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0125发布日期:2020-04-07 21:53阅读:1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机械零件的加工越来越精细,对零部件的保护需求也越来越大,机械启动时的瞬时加速度容易损伤零部件,耦合器作为一种可以降低启动冲击力的柔性启动系统部件,其发展水平决定了大量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如今,各种耦合器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而随着科技的革新和加工设备的改良,耦合器正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好的用户体验,耦合器的进步一直没有停止。于是,对耦合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耦合器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含量,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耦合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造成耦合盘之间间隙过大,耦合失效,使用寿命短。因此,本申请就以上问题,对耦合器做出了改进和创新。

现在的耦合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在的耦合器大多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造成耦合盘之间间隙过大,耦合失效,使用寿命短。

2、现在的耦合器大多存在安全性能差的问题,容易受到外力影响,对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一方面能够对耦合盘间隙进行调节,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设备,提高耦合器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包括:输入轴、导体转子、导体转子支撑板、磁转子、输出轴和气隙调节机构,所述输入轴一端设置有导体转子,所述导体转子上设置有导体转子支撑板,所述导体转子支撑板包覆导体转子,所述导体转子支撑板设置于输入轴上,所述导体转子另一侧设置有磁转子,所述磁转子设置于导体转子支撑板内,所述磁转子中心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设置于磁转子远离输入轴的一侧,所述输出轴外侧设置有气隙调节机构;

所述气隙调节机构包括基板、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滑轨和卡条,所述基板设置于输出轴上,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一侧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第一永磁体卡接,所述滑轨一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设置于磁转子上,所述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对应,所述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相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隙调节机构,其能够对耦合盘间隙进行调节,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卡条包括压力弹簧和卡板,所述压力弹簧一端固定于基板上,所述压力弹簧另一端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上排列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与第一永磁体接触,所述第一永磁体上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与所述齿轮槽配合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条的设置,方便了间隙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齿轮槽呈直角梯形,所述齿轮槽靠近第二永磁体的一侧为直角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卡板远离第一永磁体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握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握手的设置,同样方便了间隙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固定于所述轴承座上,所述保护外壳包裹导体转子、导体转子支撑板和磁转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护外壳包括支撑层、缓冲层和吸能层,所述支撑层外侧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外侧设置有吸能层,所述吸能层本质为铝合金,所述吸能层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呈多面体,所述吸能层中段设置有用于吸收能量的压溃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保护外壳的设置,能够保护设备,提高耦合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护外壳上设置有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风口的设置,提高的设备的冷却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其能够对耦合盘间隙进行调节,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能够保护设备,提高耦合器的安全性,吸收能量能力强,保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隙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输入轴-1、导体转子-2、导体转子支撑板-3、磁转子-4、输出轴-5、气隙调节机构-6、基板-61、第一永磁体-62、第二永磁体-63、滑轨-64、压力弹簧-65、卡板-66、调节握手-67、保护外壳-7包括支撑层-71、缓冲层-72、吸能层-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导体转子2、导体转子支撑板3、磁转子4、输出轴5和气隙调节机构6,所述输入轴1一端设置有导体转子2,所述导体转子2上设置有导体转子支撑板3,所述导体转子支撑板3包覆导体转子2,所述导体转子支撑板3设置于输入轴1上,所述导体转子2另一侧设置有磁转子4,所述磁转子4设置于导体转子支撑板3内,所述磁转子4中心设置有输出轴5,所述输出轴5设置于磁转子4远离输入轴1的一侧,所述输出轴5外侧设置有气隙调节机构6;

