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5601发布日期:2020-12-25 11:5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通过光伏陶瓷导水器自身的亲水与吸水性可以主动吸收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与陶瓷导水块接触的积水进而利用导水块自身的虹吸孔促成“虹吸效应”对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积水进行导流排出,导水器中的陶瓷导水块可以通过结构胶(或硅胶)或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连接简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导水器无外乎二种:一是使用塑料材质构成,设有虹吸口,利用自身夹力安装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二是使用金属材质构成,设有虹吸口,利用自身夹力安装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由于塑料材质及金属材质的密度远大于水,皆不能做到材料自吸水性,以上两者材质只能依靠液体高度大于虹吸孔的最高点并往另一侧虹吸孔下流时才能产生虹吸效应对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积水进行导流排出的工作,当光伏电池组件上与以上导水器接触的积水较少时或光伏组件倾角较低,积水高度不足时,将难以产生虹吸效应而不能有效的被导流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该光伏陶瓷导水器克服了现有的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光伏导水器的不足。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由陶瓷导水块、导水块夹具组成。

本光伏陶瓷导水器的陶瓷导水块是由堇青石材质或氧化锌材质或蜂窝陶瓷材质构成,具有亲水和吸水性,通过陶瓷导水块自身的亲水与吸水性可以主动吸收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与陶瓷导水块接触的积水,积水不断的被吸收及爬升到陶瓷导水块虹吸孔的最高点而流向虹吸孔的另一侧下部,进而促成“虹吸效应”,增强了对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积水的导流速度和导流能力。

陶瓷导水块通过结构胶或硅胶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也可以通过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连接简单方便。

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具有陶瓷导水块,陶瓷导水块通过结构胶或硅胶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当陶瓷导水块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贴合并遇水时,形成封闭的虹吸孔。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内侧设置有虹吸孔,虹吸孔的进口到虹吸孔的出口截面面积是逐级增大的,有效避免大的异物对虹吸孔内管的堵塞。所述的陶瓷导水块呈倒u形。

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由陶瓷导水块、导水块夹具组成。所述的陶瓷导水块通过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当陶瓷导水块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贴合并遇水时,形成封闭的虹吸孔。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陶瓷导水块上部设有卡槽,该卡槽又兼限位孔的功能。

所述的导水块夹具具有夹体,夹体上部设置有上受力臂,上受力臂前端部设置有上卡头,夹体下部设置有下受力臂,下受力臂前端部设置有下卡头。所述的下卡头上部设有齿形面,齿形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用于保持一定韧性的夹力和摩擦力。

所述的导水块夹具,其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卡头,依靠卡头的夹力对陶瓷导水块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进行夹紧连接,所述的导水块夹具的下卡头设有齿形面及一定的倾斜角度,用于保持一定韧性的夹力和摩擦力。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由堇青石材质或氧化锌材质或蜂窝陶瓷材质构成。

所述的导水块夹具由铝合金或不锈钢或普通钢材质构成。

陶瓷导水块通过结构胶或硅胶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也可以通过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

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工作原理为:

虹吸的原理:管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倒u形管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形成虹吸现象。

陶瓷导水块由堇青石材质或氧化锌材质或蜂窝陶瓷材质构成,该材质的材料密度大大低于塑料或金属,内都有大大小小的微空隙或微孔隙,具有较塑料或金属强的亲水性和吸水性,当陶瓷导水块遇水时,首先是吸水,被吸的水经过陶瓷导水块的虹吸孔最高点往虹吸孔另一侧向下流动时,产生虹吸效应而源源不断的对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积水进行导流排出。

陶瓷导水块通过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的:

导水块夹具通过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的过盈配合将陶瓷导水块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接。导水块上部设有“卡槽”,该卡槽同时具有限位作用,导水块夹具上下皆设计有“卡头”,导水块夹具的上卡头卡入陶瓷导水块的卡槽,其中,卡头深度大于卡槽深度,使导水块夹具与陶瓷导水块上部除卡头和卡槽底部是接触外,其他上部皆有间隙空隙,上下卡头配合,当导水块夹具的上或下受力臂有扩张变形时,不影响上下“卡头”的夹力位置,可以有效的规避夹具变形而影响陶瓷导水块的位置。

陶瓷导水块通过结构胶或硅胶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的:使用结构胶或硅胶涂于陶瓷导水块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之间的接触面,通过胶的粘力连接陶瓷导水块和光伏电池组件边框。

本发明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优点:

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的普通光伏导流器的不足。所述的陶瓷导水块通过光伏陶瓷导水器自身的亲水与吸水性可以主动吸收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与陶瓷导水块接触的积水(包括灰水、油渍水)进而利用陶瓷导水块自身的虹吸孔促成“虹吸效应”,对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积水进行导流排出,陶瓷导水块可以通过结构胶(或硅胶)或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连接简单。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通过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的:导水块夹具上下皆设计有“卡头”,可以有效的规避夹具变形而影响陶瓷导水块的位置,同时通过陶瓷导水块卡槽和导水块夹具上卡头的配合对导水块进行限位,有效的固定导水块的位置。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通过结构胶或硅胶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相连的:使用结构胶或硅胶涂于陶瓷导水块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之间的接触面,通过胶的粘力连接陶瓷导水块和光伏电池组件边框。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通过结构胶或硅胶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连接示意图;

