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362发布日期:2018-11-02 22:1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具体为一种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中,大多采用强迫风冷和单排布局的水冷方式。其中,强迫风冷散热方式主要是由风机通过抽风和吹风来直接给发热元器件进行直接散热。在和环境大气进行热交换时,很容易将大气中难以清除的粉尘颗粒和水汽等有害物质带到充电机系统中,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单排水冷布局方式主要是通过一对一的功率发热器件电路板和水冷板进行热交换来进行散热,这种方式产品的空间利用率低,功率发热器件电路板的散热面积小,整体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机构,空间利用率高,散热面积大,安全可靠,整体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机构,包括上盖、水冷板、下盖、第一功率散热器和第二功率散热器;

所述的上盖密封固定在水冷板的上工作面,形成的第一腔室内用于设置第一功率电路板,第一功率电路板通过第一功率散热器固定在水冷板的上工作面;

所述的下盖密封固定在水冷板的下工作面,形成的第二腔室内用于设置第二功率电路板,第二功率电路板通过第二功率散热器固定在水冷板的下工作面;

所述的上盖和/或下盖的侧边设置有与第一功率电路板和第二功率电路板电连接的端子接口,水冷板的侧边设置有水冷板进水接口和水冷板出水接口。

优选的,第一功率电路板和第二功率电路板分别通过安装螺钉固定在第一功率散热器和第二功率散热器上。

优选的,第一功率散热器和第二功率散热器的工作表面分别涂抹导热介质,并分别固定在水冷板的上下两个工作面上。

优选的,水冷板通过水冷板进水接口和水冷板出水接口与外部冷却系统连通设置。

优选的,水冷板上设置有过线孔,第一功率电路板和第二功率电路板间的连接导线穿过过线孔设置。

优选的,所述水冷板上下两个工作面分别与上盖和下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凹槽内镶嵌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的端子接口包括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和信号端子。

进一步,输入端子和信号端子通过下盖的安装孔位固定在下盖上,输出端子通过上盖的安装孔位固定在上盖上。

优选的,上盖或下盖上设置有透气阀。

优选的,下盖上设置有用于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机构的定位安装的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功率发热器件功率电路板背靠背固定在水冷板上下两个面上,使其水冷板的上下两个端面同时进行工作,吸热降温,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降低了整体成本;并且通过密封设置的上盖和下盖形成密闭的结构形式,防止粉尘颗粒和水汽等有害物质的进入,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整体结构紧凑,一体化效果明显,利于组装和模块维护。

进一步的,在散热器热界面上均涂覆导热介质,能够更好的将功率电路板的热量传递到水冷板上,保证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利用连接的外部冷却系统将吸收的热量交换到大气中,环保高效。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凹槽和密封圈保证了密封腔室的密闭性,通过设置的透气阀方便整体的安装和维护。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安装支架,满足了散热机构的定位和安装,利于模块化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核心散热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101-输出端子,2-水冷板,201-水冷板出水接口,202-水冷板进水接口,3-下盖,301-输入端子,302-信号端子,303-透气阀,4-左安装支架,5-右安装支架,6-第一功率电路板,7-第一功率散热器,8-第二功率电路板,9-第二功率散热器,10-安装螺钉,11-导热介质,12-密封圈,13-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机构,包括水冷板2、第一功率散热器7、第一功率电路板6、第二功率散热器9、第二功率电路板8、导热介质11、水冷板进水接口202、水冷板出水接口201、输入端子301、输出端子101、信号端子302和透气阀303。

工作时,将两个功率散热器分别安装在水冷板2的两个工作表面同时工作。水冷板2上下两个工作表面同时工作。功率电路板分别通过导热结构(如导热筋)将热量传导给对应的功率散热器。功率散热器通过其工作表面涂抹的导热介质将热量传导给水冷板2。水冷板2通过水进行传导方式散热。

具体的,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充电机散热机构中,第一功率电路板6和第二功率电路板8分别通过安装螺钉10固定在第一功率散热器7和第二功率散热器9上,通过导热结构将第一功率电路板6和第二功率电路板8上发热元器件的热传导到对应的功率散热器上。本优选实例中,如图1所示,上盖1、水冷板2和下盖3依次通过贯穿的设置在壳体外部的螺栓或螺钉同时固定连接。

第一功率散热器7和第二功率散热器9的工作表面分别涂抹导热介质11,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水冷板2的上下两个工作表面上,通过导热介质11将热量传递给水冷板2。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选实例中,第一功率散热器7和第二功率散热器9的工作表面呈平板设置,通过与平板垂直的导热筋与对应的功率电路板导热连接,导热筋与发热器件相对应设置。

将液体导热介质导入到水冷板2本体上面的水冷板进水接口202,使液体导热介质在水冷板2中运动,最终从水冷板2本体上面的水冷板出水接口201出来进入到外部冷却系统中,最终将热量传递给大气环境。本优选实例中液体导热介质采用水。

第一功率电路板6和第二功率电路板8间通过在水冷板2上面加工的过线孔13进行连通。

在水冷板2上下两个工作表面的边沿上加工出一圈凹槽,将密封圈12镶嵌到凹槽内,再将上盖1和下盖3分别通过螺钉紧固在水冷板2上面,从而组成一个封闭的箱体结构。

输入端子301、信号端子302和透气阀303通过下盖3的安装孔位固定在下盖3上,输入端子301、信号端子302和透气阀303选配需要满足所需防护等级的规格。输出端子101通过上盖1的安装孔位固定在上盖1上,输出端子101选配需要满足所需防护等级的规格。本优选实例中,如图1所示,输出端子101、输入端子301、信号端子302和透气阀303,以及水冷板出水接口201和水冷板进水接口202均设置在同一侧面。

左安装支架4和右安装支架5通过下盖3的安装孔位固定在下盖3上,用于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机构的定位安装。本优选实例中如图1所示,左安装支架4和右安装支架5分别呈L型弯板,一边固定在下盖3上,另一边超出下盖3的端面设置,用于定位固定连接,且左安装支架4和右安装支架5呈对称设置。

上列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的进一步详细说明,此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