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标及其发光颜色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5941阅读:1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鼠标及其发光颜色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鼠标及其发光颜色调节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然而,当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娱乐时容易忽略周围环境的噪音,例如游戏玩家在网吧中消费时,人们容易专注于网络游戏而忽略周围的事物。因此,容易被网吧内周围环境的噪音影响玩家的听觉,进而无形当中影响玩家的身心健康。虽然现有的鼠标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工具之一,功能繁多,但并不具备提醒用户周围噪音过大的功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鼠标及其发光颜色调节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鼠标在无法提醒用户周围环境噪音过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调节电路,包括:噪音采集单元、调色单元以及发光单元;所述噪音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调色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调色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光单元的输出端接地;所述噪音采集单元采集周围环境噪音,并在所述周围环境噪音超过噪音分贝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调色单元,所述调色单元根据所述提示信号生成调色信号进而调整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以提醒用户周围环境噪音过大。进一步的,所述噪音采集单元包括:麦克风、第一放大器、第一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麦克风设于鼠标外表面,所述麦克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参考电压,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串行时钟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数据总线端相连,所述第一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地线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为所述噪音采集单元的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调色单元包括:第二芯片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芯片的电压输入端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为所述调色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调色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芯片的地线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为所述发光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为所述发光单元的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阳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阴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为共阴极三色发光二极管或共阳极三色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鼠标,所述鼠标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颜色调节电路。本实用新型提供所述发光调节电路包括:噪音采集单元、调色单元以及发光单元。噪音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调色单元的输入端相连,调色单元的输出端与发光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发光单元的输出端接地;噪音采集单元采集周围环境噪音,并在周围环境噪音超过噪音分贝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并发送至调色单元,调色单元根据提示信号生成调色信号进而调整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以提醒用户周围环境噪音过大。实现了通过对周围环境噪音的监控,并对噪音实现了可视化,进而在周围环境噪音过大且对人体造成伤害时,能够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颜色调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颜色调节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鼠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鼠标及其发光颜色调节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鼠标在其内部电路发生短路现象时,无法提醒用户的问题。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颜色调节电路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发光颜色调节电路100,包括:噪音采集单元10、调色单元20以及发光单元30。噪音采集单元10的输出端与调色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调色单元20的输出端与发光单元30的输入端相连,发光单元30的输出端接地。噪音采集单元10采集周围环境噪音,并在周围环境噪音超过噪音分贝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并发送至调色单元20,调色单元20根据提示信号生成调色信号进而调整发光单元30的发光颜色,以提醒用户周围环境噪音过大。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噪音分贝阈值为预设的分贝值范围或分别点值。表1示出了城市五类环境噪声标准值。类别昼间夜间0类50分贝40分贝1类55分贝45分贝2类60分贝50分贝3类65分贝55分贝4类70分贝55分贝表1在表1中,从0类至4类,昼间分贝数和夜间分贝数从标准较高向标准交底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噪音分贝阈值还可以是表1中任一个分贝数。为了使发光单元30的颜色变化能够被用户观察到,发光单元30所发出的光可以投射到鼠标周围的桌面上,或者是用户面对显示器的显示屏上,即当用户手握鼠标时,发光单元30所发出的光无论在颜色变化前还是颜色变化后,都能够被用户观察到。例如,当鼠标正常工作时,周围噪音分贝在噪音分贝阈值以下,此时发光单元30发出不明显的白光,该白光投射至鼠标周围的桌面上,或者是用户面对显示器的显示屏上。当周围噪音分贝等于或大于噪音分贝阈值时,此时发光单元30发出除白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如红光,并将该红光投射至鼠标周围的桌面上,或者是用户面对显示器的显示屏上,以使用户能够清楚看机该可见光,进而提醒用户周围噪音过大。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颜色调节电路的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噪音采集单元10包括:麦克风MIC、第一放大器Q1、第一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一电容C1。麦克风MIC设于鼠标外表面,麦克风MIC的第一端与第一放大器Q1的第一输入端IN_1相连,麦克风MIC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Q1的第二输入端IN_2接参考电压VREF,第一放大器Q1的输出端OUT与第一芯片U1的输入端IN相连,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共接电源VDD,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芯片U1的串行时钟端SCL相连,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芯片U1的数据总线端SDA相连,第一芯片U1的电压输入端V_IN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电源VDD,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芯片U1的信号输出端OUT为噪音采集单元10的输出端。如图2所示,调色单元20包括:第二芯片U2和第三电阻R3。第二芯片U2的电压输入端VIN接电源,第二芯片U2的信号输入端IN为调色单元20的输入端,第二芯片U2的信号输出端OUT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为调色单元20的输出端,第二芯片U2的地线端GND接地。其中,第二芯片U2用于周围噪音分贝等于或大于噪音分贝阈值时所发送的提示信号,并根据该提示信号生成调色信号进而调整发光单元30的发光颜色。调色信号可以是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还可以是调整输出PWM占空比的信号。如图2所示,发光单元30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为发光单元30的输入端,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为发光单元30的输出端。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为阳极,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为阴极。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发光二极管D1为共阴极三色发光二极管或共阳极三色发光二极管。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颜色调节电路100进行工作原理的说明。如图2所示,当麦克风MIC接收到周围环境噪音时,生成对应的噪音信号并发送至第一放大器Q1,第一放大器Q1将该噪音信号放大后发送至第一芯片U1,通过第一芯片U1判断周围环境噪音所产生的噪音信号的分贝值是否大于噪音分贝阈值,当周围环境噪音所产生的噪音信号的分贝值超过噪音分贝阈值时,第一芯片U1生成提示信号并发送至第二芯片U2。第二芯片U2根据提示信号生成调色信号进而调整发光单元40的发光颜色,即调整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发光颜色,以提醒用户周围环境噪音过大。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鼠标200,包括上述发光颜色调节电路100。本实施例中的鼠标200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实现方式或工作原理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故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所述发光调节电路包括:噪音采集单元、调色单元以及发光单元。噪音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调色单元的输入端相连,调色单元的输出端与发光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发光单元的输出端接地;噪音采集单元采集周围环境噪音,并在周围环境噪音超过噪音分贝阈值时,生成提示信号并发送至调色单元,调色单元根据提示信号生成调色信号进而调整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以提醒用户周围环境噪音过大。实现了通过对周围环境噪音的监控,并对噪音实现了可视化,进而在周围环境噪音过大且对人体造成伤害时,能够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