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234发布日期:2018-09-21 22:0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模块,尤指一种可防止管路氧化渗漏提升使用寿命的水冷模块。



背景技术:

水冷模块近年来被大量使用在高功率的发热源散热使用,因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故除个人电脑桌机外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电脑或伺服器系统机柜的散热选用。

水冷模块主要由水冷头、泵浦、水箱所构成,其中各单元间又通过以管体串接,令作为内部冷却循环使用的工作液体得以顺利进行冷却工作,管体多数为了具有可挠的特性常使用橡皮管,但橡皮管使用一段时间后易产生氧化或漏水的现象,故使得被冷却的设备造成损毁。

也有业者使用金属管取代橡皮管使用,虽金属管使用寿命较长于橡皮管也不易发生氧化或破损等现象,但金属管于使用时需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前述水冷头、泵浦、水箱结合,则金属管选用的材料及焊接的方式则大受限制。

因此,如何改善水冷模块氧化渗漏的问题,则为现行最重要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改善水冷模块连接管体氧化渗漏等问题的水冷模块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模块,其特征是包含:

一导流本体,具有一第一入口、一第一出口及一导流水道组,该导流水道组具有复数导流水道,所述第一入口及该第一出口各自选择与该复数导流水道其中任一连通;

一泵浦组,具有一第一泵浦及一第二泵浦,所述第一泵浦具有一第一入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泵浦具有一第二入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前述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及前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选择与该复数导流水道其中任一连通。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导流水道组具有一第一导流水道、一第二导流水道及一第三导流水道,所述第一导流水道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入口及该第一泵浦的第一入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水道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泵浦的第一出水口及该第二泵浦的第二入水口,所述第三导流水道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二泵浦的第二出水口及该第一出口。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导流本体具有一槽部、一板体及一第二出口,所述槽部凹设于该导流本体设有该导流水道组的另一侧,该槽部与前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相连通,该板体对应盖合该槽部,该板体对应该槽部的一侧具有复数散热鳍片。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具有一水冷排,所述水冷排具有一第一容水箱体、一第一接头及一第二接头,该第一容水箱体具有一第一容水空间,该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与该第一容水箱体连通,该第一接头、第二接头连接前述第一入口及该第二出口。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具有一水冷头,所述水冷头具有一热交换容水空间、一热交换板体、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该热交换容水空间一侧呈开放状,该热交换容水空间与前述入水口及该出水口连通,该热交换板体对应盖合该热交换容水空间,该热交换板体对应该热交换容水空间的一侧具有复数散热鳍片,该热交换板体相反设有散热鳍片的一侧是吸热侧与至少一发热源接触。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导流本体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所述上部及该下部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所述导流水道组。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导流本体的导流水道组具有一第一导流水道及一第二导流水道,所述第一导流水道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入口,另一端连接该第一泵浦的第一入水口及该第二泵浦的第二入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水道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泵浦的第一出水口及该第二泵浦的第二出水口,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出口。

所述的水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泵浦的第一出水口及该第二泵浦的第二出水口处分别接设一逆止阀。

通过本实用新型将导流本体内部的导流水道组作为取代现有连接泵浦组的管体,不仅缩小水冷模块整体体积外,更可防止现有管体氧化或渗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七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水冷模块1;导流本体11;上部11a;下部11b;第一入口111;第一出口112;导流水道组113;第一导流水道1131;第二导流水道1132;第三导流水道1133;槽部114;泵浦组12;第一泵浦121;第一入水口1211;第一出水口1212;第二泵浦122;第二入水口1221;第二出水口1222;板体115;吸热侧1151;第二出口116;散热鳍片117;第三出口118;第二入口119;工作液体2;发热源3;水冷排4;第一容水箱体41;第一容水空间411;第一接头42;第二接头43;水冷头5;热交换容水空间51;热交换板体52;入水口53;出水口54;散热鳍片55;吸热侧55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1,包含:一导流本体11、一泵浦组12;

所述导流本体11具有一第一入口111及一第一出口112及一导流水道组113,该导流水道113组具有复数导流水道,所述第一入口111及该第一出口112各自选择与该复数导流水道其中任一连通,所述导流本体11具有一上部11a及一下部11b,所述上部11a及该下部11b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所述导流水道组113。

所述泵浦组12具有一第一泵浦121及一第二泵浦122,所述第一泵浦121具有一第一入水口1211及一第一出水口1212,所述第二泵浦122具有一第二入水口1221及一第二出水口1222,前述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1211、1221及前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1212、1222选择与该复数导流水道其中任一连通。

所述导流水道组113具有一第一导流水道1131及一第二导流水道1132及一第三导流水道1133,所述第一导流水道1131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入口111及该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入水口1211,所述第二导流水道1132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出水口1212及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入水口1221,所述第三导流水道1133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出水口1222及该第一出口112。

