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626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智能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投影功能的智能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投影机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影像投影模块的尺寸已可大幅缩小。因此,近年来,影像投影模块逐渐被整合到其他电子产品上,例如智能手机、照明装置等。

现有的具有投影功能的桌上型装置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具有影像投影模块、照明模块以及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其中投影模式切换模块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与照明模块。当启动照明模式时,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启动照明模块,以提供照明光源,而桌上型照明装置可做为台灯使用。当启动投影模式时,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启动影像投影模块,以提供影像光束,从而于桌面、墙面或屏幕上形成影像画面,如美国公告专利us6067112a所揭露的“interactivedesktopdisplaysystemforautomaticallyadjustingpanandzoomfunctionsinresponsetouseradjustmentofafeedbackimage”、中国台湾公告专利twm452294所揭露的“具有投影功能的灯具”、中国台湾公告专利twi472701所揭露的“投影台灯”、美国公布专利us20120262682a1所揭露的“projectiondevicewithanilluminationlamp”。另一类为只具有影像投影模块以及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其中投影模式切换模块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影像投影功能及桌上型照明为共用一光源。当启动投影模式时,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启动影像投影模块,以提供影像光束,从而于桌面、墙面或屏幕上形成影像画面;当启动照明模式时,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切换影像投影模块为不提供任何影像信息模式,只提供照明光源,因而桌上型照明装置可做为台灯使用,如中国台湾公告专利twm445115所揭露的“多功能微投影灯具”、美国公告专利us9158146b2所揭露的“projectorandcontrolmethodtherefor”、美国公布专利us20140043544所揭露的“lightingdevice”、中国公布专利cn1740902a所揭露的“灯台式投影仪”、中国公告专利cn203868778所揭露的“带投影仪的led灯”」、中国台湾公告专利twi387700所揭露的“具有投影装置之led灯具”、中国公告专利cn100468190所揭露的“发光装置”、美国公告专利us5541820a所揭露的“combinedlampandmovieprojector”、美国公告专利us9039234b2所揭露的“illuminationapparatus”。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照明装置,以让使用者能轻易获得待辨识物体的相关信息。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照明装置,其包括影像投影模块、相机模块、感应操控模块以及辨识模块。影像投影模块适于投射影像画面,感应操控模块具有感测区域,以感测使用者在感测区域内的操控动作。相机模块用以拍摄使用者在感测区域内所选取的范围内的待辨识内容,以形成待辨识影像,且相机模块包括至少一影像撷取元件。辨识模块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相机模块及感应操控模块。辨识模块适于辨识待辨识影像,而影像投影模块将辨识模块辨识后所获取的信息显示于影像画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照明装置还包括照明模块与处理模块,其中影像投影模块枢接于照明模块,处理模块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相机模块、辨识模块、感应操控模块及照明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照明装置还包括架体,适于立于承载面上,并固持照明模块、处理模块、影像投影模块、相机模块、感应操控模块及辨识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操控模块包括光发射元件及光接收元件。光发射元件电连接至处理模块,并用以在承载面上形成感测区域。光接收元件,电连接至处理模块,并配置于照明模块上,且光接收元件的感测视野涵盖感测区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模块包括移动件与连接于移动件的影像撷取元件,移动件用以使影像撷取元件移动,以从多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模块包括所述影像撷取元件,以从多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操控模块所形成的感测区域内,至少具有使用者所选取的一待辨识内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操控模块可以是光学式、声学式或触觉式感应操控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中,由于在藉由相机模块拍摄前,先侦测待辨识内容的照度是否充足,当照度不足时,由调整相机模块的曝光参数或該所述照明模块提供适当照明光源,所以能提升拍摄品质。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中,藉由相机模块拍摄使用者所选取的待辨识物体的局部或整体,并藉由辨识模块对相机模块提供的待辨识影像进行辨识,接着再藉由影像投影模块将辨识模块辨识后所获取的信息显示于影像画面。如此,能让使用者轻易获得需求的信息。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a为图1a所示的智能照明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模式切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投影模式切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5a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处于待机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处于承载面投影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c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处于侧墙投影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d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处于天花板投影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方块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辨识模块的方块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a是图1a所示的智能照明装置侧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与图2a,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100包括照明模块110、影像投影模块120以及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影像投影模块120枢接于照明模块110。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而于待机模式与多种操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操作模式例如是多种不同的投影模式。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配置于照明模块110与影像投影模块120之间。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用以侦测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的旋转角度,而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与影像投影模块120所投影出的影像画面m的参数值根据上述的旋转角度来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可根据侦测到的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的旋转角度来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与影像投影模块120所投影出的影像画面m的参数值,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可藉由处理模块(图未示)根据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侦测到的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的旋转角度来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与影像投影模块120所投影出的影像画面m的参数值。处理模块可以是内建于智能照明装置100,也可以是设置在与智能照明装置100电连接的外部装置(例如电脑主机)内。