图2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通过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连接示意图;

图3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示意图;

图4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的导水块夹具示意图;

图5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与导水块夹具的配合示意图;陶瓷导水块与导水块夹具之间有空隙,即使导水块夹具上部有一定幅度的变形,不影响陶瓷导水块的位置;

图6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的陶瓷导水块、导水块夹具与光伏电池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7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的虹吸区域示意图;其中,a的横截面面积小于b的横截面面积,b的横截面面积小于c的横截面面积;

图8是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的虹吸区域的虹吸孔a截面、b截面、c截面示意图。

图中:1、光伏电池组件边框,2、陶瓷导水块,3、导水块夹具,4、光伏电池组件;

2-1、卡槽,2-2、虹吸孔;

3-1、上卡头,3-2、下卡头,3-3、上受力臂,3-4、下受力臂,3-5、夹体,3-6、齿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3、7、8,实施例1、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具有陶瓷导水块2,陶瓷导水块2通过结构胶或硅胶与光伏电池组件4的边框1相连,当陶瓷导水块2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贴合并遇水时,形成封闭的虹吸孔2-2。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内侧设置有虹吸孔2-2,从虹吸孔2-2进口到虹吸孔出口,虹吸孔截面面积是逐级增大,有效避免大的异物对虹吸孔2-2内管的堵塞。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内侧设置的虹吸孔2-2,从虹吸孔进口到虹吸孔出口,虹吸孔2-2截面面积是逐级增大,其中,a的横截面面积小于b的横截面面积,b的横截面面积小于c的横截面面积,有效避免大的异物对虹吸孔2-2内管的堵塞。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呈倒u形。

参照附图1-8,实施例2、一种基于陶瓷导水块的光伏导水器由陶瓷导水块2、导水块夹具3组成。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通过导水块夹具3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相连,当陶瓷导水块1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贴合并遇水时,形成封闭的虹吸孔2-2。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内侧设置有虹吸孔2-2,从虹吸孔2-2进口到虹吸孔出口,虹吸孔截面面积是逐级增大,其中,a的横截面面积小于b的横截面面积,b的横截面面积小于c的横截面面积,有效避免大的异物对虹吸孔2-2内管的堵塞。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呈倒u形。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其上部设有卡槽2-1,该卡槽2-1又兼限位孔的功能。

所述的导水块夹具3具有夹体3-5,夹体3-5上部设置有上受力臂3-3,上受力臂3-3前端部设置有上卡头3-1,夹体3-5下部设置有下受力臂3-4,下受力臂3-4前端部设置有下卡头3-2。所述的下卡头3-2上部设有齿形面3-6,齿形面3-6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用于保持一定韧性的夹力和摩擦力。

所述的导水块夹具3,其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卡头,依靠卡头的夹力对陶瓷导水块2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进行夹紧连接,所述的导水块夹具3的下卡头3-2设有齿形面3-6及一定的倾斜角度,用于保持一定韧性的夹力和摩擦力。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材质为堇青石或氧化锌或蜂窝陶瓷材质构成,陶瓷导水块2靠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的面设有敞开的孔,当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贴合并遇水时,形成封闭的“虹吸孔”2-2。

所述的导水块夹具3由铝合金或不锈钢或普通钢材质构成。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通过结构胶或硅胶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相连,也可以通过导水块夹具3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相连。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从虹吸孔2-2进口到虹吸孔出口,虹吸孔截面面积是逐级增大,有效避免大的异物对虹吸孔内管的堵塞。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陶瓷导水块2上部设有卡槽2-1,该卡槽又兼限位孔的功能,若是陶瓷导水块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间是采用结构胶或硅胶连接的,可以不设卡槽。

所述的导水块夹具2,依靠上卡头3-1和下卡头3-2的夹力对陶瓷导水块2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进行夹紧连接。所述的导水块夹具3的下卡头3-2设有齿形面3-6及一定的倾斜角度,用于保持一定韧性的夹力和摩擦力。

所述的陶瓷导水块2的连接方式:

陶瓷导水块2使用导水块夹具3的连接方式的:导水块夹具3通过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的过盈配合将陶瓷导水块2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相连接。陶瓷导水块2上部设有“卡槽”2-1,该卡槽2-1同时具有限位作用,导水块夹具3上下皆设计有“卡头”,导水块夹具3的上卡头3-1卡入陶瓷导水块2的卡槽2-1,其中,卡头深度大于卡槽深度,使导水块夹具3与陶瓷导水块2上部除上卡头3-1和卡槽2-1底部是接触外,陶瓷导水块2其它上部与导水块夹具3皆有间隙,当导水块夹具3的上部有扩张变形时,不影响上卡头3-1的夹力受力位置。导水块夹具3的下卡头3-2设有齿形面3-6及一定的倾斜角度,用于保持一定韧性的夹力和摩擦力,上、下卡头的配合,可以有效的规避夹具变形而影响陶瓷导水块2的位置。

陶瓷导水块2使用结构胶或硅胶的连接方式的:使用结构胶或硅胶涂于陶瓷导水块2与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之间的接触面,通过胶的粘力连接陶瓷导水块2和光伏电池组件边框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