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盖组件及具有该上盖组件的安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702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盖组件及具有该上盖组件的安防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盖组件及具有该上盖组件的安防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安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不仅对其质量和监控灵敏度的要求高,还需整个安防设备外观美观。但现有技术中的安防设备的结构主要包括前盖体和后盖体,两个盖体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并形成安装腔体,安装在后盖体内壁面上的线路板,以及安装在后盖体上并位于线路板前方的支架板,安装在支架板上的镜头和灯板,镜头穿过灯板和前盖体外漏在环境中,以对外界环境进行监控。

上述结构的安防设备由于后盖体和前盖体均采用塑料制成,塑料材质很容易使得安防设备被破坏;后盖体和前盖体采用外漏的连接固定,使得安防设备的外观不够美观。为提高安防设备的质量和外观,采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来代替现有的后盖体和前盖体,为降低安防设备的制造成本,铝合金外壳一般采用压铸工艺制成,不能够在其上设置复杂的机构,但外壳内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设置多个部件,不可避免地需要将一部分元件安装在盖体上;同时,为了保证外壳的美观,外壳与上盖之间不能够直接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是,如何将上盖与外壳连接,以及在上盖上安装多个元件形成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安防设备的外壳为一体成型时,难以将上盖与外壳体连接,且无法安装多个元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盖组件,包括

盖体;

过渡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开口内壁,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其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盖体,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位于所述外壳内腔的支架板;

所述盖体与所述过渡件之间形成安装腔体。

上述的上盖组件,所述过渡件为板块,所述板块的一侧表面上成型有两个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表面上成型有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架板,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盖体。

上述的上盖组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朝向所述支架板突出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第一通孔,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过渡件连接于所述支架板;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朝向所述盖体突出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第一卡槽,成型在所述盖体上的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上述的上盖组件,所述过渡件上还开设第一光强孔,所述过渡件的朝向盖体一侧表面上设置光强线路板,所述光强线路板围绕在所述第一光强孔的开口四周设置在安装座上,开设在所述盖体上的与所述第一光强孔相对的第二光强孔;

还包括透明的光强导光片,所述光强导光片安装在所述盖体的朝向所述过渡件一侧表面上,其具有朝向外界突出的防尘突出部,所述防尘突出部插接在所述第二光强孔内,所述光强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尘突出部内。

上述的上盖组件,还包括前音腔,和与所述前音腔相对设置的后音腔;

所述前音腔成型在所述盖体的朝向所述过渡件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后音腔成型在所述过渡件的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表面上,喇叭安装在所述前音腔的腔体内;

所述后音腔和所述线路板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上述的上盖组件,还包括成型在所述过渡件的朝向所述盖体一侧表面上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上开设穿线槽;

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后音腔的一外侧壁面之间围成安装第一天线板的安装空间,该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光强线路板分别位于所述后音腔的两侧,且不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同侧;和/或

所述过渡件上的所述后音腔的成型位置与所述光强线路板的安装位置之间预留间隙,所述预留间隙内插入若干个凹形通槽,所述凹形通槽的两端分别搭接固定在所述后音腔的成型位置和所述光强线路板的安装位置上,其开口朝向所述盖体一侧,所述凹形通槽内插入第二天线板。

上述的上盖组件,所述过渡件上开设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后音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成型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上述的上盖组件,所述盖体上开设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经所述第二通孔将外界与所述外壳内腔连通;和/或

还包括成型在所述过渡件的朝向所述盖体一侧表面上的若干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上开设开口朝向所述盖体的第二卡槽;

所述盖体的周向边缘具有朝向所述过渡件方向延伸的外沿,所述外沿的内壁面上成型有所述卡扣和若干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一对相对的壁面上,所述卡扣位于另一对相对的壁面上;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地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内;和/或

还包括防尘布,所述防尘布粘贴在所述盖体的朝向所述过渡件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前音腔外漏在所述防尘布外;和/或

所述盖体的周向侧壁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预留间隙,所述盖体的周向侧壁上设置若干个径向向外延伸的防尘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开设开口朝向所述盖体的凹槽,所述防尘台插入所述凹槽内;和/或

所述过渡件四周开设第三通孔,所述外壳内壁沿其轴向成型有朝向所述过渡件的延伸部,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将所述过渡件固定在所述延伸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防设备,包括

外壳,具有空腔,底部开口和顶部开口;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

底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部开口上;

支架板,位于所述外壳的空腔内;

