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响应速度的汽车用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73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电子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加快响应速度的汽车用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LED照明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发热量高的、通常是通过荧光反应发光的灯具。这是由于LED灯具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寿命更长,发光效率更高,价钱更低等。汽车上都有很多种类的灯由LED光源扛起了大梁,包括方向灯、尾灯、近光灯和刹车灯,这些LED灯担任的角色不同,功能不同,对为其驱动的电源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且驱动电路的拓扑结构必须尽可能地完全满足LED灯对驱动电源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快响应速度的汽车用LED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快响应速度的汽车用LED驱动电路,包括调节电路、反馈电路和调光电路;

所述调节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一场效应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依次串联,此串联回路的两端接地;变压器包括辅助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辅助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的公共端,第二端接地;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输入电压,第二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级;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控制芯片的电压探测引脚连接至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至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的公共端;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出引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基极,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控制芯片的开关电流引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三电阻的公共端;

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分路调整器、光耦器件和第四电阻;光耦器件包括两个信号输入端以及一个信号输出端;分路调整器包括比较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二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串联,此串联回路一端连接光耦器件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光耦器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的反馈电压输入引脚;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公共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光耦器件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二电容两端分别连接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的公共端为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调光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七电阻;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调光信号,第二场效应管的漏级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公共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简单、便捷的对于LED的控制方法。由于本实用新型加入了反馈电路,所以LED对于开关的反应速度加快,响应时间基本可以忽略,电路性能更好,尤其适应汽车用LED这种对反应速度要求极高的场合,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中的工作电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调节电路、反馈电路和调光电路。

调节电路包括控制芯片S1、变压器TN、第一电容C1、第一场效应管T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依次串联,此串联回路的两端接地。变压器TN包括辅助线圈TN1,初级线圈TN2和次级线圈TN3。辅助线圈TN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的公共端,第二端接地。初级线圈TN1的第一端连接输入电压Vin,第二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T1的漏级。次级线圈TN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控制芯片S1的电压探测引脚DET连接至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控制芯片S1的电源引脚Vcc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的公共端。控制芯片S1的信号输出引脚PWM连接第一场效应管T1的基极,第一场效应管T1的源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控制芯片S1的开关电流引脚IS连接第一场效应管T1的源极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端。

反馈电路包括分路调整器、光耦器件OP和第四电阻R4。光耦器件OP包括两个信号输入端以及一个信号输出端。分路调整器包括比较器S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串联,此串联回路一端连接光耦器件OP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光耦器件OP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S1的反馈电压输入引脚FB。比较器S2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公共端。比较器S2的输出端连接光耦器件OP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二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比较器S2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公共端为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调光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T2和第七电阻R7。第二场效应管T2的栅极连接调光信号S,第二场效应管T2的漏级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二场效应管T2的源极接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公共端。

控制芯片S1产生PMW开关信号电压,并通过第一场效应管T1开对变压器TN进行开关控制,进而调整变压器TN所输出的电压VO。

分路调整器中,由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公共端接收到所输出的信号,作为反馈电路的输入信号。第二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比较器S2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在反馈电路中起到补偿作用。反馈信号VFB输入至控制芯片S1的反馈电压输入引脚FB。

在调光电路中,调光信号S控制第二场效应管T2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T2的漏级将电压输入至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公共端,比较器将其与正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相比较后输出电压至光耦器件OP。调光电路用于对反馈信号进行调整。输出给LED的信号经过了反馈信号的调整。

图1中的控制芯片为可以输出PMW信号的芯片,这样的芯片为现有技术,有很多种市售的商品可以直接买来使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中的工作电压图。。当调光信号S变为低电平时,第二场效应管T2会被关闭,此时电路的输出电压VO经过反馈电路的调整,输出电压为VO2,小于LED的启动电压,LED关闭,当调光信号S为高电平时,第二场效应管T2会被打开,此时电路的输出电压为VO1,大于LED的启动电压,LED打开。所以输出电压VO随着调光信号S的改变而改变。

由图2可见,由于加入了反馈电路,电压改变时,响应速度极快,响应时间Tss基本可以忽略,电路性能更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