上述的照明模块110是亮度可调整的照明模块,其例如包括灯罩111以及固定于灯罩111上的光源112,光源11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光源或其他合适的光源。照明模块110可用以在承载智能照明装置100的承载面c上形成照射区域r1。图1a的照射区域r1的轮廓仅为示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此外,影像投影模块120例如包括外壳121以及配置于外壳121内的光源(图未示)、显示元件(图未示)以及投影镜头122。外壳121例如是枢接于灯罩111。光源是亮度可调整的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光源、激光光源或其他合适的光源。显示元件可为穿透式液晶面板、反射式硅基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onsiliconpanel,lcospanel)、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micro-mirrordevice,dmd)或其他种类的显示元件。显示元件用以将光源提供的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而投影镜头122用以将影像光束投影至表面上,以形成影像画面m。以图1a为例,投影镜头122例如是将影像光束投影至用以承载智能照明装置100的承载面c上。由于影像投影模块120枢接于照明模块110,所以影像投影模块120可转动,以改变投影方向,如此可使影像投影模块120能将影像光束投影至承载面c以外的其他表面,例如侧墙的墙面、墙面上的屏幕、天花板等。具体而言,影像投影模块120具有多种投影模式,包括承载面投影模式及至少一墙面投影模式,其中承载面投影模式是将影像光束投影至承载面c上,而至少一墙面投影模式包括将影像光束投影至侧墙(墙面或墙面上的屏幕)的侧墙投影模式以及将影像光束投影至天花板的天花板投影模式等。

以下再针对本实施例的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的详细构造做更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照图3与图4,图3为本实施例的照明模块110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侧视示意图。如图3与图4所示,照明模块110具有第一接合面f1,而影像投影模块120具有与第一接合面f1相对的第二接合面f2。本实施例的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配置于照明模块110的第一接合面f1与影像投影模块120的第二接合面f2且包括至少一感测发射元件及感测元件。具体而言,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的感测元件是磁性感测元件ms而感测发射元件是磁性元件mg,在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mg例如是永久磁铁,而磁性感测元件ms的数量以四个为例进行说明,也就是说,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包括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以及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但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定磁性感测元件的数量,磁性感测元件ms的数量可以对应影像投影模块120操作模式的数量而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的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以及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分别配置于照明模块110的第一接合面f1,且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以及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配置于第一接合面f1的位置彼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以及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例如是分别位于靠近第一接合面f1的四个角隅处。如图4所示,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的磁性元件mg配置于影像投影模块120的第二接合面f2。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的沿伸方向d1以及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的延伸方向d3例如是分别平行于承载面c,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的延伸方向d2例如是与垂直于承载面c的基准线l之间具有夹角θ,此夹角θ的角度值可介于5度至15度之间,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的延伸方向d4例如是垂直于承载面c。

上述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以及磁性元件mg的配置位置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例如是分别配置于影像投影模块120的第二接合面f2,磁性元件mg例如是配置于照明模块110的第一接合面f1。此外,除了上述磁性感测式的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外,在本实施中,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例如可是磁簧式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在另一实施例中,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例如是霍尔式投影模式切换模块。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a例如是光学式投影模式切换模块,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a包括光学式感测接收元件msa以及光学式感测发射元件mga,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式感测接收元件msa具有四个光学式感测接收元件(也就是与图2a所示的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及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的配置方式),经由转动影像投影模块120与照明模块110相对位置,这四个光学式感测接收元件可分别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接收到由mga所发出的光源信号e,因而切换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b例如是包括陀螺仪(gyrometer)式投影模式切换模块,陀螺仪式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b的陀螺仪(gyrometer)mgb可设置于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任何适当位置而不用限制于第一接合面f1、第二接合面f2,经由转动影像投影模块120与照明模块110相对位置角度,陀螺仪(gyrometer)mgb可侦测及传送影像投影模块120的相对位置角度信号,因而切换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

