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990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空心杯转子,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
【背景技术】
[0002]当今世界,旋转电机的使用可以说是最为广泛的,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永磁旋转电机作为电机的一个主要分支,其发展势头早已超过了电激磁旋转电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带永磁体的转子,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永磁体的性能,对提升电机的品质、降低产品成本而言是直接相关的。
[0003]在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中,不仅嵌有绕组的定子空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永磁体的性能同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永磁体磁化方向的两端均产生有效气隙,仅在磁化方向的侧向有少许自体闭合的漏磁场。这种结构的电机具有极大限度的功率质量比和功率体积比,通俗地说,也就是质量轻、体积小、出力大。相比其它结构的永磁电机更具有经济实用优势。
[0004]申请人于2012年6月29日申请了专利号为201210220734.1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定子结构的电机,公开了一种永磁直驱双定子风力发电机,包括端盖总成、内定子总成、外定子总成、螺栓组合件、定子焊接处、转轴和空心杯状转子总成所述内定子总成、外定子总成、螺栓组合件、转轴和空心杯状转子总成均安装在端盖总成上组成电机,所述端盖总成包括设有内、外止口端盖和设置在端盖上呈空心杯状的轴承室,轴承室内轴向弹性固定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内定子总成与端盖上的内止口间隙配合,再通过螺栓组合件轴向锁紧在端盖上;所述外定子总成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端盖上的外止口内,定子总成各相对应齿的中心线重合。本发明利用带双止口的空心杯状端盖即实现了全部零部件的准确定位,充分挖掘出了整机材料的利用率,电机质量非常轻盈。
[0005]但是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因空心杯转子中的磁瓦架为工程塑料制成,尺寸一致性差,为此不得不准备较多的磁瓦架脱膜后的专用定位工装,再者磁瓦与磁瓦架需要一体化注塑成型,因而只有采用工作温度为150°C的超高温磁瓦,导致投资成本较高。而且现有的磁瓦架的硬度和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磁瓦架,整个磁瓦架除了凸台端面和轴孔需要车削加工、螺杆通孔需要钻削加工之外,其余均为压铸脱模后的原始状态,可保持铸件最大程度的硬度和强度。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圆环、外圆环和多根支撑臂,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为同心圆环,所述内圆环通过多根支撑臂与外圆环固定为圆盘装磁瓦架,所述每两根支撑臂之间形成扇形通孔,所述内圆环的中心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用于与转轴上的键槽档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上设有与半圆键配合的键槽,键槽延伸至凸台上,所述外圆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数量的螺杆通孔、定位盲孔和减重槽,螺杆通孔位于扇形通孔形成的筋骨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定位盲孔位于每两螺杆通孔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减重槽对称分布在螺杆通孔和定位盲孔之间。
[0009]所述扇形通孔的数量与螺杆通孔的数量及定位盲孔的数量相同。
[0010]所述内圆环上还均匀分布有扇形槽,所述扇形槽的数量与扇形通孔的数量相同。
[0011]每个扇形槽两侧形成的两根筋骨与扇形通孔两侧的两根支撑臂共用同一条中性线。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0013]1、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磁瓦架,整个磁瓦架除了凸台端面和轴孔需要车削加工、螺杆通孔需要钻削加工之外,其余均为压铸脱模后的原始状态,可保持铸件最大程度的硬度和强度。
[0014]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扇形通孔的数量与螺杆通孔的数量及定位盲孔的数量相同,使得扇形通孔、螺杆通孔和定位盲孔在磁瓦架上对称分布均匀,便于后续的装配。
[0015]3、本实用新型采用扇形通孔和扇形槽,扇形通孔和扇形槽的设计大量减轻了磁瓦架的重量,在装配成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时也减少了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重量。
[0016]4、本实用新型采用每个扇形盲孔两侧形成的两根筋骨与扇形通孔两侧的两根支撑臂共用同一条中性线,支撑力强,不易断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面结构立体图。
