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陶瓷石墨烯复合结构的电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0979发布日期:2019-02-15 23:0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发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陶瓷石墨烯复合结构的电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人们对房间内的采暖要求也逐步提高,空调的一些弊端使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一些其它的采暖方法。其中电加热膜是目前比较欢迎的一种制热方式,这种方式采用的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同时不会产生噪音和对水分的吸收等一些空调的弊端。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环保的保暖方法。然而如何提高电能转换热能并加热人体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同的使用场合对电加热膜的性能要求也不一样。对一些紧靠着电加热膜的应用场合,如电加热坐垫、电加热衣服、电加热后视镜等,电加热膜只需要产生热量就可以,其热量可以立刻传给需要热量的对象。而如果电加热膜需要加热整个空间,如电加热地热、电加热壁画、电加热地毯等,那么电加热膜不仅需要产生热量,而且还要将热量辐射到更远的空间。因而电加热膜并不是只需要发热,这里涉及到如何把热量给快速的发送到整个空间。如同空调一样,需要送风系统将热量输送到整个房间。加热膜如果不能将产生的热量更块得辐射到空间,就会累积在发热膜本身,从而造成发热膜的损坏。目前市场上的基于石墨烯的加热膜基本属于只产生热,而对热辐射的要求并不高。而一些研究虽然考虑了通过红外辐射将热量辐射,但只是简单的将远红外辐射粒子添加进膜层。而并没有在结构上进一步的设计来实现更高的发热和辐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纳米陶瓷石墨烯复合结构的电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石墨烯片上负载上远红外辐射纳米陶瓷颗粒,使得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从纳米颗粒辐射出去,从而提高膜层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陶瓷石墨烯复合结构的电加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纳米陶瓷颗粒与氧化石墨烯放入水中,20℃-30℃搅拌10小时以上,然后将混合液放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10℃~140℃处理5~10小时,冷却后进行离心清洗,然后在60℃-80℃下烘干样品,最后研磨,得到负载纳米陶瓷颗粒的氧化石墨烯粉末,其中纳米陶瓷颗粒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2:1~1:1,水的加入量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1~2:1;

s2:将s1获得的负载纳米陶瓷颗粒的氧化石墨烯粉末、粘结剂、稀释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发热膜浆料,其中,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粉末、粘结剂、稀释剂的质量比为5:3:2;

s3: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s2获得的浆料均匀涂覆于绝缘材料膜上,所述的绝缘材料膜的背面涂覆铝膜,经自然固化后得到纳米陶瓷石墨烯电加热膜;

s4:利用热压贴合法将另一层绝缘材料贴合在s3获得的涂有导电浆料的绝缘材料膜上,作为上层绝缘材料层,形成上层绝缘材料-导热浆料-绝缘材料-铝膜的复合结构的电加热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粘结剂为丙烯酸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的稀释剂为丙烯酸树脂稀释剂或乙酸乙脂。

进一步地,所述的s3中制备得到的纳米陶瓷石墨烯电加热膜的厚度为0.1~1mm。

进一步地,所述的纳米陶瓷颗粒的尺寸小于40nm。

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材料膜为pet、pp、pe膜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由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电加热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石墨烯由于被纳米陶瓷颗粒吸附,因而不容易团聚,从而分散性好,在配制油墨时不需要添加分散剂;

(2)纳米陶瓷与石墨烯直接接触,能将在石墨烯上产生的热,界面上产生的热及自身产生的热量快速辐射,而不需要传导过程;吸附于石墨烯表面的纳米陶瓷纳米颗粒和石墨烯有界面存在,从而有界面阻抗的存在,从而能产生更多的热量;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容易产生老化现象。

(4)现有技术中由于电热膜的表面有绝缘层,热量很难通过传导的方式散热。而本发明的电热膜中纳米陶瓷具有良好的远红外发射性能,因此,产生的热量容易通过红外的方式发散到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将具有常温高效辐射远红外的纳米陶瓷颗粒2mg(粒径为30nm)与氧化石墨烯10mg放入10ml水中,常温搅拌5小时,然后将混合液倒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10℃处理5小时,冷却后进行离心清洗后在60℃烘箱中烘干样品,并手工研磨分散开,得到负载纳米陶瓷颗粒的氧化石墨烯粉末;

制备发热膜浆料:称取5重量份的负载纳米陶瓷颗粒的氧化石墨烯粉末、3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2重量份的稀释剂二甲苯,混合,搅拌均匀;

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浆料均匀涂覆于pet膜上,pet膜的背面涂覆铝膜(用于反射红外线),自然固化后得到厚度为0.5mm的纳米陶瓷石墨烯电加热膜;

利用热压贴合法将另一层pet膜贴合在涂有导电浆料的绝缘材料膜上,作为上层绝缘材料层,形成pet-导热浆料-pet-铝膜的复合结构的电加热膜。

实施例2

将具有常温高效辐射远红外的纳米陶瓷颗粒6mg(粒径为20nm)与氧化石墨烯10mg放入15ml水中,常温搅拌10小时,然后将混合液倒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30℃处理10小时,冷却后进行离心清洗后在60℃烘箱中烘干样品,并手工研磨分散开,得到负载纳米陶瓷颗粒的氧化石墨烯粉末;

制备发热膜浆料:称取5重量份的负载纳米陶瓷颗粒的石墨烯粉末、3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2重量份的稀释剂甲苯,混合,搅拌均匀;

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浆料均匀涂覆于pp膜上,pp膜的背面涂覆铝膜(用于反射红外线),自然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mm的纳米陶瓷石墨烯电加热膜;

然后利用热压贴合法将另一层pp贴合在s3获得的涂有导电浆料的pp膜上,作为上层绝缘材料层,形成pp-导热浆料-pp-铝膜的复合结构的电加热膜。

实施例3

将具有常温高效辐射远红外的纳米陶瓷颗粒10mg(粒径为10nm)与氧化石墨烯10mg放入20ml水中,常温搅拌8小时,然后将混合液倒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40℃处理7小时,冷却后进行离心清洗后在60℃烘箱中烘干样品,并手工研磨分散开,得到负载纳米陶瓷颗粒的石墨烯粉末;

制备发热膜浆料:称取5重量份的负载纳米陶瓷颗粒的石墨烯粉末、3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2重量份的乙酸乙脂,混合,搅拌均匀;

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浆料均匀涂覆于pe膜上,pe膜的背面涂覆铝膜(用于反射红外线),自然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mm的纳米陶瓷石墨烯电加热膜;

然后利用热压贴合法将另一层pe膜贴合在s3获得的涂有导电浆料的pe膜上,作为上层绝缘材料层,形成pe-导热浆料-pe-铝膜的复合结构的电加热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