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9617发布日期:2018-11-13 23:0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元件,LED的用途十分广泛,发展之初主要应用于指示灯、显示屏等。随着LCD(液晶显示器)技术的不断进步,LED因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LCD的背光灯源。作为LCD的背光灯源,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点亮多个LED。

在现有技术中,在电源电压较为有限的应用场合,驱动多个LED一般采用将多个LED并联的形式,虽该驱动电路简单且成本较低,但LED导通电流容易不稳定而导致LED亮度不一致,且功耗大;还有一种采用恒流源控制多个串联的LED,该驱动电路可以调节LED亮度且一致性好,但恒流源芯片价格相对较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电流一致且成本较低的LED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电感、开关管、二极管、电容、驱动芯片和多个LED串联形成的LED组;

所述驱动芯片具有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管包括控制端、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所述控制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LED组具有正极端和负极端,所述正极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负极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开关管为N沟道MOS管,所述控制端为所述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导通端为所述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导通端为所述MOS管的源极。

优选地,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用于输出PWM信号。

优选地,所述LED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LED组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后接地。

优选地,所述LED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驱动芯片具有电压采样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压采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组的负极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压采样端为模数转换端。

优选地,所述电压采样端连接一滤波电容后接地。

优选地,所述二极管为肖特基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LED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中的LED组用于给所述显示屏照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电感、开关管、二极管、电容、驱动芯片组成一个boost升压电路后给多个LED串联形成的LED组供电,由于多个LED串联形成所述LED组,因此流经每个所述LED的电流是一致的;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只需要能够驱动开关管即可,其相对于提供恒流的恒流源芯片价格较低,因此,能够大大降低LED驱动电路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驱动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其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LED驱动电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驱动电路包括:电感L、开关管Q、二极管D1、电容C1、驱动芯片U和多个LED串联形成的LED组;

所述驱动芯片U具有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管Q包括控制端、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所述控制端与所述驱动芯片U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输出端的控制信号后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的导通;所述电感L的一端与电源Ui正极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LED组具有正极端和负极端,所述正极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负极端接地。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电感L、开关管Q、二极管D1、电容C1、驱动芯片U组成一个boost升压电路后给多个LED串联形成的LED组供电;具体的,在该LED驱动电路中,当所述驱动芯片U的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管Q的控制端,使所述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导通时,电流从所述电源Ui流经所述电感L后,经过所述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接地,在该过程中电感L中储存了能量;由于所述开关管Q导通时饱和压降很小,且考虑到所述二极管D1的反向截止功能,此时所述电容C1中储存的能量向所述LED组供电,以点亮所述LED组。

当所述驱动芯片U的输出端没有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管Q的控制端时,或者所述驱动芯片U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不能够使所述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导通时,即此时所述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处于截止状态,由于所述电感L的电流保持特性,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不会马上突变为零,而是缓慢的由充电完毕时的值变为零,且原来流经所述开关管Q的电路已断开,此时所述电感L只能通过流经所述二极管D1和电感L的电路进行放电,即所述电感L开始给所述电容C1充电,所述电容C1两端电压升高并超过电源Ui的电压,此时,相当于所述电感L和电容C1同时给所述LED组供电,以点亮所述LED组。

其中,驱动芯片U通过改变控制信号的频率可以改变提供给LED组的电压幅值,进而调节LED的亮度。

由于多个LED串联形成所述LED组,因此流经每个所述LED的电流是一致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U只需要能够驱动开关管Q即可,其相对于提供恒流的恒流源芯片价格较低,因此,能够大大降低LED驱动电路的成本。

由于MOS管具有导通压降小,导通电阻小,栅极驱动不需要电流,损耗小,驱动电路简单,自带保护二极管D1,热阻特性好的优点,为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LED驱动电路一实施例中的开关管Q为N沟道MOS管,所述控制端为所述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导通端为所述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导通端为所述MOS管的源极。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管Q也可选择三极管。

为了方便控制所述开关管Q的导通和截止,如图1所示,具体的,当所述驱动芯片U的输出端输出PWM信号时,boost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Ui与输出电压Uo关系如下:其中Q为占空比,因此改变占空比大小,可得到所需要的输出电压值,进而控制流经所述LED的电流。优选的电源Ui为5V直流电压。

为了防止流经所述LED组的电流过大,而烧坏LED,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LED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所述LED组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后接地,即该第一电阻R1起到限流的作用。

为了控制流经所述LED组的电流的恒定性,以使所述LED维持恒定的亮度,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LED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驱动芯片U具有电压采样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电压采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组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阻R2起到限流的作用。如此,通过所述驱动芯片U的电压采样端采集到的电压能够判断流经所述第一电阻R1的电流,将该实时的电流与预期的电流比较后,然后调节所述驱动芯片U的输出端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稳定流经所述第一电阻R1的电流目的,即能够实现维持所述LED亮度恒定的目的。当然也可根据需求改变流经所述LED的电流。具体的,所述电压采样端为模数转换端,即A/D端。因此,该第一电阻R1还起到了电流采样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电压采样端连接一滤波电容C2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LED驱动电路,该LED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背光模组可以采用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中的LED组用于给所述显示屏照明,该LED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液晶显示器可以采用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