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供电装置与微波烹饪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3561发布日期:2019-01-02 22:4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供电装置与微波烹饪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供电装置与微波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变频器正逐步成为微波炉产品升级换代的新的供电转换设备,而组成变频器的电子元件对温度较为敏感,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子元件的工作可靠性降低并影响电子元件的寿命。为了维持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及保证其使用寿命,如何解决电子元件的散热为了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供电装置与微波烹饪电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用于供电装置,所述散热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面;和与所述本体连接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基板与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所述基板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散热鳍片相互间隔且自所述基板向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纵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器的散热鳍片的延伸方向设置为纵向,利用发散的热气向上传导并产生气流的原理,可以将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迅速的传导到散热器的上层空气中,然后可通过风扇将空气吹散并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在将产生热量大的电子元件设置至散热器上时,能够较快的将散热器所吸收的能量散发出去,从而将元件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更多的,无需增加散热鳍片的数量以增大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或者增大本体的体积以增加吸热,在有着较高的散热降温效率的同时可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多个第二散热鳍片,所述多个第二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安装面相背的一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延伸方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散热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相背两侧,所述安装面连接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散热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和所述安装面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子元件的容置空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包括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相对的散热表面,所述散热表面为非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装置包括电路板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可较好的为供电装置散热降温,以保证供电装置内电子元件的温度和使用寿命,进而确保供电装置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并且可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面的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和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组件和变压器,所述电子元件组件与所述安装面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电子元件组件位于所述变压器与所述安装面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元件组件包括依所述第一风道气流方向排列的第三电子元件和第四电子元件,所述第三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相对间隔,所述第四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相对间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子元件和所述第四电子元件均呈长条状,所述第三电子元件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安装面倾斜,所述第四电子元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安装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组件的上方,所述电子元件组件和所述基板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的部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侧与次级侧,所述初级侧和所述次级侧与所述电路板分别形成第二风道与第三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三风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烹饪电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散热器与所述供电装置;和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的微波产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可适用于微波烹饪电器,提升微波烹饪电器的标准化、降低微波烹饪电器的成本和运行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波烹饪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波烹饪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供电装置10,电路板11,散热器12,本体121,安装面1212,散热部123,基板1232,第一散热鳍片1234,第一散热表面123a,第二散热鳍片124,第二散热表面1242,安装部125,容纳空间126,电子元件组件13,第三电子元件132,第四电子元件134,第五电子元件136,变压器14,初级侧141,次级侧142,绕线管143,第二风道144,第二进风口1442,第三风道145,第三进风口1452,第一电子元件15,第二电子元件16,第一风道17,第一子风道172,第一进风口176,第六电子元件18,第一二极管19,第二二极管19a,微波产生器20,腔体30,风扇50,托盘60,微波烹饪电器100,第三电子元件与安装面的相对倾斜角度α,电子元件组件在电路板上的正投影B,第二散热鳍片在电路板上的正投影A,A与B的重合部分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器12,用于供电装置10,散热器12包括本体121与本体121连接的散热部123。本体121包括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面1212。散热部123包括基板1232与设置在基板1232上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234,基板1232与本体121连接,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234相互间隔且自基板1232向远离本体121的方向纵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器12的散热鳍片的延伸方向设置为纵向,利用发散的热气向上传导并产生气流的原理,可以将散热器12所吸收的热量迅速的传导到散热器12的上层空气中,然后可通过风扇50将空气吹散并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在将产生热量大的电子元件设置至散热器12上时,能够较快的将散热器12所吸收的能量散发出去,从而将元件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更多的,无需增加散热鳍片的数量以增大散热器12的散热面积或者增大本体121的体积以增加吸热,在有着较高的散热降温效率的同时可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在一例子中,本体121的厚度为3-4mm。较佳地,散热器12可由铝、铜、合金等散热性能较佳的金属制成。此厚度范围的本体121可以较好的吸收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储存至本体121内,然后通过向外延伸的第一散热鳍片1234将热量发散出去从而为发热的电子元件散热降温,有着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也相对节省散热器的材料。

优选地,散热器12采用铝制成。铝材质较轻,具备较好的导热和散热特性,易于获得,价格低廉,有着较好的延展性,易于制成预制的外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上述提到的铝材料仅为示例性,不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限制,例如散热器12还可采用铜、合金等其它散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散热器12可制作成一体结构,一体成型工艺成熟,实施方式简易,可使散热器12具备较好的整体性,并降低生产难度和成本。或散热器12的各部件分体制造后,再连接在一起形成散热器1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234之间的距离为3-4mm,第一散热鳍片1234的长度可为20-25mm。