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板上,用于对外界物体进行拍摄和/或监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包括盖体和过渡件,过渡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开口内壁,沿外壳的轴向,其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盖体,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位于外壳内腔的支架板;盖体与过渡件之间形成安装腔体。此结构的上盖组件,采用过渡件将盖体间接地连接在外壳上,从而不影响外壳美观的同时将盖体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开口处;并且盖体与过渡件之间形成安装腔体,在此安装腔体内能够安装多个元件,以实现在盖体上安装元件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过渡件上还开设第一光强孔,过渡件的朝向盖体一侧表面上设置光强线路板,光强线路板围绕在第一光强孔的开口四周设置在安装座上;以及开设在盖体上的与第一光强孔相对的第二光强孔;还包括透明的光强导光片,光强导光片安装在盖体的朝向过渡件一侧表面上,其具有朝向外界突出的防尘突出部,防尘突出部插接在第二光强孔内,光强传感器设置在防尘突出部内。透明的光强导光片覆盖在光强传感器表面上,形成防尘层,防止光强传感器直接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时,外界环境的灰尘落在光强传感器上,影响光强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上盖组件,还包括前音腔,和与前音腔相对设置的后音腔;前音腔成型在盖体的朝向过渡件的一侧表面上,后音腔成型在过渡件的朝向盖体的一侧表面上,喇叭安装在所述前音腔的腔体内;所述后音腔和所述线路板均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之间。在前音腔和后音腔的配合下,进一步增大安防设备的报警声分贝,实现警示作用,便于用户及时得知该异常情况。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防设备,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顶部开口处的上述上盖组件,和安装在外壳底部开口处的底盖,位于外壳腔体内的支架板,设置在支架板上的检测组件,用于对外界物体进行拍摄和/或监测。此结构的安防设备,采用上述结构的上盖组件,使得该安防设备能够保证外壳美观的前提下,在上盖与过渡件之间的安装腔体内设置多个元件,从而使得安防设备的体积小、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上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上盖组件中的过渡件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图3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上盖组件中过渡件的结构示意图(安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但未安装光强线路板);

图4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上盖组件中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上盖组件中的盖体与喇叭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安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安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去掉外壳);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过渡件;21-第一连接部;211-第一通孔;22-第二连接部;221-第一卡槽;23-第一光强孔;24-第二通孔;25-定位凸起;251-第二卡槽;26-第三通孔;3-盖体;31-第二光强孔;32-通风孔;33-外沿;331-定位块;332-卡扣;4-光强线路板;5-光强传感器;6-光强导光片;7-前音腔;8-后音腔;9-安装空间;10-定位柱;11-支架板;12-防尘台;13-底盖;14-凸台;15-喇叭;16-安装座;17-限位凸起;18-穿线槽;19-凹形通槽;201-第一天线板;202-第二天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盖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

盖体3;

过渡件2,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开口内壁,沿外壳1的轴向,其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盖体3,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位于外壳1内腔的支架板11;盖体3与过渡件2之间形成安装腔体。

此结构的上盖组件,采用过渡件2将上盖间接地连接在外壳1上,从而不影响外壳1美观的同时将盖体3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开口处;并且盖体3与过渡件2之间形成安装腔体,在此安装腔体内能够安装多个元件,以实现在盖体3上安装元件的功能。

作为过渡件2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过渡件2为板块,板块的一侧表面上成型有两个第一连接部21,另一侧表面上成型有两个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连接于支架板11,第二连接部22连接于盖体3。

作为第一连接部21的优选,第一连接部21为朝向支架板11突出的凸块,凸块上开设第一通孔211,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211将过渡件2连接于支架板11。例如连接件为螺丝,将过渡件2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架板11上。

作为第二连接部22的优选,第二连接部22为朝向盖体3突出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第一卡槽221,成型在盖体3上的卡扣332卡接在第一卡槽221内。通过卡扣332卡入第一卡槽221内,将盖体3可拆卸地连接在过渡件2上。进一步优选地,在连接板的一侧表面上还设置肋板,肋板固定在过渡件2表面上。

作为变形,盖体3与过渡件2之间的连接方式,除了卡扣332连接方式外,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第一连接部21或第二连接部22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起到连接功能即可,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过渡件2上还开设第一光强孔23,过渡件2的朝向盖体3一侧表面上设置光强线路板4,光强线路板4围绕在第一光强孔23的开口四周设置在安装座16上;如图1和图4所示,以及开设在盖体3上的与第一光强孔23相对的第二光强孔31,光强传感器5穿设在第二光强孔31内,并连接于光强线路板4。穿设在第二光强孔31内的光强传感器5,其检测探头与外界环境连通,实现对外界环境的光强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外界环境为白天或晚上,作为外壳1内腔中设置的图像传感器判断图像模式的依据;另外,第二光强孔31供光强线路板4与外壳1内部的线路板之间连接的电线穿过。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透明的光强导光片6,光强导光片6安装在盖体3的朝向过渡件2一侧表面上,其具有朝向外界突出的防尘突出部,防尘突出部插接在第二光强孔31内,光强传感器5设置在防尘突出部内。此实施方式中,透明的光强导光片6覆盖在光强传感器5表面上,形成防尘层,防止光强传感器5直接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时,外界环境的灰尘落在光强传感器5上,影响光强传感器5的检测结果。此外,透明的光强导光片6的材质优选为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其可见光的透光率大于95%;或者其他透明材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盖组件还包括前音腔7,和与前音腔7相对设置的后音腔8;前音腔7成型在盖体3的朝向过渡件2的一侧表面上,后音腔8成型在过渡件2的朝向盖体3的一侧表面上,喇叭15安装在前音腔7的腔体内;后音腔8和线路板均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22之间。

