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9183发布日期:2020-10-02 08:5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柜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



背景技术:

由于变电站内使用的机柜较多,使用传统的监测工具,不能同时进行检测,如果同类的机柜在有问题的情况下只能先进行一个机柜的检测和维修,这样在处理完或者检测完所有的机柜时,中间的时间差比较大,机柜容易在这个时间差内继续错误的运行,造成危害或者损失,而且传统的机柜由于散热装置是位于内侧表面上,内部空气流动性会因为内部电性元件的大面积遮挡有所影响,对于中心处电性元件无法进行快速的降温,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通过对每个机柜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所有的实时监测数据同一进行收集和传送后台,便于后台集中观察,也便于对内部电性元件进行中心散热、良好保护和分隔的机柜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包括柜体,还包括有:支撑框架、一对风扇、驱动装置、一对折形壳、一对动力环境监控装置和一对透风网,所述支撑框架位于所述柜体内中心处、且纵截面与所述柜体纵截面相匹配,一对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且吹风方向相反,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柜体上表面、且驱动端与一对所述风扇中心处连接,一对所述折形壳位于所述柜体内两相对侧表面、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两侧,每个所述折形壳均通过固定部与所述柜体内侧表面进行连接,一对所述动力环境监控装置分别位于一对所述折形壳内、用以实时监控所述柜体内情况,一对所述透风网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两相对侧表面、用以传递所述风扇转动的风。

优选地,所述动力环境监控装置内包括有:采集层、传输层、被控设备层和管理平台层,所述被控设备层与所述采集层电连接,所述采集层通过所述传输层与所述管理平台层连接,所述采集层内包括有:采集器,所述被控设备层内包括有分别与所述采集器电连接的电源监控、烟雾探测器、水浸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传输层内包括有:交换机、路由器和传输线缆,所述交换机的输入端与所述采集器电连接,所述交换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路由器内提供的网络经过所述传输线缆与所述管理平台层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管理平台层内包括有:服务器、管理终端、显示终端、报警设备和管理软件。

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内包括有:驱动电机、驱动皮带轮、转动圆轴、转动皮带、从动皮带轮和密封扣盖,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柜体上表面、且旋转端为水平放置,所述转动圆轴贯穿一对所述风扇中心处、且与所述风扇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套装在所述转动圆轴上、且与所述转动圆轴为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套装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端、且随着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而转动,所述转动皮带一端套装在所述驱动皮带轮上、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柜体与所述从动皮带轮相套装,所述密封扣盖位于所述柜体上表面、且环绕所述转动皮带放置。

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部内包括有:u形固定架、限位固定盖和至少一对固定钉,所述u形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柜体内上表面拐角处、且内部宽度与所述折形壳的厚度相匹配,所述限位固定盖套装在所述u形固定架外端面、用以限制所述折形壳,至少一对所述固定钉位于所述限位固定盖外侧两端处、用以与所述u形固定架的两端处连接。

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风扇的直径略小于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径、且为多叶片结构。

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折形壳的纵截面均为l型、且内侧表面均加工有l形开口,每个所述l形开口内均设有l形遮挡盖,每个所述折形壳下表面加工有条形开口,每个所述折形壳的下端面与所述柜体内下表面相搭接。

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l形遮挡盖均为筛网状的l形遮挡盖。

进一步优选,所述柜体前表面设有总遮挡盖,所述总遮挡盖一端与所述柜体前表面之间为铰链连接。

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折形壳的纵截面均为l型、且内侧表面均加工有l形开口,每个所述l形开口内均设有l形遮挡盖,每个所述折形壳下表面加工有条形开口,每个所述水浸传感器均通过所述条形开口与所述柜体内下表面相搭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通过对电力信息通信机房动环监控系统集中控制,实现对电力站中每个机柜内部的温度、视频、漏水、烟气的可视化监控,中心双面吹风,降温快速,分隔放置,保护内部电性元件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中所述折形壳、所述动力环境监控装置、所述u形固定架、所述限位固定盖和所述固定钉相配合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中所述折形壳、所述动力环境监控装置和所述u形固定架相配合的正视剖面图;

图4为本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中所述柜体和所述总遮挡盖相配合的正视图;

图6为本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中折形壳的侧视图;

图7为本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中的电路连接图;

图8为本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的总体电路连接图;