如此,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234之间的距离合适,当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234在传导并散发热量时不易互相影响干扰,比如因距离较近散发出的热量被临近的第一散热鳍片1234吸收而影响散热,或距离较远而增大了散热器12的整体体积,上述数值范围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和较高的散热效率,并且适中的距离可形成较为规则与集成化的散热器12,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器12包括多个第二散热鳍片124,多个第二散热鳍片124设置在本体121与安装面1212相背的一侧。

通过将第一散热鳍片1234与第二散热鳍片124结合设置于散热器12内,增加了散热器12的散热面积,并且第一散热鳍片1234将热量传导散发至散热器12的纵向,第二散热鳍片124将热量传导散发至散热器12的另一方向,使热量分为两部分合理有序的散发出去,具备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好的散热效果。更多的,第一散热鳍片1234与第二散热鳍片124为片状,如此可对应预设的电子元件形成较长的散热通道,当然,第一散热鳍1234片与第二散热鳍片124的形状不限于片状,可在实际实施中具体选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24之间的距离为4-5mm,第二散热鳍片124长度为10-15mm。

如此,多个第二散热鳍片124之间的距离合适,当多个第二散热鳍片124在传导并散发热量时不易互相影响干扰,比如因距离较近散发出的热量被临近的第二散热鳍片124吸收而影响散热,或距离较远而增大了散热器12的整体体积,上述数值范围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和较高的散热效率,并且适中的距离可形成较为规则与集成化的散热器12,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鳍片12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散热鳍片1234延伸方向。

如此可形成较为规整与集成化的散热器12,提高供电装置10的空间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整体微波烹饪电器100的体积和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第一散热鳍片1234将热量传导散发至散热器12的纵向,第二散热鳍片124将热量传导散发至散热器12的横向,以对安装在安装面1212上的电子元件进行不同方位的散热,并且该两个方位也适用于家用电器预留给散热器12的风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器12包括安装部125,安装部125和散热部123分别设置在本体121的相背两侧,安装面1212连接安装部125和散热部123。

更多的,安装部125的横截面大致呈L形,安装部125的长边部分与电路板11固定连接,安装部125的短边部分与本体121连接,安装部125的长边部分可设置通孔(图未示),使用紧固件(图未示)穿设通孔将散热器12固定设置于电路板11上,如此安装部125与电路板1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两者之间具备更高的紧密性和连接的稳定性,紧固件与通孔的设置实施方式简单,通用性好,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且具备较高的连接稳定性,可以降低生产难度和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板1232和安装面1212形成有用于容置电子元件的容置空间126。

将电子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126内可提高散热器12的空间利用率和提高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并且电子元件与散热器12的位置关系简单,电子元件也不会影响散热器12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运行。

具体地,当散热器12应用于家用电器的供电装置10时,容置空间126可与供电装置10的其它空间形成供电子元件散热用的风道,进而提高了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鳍片1234包括与相邻的第一散热鳍片1234相对的第一散热表面123a,第一散热表面123a为非平面。进一步地,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鳍片124包括与相邻的第二散热鳍片124相对的第二散热表面1242,第二散热表面1242为非平面。

如此,非平面的第一散热表面123a与第二散热表面1242提高了第一散热鳍片1234与第二散热鳍片124的散热表面积,可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第一散热表面123a与第二散热表面1242可以为波浪面、球面、非球面、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表面等等,在具体实施中具体选择即可。

请参阅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包括电路板11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器12,散热器12设置在电路板11上。具体地,将散热器12设置于电路板11上,如此两者的距离较近,能够将电路板11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散出,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电路板11产生的热量对其他电子元件的影响。可通过螺丝锁固方式将散热器12固定设置于电路板11上,如此设置方式简易,便于拆卸组装,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也可用散热性能相对小的散热器12就能满足元件的温升要求,这样可以降低散热器12材料的成本;也只需相对较小的风量就可以满足电子元件的温升要求,因此可以适当地降低给供电装置10吹风的风扇转速,从而减小风扇噪音;也无需另外增加导风罩(图未示)来形成风道,则省去了塑料导风罩的材料成本,同时无需给不同平台制作不同的导风罩,则可提升产品标准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0包括第一电子元件15、第二电子元件16、电子元件组件13与变压器14。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设置于安装面1212上,电子元件组件13与变压器14设置在电路板11上,电子元件组件13与安装面1212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风道17,第一电子元件15和第二电子元件16中的至少一个位于第一风道17,电子元件组件13位于变压器14与安装面1212之间。

上述供电装置10,通过合理的布局,利用电子元件组件13和散热器12自身形成特定的风道,在有限的风量情况下集中给产生热量大的第一电子元件15和第二电子元件16中的至少一个散热,最终使元件的温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装置10可以为变频器或电子变压器等可应用于微波烹饪电器100中的供电装置1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地,变压器14为升压变压器,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中的至少一个位于第一风道17可以理解为,第一电子元件15位于第一风道17内或第二电子元件16位于第一风道17内,或第一电子元件15和第二电子元件16均位于第一风道17内。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都位于第一风道17内,如此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都可获得较好的散热降温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元件15包括开关管,第二电子元件16包括整流桥。

