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189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成熟,模块产品的价格成本不断下降,现代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中,更多的嵌入了无线控制技术。对于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而言,尤其在植物照明、商业照明、办公照明等应用场合,无线控制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及应用布局均会相差较大。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在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内通常会设一个主控制器,该控制范围内的所有终端设备均由这个主控制器来无线管理。各终端设备在出厂时均会分配不同的ID码,以确保管理的唯一性。在初次安装时,需使得主控制器明确要管理哪些终端设备,也就是要识别在控制范围内所有终端设备的ID码,即主控器要与各终端设备进行配对。传统的配对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ID码在半成品时就已经写进了各个终端设备,在配对时,直接用智能设备(比如平板或智能手机)读取终端设备的ID码,并在智能设备中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管理或单个管理。此种方式中由于ID码贴在半成品上,因此在后续成品生产、成品安装及中途转运环节均要保证所贴的ID码不能遗漏和损坏,否则将无法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另外,此种方式必须利用智能设备方可进行配对。另一种是在各终端设备上电后,主控制器只能接收无线信号,并不知道各无线信号对应的发出位置,因此主控制器只能将控制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不区别的全部进行无线连接和配对,从而导致在配对完成后,用户无法确定每一个ID码的物理位置。若用户要用智能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管理时,需再次逐一确定每一个ID码的具体物理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如何克服上述第二种方式配对完成后用户无法确定每一个ID码对应的物理位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在配对完成后能够使得用户确定每一个ID码对应的物理位置。一种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根据ID码对整个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控制范围内的各终端设备进行配对,包括主控制器、若干终端设备和若干无线模块,各所述无线模块内部分别嵌有不同的所述ID码,且所述主控制器设有第一有线接口,各所述无线模块均设有第二有线接口,各所述终端设备均设有第三有线接口;所述无线模块,用于在配对时通过所述第二有线接口和第一有线接口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并在配对完成后通过所述第二有线接口和第三有线接口连接所述终端设备,且所述无线模块还用于在配对完成后与所述主控制器无线通信;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在配对时依次接入所述无线模块且按顺序读取并存储所述ID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线接口、第二有线接口及第三有线接口均包括1路用于传输电能的电源接口,且所述无线模块与主控制器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由主控制器提供电能,所述无线模块与终端设备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由终端设备提供电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单元和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第一有线接口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在配对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接口读取所述无线模块的ID码,且所述控制单元在配对完成后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单元和无线模块与所述ID码对应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配对存储单元,且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无线模块接入的顺序依次在所述配对存储单元中存储所述ID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ID主控单元和终端无线通讯单元;所述ID主控单元还与所述第二有线接口连接,且所述ID主控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有线接口将ID码传送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终端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在配对完成后与所述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数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模块还包括与所述ID主控单元连接的ID码存储单元,所述ID码存储单元用于存储ID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线接口、第二有线接口及第三有线接口均为串口。