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869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在一端侧进行共同连接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与便携式电话的天线连接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该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有由弹性波滤波器构成的发送滤波器和由弹性波滤波器构成的接收滤波器。发送滤波器的一端与接收滤波器的一端共同连接。该共同连接的部分与天线连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发送滤波器利用了在linbo3中传播的瑞利波。在该发送滤波器中,最靠近共同连接点的元件为串联臂谐振器。接收滤波器的通带设得比发送滤波器的通带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184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将多个带通型滤波器的一端彼此进行共同连接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一个带通型滤波器中产生的模会对其它带通型滤波器的滤波器特性造成影响。

在专利文献1中,发送滤波器利用了在linbo3中传播的瑞利波的基波。在该情况下,不仅会激励基波,还会激励例如像西沙瓦(sezawa)波那样的高次模。当该高次模位于接收滤波器的通带内时,存在接收滤波器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该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在不仅激励基波还激励高次模的第一滤波器与第二滤波器共同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备:具有第一通带f1的第一滤波器;以及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通带f1的高频侧的第二通带f2的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一端在共同连接点共同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在所述共同连接点侧具有:具备idt电极的串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或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是产生基波和高次模的滤波器,在将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出现在所述第一通带f1的高频侧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设为f1h的情况下,f1h<f2,并在所述共同连接点侧配置有1)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2)并联臂谐振器或3)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

在第一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某个特定的局面中,所述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是谐振频率最低的串联臂谐振器。

在第一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在所述共同连接点侧,在所述第一滤波器中,作为所述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配置有所述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不是最小的串联臂谐振器。在该情况下,在形成idt电极时,仅通过调整电极指间距,就能够容易地形成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

在第一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所述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不是最小的串联臂谐振器是所述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最大的串联臂谐振器。

在第一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所述第一滤波器是利用了在linbo3中传播的瑞利波的弹性波滤波器。

在第一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还具备相位调整电路。

本申请的第二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备:具有第一通带f1的第一滤波器;以及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通带f1的高频侧的第二通带f2的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一端在共同连接点共同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在所述共同连接点侧具有:串联臂谐振器、具有idt电极的并联臂谐振器或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是产生基波和高次模的滤波器,在将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出现在所述第一通带f1的高频侧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设为f1h的情况下,f1h>f2,并在所述共同连接点侧配置有4)谐振频率不是最低的并联臂谐振器、5)串联臂谐振器或6)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

在第二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某个特定的局面中,所述谐振频率不是最低的并联臂谐振器是谐振频率最高的并联臂谐振器。

在第二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在所述共同连接点侧,在所述第一滤波器中,作为所述谐振频率不是最低的并联臂谐振器,配置有所述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不是最大的并联臂谐振器。在该情况下,在形成idt电极时,仅通过调整电极指间距,就能够容易地形成谐振频率最高的并联臂谐振器。

在第二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所述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不是最大的并联臂谐振器是所述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最小的并联臂谐振器。

在第二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所述第一滤波器是利用了在linbo3中传播的瑞利波的弹性波滤波器。

在第二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还具备相位调整电路。

在本发明(以下将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统称为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可以是具有由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多个串联臂谐振器和由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多个并联臂谐振器的梯型滤波器。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所述第一滤波器也可以是具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的滤波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具有配置在所述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的所述共同连接点侧或所述共同连接点的相反侧的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中的至少一方。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滤波器中的至少一方经由切换与所述共同连接点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而与所述共同连接点连接。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另一个特定的局面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滤波器分别经由所述切换部而与所述共同连接点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简图式正面剖视图。

图3是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4是在实施例2中使用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5是在实施例3中使用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的第二滤波器的滤波器特性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的第一滤波器单体的从共同连接点侧观察的回波损耗特性的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使用的实施例4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使用的实施例5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使用的实施例6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使用的实施例7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作为第一滤波器的梯型电路的电路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框图。

图中,1:弹性波滤波器装置,3:共同连接点,4:天线端子,5:linbo3基板,6:idt电极,6a:电极指,7、8:反射器,9:电介质层,10:相位调整电路,11、13:第一滤波器,12:第二滤波器,14、15:第一端子、第二端子,16: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7~18、21~24:第一滤波器,30:相位调整电路,43:开关,43a、43b:第一切换部、第二切换部,c30:电容器,l1、l30:电感器,p1~p4:并联臂谐振器,s1~s5:串联臂谐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从而明确本发明。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说明书记载的各实施方式是例示性的,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进行结构的部分置换或组合。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框图。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具有第一滤波器11和第二滤波器12。第一滤波器11由利用了在linbo3中传播的瑞利波的弹性波滤波器构成。第一滤波器11是具有第一通带f1的带通型滤波器。