在一个例子中,开关管可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具备高输入阻抗和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比较适合应用于供电装置10中。整流桥在供电装置10中起整流作用,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等特点。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作为广泛应用于供电装置10的电子元件,相对于其他电子元件来说较容易发热,因而将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设置于散热器12的安装面1212上,可利用风扇产生的风量在第一风道17内集中为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散热降温,如此合理的使用了供电装置10内的空间,确保了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元件组件13包括沿第一风道17气流方向排列的第三电子元件132和第四电子元件134,第三电子元件132与第一电子元件15相对间隔,第四电子元件134与第二电子元件16相对间隔。

可以理解,第一风道17气流方向即风吹的方向,第三电子元件132与第四电子元件134沿风向设置,第一电子元件15和第二电子元件16也沿风向设置,可通过风的流动将第三电子元件132、第四电子元件134、第一电子元件15和第二电子元件16的热量带走,具备较好的降温散热效果,且第三电子元件132与第一电子元件15相对间隔,第四电子元件134与第二电子元件16相对间隔可形成较为规整第一风道17,使气流较为集中,增强了降温散热效果。当第一电子元件15包括IGBT,和第二电子元件16包括整流桥时,第一电子元件15沿风向设置在第二电子元件16之前,使得风可首先给第一电子元件15散热,保证了第一电子元件15的散热需求。在一些例子中,第三电子元件132包括谐振电容,第四电子元件134包括滤波电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电子元件132和第四电子元件134均呈长条状,第三电子元件132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安装面1212倾斜,第四电子元件13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安装面1212。

更多的,第三电子元件132与第四电子元件134均呈长方形体,其中长方形体的长面朝向第一电子元件15与第二电子元件16,长方形体具有规则的外形和较平整与较长的平面,如此可较好的导向和通过气流。第三电子元件132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安装面1212倾斜,但值得注意是,倾斜并不包括第三电子元件132与安装面1212垂直的情况,更多的,第三电子元件132与安装面1212的相对倾斜角度α为30°-45°,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增大了第一风道17的入风角度,可以传导更多的风量,然后通过第四电子元件134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压缩集中气流,提高散热降温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道17包括连通的第一子风道172和第二子风道(图未示),第一子风道172由第三电子元件132和安装面1212形成,第二子风道由第四电子元件134和安装面1212形成,相对于第二子风道,第一子风道172更靠近供电装置10的进风侧,第一子风道172沿风道气流方向呈渐缩的结构。

第一风道17分为第一子风道172与第二子风道,并且分别由对应的第三电子元件132元件、第四电子元件134与安装面1212形成,如此对应的结构简单,组装实施难度较低,并使得第一风道17的组成结构更为灵活多变,在应对不同的供电装置10的内部构造时,具备更多的可变形态和导风角度,第一子风道172沿风道气流方向呈渐缩的结构,如此进风侧即(即气流进入的一侧)的角度更大,可导入更多的风量,在进入第一子风道172的末端时,则可压缩和集中气流,增强了气流的强度和速度,提高了降温散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电子元件132和第四电子元件134与安装面1212的距离为8-15mm。

可以理解,第三电子元件132和第四电子元件134与安装面1212的距离可以为8mm,15mm或8-15mm之间的任意数值。如此,既确保了供电装置10内部结构的紧凑性,也保证了第一风道17的导风面积从而确保导风量,具备较好的降温散热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元件组件13包括第五电子元件136,第五电子元件136至少部分地与安装面1212相对间隔设置,第四电子元件134位于第三电子元件132和第五电子元件136之间。

第五电子元件136至少部分地与安装面1212相对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五电子元件136可部分或全部与安装面1212相对间隔,可以理解,第五电子元件136与安装面1212之间也形成有部分的第一风道17,既可受到气流的降温效果,也可形成较为规整有序的电子元件组件13,第三电子元件132、第四电子元件134与第五电子元件136按第一风道17入风口依次排列,如此将更易于发热的电子元件设置于风量较强的位置,能够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五电子元件136包括差模电感。

差模电感具备坚固、低成本、频率特性优良、有着良好的衰减特性、低漏磁等优点,可以良好的适用于供电装置10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五电子元件136与第四电子元件134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

如此,可确保所形成的第一风道17的规则平整,提高供电装置10的空间利用率,减少组成元件的材料浪费,并降低气流在通过第五电子元件136与第四电子元件134时的损耗和逸散,保证气流的强度以保证降温散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板1232至少部分地位于电子元件组件13的上方,电子元件组件13在电路板11上的正投影B和基板1232在电路板11上的正投影A存在重合的部分C。