此实施方式中,由于安防设备的体积小、结构紧凑,不能选用大尺寸的蜂鸣器,但小尺寸的蜂鸣器的声音有限难以发出高分贝的报警声,于是在过渡件2上设置后音腔8,进一步增大安防设备的报警声分贝,实现警示作用,便于用户及时得知该异常情况。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成型在过渡件2的朝向盖体3一侧表面上的限位凸起17,限位凸起17上开设穿线槽18;限位凸起17与后音腔8的一外侧壁面之间围成安装第一天线板201的安装空间9,该安装空间9与光强线路板4分别位于后音腔8的两侧,且不与第二连接部22位于同侧。优选地,第一天线为Wi-Fi天线,直接粘接在安装空间9处,Wi-Fi天线的电线经限位凸起17上的穿线槽18连接于外壳1内设置的电路板,Wi-Fi天线的设置用于视频、音频、传感信号的传输以及设备接收后台服务器的控制信令。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过渡件2上的后音腔8的成型位置与光强线路板4的安装位置之间预留间隙,预留间隙内插入若干个凹形通槽19,凹形通槽19的两端分别搭接固定在后音腔8的成型位置和光强线路板4的安装位置上,其开口朝向盖体3一侧,凹形通槽19内插入第二天线板202,该第二天线板202主要是支持基于z-wave协议的红外窗磁、门磁、CO和火灾报警器等设备,实现整体家居的全方位监控,而且还支持基于z-wave协议的智能灯泡、智能空调等设备,实现智慧家庭。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过渡件2上开设两个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位于后音腔8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第一连接部21成型在第二通孔24内,便于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211与支架板11连接的操作。

进一步地,盖体3上开设若干个通风孔32,通风孔32经第二通孔24将外界与外壳1内腔连通。由于外壳1内部安装中央处理器、线路板,以及安装腔内的Wi-Fi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通风口将此部分热量经第二通孔24传递至外界,实现散热功能,确保产品的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还包括成型在过渡件2的朝向盖体3一侧表面上的若干个定位凸起25,定位凸起25上开设开口朝向盖体3的第二卡槽251;盖体3的周向边缘具有朝向过渡件2方向延伸的外沿33,外沿33的内壁面上成型有卡扣332和若干个定位块331,定位块331位于一对相对的壁面上,卡扣332位于另一对相对的壁面上;定位块331一一对应地插入第二卡槽251内。在过渡件2上安装盖体3时,先通过定位块331一一对应地插入第二卡槽251内,将盖体3在过渡件2上的位置进行定位,便于将盖体3上的卡扣332卡入第一卡槽221内,实现上盖与过渡件2的安装过程。

进一步地,定位凸起25为三个,一个位于天线槽9的外侧,另外两个位于光强线路板4的两侧,且均处于两个第二连接部22之间。作为变形,定位凸起25的位置还可以为过渡件2的其他位置,只需与盖体3上的定位块331位置配合起到定位功能即可。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所示,还包括防尘布,防尘布粘贴在盖体3的朝向过渡件2的一侧表面上。由于喇叭自带防尘网,因此将前音腔7外漏在防尘布外。设置的防尘布可以阻挡外界的灰尘进入外壳1内,从而使得安装在支架板11上的检测组件,例如镜头或图像传感器,保持干净状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所示,盖体3的朝向过渡件2的表面上成型若干个定位柱10,若干个定位柱10围绕在前音腔7的四周,防尘布上开设与定位柱10一一对应的孔。在安装防尘布时,先将防尘布的孔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定位柱10上,进而粘贴在盖体3表面上。

更佳优选地,盖体3的周向侧壁与外壳1内壁之间预留间隙,盖体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若干个径向向外延伸的防尘台12,外壳1的内壁上开设开口朝向盖体3的凹槽,防尘台12插入凹槽内。防尘台12的设置一方面阻挡外界灰尘经此预留间隙进入外壳1内,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盖体3搭接在外壳1内壁上,将盖体3承受的作用力传递至外壳1上。同时,预留间隙的设计便于将盖体3卡扣332在过渡件2上的操作。

进一步地,盖体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若干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台14,凸台14与防尘台12均分布在盖体3的周向侧壁上,凸台14位于防尘台12的两侧,相邻凸台14之间预留一定间距,以形成通风孔,对盖体3与过渡件2之间的安装腔体内的元件进行散热;同时,凸台14将过渡件2的边缘遮挡住,增加安防设备的外观美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过渡件2四周开设第三通孔26,外壳1内壁沿其轴向成型有朝向过渡件2的延伸部,连接件穿过第三通孔26将过渡件2固定在延伸部上,实现过渡件2与外壳1的可拆卸式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防设备,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

外壳1,具有空腔,底部开口和顶部开口;

实施例1中任意一项的上盖组件,上盖组件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开口;

底盖13,可拆卸地设置在底部开口上;

支架板11,位于外壳1的空腔内;

检测组件,设置在支架板11上,用于对外界物体进行拍摄和/或监测。

此结构的安防设备,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上盖组件,使得该安防设备能够保证外壳1美观的前提下,在上盖与过渡件2之间的安装腔体内设置多个元件,从而使得安防设备的体积小、结构紧凑。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