[0020]附图标记:1、内圆环,2、外圆环,3、支撑臂,4、扇形通孔,5、凸台,6、键槽,7、轴孔,8、螺杆通孔,9、定位盲孔,10、减重槽,11、扇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包括内圆环1、外圆环2和多根支撑臂3,所述内圆环1和外圆环2为同心圆环,所述内圆环1通过多根支撑臂3与外圆环固2定为圆盘装磁瓦架,所述每两根支撑臂3之间形成扇形通孔4,所述内圆环1的中心设有凸台5,所述凸台5设有用于与转轴上的键槽档配合的轴孔7,所述轴孔7上设有与半圆键配合的键槽6,键槽6延伸至凸台5上,所述外圆环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数量的螺杆通孔8、定位盲孔9和减重槽10,螺杆通孔8位于扇形通孔4形成的筋骨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定位盲孔9位于每两螺杆通孔8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减重槽10对称分布在螺杆通孔8和定位盲孔9之间。
[0024]实施例2:
[0025]—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包括内圆环1、外圆环2和多根支撑臂3,所述内圆环1和外圆环2为同心圆环,所述内圆环1通过多根支撑臂3与外圆环固2定为圆盘装磁瓦架,所述每两根支撑臂3之间形成扇形通孔4,所述内圆环1的中心设有凸台5,所述凸台5设有用于与转轴上的键槽档配合的轴孔7,所述轴孔7上设有与半圆键配合的键槽6,键槽6延伸至凸台5上,所述外圆环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数量的螺杆通孔8、定位盲孔9和减重槽10,螺杆通孔8位于扇形通孔4形成的筋骨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定位盲孔9位于每两螺杆通孔8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减重槽10对称分布在螺杆通孔8和定位盲孔9之间。
[00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扇形通孔4的数量与螺杆通孔8的数量及定位盲孔9的数量相同。
[0027]实施例3:
[0028]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包括内圆环1、外圆环2和多根支撑臂3,所述内圆环1和外圆环2为同心圆环,所述内圆环1通过多根支撑臂3与外圆环固2定为圆盘装磁瓦架,所述每两根支撑臂3之间形成扇形通孔4,所述内圆环1的中心设有凸台5,所述凸台5设有用于与转轴上的键槽档配合的轴孔7,所述轴孔7上设有与半圆键配合的键槽6,键槽6延伸至凸台5上,所述外圆环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数量的螺杆通孔8、定位盲孔9和减重槽10,螺杆通孔8位于扇形通孔4形成的筋骨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定位盲孔9位于每两螺杆通孔8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减重槽10对称分布在螺杆通孔8和定位盲孔9之间。
[002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扇形通孔4的数量与螺杆通孔8的数量及定位盲孔9的数量相同。
[00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圆环1上还均匀分布有扇形槽11,所述扇形槽11的数量与扇形通孔4的数量相同。
[0031]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扇形槽11两侧形成的两根筋骨与扇形通孔两侧的两根支撑臂共用同一条中性线。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圆环(1)、夕卜圆环⑵和多根支撑臂(3),所述内圆环⑴和外圆环⑵为同心圆环,所述内圆环⑴通过多根支撑臂(3)与外圆环固(2)定为圆盘装磁瓦架,所述每两根支撑臂(3)之间形成扇形通孔(4),所述内圆环(I)的中心设有凸台(5),所述凸台(5)设有用于与转轴上的键槽档配合的轴孔(7),所述轴孔(7)上设有与半圆键配合的键槽¢),键槽(6)延伸至凸台(5)上,所述外圆环(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数量的螺杆通孔(8)、定位盲孔(9)和减重槽(10),螺杆通孔(8)位于扇形通孔(4)形成的筋骨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定位盲孔(9)位于每两螺杆通孔⑶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减重槽(10)对称分布在螺杆通孔⑶和定位盲孔(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通孔(4)的数量与螺杆通孔(8)的数量及定位盲孔(9)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环(I)上还均匀分布有扇形槽(11),所述扇形槽(11)的数量与扇形通孔(4)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扇形槽(11)两侧形成的两根筋骨与扇形通孔两侧的两根支撑臂共用同一条中性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定子永磁旋转电机空心杯转子的磁瓦架,包括内圆环、外圆环和多根支撑臂,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为同心圆环,所述内圆环通过多根支撑臂与外圆环固定为圆盘装磁瓦架,所述每两根支撑臂之间形成扇形通孔,所述内圆环的中心设有凸台,所述内圆环上设有与半圆键配合的键槽,键槽延伸至凸台上,凸台设有用于与转轴上的键槽档配合的轴孔,所述外圆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数量的螺杆通孔、定位盲孔和减重槽,螺杆通孔位于扇形通孔形成的筋骨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定位盲孔位于每两螺杆通孔中性线与中心圆的交点位置,减重槽对称分布在螺杆通孔和定位盲孔之间。本实用新型可保持铸件最大程度的硬度和强度。
【IPC分类】H02K1-30
【公开号】CN204408057
【申请号】CN201420854335
【发明人】饶峰源, 吴志永, 吴元章
【申请人】乐山东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