如此,基板1232和电子元件组件13可使第一风道17形成较为封闭的风道,减少了风量损失,提升了第一电子元件15和第二电子元件16的散热效果。电子元件组件13与基板1232在电路板11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的部分C,即在平行于电路板11的方向上,基板1232可遮挡覆盖部分电子元件组件13于基板1232之下,如此基板1232可限制气流的流动于第一风道17内,形成较为严密的第一风道17结构,以增强气流的强度,最终提高降温散热效果。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基板1232覆盖部分第三电子元件132和部分第四电子元件134于基板1232之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0包括设置在电路板11的第六电子元件18,第一风道17包括第一进风口176,第六电子元件18位于第一进风口176。

第六电子元件18包括合金电阻,合金电阻是一种采用合金为电流介质的电阻,具有低阻值,高精密,低温度系数,耐冲击电流,大功率等特点。供电装置10中,第六电子元件18主要用于取样电流,用于反馈电路中变化的电流,以便进一步地控制或影响电流的变化,如果第六电子元件18的温度太高则会影响供电装置10的输出功率稳定性,因而将第六电子元件18设置于第一风道17的第一进风口176,有效的为第六电子元件18散热降温,以控制保持供电装置10的工作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变压器14包括初级侧141与次级侧142,初级侧141和次级侧142与电路板11分别形成第二风道144与第三风道145,第二风道144位于第一风道17与第三风道145之间。

具体的,变压器14还包括绕线管143,初级侧141与次级侧142位于绕线管143上,将变压器14设置于电路板11后,绕线管143接近电路板11的一侧距离可以为20mm,25mm或20-25mm之间的任意数值。如此,当绕线管143绕制完铜线后,铜线接近电路板11的一侧与电路板11之间空余距离可以为10mm,15mm或10-15mm之间的任意数值,通过预留下的空间,并借助于变压器14自身的结构形成第二风道144与第三风道145,第二风道144与第三风道145可为初级侧141与次级侧142上所绕制的铜线散热降温,如此形成供电装置10的三风道结构,以提高供电装置10整体的散热降温效果。上述提到的距离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示例,具备较高的组装实施效果和散热降温效率,不做具体限制,可在具体实施中具体选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0包括设置在电路板11的第一二极管19与第二二极管19a,第二风道144形成有第二进风口1442,第三风道145形成有第三进风口1452,第一二极管19位于第二进风口1442,第二二极管19a位于第三进风口1452。

第一二极管19与第二二极管19a对应第二进风口1442与第三进风口1452设置,可起到对应有效的降温效果,并有着明确的位置关系,简化了供电装置10的内部构造,有着较好的空间布局,提升了供电装置10的空间利用率,有助于供电装置10的集成化与小型化,进一步实现微波烹饪电器100的集成化与小型化,减少材料的浪费,节约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极管19与第二二极管19a为高压二极管,第一二极管19与第二二极管19a的管体与电路板11的距离为10mm-15mm。

更多的,上述提到的距离可以为10mm,15mm或10-15mm之间的任意数值,具体由绕线管143绕制铜线后的距离决定,如此有助于为第一二极管19与第二二极管19a主要发热部分的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散热的效果。

请参阅图5-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微波烹饪电器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和与供电装置10连接的微波产生器20。

微波烹饪电器100通过将散热器12的散热鳍片的延伸方向设置为纵向,利用发散的热气向上传导并产生气流的原理,可以将散热器12所吸收的热量迅速的传导到散热器12的上层空气中,然后可通过风扇50将空气吹散并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在将产生热量大的电子元件设置至散热器12上时,能够较快的将散热器12所吸收的能量散发出去,从而将元件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更多的,无需增加散热鳍片的数量以增大散热器12的散热面积或者增大本体121的体积以增加吸热,在有着较高的散热降温效率的同时可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集成化与小型化的供电装置10可减小电路板11的尺寸和散热器12材料的使用,可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微波烹饪装置100还包括腔体30,门体(图未示)与风扇50。腔体30内设有托盘60,托盘60用于放置待加热的食物,门体转动地设置于腔体30的前方,用于打开或关闭腔体30的开口,微波产生器20与供电装置10安装在腔体30的外侧并设置于风扇50的吹风方向。在微波烹饪电器100工作时,供电装置10向微波产生器20提供工作电流,微波产生器20产生用于加热腔体30内食物的微波能量。同时,风扇50可吸收来自外界的空气,并形成气流,气流可穿过风道在供电装置10内传导,并对供电装置10进行降温散热,在冷却供电装置10后,气流可再从供电装置10内排出至微波烹饪电器100外。

通过散热效率较高的散热器100对电子元件有效的降温减小了散热风扇50的负荷,降低噪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