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967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生电能,固定带产生的电能能够传输至可穿戴设备本体,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因此,提高了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的能力,且降低了成本。
[0062]可选的,如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本体02上能够与穿戴对象的皮肤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导电体021,导电体021用于接收穿戴对象的皮肤03传输的固定带01产生的电能。通过穿戴对象的皮肤和导电体将固定带产生的电能传输至可穿戴设备本体,从而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
[0063]可选的,如图3所示,固定带01与可穿戴设备本体02连接处也可以设置有导电体021,固定带01通过导电体021将固定带01产生的电能传输至可穿戴设备本体02。通过导电体将固定带产生的电能直接传输至可穿戴设备本体,从而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
[0064]可选的,固定带包括至少一个供电模块,每个供电模块包括: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在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电极。由于每个供电模块包括高分子绝缘层和电极,因此,当固定带受力时,高分子绝缘层发生变形,高分子绝缘层与电极接触,电极将产生电子,两个电极进而产生电势差,最终,固定带产生电能,固定带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当供电模块中包括一个电极时,穿戴对象的皮肤可以作为另一个电极。当使用者带着可穿戴设备运动时,固定带会与身体贴近,这样,固定带内的高分子绝缘层会发生形变,接触并诱导电极产生电子,同时由于人体也是导体,所以高分子绝缘层发生变形后还会与皮肤接触,并诱导皮肤产生电子,皮肤产生的电子是从大地传到人体的电子。最终,固定带内的电极和皮肤产生电势差,固定带产生电能,该电能通过设置在可穿戴设备本体上能够与穿戴对象的皮肤接触的位置的导电体,或设置在固定带与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处的导电体,传输至可穿戴设备本体,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其中,高分子绝缘层可以由柔性材料或非柔性材料制成。
[0065]图4-1示出了包括一个供电模块的固定带,如图4-1所示,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包括第一高分子绝缘层0111和第二高分子绝缘层0112,至少一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0113。第一高分子绝缘层0111能够与穿戴对象的皮肤接触;第一高分子绝缘层0111上形成有第二高分子绝缘层0112,第二高分子绝缘层0112与第一高分子绝缘层0111不接触;第二高分子绝缘层0112上形成有第一电极0113。示例的,如图4-1所示,可以通过隔垫物00隔离第二高分子绝缘层0112与第一高分子绝缘层0111,使第二高分子绝缘层0112与第一高分子绝缘层0111不接触。
[0066]如图4-1所示,第一电极0113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一保护膜0014。第一保护膜0014用于保护固定带,从而使固定带不易被损坏。此外,第一保护膜0014上还可以形成有配重层0015,配重层0015用于向第一保护膜0014施加压力,使第一高分子绝缘层能够与穿戴对象的皮肤充分接触,第二高分子绝缘层能够与第一电极充分接触,从而使皮肤和第一电极产生更多的电子,提高固定带产生电能的能力,进而提高为可穿戴设备供电的能力。配重层可以是形成在第一保护膜上的一个厚板,示例的,配重层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图4-2示出了包括图4-1所示的固定带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中,0111为第一高分子绝缘层,0112为第二高分子绝缘层,0113为第一电极,0014为第一保护膜,0015为配重层,02为可穿戴设备本体,03为穿戴对象的皮肤。图4-2示出的固定带包括两个带段,实际应用中,该固定带还可以包括一个带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67]为了提高电量,提高固定带产生电能的能力,使固定带能够更好地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示例的,固定带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发电模块,如图5所示,固定带还可以包括:第二保护膜OOl ;第二保护膜001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两个发电模块011。
[0068]需要说明的是,图5示出的固定带包括两个发电模块。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带产生电能的能力,固定带还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发电模块。
[0069]可选的,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固定带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包括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和第四高分子绝缘层0115,至少一个电极包括第二电极0116。
[0070]其中,每个发电模块011包括: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 ;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一侧形成有第二电极0116 ;第二电极0116远离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的一侧的一端形成有第四高分子绝缘层0115。每个发电模块011朝向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的中心弯曲呈C形结构,任意两个相邻的发电模块的C形开口相对且一个发电模块的一端伸入另一发电模块的C形开口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发电模块不接触,且任一发电模块形成第四高分子绝缘层0115的一端与第二保护膜001不接触。示例的,可以通过隔垫物00隔离相邻的发电模块。图6中开口朝右的发电模块的第二电极可作为一个电极,开口朝左的发电模块的第二电极可作为另一电极,因此,当固定带受力时,开口朝右的发电模块的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和第四高分子绝缘层0115发生形变,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和第四高分子绝缘层0115分别与第二电极0116接触,第二电极0116产生电子,该第二电极作为电极一;同样,开口朝左的发电模块的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和第四高分子绝缘层0115发生形变,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和第四高分子绝缘层0115分别与第二电极0114接触,第二电极0114产生电子,将该第二电极作为电极二。这样,两个电极产生电势差,固定带产生电能,固定带为可穿戴设备供电。当图6中包括两个以上的供电模块时,电极一可以包括多个电极,电极二可以包括多个电极,从而使电极一和电极二产生更多的电子,固定带产生电能的能力更高,进而提高了为可穿戴设备供电的能力。
[0071 ] 此外,如图6所示,至少两个发电模块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一保护膜0014。第一保护膜0014用于保护固定带。第一保护膜0014上还可以形成有配重层0015,配重层0015用于向第一保护膜0014施加压力,使第三高分子绝缘层0114和第四高分子绝缘层0115能够与第二电极0114充分接触,从而使第二电极0114产生更多的电子,提高固定带产生电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的能力。
[0072]可选的,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固定带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任意两个相邻的发电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五高分子绝缘层0117,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包括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和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至少一个电极包括第三电极0120和第四电极0121。每个发电模块011包括:第三电极0120 ;第三电极0120上形成有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 ;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上形成有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和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不接触;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上形成有第四电极0121。示例的,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隔垫物00隔离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和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使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和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不接触。图7中,每个供电模块的第三电极0120可作为一个电极,第四电极0121可作为另一电极,因此,当固定带受力时,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和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发生形变,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与第三电极0120接触,第三电极0120产生电子,第三电极0120作为电极一。同时,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与第四电极0121接触,第四电极0121产生电子,第四电极0121作为电极二。其中,第五高分子绝缘层0117也可以与相邻的电极接触,使相邻的电极产生电子。这样,电极一和电极二两个电极产生电势差,固定带产生电能,固定带为可穿戴设备供电。由于电极一包括多个电极,电极二也包括多个电极,所以高分子绝缘层和电极接触后,电极会产生更多的电子,固定带产生电能的能力更高,固定带能够更好地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
[0073]此外,如图7所示,至少两个发电模块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一保护膜0014。第一保护膜0014用于保护固定带,从而使固定带不易被损坏。第一保护膜0014上还可以形成有配重层0015,配重层0015用于向第一保护膜0014施加压力,使第六高分子绝缘层0118能够与第三电极0120充分接触,第七高分子绝缘层0119能够与第四电极0121充分接触,第五高分子绝缘层0117能够与相邻的电极充分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