩主体21的第一区域a1大致相同的尺寸。第一开闭罩22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轴承221、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接触部222、肋223、以及钩224。

换言之,第一开闭罩22具有第一轴承221。另外,第一开闭罩22具有第一接触部222。而且,由特定部件与(第一)开闭罩22的一方构成的第二部件(第一开闭罩22)具有肋223,该肋223在(第一)开闭罩22旋转时沿着接触用轴215而绕接触用轴215旋转。

如图4a所示,多个第一轴承221位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中的上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更详细地说,多个第一轴承221在将第一开闭罩22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设于与多个第一旋转用轴212大致相同的位置。多个第一轴承221分别形成为中心轴成为左右方向那样的圆筒状。多个第一轴承221分别具有开放部2211。开放部2211在第一轴承221的后端部遍及全长地形成。多个第一轴承221各自的内周面为与第一旋转用轴212的截面相同的正五边形。因此,在相对于罩主体21开闭第一开闭罩22时,能够以五级调节第一开闭罩22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第一开闭罩22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轴承221。而且,多个第一轴承221位于与第一旋转用轴212平行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的第一开闭罩22的两端部。

如图4a所示,多个第一接触部222位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中的上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更详细地说,多个第一接触部222在将第一开闭罩22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设于与多个第二接触部213大致相同的位置。多个第一接触部222与多个第一轴承221一对一地对应。在此,设想多个第一轴承221间的距离为l1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多个第一接触部222的各个在左右方向上距多个第一轴承221中对应的第一轴承221的距离为l1/4以下。根据该构成,与从第一轴承221到第一接触部222的距离大于l1/4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一接触部222与第二接触部213对第一开闭罩22的保持力。

如图4b所示,多个第一接触部222分别包括第一突片2221和第二突片2222。第一突片2221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第二突片2222从第一突片2221的前端(后端)向上方突出。即,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多个第一接触部222分别形成为l字状。另外,如图4b所示,多个第一接触部222的各个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开闭罩22的主面靠后方的位置。本公开中所说的“主面”是指第一开闭罩22中面积最大的面,具体而言,是指第一开闭罩22的前表面或者后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第一开闭罩22如上述那样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接触部222。而且,多个第一接触部222与位于与旋转轴p1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一开闭罩22的两端部的多个旋转结构(第一轴承221)一对一地对应。

如图4a所示,肋223位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中的上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即,肋223位于与第一旋转用轴212平行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的第二部件(第一开闭罩22)的中央部。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肋223形成为矩形的板状。肋223在相对于罩主体21开闭第一开闭罩22时,沿着设于罩主体21的接触用轴215的表面而绕接触用轴215旋转。

如图4a所示,钩224位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中的下端部、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钩224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钩224在关闭了安装于罩主体21的第一开闭罩22的状态下,插入设于罩主体21的钩挂孔241,钩挂于钩挂孔241的开口端缘。由此,可保持第一开闭罩22的闭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通过设于各第一轴承221的开放部2211而将对应的第一旋转用轴212嵌入第一轴承221,从而将第一开闭罩22安装于罩主体21。在第一开闭罩22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第一轴承221能够在保持第一旋转用轴212的状态下绕第一旋转用轴212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旋转用轴212与第一轴承221实现第一开闭罩22相对于罩主体21的第一旋转结构12。该第一旋转结构12设于与第一开闭罩22和多个第二开闭罩23排列的排列方向平行、且与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上端部)。第一开闭罩22经由与第二旋转结构13不同的第一旋转结构12能够旋转地保持于罩主体21。

(2.2.3)第二开闭罩

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多个第二开闭罩23分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多个第二开闭罩23各自的外形尺寸(上下尺寸以及左右尺寸)为与罩主体21的第二区域a2大致相同的尺寸。多个第二开闭罩23分别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二轴承231。其中,在安装于罩主体21的左侧的第二开闭罩23与安装于罩主体21的右侧的第二开闭罩23中,仅多个第二轴承231的位置左右相反而已。因此,在此,对安装于罩主体21的左侧的第二开闭罩23进行说明,对安装于罩主体21的右侧的第二开闭罩23省略说明。

