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05936阅读:来源:国知局
布线这样的导电路径,从第一分压器中的两个电阻互连的节点处撷取一个采样电压,按照相同的方式还从第二分压器中的两个电阻互连的节点处撷取另一个采样电压,两个采用电压表征了横跨在感应电阻两端的压降,藉此计算出流经感应电阻的电流来表征负载电流,处理器通过布置上部线路板上的导电布线电连接到数码管显示器从而在将负载电流值输送到数码管显示器予以显示。
[0015]上述的可调式电源装置,处理器通过从第一分压器和/或第二分压器上撷取的采样电压来表征与之成比例关系的输出电压,并且处理器将其输送到数码管显示器予以显不O
[0016]上述的可调式电源装置,安装在上部线路板顶面的一个带有按键的切换开关通过布置在上部线路板上的导电布线电连接在接地端和处理器的切换端口之间,切换开关带有的柱状按键的顶端从开设在顶壳板上的一个按键孔延伸到上部外壳的顶壳板的外部,柱状按键在按键孔处受力可以被按下来以接通或关断切换开关;当按压按键接通切换开关时,处理器切换到触发数码管显示器显示采样负载电流,当按压按键关断切换开关时,处理器切换到触发数码管显示器显示输出电压的采样电压。
【附图说明】
[0017]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参照以下附图之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0018]图1A?ID展示了可调式电源装置的基本结构。
[0019]图2A?2B展示了可调式电源装置的上部外壳结构。
[0020]图3A?3C展示了可调式电源装置的下部外壳结构。
[0021]图4A?4B展示了可调式电源装置的下部外壳内置的下部线路板结构。
[0022]图5A?f5D展示了可调式电源装置的上部外壳内置的上部线路板结构。
[0023]图6A?6B展示了可上部外壳内置的上部线路板带有的数码管显示器。
[0024]图7A?7C展示了三位数码管显示器的结构。
[0025]图8A?8D展示了下部外壳内置的下部线路板上安置的各电子元器件。
[0026]图9A?9B展示了工频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但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用作叙述说明所用的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该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参见图1A和图1B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外挂式电源或者称之为可调式电源装置的外部示意图,可调式电源装置具有上部外壳101和下部外壳102,它们较佳的是利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而且该可调式电源装置的主要功效/机制体现在:撷取待放大的电压信号源SOURCE VOLTAGE并产生期望的输出电压OUTPUT,所以在可调式电源装置的前端和后端设有设置有输入接口部件106a和输出接口部件106b。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在下部外壳10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输入接口部件106a和输出接口部件106b。从图1C俯视下部外壳102的底面,还可以获悉在该实施例中下部外壳102的底壳板上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长条状的散热孔102c,图中是以多个条状的狭缝口作为范例来构成一个散热窗口,其用作电子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的消散途径。此外我们从图1D中还可以观察到上部外壳101和下部外壳102各自的侧面,藉由上部外壳101和下部外壳102紧密地组装结合在一起来整体性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言的可调式电源装置的整个外壳。至于上部外壳101和下部外壳102的连接/组装方式,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安置在该两者上的卡扣相互扣合,或是通过螺丝固定,或是利用粘接剂来黏接等。
[0029]参见图2A和图2B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上部外壳101的结构示意图,上部外壳101是一个带有底部开口的且为中空的方形结构,它具有顶壳板101-1并且它的四个侧壁101-2构成一个方形的筒状结构,其中此筒状结构的底部开口也即上部外壳101的底部开口为一个敞口,但筒状结构的与底部开口相对应的顶部开口则藉由顶壳板101-1盖住,所以使得上部外壳101呈现为带有底部开口的中空方形结构。上部外壳101的顶壳板101-1和侧壁101-2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一体成型并且它们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出现。另外参见图2B所示,还在该顶壳板101-1上分别设置有贯穿顶壳板101-1厚度的一个显示窗口 101b、一个指示孔1lc和一个按键孔101d,这三者在在位置关系上彼此邻近,而且较佳的将它们设置在上部外壳101的相对后端。同时,在上部外壳101的后端还设置有多个带有内螺丝孔的螺丝柱101a,其中螺丝柱1la位于上部外壳101的内部并固持在顶壳板101-1的内壁上。针对多个螺丝柱1la的分布位置而言虽然是任意的,但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螺丝柱1la较佳的靠近顶壳板101-1与侧壁101-2相衔接的连接线处,各个螺丝柱沿着顶壳板
101-1的边缘布置。在图2B中,譬如两排螺丝柱1la中的一排分布在一组相对侧壁中的一个侧壁101-2和顶壳板101-1两者的连接线处,另一排则分布在该一组相对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101-2和顶壳板101-1两者的连接线处。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螺丝柱1la和顶壳板101-1一体成型。
[0030]参见图3A和图3B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下部外壳102的结构示意图,下部外壳102是一个带有顶部开口的且为中空的方形结构,它具有底壳板102-1并且它的四个侧壁102-2构成一个方形的筒状结构,其中此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也即下部外壳102的顶部开口为一个敞口,但筒状结构的与顶部开口相对应的底部开口则藉由底壳板102-1盖住,所以使得下部外壳102呈现为带有顶部开口的中空方形结构。下部外壳102的底壳板102-1和侧壁102-2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一体成型并且它们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另外参见图3B和图3C所示,我们还在该底壳板102-1上设置有贯穿底壳板102-1厚度的多个并排设置的长条状的散热孔102c,散热孔102c较佳的分布在底壳板102-1的相对后端。另外,在底壳板102-1上还设置有多个带有内螺丝孔的螺丝柱102d,螺丝柱102d位于下部外壳102的内部并固持在底壳板102-1上。在多个螺丝柱102d中,还可以设置多个螺丝柱102d较佳的靠近底壳板102-1与侧壁102-2相衔接的连接线处,并沿着该连接线布置。在图3B中,譬如两排螺丝柱1la中的一排分布在一组相对侧壁102-2a中的一个侧壁和底壳板102-1两者的连接线处,而另一排则分布在该一组相对侧壁101_2a中的另一个侧壁和底壳板102-1两者的连接线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壳板102-1和螺丝柱102d设置成一体成型。参见图3A和图3C所不,在下部外壳102的前端设置有一个切口 102a,同时在下部外壳102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切口 102b。
[0031]下部外壳102的四个侧壁中包括在位置关系彼此相对的一组侧壁102_2a和在位置关系彼此相对的另一组侧壁102-2b(图3A)。针对后一组侧壁102-2b而言,位于该下部外壳102前端的一个侧壁102-2b上形成有的切口 102a(例如方形切口)是敞口式的,意味着该切口 102a从侧壁102-2b的中心位置一直延伸到该前端的侧壁102_2b的边沿位置处,导致侧壁
102-2b的边沿会在下部外壳102的顶部开口一侧有一段缺口。与此同时,位于下部外壳102后端的侧壁102-2b上所形成的一个切口 102b(如方形切口)却不是敞口式的,也即切口 102b位于侧壁102-2b的中心处,但它没有延伸到该后端的侧壁102-2b的边沿处,侧壁102-2b的边沿不会在下部外壳102的顶部开口一侧造成任何缺口,该切口 102b是封闭式可以卡住/固持住下文介绍的下部线路板103。
[0032]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是下部外壳102内置下部线路板103的示意图,一个印刷电路板PCB也即下部线路板103带有多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