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1090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对输入数据进行误差校正以及误差检测处理功能的信息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从CDROM、DVD等中读出的数据包含有由于杂音和盘受损等所引起的随机误差以及突发误差。因此,为了获得正确的数据,使用对数据添加误差校正码以及误差检测码以进行误差校正以及误差检测处理。
图9中示出了有关DVD的数据结构。如图所示,扇区1构成为向2048字节的主数据中添加标题信息、误差检测用的数据(EDC误差检测代码)以及误差校正用数据(ECC误差校正代码)的2366字节的码。如

图10所示,1个扇区是由26帧构成。因此,如图11所示,帧同步信号的间隔为扇区同步信号间隔的1/26。
图12中示出了有关DVD的误差校正块的结构。在如图所示的DVD中,由16个扇区构成了作为复合码的32KB(千字节)的一个误差校正块。与误差校正块相应的误差校正处理是由第一误差校正(横向校正)以及与此接续的第二误差校正(纵向校正)组成。即使存在不能使用第一误差校正来校正的码字,但是只要其数量在一定值以下,则可由第二误差校正处理对其进行校正。
对一个误差校正块全部的第一和第二误差校正处理结束之后,为了对每个扇区确认在主数据中是否存在误差,进行数据的解扰处理,使用误差检测用数据EDC来对每个扇区进行误差检测处理。并且,作为公知的技术,如特开平9-180379所示,为了省去使用误差检测用数据EDC来进行误差检测处理的误差检测电路,可以通过将连续的两个扇区的各个同步信号的间隔与基准间隔相比来检测误差。
在图13中示出了现有的从盘(DVD)上再现信息的具有误差校正、检测功能的信息再现装置。在图13中,100是盘、101是前置放大器、104是存储装置、113是控制器、114是伺服控制器、120是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120包含解调装置102、存储器写入装置103、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计数器106、序列发生器107、误差校正装置108、第一存储器读写装置109、误差检测装置110、第二存储器读写装置111、数据读出装置116、以及数据输出装置115。下面说明这些构成要素的功能。
前置放大器101从盘100上读出记录的信号,将其变换为2值化信号。解调装置102解调2值化后的信号,生成构成码字一部分的数据,同时生成扇区同步信号。存储器写入装置103在存储装置104中写入解调的数据。存储装置104分别存储解调数据、误差校正处理后的数据和被解扰的进行了误差检测的数据以及向外部输出的数据。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从解调装置102中输出的扇区同步信号中生成由16个扇区构成的误差校正块单位的块同步信号。计数器106根据从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中输出的块同步信号进行初始化、并且在误差校正装置108的各校正模式(第一误差校正模块、第二误差校正模块)结束时更新该计数值。
序列发生器107基于计数器106的计数值设定误差校正装置108的模式。误差校正装置108通过第一存储器读写装置109来访问存储装置104,进行数据的读出以及写入,并且,根据序列发生器107的指示进行第一误差校正处理以及第二误差校正处理。误差校正装置108还输出根据计数器106计数的各个校正模式的校正处理结束信号。第一存储器读写装置109根据误差校正装置108的请求来访问存储装置104。
误差检测装置110在第一以及第二误差校正处理结束以后,通过第二存储器读写装置111访问在存储装置104中存储的数据,执行解扰处理,使用误差检测用数据EDC对每个扇区进行误差检测。如果检测出误差,误差检测装置110则向控制器113输出误差检测信号。为了从盘100上读出数据,伺服控制器114进行盘旋转控制以及拾取器的跟踪控制。数据输出装置115根据来自外部的请求,通过数据读出装置116读出在存储装置104中保存的数据,并向外部输出。控制器113的目的在于对信息再现装置的全部操作进行控制,例如,如果从误差检测装置110开始输入误差检测信号,则给伺服控制器114提供指令以便于再次读出被检测出误差的误差校正块。
其次,参照图14的时序图说明从盘100上读出的写入存储装置104第N个地址中的误差校正块内的第M个扇区内存在不能校正码情况中的装置操作。在图14中示出了从解调装置102中输出的扇区同步信号、从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中输出的误差校正块单位的块同步信号、序列发生器107的逻辑状态、计数器106的计数值、以及存储器写入装置103、第一存储器读写装置109、第二存储器读写装置111分别访问的存储装置104的空间地址。
在盘100上记录的信号由前置放大器101读出、进行2值化之后,输入到解调装置102中。解调装置102在通过存储器写入装置103在存储装置104中写入解调后的数据的同时,将扇区同步信号输出到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中。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从这个扇区同步信号中生成块同步信号。计数器106根据从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中输出的块同步信号初始化,变为例如“1”。序列发生器107向误差校正装置108输出在进行误差校正处理期间内变为例如“L”电平的信号,和在误差校正处理装置108中进行第一误差校正时为“H”电平、在进行第二误差校正时变为“L”电平的信号。误差校正处理装置108随着来自序列发生器107的信号,通过第一存储器读写装置109校正存储装置104中的数据误差。误差检测装置110通过第二存储器读入装置111访问保持结束了误差校正处理的数据的存储装置104,并进行误差检测处理。