如图5a所示,多个第二轴承231设于第二开闭罩23的后表面中的左端部。多个第二轴承231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更详细地说,多个第二轴承231在将第二开闭罩23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设于与多个第二旋转用轴218大致相同的位置。多个第二轴承231分别形成为中心轴成为上下方向那样的圆筒状。多个第二轴承231分别具有开放部2311。开放部2311在第二轴承231的后端部遍及全长地形成。多个第二轴承231各自的内周面是与第二旋转用轴218的截面相同的正五边形。因此,在相对于罩主体21开闭第二开闭罩23时,能够以五级调节第二开闭罩23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通过设于各第二轴承231的开放部2311而将对应的第二旋转用轴218嵌入第二轴承231,从而将第二开闭罩23安装于罩主体21。在第二开闭罩23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第二轴承231能够在保持第二旋转用轴218的状态下绕第二旋转用轴218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二旋转用轴218与第二轴承231实现第二开闭罩23相对于罩主体21的第二旋转结构13。该第二旋转结构13位于与上述排列方向交叉方向、且上述排列方向上的与第一开闭罩22相反的一侧(左侧或者右侧)。多个第二开闭罩23分别经由第二旋转结构13能够旋转地保持于罩主体21。

(3)结构

(3.1)罩体的临时保持结构

以下,参照图6a以及图6b对罩体2的临时保持结构进行说明。

图6a是表示将罩体2安装于埋入建筑构件100的箱体1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a的x2-x2剖面图)。另外,在图6a中,假设罩体2未被固定部8固定于箱体1。

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设于罩体2的罩主体21的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在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上被载置于箱体侧临时保持部(连结部)33。因此,在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时,不用一只手保持罩体2也可以,能够提高将罩体2安装于箱体1时的作业性。

图6b是表示将罩体2安装于埋入建筑构件100的箱体1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另一剖面图(图1a的x3-x3剖面图)。

如图6b所示,设于罩体2的罩主体21的罩侧固定部217在左右方向上与安装于箱体1的安装配件3的连结部33接触。由此,罩体2在临时保持于箱体1的状态下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换言之,罩体2向与正交于箱体1的一面(前表面)的第一方向(前后方向)和铅垂方向(上下方向)这两方交叉的第二方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其中,如图2以及图3a所示,配电板10优选具备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临时保持部7。而且,多个临时保持部7优选在第二方向(左右方向)上对称地配置。根据该构成,能够使罩体2平衡性良好地临时保持于箱体1。

(3.2)第一开闭罩的开闭结构

以下,参照图7、图8a以及图8b对第一开闭罩22的开闭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打开了第一开闭罩22以及第二开闭罩23的状态的罩体2的立体图。图8a是图7的y1部放大图。图8b是图7的y2部放大图。

第一开闭罩22通过由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旋转用轴212与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轴承221构成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旋转结构12,能够旋转地保持于罩主体21。根据该构成,能够由第一旋转用轴212与第一轴承221实现第一开闭罩22的开闭机构。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能够在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实现第一开闭罩22的开闭机构。

多个第一旋转结构12位于与第一开闭罩22和多个第二开闭罩23排列的排列方向(左右方向)平行、且与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上端部)。

第一开闭罩22通过上述的多个第一旋转结构12,能够在第一闭位置与第一开位置之间开闭(移动)。第一闭位置是将设于罩主体21的露出窗211覆盖的位置(图1a所示的位置)。第一开位置是使露出窗211露出的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

其中,在构成第一旋转结构12的一部分的第一旋转用轴212的左右两侧设有限制壁242、243(参照图8a)。因此,能够在将第一开闭罩22安装于罩主体21的状态下,限制构成第一旋转结构12的一部分的第一轴承221向左右方向的移动。换言之,能够通过限制壁242、243限制第一开闭罩22相对于罩主体21向左右方向的移动。

另外,在开闭第一开闭罩22时,从罩主体21突出的多个接触片214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接触(参照图8b)。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开闭罩22的左右方向(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产生的、第一开闭罩22的厚度方向的挠曲。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罩主体21突出的限制壁242也在开闭第一开闭罩22时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接触。由此,也能够抑制在第一开闭罩22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产生的、第一开闭罩22的厚度方向的挠曲。另外,限制壁242也可以不构成为与第一开闭罩22的后表面接触。

而且,在开闭第一开闭罩22时,设于第一开闭罩22的肋223沿着设于罩主体21的接触用轴215而绕接触用轴215旋转。因此,即使在第一开闭罩22的左右方向(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产生了上下方向(宽度方向)的翘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肋223与接触用轴215接触来使第一开闭罩22顺畅地旋转。

