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PCB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343发布日期:2018-10-13 01:0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PCB板。



背景技术: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部分PCB板直角加工尖锐,在检测和包装过程中容易造成擦花和刮伤,从而对PCB板质量造成影响,而且由于电子元件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是现有的PCB板散热效果不好。因此,发明一种新型PCB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PCB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PCB板,包括PCB板主体,所述PCB板主体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凹槽和电子元件,所述凹槽一侧延伸至PCB板主体内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底端与凹槽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凹槽两侧均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一端贯穿凹槽一侧壁,且延伸至PCB板主体外壁一侧,所述PCB板主体四角设置有防擦边。

优选的,所述防擦边一侧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一端延伸至PCB板主体内腔。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呈鱼鳞形设置,所述散热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片呈直线均匀分布于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高度不大于凹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防擦边设置成半径为0.5mm的圆角,且防擦边与PCB板主体呈一体化设置。

优选的,所述垫圈由弹性橡胶构成,所述垫圈设置于PCB板主体外壁一端长度设置为0.05mm~0.1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鱼鳞形设置的散热片,有利于提高与PCB板主体间接的接触面积,而且利用散热片较大面积的设置,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对PCB板主体散热的效果,通过半径为0.5mm圆角设置的防擦边,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对PCB板主体产生擦花和刮伤的影响,通过弹性橡胶构成的垫圈,会减缓PCB板主体与外接设备之间相互产生的震动,提高了PCB板主体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本实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PCB板主体、2凹槽、3电子元件、4散热片、5通风口、6防擦边、7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PCB板,包括PCB板主体1,所述PCB板主体1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凹槽2和电子元件3,所述凹槽2一侧延伸至PCB板主体1内腔,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散热片4,所述散热片4底端与凹槽2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凹槽2两侧均设置有通风口5,有利于凹槽2内与外界空气相互流通,从而使散热片4上的热量得到挥发,所述通风口5一端贯穿凹槽2一侧壁,且延伸至PCB板主体1外壁一侧,所述PCB板主体1四角设置有防擦边6,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对PCB板主体1产生擦花和刮伤的影响。

所述防擦边6一侧设置有垫圈7,所述垫圈7一端延伸至PCB板主体1内腔,从而使PCB板主体1更加稳固,所述散热片4呈鱼鳞形设置,所述散热片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片4呈直线均匀分布于凹槽2内,有利于增大与PCB板主体1间接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量吸收效果,所述散热片4的高度不大于凹槽2的深度,避免了安装时,过高的散热片4会对安装产生影响,所述防擦边6设置成半径为0.5mm的圆角,且防擦边6与PCB板主体1呈一体化设置,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对PCB板主体1产生擦花和刮伤的影响,所述垫圈7由弹性橡胶构成,所述垫圈7设置于PCB板主体1外壁一端长度设置为0.05mm~0.1mm,利用垫圈7由于弹性的作用会向内压缩,避免了过长的垫圈7会使安装缝增大,使PCB板主体1在与外接设备固定时,弹性橡胶构成的垫圈7会减缓PCB板主体1与外接设备之间相互产生的震动,从而提高PCB板主体1的稳定性。

本实用工作原理:通过鱼鳞形设置的散热片4,有利于提高与PCB板主体1间接的接触面积,而且利用散热片4较大面积的设置,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对PCB板主体1散热的效果,通过半径为0.5mm圆角设置的防擦边6,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对PCB板主体1产生擦花和刮伤的影响,通过弹性橡胶构成的垫圈7,会减缓PCB板主体1与外接设备之间相互产生的震动,提高了PCB板主体1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本实用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