请参照图5a至图5b,图5a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待机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承载面投影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c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侧墙投影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d为本实施例的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天花板投影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待机模式时,也就是影像投影模块120尚未被转动而不处于任何投影模式的状态下,位于第一接合面f1的磁性元件mg的位置相对于位于第二接合面f2的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的位置,此时,影像投影模块120被禁能而不会进行影像画面m的投影,而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调整为第一亮度值,例如是明亮状态或环境光源状态。如图5b所示,当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例如是朝逆时针方向r转动)的旋转角度为第一角度值(例如是旋转100度)而从待机模式切换至承载面投影模式时,位于第一接合面f1的磁性元件mg的位置相对于位于第二接合面f2的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的位置,此时,影像投影模块120被致能而进行影像画面m的投影,而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调整为小于或等于第一亮度值的第二亮度值,例如是昏暗状态或环境光源状态,由于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的延伸方向d2与承载面c之间具有夹角θ,因此,影像投影模块120能将影像画面m完全的投影至承载面c上,但在承载面投影模式下,影像投影模块120的光轴并非与承载面c为正交的关系,影像投影模块120会对影像画面m进行调整,例如是进行梯形校正(keystoneadjustment)。如图5c所示,当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例如是朝逆时针方向r转动)的旋转角度为第二角度值(例如是旋转180度)而从待机模式切换至侧墙投影模式时,位于第一接合面f1的磁性元件mg的位置相对于位于第二接合面f2的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的位置,此时,影像投影模块120被致能而进行影像画面m的投影,而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调整为大于或等于第二亮度值的第三亮度值,例如是明亮或是昏暗状态,由于第三磁性感测元件ms3的延伸方向d3平行于承载面c,因此,影像投影模块120能将影像画面m投影至位于投影镜头122前方的侧墙的墙面w1上。如图5d所示,当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例如是朝逆时针方向r转动)的旋转角度为第三角度值(例如是旋转270度)而从待机模式切换至天花板投影模式时,位于第一接合面f1的磁性元件mg的位置相对于位于第二接合面f2的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的位置,此时,影像投影模块120被致能而进行影像画面m的投影,而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调整为小于或等于第三亮度值的第四亮度值,例如是昏暗状态或是关闭状态,由于第四磁性感测元件ms4的延伸方向d4垂直于承载面c,因此,影像投影模块120能将影像画面m投影至位于投影镜头122上方的天花板的墙面w2上。

需特别说明的是,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侧墙投影模式或天花板投影模式时,倘若影像投影模块120的光轴与承载面c为正交的关系,则影像投影模块120不对影像画面进行调整,倘若在侧墙投影模式或天花板投影模式下,影像投影模块120的光轴并非与承载面c为正交的关系,影像投影模块120会对影像画面m进行调整,例如是进行梯形校正及亮度调整。另外基于以激光光源作为影像投影模块120光源的安全性考量,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在两个不同的投影模式间转动时,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将其感测元件所接收的信号传送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可将激光光源禁能或调整至低功率状态,如此一来可避免影像投影模块120转动时激光光源伤害使用者或周围人群眼睛。

如图1a与图2a所示,上述的智能照明装置100可还包括架体140,架体140适于立于承载面c上。照明模块110连接于架体140,并与承载面c相对,以照射承载面c。具体而言,架体140例如包括用以与承载面c连接的基座141以及连接于基座141的支撑架142,而照明模块110连接于支撑架142。光感测模块130例如配置于照明模块110的远离承载面c的一侧,但光感测模块130的感光元件数量及配置的位置可依设计需求而定,并不限于图1a与图2a所示。另外光感测模块130可由一个或多个环境光感测元件所组成,也可由一个或多个环境光感测元件与相机模块的感光元件所组成。

智能照明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一感应操控模块150用以作为输入装置,感应操控模块150可电连接至上述的处理模块。該所述感应操控模块150可以是光学式、声学式或触觉式感应操控模块。光学式感应操控模块可以包括不可见光发射元件及接收元件,例如红外线或远红外线发射元件及接收元件;声学式感应操控模块可以包括超声波发射元件及接收元件;触觉式感应操控模块可以包括电阻或电容式触控板。在一实施例中感应操控模块150是为光学式感应操控模块,其包括光发射元件151与光接收元件152。光发射元件151与光接收元件152例如是电连接至上述的处理模块。光发射元件151可如图1a所示配置在基座151上,也可配置在照明模块110上或其他合适的位置。光发射元件151用以在承载智能照明装置100的承载面c上形成感测区域r2。感测区域r2例如是涵盖整个影像画面m。图1a中感测区域r2的轮廓仅为示意,感测区域r2的实际轮廓并不以图1a所示为限,在光学式感应操控模块的实施例中,感测区域r2例如是由光发射元件151往外扩张的形状,实际的感测区域r2视光发射元件151设置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不同种类的感应操控模块,其感测区域r2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只要足以涵盖整个影像画面m即可。光接收元件152配置于照明模块110上,且光接收元件152的感测视野涵盖感测区域r2,以感测使用者于感测区域r2的触控动作。光发射元件151例如是发射非可见光,而光接收元件152是接收光发射元件151发出的非可见光。在此一实施例中,光发射元件151为红外光发射元件,而光接收元件152为红外光接收元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感应操控模块150’是为声学式感应操控模块,其中包括超声波发射元件151’与超声波接收元件152’。超声波发射元件151’与超声波接收元件152’例如是电连接至上述的处理模块。超声波发射元件151’可如图1b所示配置在基座151’上,也可配置在照明模块110’上或其他合适的位置。超声波发射元件151’用以在承载智能照明装置100’的承载面c’上形成感测区域r2’。感测区域r2’例如是涵盖整个影像画面m’。图1b中感测区域r2’的轮廓仅为示意,感测区域r2’的实际轮廓并不以图1b所示为限。超声波接收元件152’配置于照明模块110’上,且超声波接收元件152’的感测视野涵盖感测区域r2’,以感测使用者于感测区域r2’的触控动作。

