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车库节能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0809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车库节能照明系统,属于节能照明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大幅增长,停车难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地下车库由于其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空间,越来越被各类公共建筑设施所采用。但地下车库处于地下,自然采光非常差。如果提供全天候的照明系统,必然会造成电能的大量浪费。但如果车库内的照明设备配备不周全,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申请号为201410632433.9,申请日为2014年11月10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车库照明灯具,包括led平板灯、导光管以及安装在导光管上端的采光器,通过所述采光器采集地下车库外的自然光;所述led平板灯包括led光源、背板和导光板,所述led光源安装在导光板的侧边,作为led平板灯的侧入式光源,导光板与散射网点为一体化注塑成型;led平板灯固定安装在导光管的外表面上。该发明导光管引入的自然光与led光源相互配合,白天外界光照充足时可采用自然光进行照明,夜间或者阴天打开led光源进行补光,极大节省了地下停车库的用电量,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同时由于自然光的引入,led光源只需在自然光不充足的情况下才开启,大大延长了led平板灯的使用寿命。

申请号为201510586203.8,申请日为2015年9月16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地下车库照明系统的照明单元。它照明装置(400),照明装置(400)连接有照明控制器(500),照明控制器(500)还连接有监控单元(600);所述的照明装置(400)包括常明照明装置(401)、指引照明装置(402)、入口照明装置(403)、出口照明装置(404)和车位指示照明装置(405);所述的监控单元(600)包括设置在车库入口处的入口车辆检测装置(601)、设置在车库内的摄像头(602)、温度传感器(603)和湿度传感器(604)。该发明具有安全稳定、灯具照明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

申请号为201610424055.4,申请日为2016年6月14日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下车库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心收发器、照明控制器、雷达传感器和控制器;利用控制器可以现场或者远程对照明控制器与雷达传感器之间的控制关系进行配置;控制器将照明控制器与雷达传感器的控制关系发送给中心收发器;雷达传感器检测到有车辆或者人员移动时,向外广播携带雷达传感器标识信息的照明控制命令;照明控制器检查照明控制命令中的雷达传感器标识信息自己是否存储,如果是,开启相应照明回路并延时设定时间后关闭。该发明通过采用雷达传感器与照明控制器联动操控的方式减少照明时间进而达到节能效果,同时增加系统照明控制器与传感器之间的控制关系的灵活性,利用远程网络配置功能可大大减少调试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车库节能照明系统,非常智能、安全稳定、节能效果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车库节能照明系统,包括设置在车库入口处的车辆检测模块和设置在车库内的图像采集模块、控制模块、照明模块和市电供应模块,其中车辆检测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照明模块和市电供应模块顺序连接;

所述车辆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库入口处是否有车辆进入;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检测车库内是否有人;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车辆检测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的检测结果做出判断发出控制指令;

所述照明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照明;

所述市电供应模块用于为照明模块提供动力支持;

还包括节能交流接触器,所述节能交流接触器一端接照明模块,另一端接市电供应模块,所述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铁芯、线圈、市电检测单元、储能电容、微控制器、电源控制器和储能电容控制器,其中市电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线圈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与储能电容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线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圈为励磁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控制器包括控制励磁线圈吸合的吸合电路,吸合电路由可控硅与二极管串联而成,二极管的正极与可控硅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励磁线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照明模块包括车位指示照明单元和常开照明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为红外图像采集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照明模块为室内照明回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室内照明回路采用led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车库节能照明系统,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置了车辆检测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只有地下车库内有车辆和人的时候,照明模块才开启,极大地节约了电能,又保证了停车时车辆和人的安全。

2、本发明的室内照明回路采用led灯,功耗低,使用寿命长。

3、本发明在照明模块和市电供应模块之间串接了节能交流接触器,大大提高了节能效果,且安全稳定。

4、本发明非常智能、安全稳定、节能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创造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地下车库节能照明系统,包括设置在车库入口处的车辆检测模块和设置在车库内的图像采集模块、控制模块、照明模块和市电供应模块,其中车辆检测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照明模块和市电供应模块顺序连接;

所述车辆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库入口处是否有车辆进入;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检测车库内是否有人;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车辆检测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的检测结果做出判断发出控制指令;

所述照明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照明;

所述市电供应模块用于为照明模块提供动力支持;

还包括节能交流接触器,所述节能交流接触器一端接照明模块,另一端接市电供应模块,所述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铁芯、线圈、市电检测单元、储能电容、微控制器、电源控制器和储能电容控制器,其中市电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线圈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与储能电容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线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圈为励磁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控制器包括控制励磁线圈吸合的吸合电路,吸合电路由可控硅与二极管串联而成,二极管的正极与可控硅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励磁线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照明模块包括车位指示照明单元和常开照明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为红外图像采集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照明模块为室内照明回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室内照明回路采用led灯。

本发明的图像采集模块为红外图像采集模块。所述红外图像采集模块采用红外热像仪。本发明采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可疑着火区域的红外图像;不受白昼限制,白天和晚上都可以准确的判断楼宇火险。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红外热像仪是一门使用光电设备来检测和测量辐射并在辐射与表面温度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的科学。辐射是指辐射能(电磁波)在没有直接传导媒体的情况下移动时发生的热量移动。现代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光电设备来检测和测量辐射,并在辐射与表面温度之间建立相互联系。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查看热图像,可以观察到被测目标的整体温度分布状况,研究目标的发热情况,从而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判断。

本发明的室内照明回路采用led灯,功耗低,使用寿命长。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

特点:1、节能:白光led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

2、长寿: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

3、环保,没有汞的有害物质。led灯泡的组装部件可以非常容易的拆装,不用厂家回收都可以通过其它人回收。

4、配光技术使led点光源扩展为面光源,增大发光面,消除眩光,升华视觉效果,消除视觉疲劳。

5、耐冲击,抗雷力强,无紫外线(uv)和红外线(ir)辐射。无灯丝及玻璃外壳,没有传统灯管碎裂问题,对人体无伤害、无辐射。

本发明设置了车辆检测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只有地下车库内有车辆和人的时候,照明模块才开启,极大地节约了电能,又保证了停车时车辆和人的安全。本发明在照明模块和市电供应模块之间串接了节能交流接触器,大大提高了节能效果,且安全稳定。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反应灵敏、节能智能、易于实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