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5314发布日期:2019-04-05 19:2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由于柔性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有点,因此柔性电路板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移动终端。由于柔性电路板上的电路设置于柔性基板上,当柔性电路板置于移动终端内时,为了增加柔性电路板的某些部分的强度,通常都会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补强板,以方便移动终端的整体组装。

然而,随着移动终端轻薄化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的壳体内的容纳空间越来越狭窄,促使置于移动终端内的部件布局需要更为紧凑。因此,经常会出现由于补强板厚度太大而导致柔性电路板无法顺利组装在移动终端内部的问题,补强板的厚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如果减薄补强板,则容易出现由于补强板厚度太小而无法为柔性电路板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的问题,移动终端的整体组装同样不顺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柔性电路板;

补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贴合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凹陷,以形成第一避让区;及

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避让区内。

其中,所述补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凹陷,以形成第二避让区;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避让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表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表面积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凹陷深度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凹陷深度不同。

其中,所述补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的还包括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区域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凹陷,以形成第三避让区,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避让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贴合所述补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放置。

其中,所述补强板的材质为钢。

其中,所述补强板通过蚀刻形成所述第一避让区。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地层,所述补强板电性连接所述地层,以防止产生静电。

其中,所述补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涂布有保护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由于其所述补强板具有第一避让区,用以收容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因此所述移动终端在组装时,能够顺利的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相互配合放置,组装过程便捷、快速,并且占用的总空间小,有利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轻薄化设置。同时,由于所述补强板在满足顺利组装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厚度较大的非凹陷区域(例如所述第一区域的周边位置),用以为所述柔性电路板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补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柔性电路板1,补强板2以及第一电子元件3。所述补强板2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所述第一表面21贴合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所述第二表面22包括第一区域221,所述第一区域221朝向所述第一表面21凹陷,以形成第一避让区2210。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的至少一部分31收容于所述第一避让区2210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补强板2具有第一避让区2210,用以收容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的至少一部分31,因此所述移动终端100在组装时,能够顺利的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和所述柔性电路板1相互配合放置,组装过程便捷、快速,并且占用的总空间小,有利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小型化、轻薄化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区域221朝向所述第一表面21凹陷是指:所述第一区域221与所述第一表面21之间形成间距T1,所述第一区域221的周边位置与所述第一表面21之间形成间距T2,所述T1小于所述T2,从而形成一个凹陷的区域空间(也即如图2所示第一避让区2210)。因此,本实施例所述补强板2在满足顺利组装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厚度较大的非凹陷区域(例如所述第一区域221的周边位置),用以为所述柔性电路板1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主要是针对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结构所展开的,也即上述柔性电路板1,补强板2以及第一电子元件3均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外壳的内部。

同时,在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例如图1所示31部分),也可以是全部地收容于所述第一避让区2210内,用户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布置更为合理和优化,进而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更为轻薄。

本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2为一体化成型板,用以增加强度、简易工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2也可以通过组装形成,以实现更为灵活的设计需求。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补强板2的所述第二表面22还包括第二区域222,所述第二区域222与所述第一区域22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区域222朝向所述第一表面21凹陷,以形成第二避让区2220。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第二电子元件4,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避让区2220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补强板2具有第二避让区2220,用以收容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的至少一部分,因此所述移动终端100在组装时,能够顺利的将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和所述柔性电路板1相互配合放置,组装过程便捷、快速,并且占用的总空间小,有利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小型化、轻薄化设置。同时,由于所述补强板2同时具有所述第一避让区2210和所述第二避让区2220,因此所述柔性电路板1可同时与多个电子元件相互配合,对于所述移动终端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更高。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2可以具有更多的避让区,用以配合更多的电子元件,以满足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多功能化和轻薄化需求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可选的,所述补强板2所述第一区域221的凹陷深度为T3,所述第二区域222的凹陷深度为T4,T3≠T4,以满足不同的电子元件的配合需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2也可以满足:T3=T4,以简化所述补强板2的成型工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可选的,所述补强板2的所述第一区域221的表面积为S1,所述第二区域222的表面积为S2,S1≠S2,以满足不同的电子元件的配合需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2也可以满足:S1=S2,以简化所述补强板2的成型工艺。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补强板2的所述第二表面22的还包括第三区域223,所述第三区域223与所述第一区域221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区域223朝向所述第一表面21凹陷,以形成第三避让区2230,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的另一部分32收容于所述第三避让区223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2上同时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的两个部分(31、32)的两个避让区(2210、2230),用以提高所述柔性电路板1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的配合度,以进一步减小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占用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2上也可以形成有更多的避让区,以实现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的完整配合。

甚者,令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贴合所述补强板2的所述第二表面22放置,也即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与所述补强板2之间无间隙,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占用空间最小。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2的材质为钢。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2通过蚀刻形成所述第一避让区2210(第二避让区2220、第三避让区2230)。此时,所述补强板2一体成型,所述补强板2对所述柔性电路板1的支撑力强。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1包括地层,所述补强板2电性连接所述地层,以防止产生静电,进而使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得以避免静电干扰。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所述柔性电路板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覆盖膜11、第一铜箔层12、柔性基板13、第二铜箔层14以及第二覆盖膜15。所述第一覆盖膜11贴合所述补强板2的所述第一面21。所述第一铜箔层12为信号层,所述第二铜箔层14为地层。所述补强板2电连接所述第二铜箔层14。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补强板2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涂布有保护层20,用以保护所述补强板2,同时也可保护与所述补强板2相配合的多个电子元件(例如所述第一电子元件3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所述保护层20用以作为缓冲层,多个电子元件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安装配合时,即使有轻微碰撞,所述缓冲层也可保护所述补强板2和所述多个电子元件不被撞伤、损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