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错安装结构的车身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7950发布日期:2018-09-21 22:0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防错安装结构的车身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车身控制模块是一种用于汽车上对车载电器进行控制的装置,比如电动门窗控制、中控门锁控制、遥控防盗、灯光系统控制、电动后视镜加热控制、仪表背光调节、电源分配等。现有技术的车身控制模块通常是在车身控制模块的两边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将车身控制模块安装在车上,而现有的车身控制模块的两个安装孔通常采用对称设计,安装孔采用普通通孔或者简单的腰形孔,安装时容易出现反装或者难以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防错安装结构的车身控制模块,通过对车身控制模块的安装孔结构的改进,不但可以防止车身控制模块反装,并且还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防错安装结构的车身控制模块,包括模块体;在模块体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的中心在左右方向的延长线不相重合,从而使得车身控制模块反装时,车身控制模块的左右安装孔无法与车上的安装孔相匹配。

所述两个安装孔中,其中的一个安装孔的中心处在模块体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中位线中。

所述模块体为长方形结构,所述两个安装孔分别设在长度的两端。

所述两个安装孔中,其中的一个安装孔的中心处在模块体的宽度的中线位置。

所述两个安装孔中,其中的一个安装孔为封闭式固定孔,另一个安装孔为开放式固定孔,且开放式固定孔的开口朝向侧端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两个安装孔的中心设计成在左右方向的延长线不相重合,从而使得车身控制模块反装时,车身控制模块的左右安装孔无法与车上的安装孔相匹配,从而实现了车身控制模块防错安装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两个安装孔中,将其中的一个安装孔设为封闭式固定孔,将另一个安装孔设为开放式固定孔,且开放式固定孔的开口朝向侧端外。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的产品在安装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整,避免因安装点误差较大时难以装配的问题出现。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防错安装结构的车身控制模块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防错安装结构的车身控制模块,包括模块体1;在模块体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即左安装孔2、右安装孔3;两个安装孔2、3的中心在左右方向的延长线不相重合,即安装孔2的中心在左右方向的延长线M2和安装孔3的中心在左右方向的延长线M3不相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正装时,车身控制模块的安装孔2、3将会与车上的安装孔对应匹配,当反装时,车身控制模块的安装孔2、3就不会与车上的安装孔对应匹配,从而使得车身控制模块1反装时,车身控制模块1的左右安装孔无法与车上的安装孔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安装孔2、3中,其中的一个安装孔2的中心处在模块体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中位线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体1为长方形结构,所述两个安装孔2、3分别设在长度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安装孔2、3中,其中的一个安装孔2的中心处在模块体1的宽度的中线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安装孔2、3中,其中的一个安装孔2为封闭式固定孔,另一个安装孔3为开放式固定孔,且开放式固定孔的开口31朝向侧端外。

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安装孔2设计为开放式固定孔,安装孔3设计为封闭式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防错安装结构的车身控制模块,采用了将两个安装孔2、3的中心设计成在左右方向的延长线不相重合,从而使得车身控制模块反装时,车身控制模块的左右安装孔无法与车上的安装孔相匹配,从而实现了车身控制模块防错安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防错安装结构的车身控制模块,采用了在两个安装孔2、3中,将其中的一个安装孔2设为封闭式固定孔,将另一个安装孔3设为开放式固定孔,且开放式固定孔的开口31朝向侧端外。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的产品在安装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整,避免因安装点误差较大时难以装配的问题出现。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