第二滤波器12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弹性波滤波器构成。第二滤波器12是具有第二通带f2的带通型滤波器。第二通带f2位于第一通带f1的高频侧。

第一滤波器11的一端和第二滤波器12的一端在共同连接点3处共同连接。共同连接点3与天线端子4连接。天线端子4与便携式电话等的天线连接。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用于便携式电话等。另外,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滤波器11和第二滤波器12,但是也可以进一步在共同连接点3连接一个以上的带通型滤波器。

在共同连接点3与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阻抗匹配用的电感器l1。

图2是以简图方式示出第一滤波器11的物理构造的正面剖视图。第一滤波器11具有linbo3基板5。在linbo3基板5上设置有idt电极6。idt电极6具有多根电极指6a。在idt电极6的弹性波传播方向两侧设置有反射器7、8。由此,构成一个弹性波谐振器。层叠有电介质层9,使得覆盖idt电极6、反射器7、8。电介质层9由sio2等构成。

第一滤波器11具有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在图3~图5示出关于该第一滤波器11的实施例1~3。图3所示的实施例1的第一滤波器13具有第一端子14和第二端子15。第一端子14是与共同连接点3连接的端子。

在连结第一端子14和第二端子15的串联臂,配置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在第一滤波器13中,通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形成通带。而且,在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的共同连接点侧,设置有串联臂谐振器s1和并联臂谐振器p1。此外,在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与第二端子15之间,设置有串联臂谐振器s2、s3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2。串联臂谐振器s1和并联臂谐振器p1、以及串联臂谐振器s2、s3和并联臂谐振器p2是为了调整通带而设置的。

该第一滤波器13利用了在linbo3中传播的瑞利波。在该情况下,不仅激励瑞利波,还会激励像西沙瓦波那样的高次模。第一滤波器13是band25的接收滤波器。

相对于此,前述的第二滤波器12是band41的接收滤波器。

band25的接收滤波器的第一通带f1为1930mhz~1995mhz的范围。另一方面,band41的接收滤波器的第二通带f2为2496mhz~2690mhz的范围。因此,f2>f1。而且,在上述第一滤波器13中,将作为高次模而产生的西沙瓦波的谐振频率设为f1h。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中,设为f1h<f2。

在第一滤波器13中,在束缚端,即,前述的共同连接点3侧,配置有串联臂谐振器s1。该串联臂谐振器s1是构成串联陷波器的串联臂谐振器s1~s3中的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滤波器中,也可以仅配置有一个串联臂谐振器s1。在该情况下,一个串联臂谐振器s1成为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即,在本发明中,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这样的表述并不限定于具有多个串联臂谐振器的结构。

另外,所谓配置在共同连接点侧,意味着在第一滤波器的电路结构中设置在最靠近共同连接点的位置。

在第一滤波器13中,对第二滤波器12的滤波器特性的影响大的是在图3中配置在共同连接点侧的元件。在第一滤波器13中,该配置在共同连接点侧的元件是串联臂谐振器s1。一般地,关于像西沙瓦波那样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若以西沙瓦波为例,则存在如下关系,即,并联臂谐振器中的西沙瓦波的谐振频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中的西沙瓦波的谐振频率<串联臂谐振器中的西沙瓦波的谐振频率。

在第一滤波器13中,共同连接点侧的串联臂谐振器s1在串联臂谐振器s1~s3之中谐振频率并非最高。因此,虽然f1h<f2,但是影响最大的串联臂谐振器s1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1h向第二滤波器12的第二通带f2的低频侧远离。因此,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第二通带f2中的带内插入损耗。

优选地,最好使串联臂谐振器s1为串联臂谐振器s1~s3中的谐振频率最低的串联臂谐振器。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小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图4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实施例2的第一滤波器17的电路图。实施例2的第一滤波器17相当于在图3中除去了串联臂谐振器s1的构造。关于其它方面,第一滤波器17与第一滤波器13相同。

因此,在实施例2的第一滤波器17中,在共同连接点侧配置有并联臂谐振器p1。

如前所述,关于高次模的谐振频率,只要是相同次数的高次模,就存在如下关系,即,并联臂谐振器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串联臂谐振器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因此,在实施例2的第一滤波器17中,因为配置在共同连接点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1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低,所以最具影响的并联臂谐振器p1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lh向第二滤波器的第二通带f2的低频侧有效地远离。因此,在实施例2的第一滤波器17中,也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图5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使用的实施例3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