如图14所示,假定存储结束了误差校正处理的数据的空间地址为例如N时,误差检测装置110用开始误差校正处理的块同步信号的下一个同步信号,使用误差检测用数据EDC,开始对应于地址N的空间的误差检测处理。误差检测装置110向控制器113输出在对16个扇区执行误差检测期间变为例如“L”电平的信号,以及在检测出包含误差的扇区(即,第M个扇区)时变为例如“H”电平的误差检测信号。
从误差检测装置110向控制器113输出误差检测信号是在误差校正处理结束之后的误差检测处理执行中。控制器113通过接收误差检测信号定时向伺服控制器114发出指令,以便于开始用于再次读入包含被检测出误差扇区的误差校正块的控制。
<本发明拟解决的课题>
现有的信息再现装置这样构成,与第一误差校正处理的结果不相关(不能校正码字数),而是接着第一误差校正处理进行第二误差校正处理,在误差校正块的全部误差校正处理结束之后,使用误差检测用的数据EDC,确认扇区中是否有误差。为此,在存储装置中写入从盘上读出的一个误差校正块的时刻,与在该块内执行误差校正处理后因确认到存在包含不能被校正的码字的扇区而从盘上再次读出该块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就变大,因此,由于伺服控制器为了再次读入该数据块而不得不返回的扇区数变多,所以存在控制变困难,或者控制的制定浪费时间的问题。并且,如果再次读入包含检测出误差的扇区的误差校正块的操作花费的时间变长,就存在在存储装置内没有本应通过数据输出装置向外部输出的数据,因而数据输出中断的问题。
测量扇区同步信号的间隔,在该测量到的间隔与标准间隔之间存在差异时可以判断出存在误差,这样构成的信息再现装置中,有可能将如果基于复合码实行误差校正处理就能校正的误差判断为不可校正,因而进行徒劳的数据再次读入。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误差检测数据EDC就可以在较早阶段高精度地进行误差检测的信息再现装置。
<为解决发明课题采取的措施>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再现装置,其具有顺序执行用于由复合码字组成的输入数据块横向方向误差校正的第一误差校正处理和用于该块纵向方向上误差校正的第二误差校正处理的误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构成所述误差校正装置,在所述第一误差校正处理的执行过程中,每当检测出不可能校正的码字就生成第一信号,所述信息再现装置进一步包括计数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计数装置,将该第一计数装置的计数值与规定值比较并且在该计数值达到该规定值时输出第二信号的比较装置,和响应该第二信号判断出在所述输入数据块中存在所述误差校正装置不能校正的误差并且向外部发出第三信号的判断装置。
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从输入数据中生成用于使所述信息再现装置内各元件同步的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生成装置。
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第一计数装置的计数值同步于所述同步信号并向所述比较装置输出的同步装置。
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参照登录多个数据的表来解调输入数据并且作为码字的一部分输出该解调数据的解调装置,输入数据与在所述表中登记的多个数据任一个都不对应时生成第四信号的生成装置,计数所述第四信号的第二计数装置,和读出该第二计数装置的计数值并提供给所述第一计数装置的读出装置;所述第一计数装置仅对从该读出装置提供的计数值超过规定值的码字计数所述第一信号。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再现装置实施例1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说明实施例1装置操作的时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再现装置实施例2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说明实施例2装置操作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再现装置实施例3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了实施例3装置的解调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说明实施例3装置操作的时序图。
图8是说明实施例3装置操作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了DVD数据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了DVD扇区数据结构的图。
图11是示出DVD扇区同步信号与帧同步信号关系的图。
图12是示出DVD误差校正码块(复合码)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信息再现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说明现有技术信息再现装置操作的时序图。
下面,基于表示实施例的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