(3.3)第二开闭罩的开闭结构

以下,参照图7以及图9对第二开闭罩23的开闭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打开了第一开闭罩22以及第二开闭罩23的状态的罩体2的立体图。图9是打开了第二开闭罩23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其中,在安装于罩主体21的左侧的第二开闭罩23与安装于罩主体21的右侧的第二开闭罩23中,除了结构为左右对称这一点之外是相同的。因此,在此,对安装于罩主体21的左侧的第二开闭罩23的开闭结构进行说明,对安装于罩主体21的右侧的第二开闭罩23省略说明。

第二开闭罩23通过由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二旋转用轴218与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二轴承231构成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二旋转结构13,能够旋转地保持于罩主体21。

多个第二旋转结构13位于与第一开闭罩22和多个第二开闭罩23排列的排列方向(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平行、且排列方向上的与第一开闭罩22相反的一侧(图9的左侧)。

第二开闭罩23通过上述的多个第二旋转结构13,能够在第二闭位置与第二开位置之间开闭(移动)。第二闭位置是将设于罩主体21的安装结构8覆盖的位置(图1a所示的位置)。第二开位置是使安装结构8露出的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

其中,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位于罩主体21的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之间的限制壁243形成有向限制壁243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凹陷的凹部2431。而且,在打开第二开闭罩23时,用户(例如,独栋住宅的住户)使手指沿着凹部2431,从而手指钩挂于第二开闭罩23的周缘部,由此能够容易地打开第二开闭罩2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主体21具有在与处于第二闭位置的第二开闭罩23的周缘部之间形成台阶的凹部2431。换言之,罩主体21在与第二开闭罩23之间具有台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闭罩23的第二旋转结构13位于第一开闭罩22与多个第二开闭罩23排列的排列方向上的与第一开闭罩22相反的一侧。由此,第二开闭罩23向远离第一开闭罩22的方向打开。因此,具有即使在保持打开第二开闭罩23的状态下,也难以在打开第一开闭罩22时造成妨碍这一优点。

在此,设想通过一个开闭罩将断路器5与安装结构8这两方覆盖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欲使断路器5露出而打开开闭罩,则会存在不仅断路器5也能看到安装结构8这一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用于将断路器5覆盖的第一开闭罩22与用于将安装结构8覆盖的第二开闭罩23。因此,通过在关闭第二开闭罩23的状态下打开第一开闭罩22,能够使得在使断路器5露出的状态下看不到安装结构8。

另外,第一开闭罩22的第一旋转结构12沿着第一开闭罩22与多个第二开闭罩23排列的排列方向(左右方向)而设置。与此相对,第二开闭罩23的第二旋转结构13沿着与上述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而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第一开闭罩22的开闭方向与第二开闭罩23的开闭方向不同。

(3.4)第一开闭罩的保持结构

以下,参照图10a~图10d对第一开闭罩22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

图10a表示关闭了第一开闭罩22的状态、即第一开闭罩22处于第一闭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接触部222与第二接触部213未接触。另外,图10a所示的第二接触部213的位置为第一位置。

从图10a所示的状态起,使第一开闭罩22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10b),使第一开闭罩22旋转至第一接触部222的前端部2223与第二接触部213的突起2133接触的位置(参照图10c)。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222的前端部2223与第二接触部213接触。在该状态下,通过从第一接触部222施加的力,成为第二接触部213向后方挠曲的状态。换言之,第二接触部213通过来自第一接触部222的力而弹性变形。另外,图10c所示的第二接触部213的位置为第二位置。

若从图10c所示的状态起使第一开闭罩22进一步旋转,则成为第一接触部222的前端部2223越过第二接触部213的突起2133的状态(参照图10d)。此时,第二接触部213由于失去来自第一接触部222的力,从而从第二位置复原至第一位置。而且,在该状态下,第一接触部222的前端部2223从下侧与第二接触部213的突起2133接触,从而限制第一开闭罩22向第一开闭罩22关闭的方向的旋转,保持打开了第一开闭罩22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通过设于第一开闭罩22的第一接触部222与设于罩主体21的第二接触部213,能够保持打开了第一开闭罩22的状态。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能够在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保持打开了第一开闭罩22的状态。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第一接触部222如图10a所示那样,在第一开闭罩22处于第一闭位置的状态下,位于比第一开闭罩22的主面(前表面或者后表面)靠箱体1侧(后侧)的位置。因此,具有在关闭了第一开闭罩22的状态下难以看到第一接触部222这一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如上述那样,构成为第一接触部222的前端部2223与第二接触部213(的突起2133)接触。因此,能够增长从第一旋转结构12(第一旋转用轴212以及第一轴承221)到第一接触部222与第二接触部213的接触点的距离,由此能够减小从第一接触部222对第二接触部213施加的力。其结果,与从第一旋转结构12到上述接触点的距离较短的情况相比,具有第二接触部213难以被刮削这一优点。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中,第二接触部213位于比第一旋转结构12靠箱体侧(后侧)的位置。因此,具有在打开了第一开闭罩22的状态下难以看到第二接触部213这一优点。