图中:1、柜体;2、支撑框架;3、风扇;4、折形壳;5、动力环境监控装置;6、透风网;7、驱动电机;8、驱动皮带轮;9、转动圆轴;10、转动皮带;11、从动皮带轮;12、密封扣盖;13、u形固定架;14、限位固定盖;15、固定钉;16、总遮挡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的散热机柜,包括柜体1,还包括有:支撑框架2、一对风扇3、驱动装置、一对折形壳4、一对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和一对透风网6,所述支撑框架2位于所述柜体1内中心处、且纵截面与所述柜体1纵截面相匹配,一对所述风扇3位于所述支撑框架2内、且吹风方向相反,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柜体1上表面、且驱动端与一对所述风扇3中心处连接,一对所述折形壳4位于所述柜体1内两相对侧表面、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2两侧,每个所述折形壳4均通过固定部与所述柜体1内侧表面进行连接,一对所述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分别位于一对所述折形壳4内、用以实时监控所述柜体1内情况,一对所述透风网6位于所述支撑框架2两相对侧表面、用以传递所述风扇3转动的风,使用此装置时,在柜体1内部的空闲位置,便于放置一些电气元件,位于柜体1内中心处的支撑框架2,便于对柜体1本身进行中心处的良好支撑,也便于对两侧的电气元件进行良好的分隔放置,在支撑框架1的材料选择上,选用可以隔电的,便于保证两侧的电性元件,其中电性元件在柜体1内部进行运行时,会产生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快速的排出,对于电性元件也是有危害的,其中在进行散热时,可以使得驱动装置进行工作,驱动位于支撑框架2内部的一对风扇3进行转动,由于一对风扇3的吹风方向相反,因此在一对风扇3均进行转动时,便于柜体1内的两处均进行扇风,由于每个风扇3的直径略小于支撑框架2的内径,吹风面积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每个风扇3都进行工作时,便于吹风降温更加快速良好的,其中位于柜体1内两相对的一对折形壳4便于承载一对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每个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便于对所对应空间内的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以及将实时监测的情况进行传送外部,便于外部在远处进行观察,其中位于支撑框架2两侧的一对透风网6便于在进行适当的拦截灰尘进入时,也便于不阻碍风扇3的吹风,其中每个透风网6与所述支撑框架2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螺钉或者直接卡装在支撑框架2端面上的,其中由于折形壳4的形状贴近柜体1内侧表面上,因此也不会过多的放置在进行放置电性元件时,占用太大的空间。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内包括有:采集层、传输层、被控设备层和管理平台层,所述被控设备层与所述采集层电连接,所述采集层通过所述传输层与所述管理平台层连接,所述采集层内包括有:采集器,所述被控设备层内包括有分别与所述采集器电连接的电源监控、烟雾探测器、水浸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传输层内包括有:交换机、路由器和传输线缆,所述交换机的输入端与所述采集器电连接,所述交换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路由器内提供的网络经过所述传输线缆与所述管理平台层连接,电源监控采用摄像头进行监控,烟雾探测器检测柜体1内部的烟雾情况,如果检测到烟雾,可以传递给采集器进行收集,通过采集器采集到的信息情况,通过交换机进行转换成可以传送的信息,通过路由器提供的网路利用传输线缆传输给管理平台层,其中采集器仅是用来将信息进行集中存放的装置,交换机仅是能将集中收集的信息转换成可以传送的信息或者符号等的装置,其中管理平台层便于进行远距离观察的,其中水浸传感器便于检测柜体1内下表面的水位情况,温湿度传感器便于检测内部温度和湿度,其中所有检测出来的信息,都送到采集器内,通过交换机进行转换信息,通过路由器提供的网路利用传输线缆传输给管理平台层,其中管理平台层便于进行远距离观察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管理平台层内包括有:服务器、管理终端、显示终端、报警设备和管理软件;被控设备层:处于底层的智能设备;采集层:对数据中心动力、环境及安防系统中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层:将数据采集层所采集各种信号数据通过局域网络远程上传管理平台层;管理平台层:由服务器、管理终端、显示终端、报警设备和管理软件组成。提供逻辑处理分析、数据存储和应用服务功能,实时接收传输层上传来的数据及告警信息,经过相应的逻辑处理分析后存储数据,并提供向上的应用服务供客户端使用,实现数据存储、记录告警事件,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输出告警,同时可生成各种报表、人机界面展示,实现日志功能及权限管理等功能,可通过b/s或c/s模式访问应用服务,在上级建设省监控中心,管理全网机房,下级多个地市建设分控中心,管理各自的机房。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内包括有:驱动电机7、驱动皮带轮8、转动圆轴9、转动皮带10、从动皮带轮11和密封扣盖12,所述驱动电机7位于所述柜体1上表面、且旋转端为水平放置,所述转动圆轴9贯穿一对所述风扇3中心处、且与所述风扇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11套装在所述转动圆轴9上、且与所述转动圆轴9为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8套装在所述驱动电机7驱动端、且随着所述驱动电机7的转动而转动,所述转动皮带10一端套装在所述驱动皮带轮8上、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柜体1与所述从动皮带轮11相套装,所述密封扣盖12位于所述柜体1上表面、且环绕所述转动皮带10放置,其中驱动装置进行工作时,使得位于柜体1上表面的驱动电机7进行工作,带动位于旋转端上的驱动皮带轮8进行转动,通过转动皮带10带动位于转动圆轴9上的从动皮带轮11进行转动,由于从动皮带轮11与转动圆轴9之间为固定连接,因此在转动皮带10带动从动皮带轮11进行转动时,使得转动圆轴9也是转动的,由于一对风扇3与转动圆轴9之间为固定连接,因此在转动圆轴9进行转动时,使得一对风扇3也是转动的,便于通过驱动电机8带动一对风扇3进行转动,便于出风降温的,其中由于驱动电机7位于柜体1上表面,因此转动皮带10是贯穿柜体1上表面、因此与柜体1上表面之间留有空隙,位于柜体1上表面之间的密封扣盖12便于套装在转动皮带10上的,便于对缝隙进行良好的遮挡的,其中密封扣盖12仅是用来套在转动皮带10上用来遮挡的,与柜体1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插装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部内包括有:u形固定架13、限位固定盖14和至少一对固定钉15,所述u形固定架13固定连接在所述柜体1内上表面拐角处、且内部宽度与所述折形壳4的厚度相匹配,所述限位固定盖14套装在所述u形固定架13外端面、用以限制所述折形壳4,至少一对所述固定钉15位于所述限位固定盖14外侧两端处、用以与所述u形固定架13的两端处连接,其中每个折形壳4均挂在u形固定架13内,端面通过限位固定盖14进行套装限制,位于每个限制固定盖14端面上的至少一对固定钉15如图1所展示的情况进行连接,便于使得每个限位固定盖14与u形固定架13端面进行连接,使得限位固定盖14与u形固定架13之间固定良好的,其中每个u形固定架13与柜体1内侧表面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或者胶黏贴等其中由于每个u形固定架13内部宽度与所述折形壳4的厚度相匹配,便于卡住良好。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风扇3的直径略小于与所述支撑框架2的内径、且为多叶片结构,其中由于每个风扇3的直径略小于支撑框架2的内径,便于与支撑框架2内径之间留存有适当的空隙,防止在转动时刮在内径上,由于仅有适当的空隙,因此面积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吹风面积较大,多叶片结构便于吹风良好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折形壳4的纵截面均为l型、且内侧表面均加工有l形开口,每个所述l形开口内均设有l形遮挡盖,每个所述折形壳4下表面加工有条形开口,每个所述折形壳4的下端面与所述柜体1内下表面相搭接,其中位于每个折形壳4内侧表面上的l形遮挡盖便于进行打开,将内部的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进行安装方便的,也便于对其进行良好的遮挡,其中由于折形壳4下端面搭接在柜体1内下表面。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l形遮挡盖均为筛网状的l形遮挡盖,由于每个l形遮挡盖为筛网状的,便于与柜体1内部的空气进行联通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柜体1前表面设有总遮挡盖16,所述总遮挡盖16一端与所述柜体1前表面之间为铰链连接,其中位于柜体1前表面的总遮挡盖16就相当于柜体1的柜门,便于总体遮挡,总体打开的,由于一端与柜体1前表面一端为铰链连接,便于打开方便。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折形壳4的纵截面均为l型、且内侧表面均加工有l形开口,每个所述l形开口内均设有l形遮挡盖,每个所述折形壳4下表面加工有条形开口,每个所述水浸传感器均通过所述条形开口与所述柜体1内下表面相搭接,便于使得内部的水浸传感器便于通过折形壳4下表面的条形开口与柜体1内下表面相搭接,便于直接检测到柜体1内下表面的水位情况,便于检测良好的。

