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刹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8579发布日期:2019-11-06 00:0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刹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生产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磁刹车结构。



背景技术:

离心转动浇铸是一种成型工艺,利用模具旋转产生离心力,并将树脂均匀地喷洒到模具内壁形成制品。主要设备为可调速旋转的模具和可上下移动的树脂喷射管。通过该工艺成型的制品内应力很小,内部无缩孔,所以表面光滑,机械强度较高。离心浇铸件的尺寸精度要高于静态铸塑件,并且后序加工量也相应减少。

生产过程中,当制品浇铸完成后需要使模具停止旋转,才能将制品从模具中取出。但是由于离心浇注时模具的高速旋转,即使断电,模具由于惯性作用仍在旋转,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缓冲直至停止旋转,较长的缓冲时间导致两个生产环节中间的等待时间过长,影响生产效率;并且关闭电源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相对最薄弱的时候,此时仍在旋转的模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因为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问题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刹车结构,能够提供模具旋转过程中的阻力,降低模具断电后从旋转状态到静止状态的时间间隔,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安全隐患。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磁刹车结构,包括与模具连接固定的电机转盘和电机固定座,电机转盘的中部凸出形成有一根转轴,电机固定座对应设有转轴插槽,转轴可转动插设于转轴插槽中;所述电机转盘面向电机固定座的一面固定有铝圈,铝圈贴合于电机转盘,且转轴穿设于铝圈的通孔;所述电机固定座面向电机转盘的一面固定有若干磁铁;所述磁铁中,相邻的两个磁铁其一磁铁的N极与另一磁铁的S极相邻;所有磁铁以转轴为中心依次设置于转轴的周围。

所述磁铁等间隔设置。

所述磁铁通过支架固定在电机固定座上,磁铁固定于支架的一端以缩短与铝圈的间距,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电机固定座面向电机转盘的一面。

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与磁铁对应的安装槽,所述磁铁逐一嵌设在安装槽中。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在电机转盘和电机固定座上固定铝圈和磁铁,通过铝圈切割磁铁的磁感应线产生阻力以加快电机转盘的减速过程,降低模具断电后从旋转状态到静止状态的时间间隔,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安全隐患。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现有结构的电机转盘和电机固定座的轴接处进行改进,无需重新设计和生产新结构的电机转盘和电机固定座,能够实现以更少的成本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电机转盘;11.转轴;2.电机固定座;21.转轴插槽;3.铝圈;31.通孔;4.磁铁;41.N极;42.S极;5.支架;5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磁刹车结构,包括与模具连接固定的电机转盘1、电机固定座2、铝圈3和若干磁铁4,铝圈3固定在电机转盘1上,磁铁4固定在电机固定座2上,通过电机转盘1转动时带动铝圈3切割磁铁4的磁感应线产生阻力。

上述电机转盘1的中部凸出形成有一根转轴11,电机固定座2对应设有转轴插槽21,转轴11可转动插设于转轴插槽21中,以实现电机转盘1可转动安装于电机固定座2。

上述铝圈3通过螺栓固定于电机转盘1面向电机固定座2的一面,铝圈3贴合于电机转盘1,且转轴11穿设于铝圈3的通孔31。

上述磁铁4固定于电机固定座2面向电机转盘1的一面;如图2所示,上述磁铁4中,相邻的两个磁铁4其一磁铁4的N极41与另一磁铁4’的S极42’相邻;所有磁铁4以转轴11为中心依次设置于转轴11的周围。所有的磁铁4等间隔设置以保证铝圈3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的阻力的稳定性。

上述磁铁4通过支架5固定在电机固定座2上,磁铁4固定于支架5的一端以缩短与铝圈3的间距,以保证产生足够的阻力;支架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电机固定座2面向电机转盘1的一面。上述支架5的一端设有与磁铁4对应的安装槽51,上述磁铁4逐一嵌设在安装槽51中。

本实用新型中磁铁4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实际需要电机转盘1停止转动所花费的时间越短,则应当设置的磁铁4越多;反之,则应当设置的磁铁4越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电机未通电时,电机转盘1(模具固定于电机转盘1,与电机转盘1同速转动,以下不再做说明)和铝圈3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没有切割磁铁4的磁感应线,没有产生转动的阻力。当电机通电后,电机转盘1带动铝圈3同步转动,并在磁铁4表面切割磁感应线而产生阻力,阻力的大小与铝圈3的转速成正比,转速快则阻力大,转速慢则阻力小,此时由于电机通电,电机转盘1仍保持加速转动的状态但其加速度逐渐减少,最终电机转盘1达到匀速转动的状态。在电机转盘1转动的过程中断电(即生产时模具内的制品已成型,电机转盘1无需再转动),则电机转盘1失去动力,而铝圈3切割磁感应线的阻力使电机转盘1不断减速,直至停下,加快了电机转盘1减速的过程。

当然,将磁铁4固定在电机转盘1、铝圈3固定在电机固定座2上同样能够实现产生阻力的效果,相对而言铝圈3固定在电机转盘1上更具稳定性。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在电机转盘1和电机固定座2上固定铝圈3和磁铁4,通过铝圈3切割磁铁4的磁感应线产生阻力以加快电机转盘1的减速过程,降低模具断电后从旋转状态到静止状态的时间间隔,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安全隐患。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现有结构的电机转盘1和电机固定座2的轴接处进行改进,无需重新设计和生产新结构的电机转盘1和电机固定座2,能够实现以更少的成本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