实施例1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再现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在图1中,与图13中所示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略去对其的再次说明。图1中所示的误差校正装置1与图13中的误差校正装置108相同,通过第一存储器读写装置109访问存储装置104,根据序列发生器107的指示进行第一误差校正和第二误差校正之间的模式切换以及误差校正处理,还通过计数器106计数,输出各个校正模式的校正处理结束信号。误差校正装置1当检测出包含不能校正的误差的码时,生成不能校正码字检测信号,这点上与误差校正装置108不同。
本实施例1的装置还包含计数装置3、比较装置4、以及判断装置5。计数装置3为计数器106计数值为“1”期间即误差校正装置1以第一误差校正模式进行操作期间输入的不可能校正码检测信号计数。对于DVD,因为一个误差校正块中所含的横向方向的码数量为208,所以计数装置3的计数值最大为208。比较装置4将计数装置3的计数值与规定的设定值比较,在计数值达到设定值时向判断装置5输出比较结果信号。判断装置5在接收到这个比较结果信号时,判断为误差校正处理中的块内存在不能校正的误差,为了进行该块的再次读入,向控制器113输出不能校正块检测信号。
其次,参照图2的时序图来描述实施例1的装置操作。通过从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中输出的块同步信号来初始化计数器106、向序列发生器107输出值“1”。与之相应,序列发生器107使误差校正装置1执行第一误差校正处理。在第一误差校正处理中,误差校正装置1在检测到误差数量多而且不能校正的码(在本实施例,存在6个以上的误差的码字)时,生成不可能校正的码检测信号。计数装置3将从误差校正装置1中输出的不能校正检测信号向上计数。在本实施例,误差校正装置1仅在执行第一误差校正处理中进行不能校正码的检测,因此在第二误差校正处理的执行中不输出不能校正码的检测信号。
比较装置4进行计数装置3的计数值与规定值之间的比较,在计数值达到规定值时刻,向判断装置5输出表示其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例如假定将该规定值设定为208,那么只在一个误差校正块中包含的横向方向上的208个码全部不能校正时才输出比较结果。通过这样,在发生突发误差的情况中可以进行块的再次读入。判断装置5从比较装置4接收比较结果信号时,判断为误差校正处理中的块内存在不能校正的误差(扇区),向控制器113输出不能校正块检测信号。
如上所述,在误差校正装置1的第一误差校正处理中,当不能校正的码数量超过规定值时,虽然在处理中的误差校正块内执行了该误差处理,也判断为存在不能校正的误差,向控制器113输出不能校正块检测信号。控制器113响应这个不能校正块检测信号,命令伺服控制器114再次执行包含该误差的误差校正块的读入。这样,与通过误差检测装置110检测包含误差的扇区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提早开始数据的再次读入。
实施例2在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再现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实施例2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在计数装置3和比较装置4之间设置了同步装置7。参照图4的时序图来说明实施例2的装置操作。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在实施例2中,仅在第一误差校正处理期间输出不能校正的码检测信号。每当接收到不能校正码检测信号时,计数装置3虽然更新其计数值,但是,该更新的定时与由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所生成的块同步信号不同步。同步装置7进行使从计数装置3输出到比较装置4的信号的更新定时与由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所生成的块同步信号同步的定时调整。
比较装置4将与由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生成的块同步信号同步输出的计数装置3的计数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装置5基于比较装置4的比较结果,将不能校正块检测信号与由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生成的块同步信号同步,向控制器113输出。
在实施例2的装置中,由于能够将不能校正块检测信号与块同步信号同步后输出,因此可以减轻控制器113的定时调整的负担。
实施例3在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再现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它分别用解调装置8和计数装置12替代解调装置102以及计数装置3,并且还提供了计数装置9、计数值存储装置10以及计数值读出装置11。
解调装置8将从前置放大器101输入的例如2字节数据(16比特数据)与预先在解调表上登记的2字节数据比较。当输入数据为被登记在解调表上的时,虽然参考该解调表,向存储器写入装置103输出与输入的2字节数据对应的1字节数据(8比特数据),但是,当输入数据与在解调表上登记的数据的任何一个都不相应时,判断为没有读入正确的数据,向计数装置9输出不能解调的信号。计数装置9将不能解调信号与从解调装置8输出的帧同步信号同步后计数。计数值存储装置10以误差校正块单位、即为以16扇区×26帧单位存储计数装置9的计数值。计数值读出装置11在误差校正装置1进行的第一误差校正处理的执行中读出计数值存储装置10内的计数值。仅在从计数值读出装置11输入的计数值为规定值以上值时,计数装置12才计数从误差校正装置1中输出的不能校正码检测信号。