实施例1:可以在柜体1内部安装空调,在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内设置空调控制器,空调控制器就是在柜体1内部安装可以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空调,为了不妨碍电性元件的安装,一般空调内机是安装在柜体1内部角落中的,进行工作时,需要长时间才能控制柜体1内部全部冷热,比较慢,与一对风扇3配合使用,可以根据安装不安装空调的情况时候选用空调控制器,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湿度情况,便于给空调控制器进行提供使用信息,使得空调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空调进行工作,改变柜体1内部的温湿度情况,其中如果长期处于寒冷天气外的柜体1,内部的电性元件由于受到寒冷的天气影响,影响运行,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使得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进行适当的制热操作,使得电性元件运行安全的,其中制热的情况也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不断检测进行反馈控制;

实施例2:可以在其中总遮挡盖16内侧且与柜体1内侧表面之间安装磁力锁,在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内设置用与磁力锁磁力连接的控制发射器,通过控制发射器是否发出磁波,便于通过控制进行自动开启或者关闭,便于使得锁在柜体1内部,在外部的人们不方便接触,安全效果良好,锁定安全的。

图8是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图,多个柜体1进行组网同时控制和监测,由于动力环境监控装置5是放置在折形壳4内部的,因此便于在更换柜体1使用方便,也便于在维修时,将其折形壳4拿出进行维修。

下面结合实际作业,在进行所有柜体内部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时,应基于一定的原则进行,以满足既定目标,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通常情况下,系统的组网原则包括5个方面。(1)实用性:系统的设置可以实现通信机房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2)可靠性:系统的设置在不影响通信网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稳定地工作,采集和传输各种信号。(3)实时性:可以及时传输和显示各种数据和告警信息,并对被控设备进行实时控制。(4)开放性:可以兼容不同的产品,灵活扩容。(5)灵活性:组网方式灵活,可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