实施例3的第一滤波器18相当于在实施例1的第一滤波器13中除去了串联臂谐振器s1和并联臂谐振器p1的构造。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3的第一滤波器18中,在共同连接点侧配置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如前所述,只要是相同次数的高次模,就是并联臂谐振器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串联臂谐振器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因此,在使用了实施例3的第一滤波器18的情况下,也因为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低,所以能够使该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1h向第二滤波器的第二通带f2的低频侧远离。因此,能够降低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图6是示出使用了各第一滤波器的情况下的第二滤波器的滤波器特性的图,实线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第一滤波器的情况,虚线表示使用了比较例的第一滤波器的情况,双点划线表示使用了实施例2的第一滤波器的情况,单点划线表示使用了实施例3的第一滤波器的情况。

另外,作为比较例的第一滤波器,具有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1的第一滤波器13同样的电路结构,其中,串联臂谐振器s1的谐振频率在串联臂谐振器s1~s3的谐振频率之中最高。在该情况下,在串联臂谐振器s1中激励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也增高。因此,f1h接近f2。根据图6可知,在用虚线示出的比较例的滤波器特性中,在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插入损耗大幅恶化。相对于此,可知在使用了实施例1~3的第一滤波器的情况下,难以产生第二滤波器的通带中的插入损耗的劣化,能够减小插入损耗。

图7是示出上述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的第一滤波器单体的从共同连接点侧观察的回波损耗特性的图。根据图7可知,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中,由于串联臂谐振器s1的存在而出现了回波损耗大的峰。在该情况下,在用虚线示出的比较例中,该峰位于更高频侧。

因此,如上所述,可知使第二滤波器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恶化。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中,上述回波损耗恶化的部分向作为第二滤波器12的第二通带f2的下限的2496mhz的低频侧远离。此外,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由并联臂谐振器p1造成的回波损耗的恶化出现在2447mhz附近,在实施例3中,由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造成的回波损耗的恶化出现在2456mhz附近。均向作为第二通带f2的下限的2496mhz的低频侧充分分开。

如上所述,在f1<f2的情况下,在f1h<f2的情况下,只要第一滤波器11的配置在共同连接点侧的元件为1)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2)并联臂谐振器或3)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就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另外,也可以如图1中虚线所示,设置有相位调整电路10。作为该相位调整电路10,能够使用lc匹配滤波器、微带线等。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有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同样的电路结构。因此,第一滤波器11和第二滤波器12在共同连接点3侧共同连接。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第一滤波器11也是band25的接收滤波器,第一通带f1也是1930mhz~1995mhz的范围。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滤波器12为band41的接收滤波器,第二通带f2为2496mhz~2690mhz的范围。因此,f1<f2。

不过,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滤波器11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1h构成为位于f1h>f2。即,第一滤波器11中的高次模位于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的高频带侧。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滤波器11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向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的高频带侧远离,从而可谋求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的降低。为了使上述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1h可靠地远离第二通带f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滤波器11的配置在共同连接点3侧的元件是4)谐振频率不是最低的并联臂谐振器、5)串联臂谐振器或6)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

在图8~图11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个实施例。

图8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中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第一滤波器21具有第一端子14和第二端子15。在连结第一端子14和第二端子15的串联臂中,配置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通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形成通带。而且,为了调整通带,配置有并联臂谐振器p1、以及串联臂谐振器s2、s3、并联臂谐振器p2。其中,并联臂谐振器p1配置在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的共同连接点侧。串联臂谐振器s2、s3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2配置在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与第二端子15之间。

在第一滤波器21中,并联臂谐振器p1、p2中的配置在共同连接点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1是谐振频率不是最低的并联臂谐振器。因此,在并联臂谐振器p1中激励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相对要高。因此,作为共同连接点侧的元件的并联臂谐振器p1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向第二滤波器的第二通带f2的上限的高频侧远离。因此,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的插入损耗。

优选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并联臂谐振器p1最好使用谐振频率最高的并联臂谐振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谐振频率f1h进一步向第二通带f2的上限的高频侧远离。