在图6中示出了解调装置8的结构。在该图中,21是存储预先登记数据的解调表,22是解调电路,该解调电路参考解调表,将从前置放大器101输入的数据再现为最初数据后向存储器写入装置103输出,同时,当输入数据没有登记在解调表上时,向计数装置9输出不能解调的信号;25是基于来自前置放大器的输入数据生成扇区同步信号后,向块同步信号生成装置105输出的扇区同步信号生成装置,26是基于来自前置放大器的输入数据生成帧同步信号后,向计数装置9输出的帧同步信号生成装置。
其次,参照图7和图8所示的时序图来说明实施例3的装置的操作。当输入没有在解调表21上登记的数据时,解调装置8生成不能解调信号。计数装置9与帧同步信号同步地计数不能解调信号,以误差校正块单位、即以16扇区×26帧单位将该计数结果存储在计数值存储装置10中。如图7所示,在误差校正装置1对ECC块(误差校正块)执行第一误差校正处理期间,计数值读出装置11从计数值存储装置10中读出并向计数装置12输出有关ECC块A的计数值。
如图8所示,仅在从计数值读出装置11输出的计数装置9的计数值为规定值(在本实施例中为“7”)之上时,计数装置12才计数从误差校正装置1输出的不能校正码检测信号。例如,虽然182比特的码0中包含了6个不能解调的1比特数据,但是,即是输入了有关该码0的不能校正码检测信号,计数装置12也不对其计数。与此相反,码1的182个1比特数据全都不能解调,由于计数装置9的计数值变为182,因此,计数装置12计数有关码1的不能校正码检测信号。通过同步装置7,与块同步信号同步地向比较装置4输出计数装置12的计数值。比较装置4将计数装置12的计数值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当该计数值达到规定值时,向判断装置5输出表示该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判断装置5响应该比较结果信号,向控制器113输出不能误差校正块检测信号。
由于根据经验所知,不能解调数据(例如1比特数据)的个数比确定值(例如7)少的码的经误差校正处理可校正的可能性高,因此根据实施例3,可尽可能减少从盘上进行的不必要的再次读入操作。
上述实施例1到3的装置虽然具有使用误差检测用数据EDC进行误差检测的装置,但是也可以没有该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记载的发明,在误差校正处理之后执行的误差检测处理之前,可以判断出在误差校正块内存在包含不能校正误差的扇区,由于再次移到读入该块的控制所用的时间缩短,因此可以稳定盘再现装置的操作。
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明,能够与块同步信号同步地输出表示在误差校正块内存在包含不能校正误差的扇区的信号,能够减轻控制器的定时调整负担。
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可以尽可能减少从盘上进行不必要的再次读入的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再现装置,具有顺序执行用于由复合码字组成的输入数据块横向方向误差校正的第一误差校正处理和用于该块纵向方向上误差校正的第二误差校正处理的误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在所述第一误差校正处理的执行过程中,每当检测出不能校正的码字时便生成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所述误差校正装置,所述信息再现装置进一步包括计数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计数装置,将该第一计数装置的计数值与规定值比较并且在该计数值达到该规定值时输出第二信号的比较装置,和响应该第二信号判断出在所述输入数据块中存在所述误差校正装置不能校正的误差并且向外部发出第三信号的判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从输入数据中生成用于使所述信息再现装置内各元件同步的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生成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第一计数装置的计数值同步于所述同步信号并向所述比较装置输出的同步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参照登录多个数据的表来解调输入数据并且作为码字的一部分输出解调数据的解调装置,输入数据与在所述表中登记的多个数据任一个都不对应时生成第四信号的生成装置,计数所述第四信号的第二计数装置,和读出该第二计数装置的计数值并将其提供给所述第一计数装置的读出装置;所述第一计数装置仅对从该读出装置提供的计数值超过规定值的码字计数所述第一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早检测出在读入的输入数据中存在的不能校正误差的信息再现装置。它具有用于校正输入数据块内的误差、顺序执行校正该数据块横向方向误差的第一误差校正处理和用于该数据块纵向方向上误差校正的第二误差校正处理的误差校正装置,所述误差校正装置在第一误差校正处理的执行过程中,在检测出不可能校正的码字时生成第一信号;还包括:计数第一信号的计数装置,将该计数装置的计数值与规定值比较,并且在该计数值达到所述规定值时输出第二信号的比较装置,和响应该第二信号,判断出在数据块中存在误差校正装置不能校正的误差并且向外部发出第三信号的判断装置。
文档编号H03M13/29GK1368731SQ01132899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9日
发明者八嶋升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