一种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根据ID码对整个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控制范围内的各终端设备进行配对,包括智能设备、主控制器、若干终端设备和若干无线模块,各所述无线模块内部分别嵌有不同的所述ID码,且所述主控制器设有第一有线接口,各所述无线模块均设有第二有线接口,各所述终端设备均设有第三有线接口;所述无线模块,用于在配对时通过所述第二有线接口和第一有线接口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并在配对完成后通过所述第二有线接口和第三有线接口连接所述终端设备,且所述无线模块还用于在配对完成后与所述主控制器无线通信;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在配对时依次接入所述无线模块且按顺序读取并存储所述ID码;所述智能设备,根据所述主控制器读取的所述ID码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线接口、第二有线接口及第三有线接口均包括1路用于传输电能的电源接口,且所述无线模块与主控制器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由主控制器提供电能,所述无线模块与终端设备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接口由终端设备提供电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线接口、第二有线接口及第三有线接口均为串口。上述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具有的有益效果为:该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若干终端设备和若干无线模块,各无线模块内部分别嵌有不同的ID码,且主控制器设有第一有线接口,各无线模块均设有第二有线接口,各终端设备均设有第三有线接口。无线模块,用于在配对时通过第二有线接口和第一有线接口连接主控制器,并在配对完成后通过第二有线接口和第三有线接口连接终端设备,且无线模块还用于在配对完成后与主控制器无线通信。主控制器,用于在配对时依次接入无线模块且按顺序读取并存储ID码。由此看来,该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中在进行配对时,只要用户依次将各无线模块与主控制器用有线的方式连接,主控制器即可按用户接入各无线模块的顺序来读取相应的ID码并存储,那么在最终形成的ID码序列中对于用户来说,各ID码与各无线模块的关系是明确的。配对完成后再将各无线模块与相应的终端设备连接后,由于不同的无线模块具有不同的ID码,对于用户来说,各无线模块与各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明确的。因此该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配对完成后,在最终形成的ID码序列中对于用户来说,各ID码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样是明确的,那么用户即可明确各ID码对应的具体物理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配对完成后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中无线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以下结合实施例作具体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中,根据ID码对整个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控制范围内的各终端设备进行配对。该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100、若干终端设备200和若干无线模块300。其中,主控制器100设有第一有线接口110,各无线模块均设有第二有线接口310,各终端设备200均设有第三有线接口。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至少要保证第二有线接口310分别与第一有线接口110、第三有线接口均能够匹配连接并正常传输数据,也就是说无线模块300通过同一有线接口既能与主控制器100连接,又能与终端设备200连接。具体的,第一有线接口110、第二有线接口310及第三有线接口均为串口,串口的具体形式可以为类USB口或其他通用防水接口,只要能够保证第二有线接口310分别与第一有线接口110、第三有线接口均能够匹配连接并正常传输数据即可。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100与各终端设备200之间是通过有线的方式(即通过上述第一有线接口110、第二有线接口310和第三有线接口来实现有线连接)并利用各无线模块300来进行配对。具体原理如下。无线模块300,其内部嵌有ID码,且各无线模块200分别嵌有不同的ID码。也就是说,无线模块300与终端设备200是独立存在的,而不是采用传统将无线模块嵌入终端设备内部的方式。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与传统ID码贴在半成品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没有将ID码植入终端设备200中,而是在无线模块300内部嵌入ID码,在无线模块300后续的生产、销售流通环节在外无法看到ID码,故无需对各无线模块300进行特殊管制,减小了产品在生产环节、组装环节的复杂度,进而缩短了制造时间。另外,无线模块300,用于在配对时通过上述第二有线接口310和第一有线接口110连接主控制器100,并在配对完成后再通过第二有线接口310和第三有线接口连接终端设备200,且无线模块300还用于在配对完成后与主控制器100无线通信。也就是说,用户在室内即将安装各终端设备200时,对于终端设备200来说只需按照常规做法将其安装测试完成即可,而在配对方面,由于无线模块300内部嵌有ID码,因此只需直接利用无线模块300与主控制器100进行配对即可。在配对时,首先将无线模块300的第二有线接口310与主控制器100的第一有线接口110连接,这时无线模块300与主控制器100即能开始进行配对,即主控制器100读取ID码。当主控制器100读取完成后,将无线模块300与主控制器100断开连接,而将该无线模块300的第二有线接口310与用户选定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200的第三有线接口连接。这时该无线模块300与连接的终端设备200即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该终端设备200也有了一个唯一的ID码,同时该ID码所处的物理位置(即终端设备200在该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控制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与主控制器100中读取的ID码对于用户来说存在了一一对应的明确关系。而当配对完成后,终端设备200即能通过无线模块300与主控制器100进行通信。具体的,如图2所示,无线模块300除了包括第二有线接口310外,还包括ID主控单元320、终端无线通讯单元330和ID码存储单元340。其中,ID主控单元320分别与第二有线接口310、终端无线通讯单元330、ID码存储单元340连接。