(4)变形例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一个。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实现本公开的目的,也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列举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说明的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而应用。

(4.1)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了用于覆盖断路器5的第一开闭罩22和用于覆盖安装结构8的第二开闭罩23,但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仅设有用于覆盖断路器5与安装结构8这两方的第一开闭罩22a。换言之,也可以省略用于覆盖安装结构8的第二开闭罩23。以下,参照图11对变形例1的配电板10a进行说明。另外,关于第一开闭罩22a以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配电板10相同,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变形例1的配电板10a具备箱体1和罩体2a。另外,罩体2a具备罩主体21和第一开闭罩22a。

第一开闭罩22a的左右尺寸与罩主体21的左右尺寸大致相同。即,在变形例1中,第一开闭罩22a形成为能够覆盖从设于罩主体21的露出窗211露出的断路器5与安装结构8这两方的大小。

根据变形例1的配电板10a,通过将设于罩体2a的罩侧临时保持部219载置于设于箱体1的箱体侧临时保持部(连结部)33,能够使罩体2a临时保持于箱体1。而且,能够在使罩体2a临时保持于箱体1的状态下将罩体2a固定于箱体1。即,根据变形例1的配电板10a,能够提高将罩体2a固定于箱体1时的作业性。

(4.2)变形例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箱体1的安装配件3(特定部件)的连结部33为箱体侧临时保持部,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与箱体1b一体地设置的s字状的保持配件14为箱体侧临时保持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设于罩体2的罩侧临时保持部219载置于设于箱体1b的箱体侧临时保持部14来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b。

(4.3)变形例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用轴212设于罩主体21,第一轴承221设于第一开闭罩22。与此相对,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第一旋转用轴225设于第一开闭罩22c,第一轴承244设于罩主体21c。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旋转用轴与第一轴承的一方设于第一开闭罩22c,第一旋转用轴与第一轴承的另一方设于箱体1。在该情况下,箱体1为特定部件以及第一部件,第一开闭罩22c为第二部件。

(4.4)变形例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用轴218设于罩主体21,第二轴承231设于第二开闭罩23。与此相对,也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第二旋转用轴232设于第二开闭罩23d,第二轴承245设于罩主体21d。

另外,也可以是,第二旋转用轴与第二轴承的一方设于第二开闭罩23d,第二旋转用轴与第二轴承的另一方设于箱体1。

(4.5)变形例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222设于第一开闭罩22,第二接触部213设于罩主体21。与此相对,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第一接触部246设于罩主体21e,第二接触部226设于第一开闭罩22e。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一方设于第一开闭罩22e,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另一方设于箱体1。

(4.6)变形例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设于罩主体21的罩侧固定部217与安装于箱体1的安装配件3的连结部33接触,限制了罩体2向左右方向的移动。与此相对,例如也可以通过收纳于箱体1的多个断路器5来限制罩体2的移动。具体而言,使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断路器5中位于右端以及左端的断路器5与设于罩主体21的露出窗211的右侧以及左侧的开口端缘接触。由此,能够限制罩体2向左右方向的移动。

(4.7)变形例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接触用轴215设于罩主体21,肋223设于第一开闭罩22,但也可以是,肋设于罩主体21,接触用轴设于第一开闭罩22。在该情况下,第一开闭罩22为第一部件,罩主体21为第二部件。

而且,也可以是,在箱体1与第一开闭罩22的一方设有接触用轴,在箱体1与第一开闭罩22的另一方设有肋。在该情况下,箱体1为特定部件。

(4.8)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箱体1被一个罩体2覆盖,但例如也可以是基于由罩体2构成的内罩以及配置于该内罩的外侧的外罩的双重构造。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将罩体2螺纹固定于箱体1的构造,但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夹紧件等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的构造。