请再参照图1a,感应操控模块150例如具有绝对座标模式与相对座标模式。当影像投影模块120所投射的表面形成感测区域时,则可将感应操控模块150切换至绝对座标模式。举例来说,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切换至承载面投影模式时,可将感应操控模块150切换至绝对座标模式。如此,使用者可直接在影像投影模块120所投影的影像画面m上进行各种操控(例如进行点选的动作或在虚拟键盘上进行输入的动作),而有类似于触控屏幕的效果。

另一方面,当影像投影模块120无法于感测区域投影时,则可将感应操控模块150切换至相对座标模式。举例来说,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切换至各墙面投影模式时,可将感应操控模块150切换至相对座标模式。如此,感应操控模块150可感测使用者的操控手势,而进行指标(cursor)操控。在一实施例中,可由处理模块控制感应操控模块150进行模式切换(即切换成绝对座标模式或相对座标模式)。

需特别说明的是,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待机模式或是各种的操作模式时,上述感应操控模块150被致能,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感应操控模块150在各种模式下皆能进行运作,此外,感应操控模块150在各种模式下也能以手动的方式进行开关。

在另一实施例中,感应操控模块可以是能感测彩色影像的影像感测模块,藉以感测使用者的操控手势。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感应操控模块150”是为触觉式感应操控模块,其中可为包括电阻式或电容式触控元件的触控板。触觉式感应操控模块电连接至上述的处理模块。感应操控模块150”例如设置于承载面c”上,且影像画面m”投射于感应操控模块150”的范围内,而感应操控模块150”的感测面即为感测区域r2”。

在又一实施例中,智能照明装置100也可连接其他的输入装置,例如键盘、指标装置(例如鼠标、触控笔)等,而不限于使用感应操控模块。

智能照明装置100可更具有相机模块170,电连接至处理模块,且用以拍摄物体的影像,而智能照明装置100的操作模式还包括拍摄模式。相机模块170例如包括至少一影像撷取元件及其感光元件(图未示),其中感光元件例如为互补式金氧半影像感测元件(cmosimagesensor)、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其他种类的感光元件。相机模块170例如配置于灯罩111上,但也可配置于其他合适处。

以下将以具有处理模块的智能照明装置为例来进一步说明根据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侦测到的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的旋转角度来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与影像投影模块120所投影出的影像画面m的参数值。

请参照图6,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功能方块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a至图5d,相较于上述的智能照明装置100,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100a还包括处理模块160。处理模块160电连接至照明模块110、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处理模块160例如是设置于基座141内,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处理模块160设置的位置。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通过处理模块160而电连接至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处理模块160根据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侦测到的旋转角度来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与影像投影模块120的影像画面m的参数值。

举例来说,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待机模式时,也就是影像投影模块120尚未被转动而不处于任何投影模式的状态下,位于第一接合面f1的磁性元件mg的位置相对于位于第二接合面f2的第一磁性感测元件ms1的位置,此时,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感测并接收来自磁性元件mg所产生的磁力而形成感测信号,处理模块160接收来自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的感测信号而产生禁能信号,影像投影模块120接收来自处理模块160所传递的禁能信号后被禁能而不会影像画面m的投影。当影像投影模块120相对于照明模块110转动的旋转角度为第一角度值而从待机模式切换至承载面投影模式时,位于第一接合面f1的磁性元件mg的位置相对于位于第二接合面f2的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的位置,此时,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感测并接收来自磁性元件mg所产生的磁力而形成感测信号,处理模块160接收来自第二磁性感测元件ms2的感测信号而产生影像信号,影像投影模块120接收来自处理模块160所传递的影像信号后进行影像画面m的投影。同理,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处于侧墙投影模式或是天花板投影模式时,也同样是通过处理模块160来进行控制。