所述气隙调节机构6包括基板61、第一永磁体62、第二永磁体63、滑轨64和卡条,所述基板61设置于输出轴5上,所述基板61上设置有滑轨64,所述滑轨64上设置有第一永磁体62,所述第一永磁体62与滑轨64滑动连接,所述滑轨64一侧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第一永磁体62卡接,所述滑轨64一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63,所述第二永磁体63设置于磁转子4上,所述第二永磁体63与第一永磁体62对应,所述第二永磁体63与第一永磁体62相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条包括压力弹簧65和卡板66,所述压力弹簧65一端固定于基板61上,所述压力弹簧65另一端设置有卡板66,所述卡板66上排列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与第一永磁体62接触,所述第一永磁体62上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与所述齿轮槽配合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齿轮槽呈直角梯形,所述齿轮槽靠近第二永磁体63的一侧为直角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板66远离第一永磁体6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握手67。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入轴1和输出轴5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保护外壳7,所述保护外壳7固定于所述轴承座上,所述保护外壳7包裹导体转子2、导体转子支撑板3和磁转子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外壳7包括支撑层71、缓冲层72和吸能层73,所述支撑层71外侧设置有缓冲层72,所述缓冲层72外侧设置有吸能层73,所述吸能层73本质为铝合金,所述吸能层73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呈多面体,所述吸能层73中段设置有用于吸收能量的压溃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外壳7上设置有通风口。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导体转子2、导体转子支撑板3、磁转子4、输出轴5和气隙调节机构6,所述输入轴1一端设置有导体转子2,所述导体转子2上设置有导体转子支撑板3,所述导体转子支撑板3包覆导体转子2,所述导体转子支撑板3设置于输入轴1上,所述导体转子2另一侧设置有磁转子4,所述磁转子4设置于导体转子支撑板3内,所述磁转子4中心设置有输出轴5,所述输出轴5设置于磁转子4远离输入轴1的一侧,所述输出轴5外侧设置有气隙调节机构6;

所述气隙调节机构6包括基板61、第一永磁体62、第二永磁体63、滑轨64和卡条,所述基板61设置于输出轴5上,所述基板61上设置有滑轨64,所述滑轨64上设置有第一永磁体62,所述第一永磁体62与滑轨64滑动连接,所述滑轨64一侧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第一永磁体62卡接,所述滑轨64一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63,所述第二永磁体63设置于磁转子4上,所述第二永磁体63与第一永磁体62对应,所述第二永磁体63与第一永磁体62相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条包括压力弹簧65和卡板66,所述压力弹簧65一端固定于基板61上,所述压力弹簧65另一端设置有卡板66,所述卡板66上排列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与第一永磁体62接触,所述第一永磁体62上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与所述齿轮槽配合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齿轮槽呈直角梯形,所述齿轮槽靠近第二永磁体63的一侧为直角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板66远离第一永磁体6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握手67。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磁力耦合器永磁体的气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导体转子2、导体转子支撑板3、磁转子4、输出轴5和气隙调节机构6,所述输入轴1一端设置有导体转子2,所述导体转子2上设置有导体转子支撑板3,所述导体转子支撑板3包覆导体转子2,所述导体转子支撑板3设置于输入轴1上,所述导体转子2另一侧设置有磁转子4,所述磁转子4设置于导体转子支撑板3内,所述磁转子4中心设置有输出轴5,所述输出轴5设置于磁转子4远离输入轴1的一侧,所述输出轴5外侧设置有气隙调节机构6;

所述气隙调节机构6包括基板61、第一永磁体62、第二永磁体63、滑轨64和卡条,所述基板61设置于输出轴5上,所述基板61上设置有滑轨64,所述滑轨64上设置有第一永磁体62,所述第一永磁体62与滑轨64滑动连接,所述滑轨64一侧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第一永磁体62卡接,所述滑轨64一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63,所述第二永磁体63设置于磁转子4上,所述第二永磁体63与第一永磁体62对应,所述第二永磁体63与第一永磁体62相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入轴1和输出轴5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保护外壳7,所述保护外壳7固定于所述轴承座上,所述保护外壳7包裹导体转子2、导体转子支撑板3和磁转子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外壳7包括支撑层71、缓冲层72和吸能层73,所述支撑层71外侧设置有缓冲层72,所述缓冲层72外侧设置有吸能层73,所述吸能层73本质为铝合金,所述吸能层73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呈多面体,所述吸能层73中段设置有用于吸收能量的压溃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外壳7上设置有通风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