另外,虽然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4的第一滤波器中具备并联臂谐振器p1、p2,但是也可以仅具备一个并联臂谐振器p1。即,在本发明中,所谓谐振频率不是最低的并联臂谐振器,并不限定于具有多个并联臂谐振器的构造。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中的第一滤波器22的电路图。在第一滤波器22中,串联臂谐振器s1设置在共同连接点侧。其它结构与实施例4的第一滤波器21相同。在此,在共同连接点侧配置有串联臂谐振器s1。如前所述,高次模的谐振频率的关系为,并联臂谐振器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串联臂谐振器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在第一滤波器22中,因为高次模的谐振频率高的串联臂谐振器s1连接在共同连接点侧,所以能够使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1h可靠地位于第二通带f2的高频侧。因此,也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6中的第一滤波器的电路图。第一滤波器23相当于除去了第一滤波器22的并联臂谐振器p1的构造。在该情况下,也因为在共同连接点侧配置有串联臂谐振器s1,所以同样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7的第一滤波器24的电路图。第一滤波器24具有除去了第一滤波器23的串联臂谐振器s1的电路构造。因此,在共同连接点侧,配置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因此,在该情况下,也因为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1h比较高,所以向第二通带f2的高频侧远离。因此,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另外,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选择了配置在共同连接点侧的串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但是通过对构成串联臂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器的弹性波谐振器的设计参数进行设计,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该谐振频率的调整。在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中也是一样的。不过,需要通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串联臂谐振器和/或并联臂谐振器可靠地形成第一滤波器的第一通带f1。在此基础上,如上所述,通过像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那样选择配置在共同连接点侧的元件,从而能够充分减小第二滤波器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此外,上述串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的调整可通过对材料以及设计参数进行设计来实现,优选地,最好调整idt电极中的电极指间距。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谐振频率不是最高的串联臂谐振器s1,只要使用串联臂谐振器中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不是最小的串联臂谐振器即可。在使串联臂谐振器s1为谐振频率最低的串联臂谐振器的情况下,作为串联臂谐振器s1,优选使用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最大的串联臂谐振器。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在共同连接点侧的并联臂谐振器,即,谐振频率不是最低的并联臂谐振器p1,最好使用并联臂谐振器中的idt电极中的电极指间距不是最大的并联臂谐振器。在使并联臂谐振器p1为谐振频率最高的并联臂谐振器的情况下,作为并联臂谐振器p1,优选使用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最小的并联臂谐振器。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具有相位调整电路。

如上所述,在通过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来调整谐振频率的情况下,与电极膜的膜厚调整相比,能够容易地调整谐振频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关于第一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只要在共同连接点侧具有串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或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就没有特别限定。

因此,如图12所示,第一滤波器也可以是具有由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1~s5和由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多个并联臂谐振器p1~p4的梯型滤波器。

此外,第一滤波器并不限于利用在linbo3中传播的瑞利波,也可以使用其它压电体,此外,第一滤波器也可以使用瑞利波以外的基波,只要产生基波和高次模,就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如实施例1~7所示,第一滤波器也可以具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在该情况下,第一滤波器也可以仅具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此外,像实施例1~7那样,也可以是在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16的共同连接点侧或共同连接点的相反侧具有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框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相位调整电路30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更具体地,相位调整电路30配置在共同连接点3与第二滤波器12之间。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相同。

相位调整电路30具有电容器c30和电感器l30。电容器c30连接在共同连接点3与第二滤波器12之间。电感器l30连接在电容器c30与第二滤波器12之间的连接点和接地电位之间。通过相位调整电路30,在天线端子4侧,对第一滤波器11和第二滤波器12的信号的相位进行匹配。另外,相位调整电路30的电路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滤波器11与第二滤波器12共同连接。因此,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框图。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框图。在图14和图15中,后述的第二切换部的状态不同。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滤波器11和第二滤波器12经由开关43与天线端子4共同连接。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相同。

开关43具有第一切换部43a和第二切换部43b。第一切换部43a配置在第一滤波器11与共同连接点3之间。第一切换部43a是切换第一滤波器11与共同连接点3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第二切换部43b配置在第二滤波器12与共同连接点3之间。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切换部43b是切换第二滤波器12与共同连接点3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滤波器11经由第一切换部43a与共同连接点3连接,且第二滤波器12经由第二切换部43b与共同连接点3连接。另外,只要第一滤波器11和第二滤波器12中的至少一方经由切换部与共同连接点3连接即可。开关43只要具有第一切换部43a和第二切换部43b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滤波器11与第二滤波器12共同连接。因此,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可是,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滤波器11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1h构成为位于f1h<f2。第一滤波器11中的高次模的谐振频率f1h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位于f1h>f2。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第一滤波器11设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从而减小第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