关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收纳空间9、凹部2431、接触片214、接触用轴215、肋223、限制壁242、243、第一接触部222以及第二接触部213,也可以省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合成树脂形成了第一旋转用轴212以及第一轴承221,但第一旋转用轴以及第一轴承例如也可以由金属形成。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开放部2211设置在了第一轴承221的后端部,但开放部只要形成于第一轴承2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一部分即可,并不限定于第一轴承221的后端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旋转用轴212与第一轴承221构成了第一开闭罩22的开闭结构,但第一开闭罩22的开闭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包括球窝接头的轴结构。

(总结)

如以上说明那样,第一方式的配电板(10)具备箱体(1)、罩体(2)、临时保持部(7)、以及固定部(8)。箱体(1)在一面(前表面)具有开口部(110),收纳断路器(5)。罩体(2)以封闭开口部(11)的方式安装于箱体(1)。临时保持部(7)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固定部(8)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

根据该方式,能够在通过临时保持部(7)临时保持罩体(2)的状态下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因此,与未设有临时保持部(7)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将罩体(2)安装于箱体(1)时的作业性。

在第二方式的配电板(10)中,在第一方式中,临时保持部(7)包括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和箱体侧临时保持部(33)。罩侧临时保持部(219)从罩体(2)向箱体(1)侧突出。箱体侧临时保持部(33)设于箱体(1)或者安装于箱体(1)的特定部件(例如,安装配件3),支承罩侧临时保持部(219)。

根据该方式,仅通过使罩侧临时保持部(219)支承于箱体侧临时保持部(33),就能够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

在第三方式的配电板(10)中,在第二方式中,在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的状态下,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在铅垂方向上被载置于箱体侧临时保持部(33)。罩体(2)向与正交于箱体(1)的上述一面的第一方向(前后方向)和铅垂方向这两方交叉的第二方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根据该方式,通过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能够限制罩体(2)向第二方向的移动。

在第四方式的配电板(10)中,在第三方式中,罩侧临时保持部(219)在铅垂方向上,位于比罩体(2)的重心(g1)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具有在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的状态下罩体(2)难以从箱体(1)脱落这一优点。

第五方式的配电板(10)在第三或者第四方式中具备多个临时保持部(7)。多个临时保持部(7)在第二方向(左右方向)上对称地配置。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罩体(2)平衡性良好地临时保持于箱体(1)。

在第六方式的配电板(10)中,在第一~五的任一方式中,固定部(8)包括罩侧固定部(217)和箱体侧固定部(34)。罩侧固定部(217)设于罩体(2)并具有供固定螺钉插通的插通孔(2171)。箱体侧固定部(34)设于箱体(1)或者安装于箱体(1)的特定部件(例如,安装配件3),并具有供插通于插通孔(2171)的固定螺钉拧入的螺纹孔(341)。

根据该方式,通过将插通于罩侧固定部(217)的插通孔(2171)的固定螺钉拧入箱体侧固定部(34)的螺纹孔(341),能够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

第七方式的配电板(10)在第二~六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保持断路器(5)并安装于箱体(1)的安装配件(3)。安装配件(3)为特定部件。

根据该方式,仅通过将罩侧临时保持部(219)钩挂于安装配件(3),就能够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

第八方式的配电板(10)在第一~七的任一方式中安装于建筑构件(100)。箱体(1)埋入建筑构件(100)。

根据该方式,与将箱体(1)安装于建筑构件(100)的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从建筑构件(100)的表面的突出量。

在第九方式的配电板(10)中,在第一~八的任一方式中,罩体(2)具有在安装于箱体(1)的状态下使断路器(5)露出的露出窗(211)。

根据该方式,与未设有露出窗(211)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不打开罩体(2)的情况下操作断路器(5)。

第十方式的配电板(10)在第一~九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断路器(5)。

根据该方式,能够提高将罩体(2)安装于箱体(1)时的作业性。

第十一方式的罩体(2)用于第一~十的任一方式的配电板(10)。换言之,第十一方式的罩体(2)用于具备箱体(1)、罩体(2)、临时保持部(7)、以及固定部(8)的配电板(10)。箱体(1)在一面具有开口部(110),收纳断路器(5)。罩体(2)以封闭开口部(11)的方式安装于箱体(1)。临时保持部(7)使罩体(2)临时保持于箱体(1)。固定部(8)将罩体(2)固定于箱体(1)。

根据该方式,能够提供使安装于箱体(1)时的作业性提高的罩体(2)。

关于第二~十方式的构成,不是配电板(10)的必须的构成,能够适当省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