上述处理模块16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161以及微控制器162。中央处理单元161电连接至微控制器162。中央处理单元161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120,微控制器162电连接于照明模块110与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藉由微控制器162电连接至中央处理单元161。在本实施例中,影像投影模块120藉由中央处理单元161来控制,照明模块110藉由微控器162来控制,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所产生的模式切换信号藉由微控器162来传送至中央处理单元161。此外,中央处理单元161亦可对感应操控模块150进行控制。在另一实施例中,照明模块110、影像投影模块120、投影模式切换模块180以及感应操控模块150亦可藉由中央处理单元161独立来进行控制。

再请参照图1a,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100包括照明模块110、影像投影模块120以及光感测模块130。影像投影模块120枢接于照明模块110,光感测模块130电连接至照明模块110与影像投影模块120。光感测模块130用以感测环境光的亮度值,而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a与图7,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智能照明装置100中,并包括下列步骤。如步骤s110所示,藉由光感测模块130感测环境光的亮度值。环境光包括日光(daylight)、人造光(artificiallight)及物体反射光,如墙面反射光及承载面c上的反射光等。接着,如步骤s120所示,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在步骤s120中,更可同时根据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

由于藉由光感测模块130感测环境光的亮度值,所以能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以让使用者能有更舒适的使用体验。举例来说,当环境光的亮度值不足时,可藉由照明模块110补光,并对应调整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以避免影像画面过于刺眼,从而让使用者有更舒适的使用体验。在一实施例中,光感测模块130可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可藉由处理模块(图未示)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处理模块可以是内建于智能照明装置100,也可以是设置在与智能照明装置100电连接的外部装置(例如电脑主机)内。

以下将以具有处理模块的智能照明装置为例来进一步说明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的方法。需说明的是,虽然下文是以藉由处理模块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为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由光感测模块130直接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8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8与图9,相较于上述的智能照明装置100,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100b还包括处理模块160。处理模块160电连接至照明模块110、影像投影模块120及光感测模块130。处理模块160例如是设置于基座141内,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处理模块160设置的位置。光感测模块130通过处理模块160而电连接至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处理模块160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

举例来说,照射区域r1当影像投影模块120切换至承载面投影模式时,上述照射区域r1与影像投影模块120投影于承载面c的投影区域(即影像画面m所占的区域)有部分重迭,而处理模块160可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承载面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的方法例如是先判断环境光的亮度值是否到达预设值。当环境光的亮度值到达预设值时,维持照明模块110亮度并根据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与预设的数据资料库来调整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当环境光的亮度值未到达预设值时,根据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与预设的数据资料库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举例来说,例如预设的数据资料库于特定的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具有亮度对照表,当环境光的亮度值为x1时,根据亮度对照表可以得知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应调整至x2而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应调整至x3,其中亮度值x1、x2、x3的单位可为任一种亮度单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的方法例如是根据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与预设的数据资料库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而不进行判断环境光的亮度值是否到达预设值的步骤。在此情况下,当环境光的亮度值高于某一特定数值时(即环境光的亮度值足够时),所对应的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为一固定值。亦即,在环境光的亮度充足时,不需变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

另一方面,当图1a与图3的智能照明装置100、100a切换至拍摄模式时,可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

举例来说,当切换至拍摄模式时,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的方法例如是先判断环境光的亮度值是否到达预设值。当环境光的亮度值到达预设值时,维持照明模块110亮度。当环境光的亮度值未到达预设值时,根据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的投影模式与预设的数据资料库来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举例来说,例如预设的数据资料库于特定的影像投影模块的投影模式具有亮度对照表,当环境光的亮度值为x4时,根据亮度对照表可以得知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应调整至x5,其中亮度值x4、x5的单位可为任一种亮度单位。在切换至拍摄模式时,影像投影模块120可不投影影像光束或是持续投影影像光束。此外,此处所提及的预设值与上述承载面投影模式所提及的预设值可以相同或不同,端视设计需求而定。另外,在图1a的架构中,上述的判断及调整亮度值的步骤例如是由外部的处理模块来执行,在图3的架构中,上述的判断及调整亮度值的步骤例如是由处理模块160来执行。在其他实施例中,判断及调整亮度值的步骤可由光感测模块130来执行。

在切换至拍摄模式的另一实施例中,根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来调整照明模块110及影像投影模块120的亮度值的方法例如是根据环境光的亮度值及該所述影像投影模块120的投影模式与预设的数据资料库来调整照明模块的亮度值,而不进行判断环境光的亮度值是否到达预设值的步骤。在此情况下,当环境光的亮度值高于某一特定数值时(即环境光的亮度值足够时),所对应的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为一固定值。亦即,在环境光的亮度充足时,不需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

