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967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的能力。
[0074]如图8所示,可穿戴设备本体02包括电池022和电压处理模块023。其中,电压处理模块023用于将导电体021接收到的电能传输至电池022 ;电池022用于对电能进行存储,并为可穿戴设备本体02供电。图8所示的导电体设置在可穿戴设备本体上能够与穿戴对象的皮肤接触的位置,此外,导电体也可以设置在固定带与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处。
[0075]由于导电体接收到的输出电压为高压低频形式的电压,所以需要采用电压处理模块对导电体接收到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和整流处理,从而使电池对处理后的电压进行存储,进而通过电池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
[0076]可选的,如图9所示,电压处理模块023可以包括:降压子模块0231、整流子模块0232和降压电路0233,降压子模块0231分别与导电体和整流子模块0232电连接,降压电路0233分别与整流子模块0232和电池电连接。
[0077]其中,降压子模块0231用于对导电体接收到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得到降压后的交流电压。降压子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当降压子模块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压器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压器可以并联,从而逐级对导电体接收到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
[0078]整流子模块0232用于对降压后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直流电压。由于电池给可穿戴设备本体提供的都是直流电压,因此,采用降压子模块对导电体接收到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还需要采用整流子模块对降压后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直流电压。
[0079]降压(BUCK)电路0233用于对直流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得到降压后的直流电压,并将降压后的直流电压传输至电池。为了做进一步的降压处理,可以采用降压电路对整流子模块得到的直流电压进行降压处理。
[008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带采用薄膜材料即高分子绝缘层和电极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和静电诱导效应,使高分子绝缘层和电极产生异性电荷,进而使电极产生电子,固定带产生电能,最终,通过固定带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
[0081]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当可穿戴设备本体的电池的电量被耗尽时,主要是采用充电器给电池充电,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薄膜材料进行发电,固定带受力时就会产生电能,因此,只要使用者在运动,固定带就会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无需再通过充电器给电池充电,且随着使用者的运动量不断增加,固定带产生的电能会越来越多,电池会随时对固定带产生的电能进行存储,被存储的电能便可以一直为可穿戴设备本体进行供电了。而当使用者没有运动,且固定带产生的电能被利用完时,可穿戴设备又可以继续利用可穿戴设备本体中的电池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方案可以作为充电器的补充方案,提高了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的能力,降低了供电成本,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
[008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由于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带和与固定带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本体,其中,固定带能够在受力时产生电能,固定带产生的电能能够传输至可穿戴设备本体,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因此,提高了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的能力,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
[008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带和与所述固定带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本体; 所述固定带用于在受力时产生电能; 所述固定带产生的电能能够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能够围成封闭圆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上能够与穿戴对象的皮肤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用于接收所述穿戴对象的皮肤传输的所述固定带产生的电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处设置有导电体,所述固定带通过所述导电体将所述固定带产生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包括至少一个供电模块,每个所述供电模块包括: 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 在所述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包括一个供电模块,所述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包括第一高分子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绝缘层,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高分子绝缘层能够与所述穿戴对象的皮肤接触; 所述第一高分子绝缘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高分子绝缘层,所述第二高分子绝缘层与所述第一高分子绝缘层不接触; 所述第二高分子绝缘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有第一保护膜。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包括至少两个发电模块,所述固定带还包括: 第二保护膜; 所述第二保护膜的一侧形成有所述至少两个发电模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包括第三高分子绝缘层和第四高分子绝缘层,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包括第二电极; 每个所述发电模块包括: 所述第三高分子绝缘层; 所述第三高分子绝缘层一侧形成有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第三高分子绝缘层的一侧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四高分子绝缘层; 每个所述发电模块朝向所述第三高分子绝缘层的中心弯曲呈C形结构,任意两个相邻的发电模块的C形开口相对且一个发电模块的一端伸入另一发电模块的C形开口中,所述任意两个相邻的发电模块不接触,且任一发电模块形成所述第四高分子绝缘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保护膜不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发电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五高分子绝缘层,所述至少两层高分子绝缘层包括第六高分子绝缘层和第七高分子绝缘层,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包括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每个所述发电模块包括: 所述第三电极; 所述第三电极上形成有所述第六高分子绝缘层; 所述第六高分子绝缘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七高分子绝缘层,所述第七高分子绝缘层和所述第六高分子绝缘层不接触; 所述第七高分子绝缘层上形成有所述第四电极。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发电模块上形成有第一保护膜。11.根据权利要求6或1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膜上形成有配重层,所述配重层用于向所述第一保护膜施加压力。1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包括电池和电压处理模块; 所述电压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体接收到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电池; 所述电池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存储,并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处理模块包括:降压子模块、整流子模块和降压电路,所述降压子模块分别与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整流子模块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分别与所述整流子模块和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降压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导电体接收到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得到降压后的交流电压; 所述整流子模块用于对所述降压后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直流电压; 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得到降压后的直流电压,并将所述降压后的直流电压传输至所述电池。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子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属于可穿戴技术领域。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带和与所述固定带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本体;所述固定带用于在受力时产生电能;所述固定带产生的电能能够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能够围成封闭圆环。本实用新型解决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供电的能力较差,且成本较高的问题,实现了提高为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的能力,且降低成本的效果,用于可穿戴设备。
【IPC分类】H02J7/32
【公开号】CN204905981
【申请号】CN201520688858
【发明人】朱琳, 李文波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