ID码存储单元340,用于存储ID码。在制造无线模块300时,将该ID码存储单元340直接设置于无线模块300内部,即相当于在无线模块300内部嵌入ID码。该ID码存储单元340可选用ROM或RAM或其他至少能够读取数据的存储器。ID主控单元320,通过第二有线接口310在进行配对时将ID码传送至主控制器100。同时,在设置了ID码存储单元340的情况下,ID主控单元320在配对时首先从ID码存储单元340中读取ID码,然后再将该ID码传送至主控制器100中。终端无线通讯单元330,用于在配对完成后与主控制器100无线传输数据。也就是说,终端无线通讯单元330是在配对完成之后开始运行。当配对完成后,无线模块300断开了与主控制器100之间的连接,而与对应的终端设备200有线连接。那么在之后的运行过程中,无线模块300即能通过终端无线通讯单元330与主控制器1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从而使得主控制器100通过无线模块300与各终端设备200进行无线通信。由于配对完成后,对于用户来说已经明确知晓了各ID码对应的终端设备200(即物理位置),因此用户通过主控制器100即能更加快速精确地对各终端设备200进行控制。可以理解的是,无线模块300的具体组成结构并不限于上述一种情况,只要能够实现上述与主控制器100之间的配对相关操作并同时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即可,例如ID主控单元320可以和ID码存储单元340合为一个电路,只要能够存储ID码并在配对时将ID码传送至主控器100即可。另外,关于无线模块300的供电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线接口110、第二有线接口310及第三有线接口均包括1路用于传输电能的电源接口,且无线模块300与主控制器100连接时通过该电源接口由主控制器100提供电能,无线模块300与终端设备200连接时通过该电源接口由终端设备200提供电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有线接口110、第二有线接口310及第三有线接口中的电源接口应处于相对应的位置,以使得第二有线接口310分别与第一有线接口110、第三有线接口连接时,各电源接口都能对准。由此可见,无线模块300的供电来源为主控制器100和终端设备200。在配对时或配对后,只要将无线模块300相应与主控制器100或终端设备200连接,主控制器100或终端设备200即能开始向无线模块300供电,从而使得无线模块300无需在内部安装供电装置进而便于实现小型化设计,也能够节约资源。可以理解的是,无线模块300的供电方式不限于上述一种情况,例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无线模块300的小型化设计没有较高要求时,则可以在无线模块300内部设置电源装置,这时在第一有线接口110、第二有线接口310及第三有线接口中则无需设置相应的电源接口。主控制器100,用于在配对时依次接入无线模块300且按顺序读取并存储ID码。因此当所有的无线模块300分别与主控制器100连接后,在主控制器100内部即会形成按无线模块300连接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的ID码序列,也就是说在最终形成的ID码序列中的各ID码与各无线模块300即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由于是用户亲自操作,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将无线模块300依次连接主控制器100进行配对和配对后再将各无线模块300与哪个终端设备200连接,这两种情况是存在明确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认为ID码在主控制器100中的记录是按照对应于终端设备200的物理位置进行排序的。同时,当配对完成后,由于用户已经能够知晓ID码和对应终端设备200之间的关系,因此用户即可将各终端设备200进行预先分组,例如若共有N个终端设备200,则可以按照横行3个为一组、竖列6个为一组、对角10个为一组或其它任何形式进行分组。具体的,主控制器100除了包括第一有线接口110外,如图3所示,还包括控制单元120、无线通讯单元130和配对存储单元140。其中第一有线接口110、无线通讯单元130和配对存储单元140分别与控制单元120连接。其中,无线通讯单元130与上述无线模块300中的终端无线通讯单元330对应,都是用于在配对完成后实现无线模块300与主控制器100之间的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20,在配对时通过第一有线接口110读取无线模块300的ID码,并依次在配对存储单元140中按顺序存储对应的各ID码,且控制单元120在配对完成后与ID码对应的终端设备200通过无线通讯单元130和无线模块300进行通信。其中,配对存储单元140例如可选用ROM或RAM或其他至少能够读数据的存储器。可以理解的是,主控制器10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一种情况,只要能够实现在配对时依次接入无线模块300且按顺序读取并存储ID码的功能即可。例如控制单元120和配对存储单元140可以合为一个电路执行。综上所述,在一实施例中,该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在进行配对时,只需要打开主控制器100,而终端设备200无需通电,即可进行一一配对。之后只要用户依次将各无线模块300与主控制器100用有线的方式连接,主控制器100即可按用户接入各无线模块300的顺序来读取相应的ID码并存储,那么在最终形成的ID码序列中对于用户来说,各ID码与各无线模块300的关系是明确的。配对完成后再将各无线模块300与相应的终端设备200连接后,由于不同的无线模块300具有不同的ID码,对于用户来说,各无线模块300与各终端设备200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明确的。因此该无线照明配对控制系统配对完成后,在最终形成的ID码序列中对于用户来说,各ID码与终端设备200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样是明确的,那么用户即可明确各ID码对应的具体物理位置,而若要对各终端设备进行分组时无需再一一确认各终端设备200的物理位置,从而提高了用户安装并使用终端设备200的便利性。另一实施例在上述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智能设备。该智能设备,根据主控制器读取的ID码控制终端设备。那么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配对完成后,用户通过主控制器即可将配对完成的ID码序列导入智能设备中,之后用户即可在智能设备中根据对应的ID码序列相应控制各终端设备。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