由于使用光感测模块130感测环境光的亮度值,在将影像投影模块120切换至拍摄模式时,若环境光的亮度不足而造成待拍摄物影像曝光不足时,可藉由照明模块110进行补光,或调整該所述相机模块170的曝光参数,如快门或光圈,所以能改善拍摄效果。所以由以上各种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智能照明装置的影像投影模块120及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调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在第一种操作模式下,依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环境光亮度值,該所述处理模块160优先调整影像投影模块120亮度值;在第二种操作模式下,依据光感测模块130感测环境光亮度值,該所述处理模块160优先调整照明模块110亮度值。第一种操作模式例如是为一影像投影操作模式,第二种操作模式例如是为一影像辩识操作模式。其中在該所述处理模块160优先调整影像投影模块亮度值的方法为,当环境光亮度值改变时,调整影像投影模块120所投影的画面亮度值以维持最佳的影像投影亮度;而在該所述处理模块160优先调整照明模块110亮度值的方法为,当环境光及亮度值改变时,调整照明模块110亮度值以维持最佳的影像辩识亮度。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100c包括影像投影模块120、相机模块170、感应操控模块150以及辨识模块190。影像投影模块120、相机模块170及感应操控模块150与前述实施例相似,其中影像投影模块120适于投射影像画面m,感应操控模块150具有感测区域r2,以感测使用者在感测区域r2内的操控动作,而相机模块170可拍摄物体。辨识模块190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120、相机模块170及感应操控模块150,其中感应操控模块150所形成的感测区域r2内,至少具有使用者所选取的待辨识内容t1,相机模块170适于拍摄使用者在感测区域r2内所选取的范围内的待辨识内容t1,以形成待辨识影像,而辨识模块190适于辨识待辨识影像,而影像投影模块120将辨识模块190辨识后所获取的信息显示于影像画面m。

智能照明装置100c可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任一其他元件,例如照明模块110、架体140、处理模块160等。影像投影模块120枢接于照明模块110。架体140适于立于承载面c上,并固持照明模块110、影像投影模块120、相机模块170、感应操控模块150及辨识模块190。辨识模块190例如是设置于基座141内,但本发明并不限制辨识模块190的设置位置。处理模块160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120、相机模块170、辨识模块190、感应操控模块150及照明模块110。处理模块160与辨识模块190可整合在同一电路板上。与前述实施例相似,感应操控模块150可以是光学式、声学式或触觉式感应操控模块,在此不再对前述实施例提过的元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0与图11,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智能照明装置100c,并包括下列步骤。如步骤s210所示,藉由感应操控模块150感测使用者在感测区域r2内所选取的范围。具体而言,智能照明装置100c具有辨识模式,此辨识模式可由使用者手动切换或由智能照明装置100c自动切换。在由使用者手动切换的实施例中,可藉由感应操控模块150感测使用者的切换手势或感测使用者是否点选代表切换成辨识模式的虚拟按键,或是设置实体按键供使用者手动切换操作模式。另一方面,由智能照明装置100c自动切换的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210之前,例如是先藉由感应操控模块150感测感测区域r2内是否放置待辨识物体t,例如纸张、书本、水果、模型或其他各种实体,在图10中的待辨识物体t是以纸张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待辨识物体t的种类。在一实施例中,当放置的待辨识物体t稳定后(例如固定不动一段时间后),可判定进入辨识模式。此外,在进入辨识模式后,感应操控模块150可感测使用者在感测区域r2内所选取的范围。例如,使用者选取待辨识物体t的图片p中的衣服所在的范围,而感应操控模块150可感测到使用者的操控动作以判断所选取的范围。另外,在进入辨识模式后,感应操控模块150可以是以绝对座标模式或相对座标模式进行感应。

之后,如步骤s220所述,藉由相机模块170拍摄使用者在感测区域r2内所选取的范围内的待辨识内容t1(例如待辨识物体t的图片p中的衣服),以形成待辨识影像。此待辨识内容t1包括至少部分待辨识物体t,亦即,使用者可选取待辨识物体t的整体或局部来进行辨识。在拍摄待辨识内容t1可仅针对使用者所选取的范围内的待辨识内容t1进行拍摄,或者是先藉由相机模块170拍摄初始影像(例如先拍摄待辨识物体t的整体或待辨识物体t的整个图片p),再根据使用者所选取的范围对初始影像进行裁切,以形成待辨识影像。此外,在藉由相机模块170进行拍摄之前,可先对相机模块170进行调校,包括梯形校正、清晰度(clarity)校正、锐利度(sharpness)校正、色调调整(hueadjustment)、影像裁切等,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在进行下述步骤s230之前,还可先对待辨识影像进行影像处理,以利进行后续的辨识工作,从而提高辨识效率、辨识准确度。所述影像处理包括梯形校正、清晰度校正、锐利度校正、色调调整、影像裁切等,但不以此为限。