一工作液体2由该导流本体11的第一入口111进入该导流本体11的第一导流水道1131,再由该第一导流水道1131引导进入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入水口1211,经过第一泵浦121增压后由该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出水口1212排出进入该第二导流水道1132,并经由第二导流水道1132引导由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入水口1221进入该第二泵浦122进行第二次增压,最后由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出水口1222排出紧接着进入与该第二出水口1222连接的第三导流水道1133,再由该第三导流水道1133引导至该导流本体11的第一出口112,本实施例的第一、二泵浦121、122系通过导流本体11作为串流达到串联增压的效果。

请参阅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所述导流本体11具有一槽部114及一板体115及一第二出口116,所述槽部114凹设于该导流本体11设有该导流水道组113的另一侧,该槽部114与前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112、116相连通,该板体115对应盖合该槽部114,该板体115对应该槽部114的一侧具有复数散热鳍片117,该板体115相反设有复数散热鳍片117的一侧是吸热侧1151与至少一发热源3接触吸附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再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的这些散热鳍片117处,由所述第一出口112进入该槽部114的工作液体2流动经过所述的这些散热鳍片117后由该工作液体2将热量由该第二出口116排出该槽部114。

请参阅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差异在于所述水冷模块1具有一水冷排4,所述水冷排4具有一第一容水箱体41及一第一接头42及一第二接头43,该第一容水箱体41具有一第一容水空间411,该第一接头、第二接头42、43与该第一容水箱体41连通,该第一接头、第二接头42、43分别连接前述第一入口111及该第二出口116,所述水冷排4主要作为冷却工作液体2使用,所述工作液体2由该导流本体11的第二出口116排出后,由该水冷排4与该第二出口116连接的第二接头43进入该水冷排4的的第一容水箱体41的第一容水空间411,并通过该水冷排4对工作液体2冷却后由该第一接头42排出该第一容水空间411,并通过与第一接头42连接的导流本体11的第一入口111进入该导流本体11再次循环。

请参阅图7,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三实施例差异在于本实施例设置复数水冷排4,所述的这些水冷排4迭层设置,并于所述的这些水冷排4上、下及两水冷排4之间设有一散热鳍片组5,所述的这些水冷排4内部的第一容水空间411相互连通,两水冷排4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42、43分别与该第一入口111及该第二出口116以及该第二入口119及该第三出口118相连通,所述水冷排4主要作为冷却工作液体2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水冷排4是复数(图中未示)或以上的数量并不在此限定范围。

请参阅图8,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所述水冷模块1的泵浦组12设置复数第一泵浦121及复数第二泵浦122,所述的这些第一泵浦121迭层设置,所述的这些第二泵浦122迭层设置,并所述的这些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入、出水口1211、1212及所述的这些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入出水口1221、122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导流本体11配置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所述的这些第一泵浦121间是并联设置,所述的这些第二泵浦122间为并联设置,而所述的这些第一泵浦121与所述的这些第二泵浦122间为串联设置。

请参阅图9a、图9b、图10,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所述导流本体11串接一水冷头5,所述水冷头5具有一热交换容水空间51及一热交换板体52及一入水口53及一出水口54,该热交换容水空间51一侧呈开放状,并该热交换容水空间51与前述入水口53及该出水口54连通,该热交换板体52对应盖合该热交换容水空间51,该热交换板体52对应该热交换容水空间51的一侧具有复数散热鳍片55,该热交换板体52相反设有散热鳍片55的一侧是吸热侧551与至少一发热源(图中未示)本实施例的水冷头5与该导水本体11串接设置,所述导水本体11由该第一出、入口112、111分别与该水冷头5的入水口53及出水口54连通。

请参阅图11,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模块的第七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所述导流本体11的导流水道组113具有一第一导流水道1131及一第二导流水道1132,所述第一导流水道1131一端连接该第一入口111,另一端连接该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入水口1211及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入水口1221,所述第二导流水道1132一端连接该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出水口1212及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出水口1222,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出口112。

所述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出水口1212及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出水口1222处分别对接有一逆止阀6,当工作液体2由该第一入口111进入该导流本体11之中时,首先由与该第一入口111相连接的该第一导流水道1131引导进入该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入水口1211及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入水口1221而进入该第一泵浦121及该第二泵浦122中进行增大出水流量,其后再由该第一泵浦121的第一出水口1212及该第二泵浦122的第二出水口1222排出该第一、二泵浦121、122进入该第二导流水道1132,最后在由与该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1212、1222连接的第二导流水道1132将工作液体2由该第一出口112排出该导流本体11,本实施例主要揭示导流本体11中的导流水道组113将该第一、二泵浦121、122的配置方式设置为并联的态样并工作流体2通过本实施例的配置方式后可提升出水的水量,所述逆止阀6的设置可避免第一、二泵浦121、122其中有任一发生故障不作动时避免工作流体2逆流进入发生故障的泵浦内产生逆流的情事。

前述各实施例中的所述的这些泵浦无论是串联方式设置或为并联方式设置都可按照前述各实施例所配置的方式进行串联或并联扩充,并不限定前述各实施例所揭示的泵浦组数,也可为复数串联搭配设置或复数并联方式设置或复数串联并联搭配设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改善现有水冷模块选用橡皮管或金属管氧化及焊接的缺失延长使用寿命,另外也可缩小水冷模块整体的体积更易设置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