然后,如步骤s230所述,藉由辨识模块190辨识待辨识影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辨识模块190例如具有内建资料库191,以供辨识待辨识影像。亦即,将待辨识影像与内建资料库191进行比对,以寻找符合待辨识影像特征的相关资料。此外,辨识模块190也可连接至云端资料库辨识待辨识影像。云端资料库可为特定的资料库或是通过网际网路能连接到的任一资料库。举例来说,可先藉由内建资料库191辨识待辨识影像,当无法辨识出待辨识影像时,再连接至云端资料库辨识待辨识影像。在一实施例中,也可同时藉由内建资料库191及云端资料库辨识待辨识影像。此外,辨识模块190可通过与智能照明装置100c电连接的外部装置(如电脑主机)而连接至云端资料库,或者,智能照明装置100c也可包括连网元件(图未示),以通过此连网元件连接至云端资料库。另外,辨识模块190本身也可不具有内建资料库191,而是连接至云端资料库辨识待辨识影像。

然后,如步骤s240所述,藉由影像投影模块120将辨识模块辨识后所获取的信息显示于影像画面m。举例来说,以待辨识内容t1是衣服为例,可于影像画面m显示出此衣服的制造厂商、参考价格、材质、图像、新闻、影音等相关信息,而以上所列举的相关信息仅为举例,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还可将待辨识影像也显示于影像画面m中,此待辨识影像可在辨识完成前就显示在影像画面m中,或是在辨识完成后,与所获取的信息同时显示于影像画面m中。在一实施例中,也可在显示待辨识内容t1的相关信息时,同时显示相关的操控选单,例如包括复制、列印等功能的动作列(actionbar),以供使用者进一步操控。

值得一提的是,在获取待辨识影像的信息时,可根据使用者的资料或设定值以决定显示于影像画面m的信息。举例来说,可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嗜好等资料来筛选适合使用者的信息,同时避免过多不必要的信息存取。再者,由于智能照明装置100c可电连接外部装置(如电脑主机),所以可根据外部装置获取使用者的相关资料,例如使用者在外部装置的登入账号(包含云端帐号)。在另一方面,经由使用者所选定及辨识后的影像的信息,可经由处理模块160汇集成使用者个人笔记资料;例如使用者在阅读书籍时,在书籍上选取重要的文字片段或图片经由辨识后,处理模块160可将所选取的文字片段或图片,依时间顺序做成个人笔记。

在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100c及其控制方法中,藉由相机模块170拍摄使用者所选取的待辨识物体t的局部或整体,并藉由辨识模块190对相机模块170提供的待辨识影像进行辨识,接着再藉由影像投影模块120将辨识模块170辨识后所获取的信息显示于影像画面m。如此,能让使用者轻易获得需求的信息。

在上述步骤s220中,相机模块170例如是从一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t1,而可拍摄待辨识内容t1的二维影像。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20中,也拍摄待辨识内容t1的三维影像。在拍摄三维影像的实施例中,例如是从多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t1,接着再将从多个角度拍摄到的影像整合成三维影像。如此,提高辨识精准度,且还可判断待辨识内容t1的三维尺寸(如长度、宽度、高度)。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3,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170a例如包括多个影像撷取元件171及其感光元件(图未显示),图13是以两个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影像撷取元件171及其感光元件(图未显示)的数量及配置的位置。在图13中,两个影像撷取元件171及其感光元件(图未显示)例如是分别配置于灯罩111及支撑架142上,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t1,接着再将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的影像整合成三维影像。此外,当待辨识内容t1为立体的物体时,若将光发射元件151设置于基座141上,可能会影响到感测区域r2的形成范围,所以可将光发射元件151的位置提高(例如设置于照明模块110的灯罩112),以避免待辨识内容t1影响感测区域r2的形成范围。

相机模块170a也可替换成图14所示的相机模块170b,以从多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具体而言,相机模块170b包括影像撷取元件171及移动件172。移动件172连接于影像撷取元件171,且移动件172用以使影像撷取元件171移动,以从多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100d包括影像投影模块120、感应操控模块150、相机模块170、光感测模块130以及照明模块110。影像投影模块120适于投射影像画面m。感应操控模块150具有感测区域r2,用以感测使用者在感测区域r2内的操控动作。感应操控模块150所形成的感测区域r2内,至少具有使用者所选取的待辨识内容t1。相机模块170用以拍摄感测区域r2内的待辨识内容t1,以形成待辨识影像。相机模块170包括至少一影像撷取元件171及其感光元件(图未显示)。光感测模块130用以感测智能照明装置100d周围环境亮度。照明模块110依据智能照明装置100d周围环境亮度,提供待辨识内容t1的适当照明光源,以利相机模块170拍摄。当光感测模块130可由一个或多个环境光感测元件所组成时,相机模块170的上述至少一影像撷取元件171的感光元件(图未显示)侦测到待辨识内容t1照度不足时,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以提供待辨识内容t1的适当照明光源。当相机模块170的上述至少一影像撷取元件171的感光元件(图未显示)侦测到待辨识内容t1照度充足时,维持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另外当光感测模块130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境光感测元件与相机模块的感光元件时,当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智能照明装置100d周围环境亮度照度不足时,调整該所述相机模块170的曝光参数或該所述照明模块110的亮度以提供待辨识内容t1的适当照明光源。当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智能照明装置100d周围环境亮度照度充足时,维持照明模块110的亮度。换言之,当待辨识内容t1的照度不足时,藉由照明模块110补光或调整該所述相机模块170的曝光参数,以提升拍摄品质。当待辨识内容t1的照度充足时,则不需藉由照明模块110补光。

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100d可更包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智能照明装置的任一其他元件,例如辨识模块190、处理模块160、架体140等。辨识模块190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120、相机模块170及感应操控模块150。辨识模块190适于辨识待辨识影像,而影像投影模块120将辨识模块190辨识后所获取的信息显示于影像画面m。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辨识模块190可具有内建资料库,以供辨识待辨识影像。辨识模块190也可连接至云端资料库辨识待辨识影像。处理模块160电连接至影像投影模块120、相机模块170、辨识模块190、光感测模块130、感应操控模块150及照明模块110。架体140适于立于承载面c上,并固持照明模块110、处理模块160、影像投影模块120、相机模块170、光感测模块130、感应操控模块150及辨识模块190。与前述实施例相似,感应操控模块150例如包括光发射元件151与光接收元件152。相机模块170还包括用以移动影像撷取元件171的移动件(图未示),以从多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相机模块170也可包括多个影像撷取元件171及其感光元件(图未显示),以从多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在此不再对前述实施例提过的元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5与图16,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智能照明装置智能照明装置100d,并包括下列步骤。如步骤s310所示,藉由光感测模块130感测智能照明装置100d周围环境亮度。

接着,如步骤s320所示,依据智能照明装置100d周围环境亮度,照明模块110提供待辨识内容t1的适当照明光源。举例来说,当周围环境亮度较暗,可藉由照明模块110进行补光或调整該所述相机模块170的曝光参数,当周围环境亮度较亮,则可不需藉由照明模块110进行补光。有关于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值以提供适当照明光源的方法,可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将光感测模块130感测到的周围环境亮度与预设的数据资料库比对,藉以得到相关数值。

接着,如步骤s330所示,启动相机模块170,拍摄感测区域r2内的待辨识内容t1,以形成待辨识影像。此外,当启动相机模块170时,当相机模块170的至少一感光元件侦测到待辨识内容t1照度不足时,可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以提供待辨识内容t1的适当照明光源或调整該所述相机模块170的曝光参数。当相机模块170拍摄完成时,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可还包括调整照明模块110的亮度为原先的亮度。另一方面,当启动相机模块170时,当相机模块170的至少一感光元件侦测到待辨识内容t1照度充足时,维持照明模块110的亮度。此外,在拍摄待辨识内容t1时,例如是藉由相机模块170以至少一个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t1。当相机模块170的影像撷取元件171的数量为多个,在拍摄待辨识内容t1时,例如是藉由这些影像撷取元件171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待辨识内容t1。待辨识影像例如是由这些影像撷取元件171拍摄的初始影像所合成。另外,在拍摄待辨识内容t1时,可先藉由相机模块170拍摄初始影像,再根据使用者所选取的范围对初始影像进行裁切,以形成待辨识影像t1。

本实施例的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可还包括前述实施例所提及的步骤。例如下列步骤至少其中之一:(1)在藉由感应操控模块150感测使用者在感测区域r2内所选取的范围之前,先藉由感应操控模块150感测感测区域r2内是否放置待辨识物体t,而待辨识内容t1包括至少部分待辨识物体t;(2)将待辨识影像显示于影像画面m;(3)在辨识待辨识影像之前,先对待辨识影像进行影像处理;(4)在获取待辨识影像的信息时,是根据使用者的资料以决定显示于影像画面的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