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9283发布日期:2019-04-13 01:0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通信等多个技术领域中,电力通信装置的机箱结构一般包括上盖板、底壳、前面板和后面板,底壳和后面板是一个整体,前面板是单独一个整体,不同客户对输出端口的需求不同,所以需要设计很多类型的底壳,零件成本较高。另外,过去产品的外壳(上盖板和底壳)材料一般都是采用冷轧钢板的加工方式,内外都需要进行喷涂处理,因此上盖板和底壳之间以及外壳与线路板之间处于非导电状态,对外界的干扰起不了屏蔽的作用,整机的电磁兼容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展性好、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的电力通信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力通信装置,包括外壳、前铝面板和后铝面板,所述外壳、前铝面板和后铝面板围成封闭的安装空间,所述外壳由外部单面喷涂处理的电解板制成。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上盖板。

其中,所述电力通信装置内部设有主PCB板,所述主PCB板上设有LED灯,所述前铝面板和主PCB板之间还设有导光柱,所述导光柱与LED灯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前铝面板和后铝面板为导电氧化处理过的铝面板。

其中,所述外壳的侧面还设有固定挂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电力通信装置可以应用到电力、通信等多个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前铝面板和后铝面板,所述外壳、前铝面板和后铝面板围成封闭的安装空间,为内部电气插件保证良好的空间,将后铝面板设计为活动面板,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输出端口的需求,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系列产品,降低零件成本,前铝面板可以增加电力通信装置整机的美观度;另外,所述外壳由外部单面喷涂处理的电解板制成,内部具有导电性,可以增加外壳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内部线路板之间导电性能,提高整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高产品工作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力通信装置实施例去掉上盖板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力通信装置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11、底壳;111、滑槽;12、上盖板;121、折边;2、前铝面板;3、后铝面板;31、折边;4、主PCB板;41、LED灯;5、导光柱;6、固定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力通信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前铝面板2和后铝面板3,所述外壳1、前铝面板2和后铝面板3围成封闭的安装空间,所述外壳1由外部单面喷涂处理的电解板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具体包括底壳11和上盖板12。

由于电力通信装置的常规安装方式是机架式安装,因此本申请电力通信终端的箱体设计成标准的19”1U机箱结构。

所述电力通信装置可以应用到电力、通信等多个技术领域,包括外壳1、前铝面板2和后铝面板3,所述外壳1、前铝面板2和后铝面板3围成封闭的安装空间,为内部电气插件保证良好的空间,将后铝面板3设计为活动面板,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输出端口的需求,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系列产品,降低零件成本,前铝面板2可以增加电力通信装置整机的美观度;另外,所述外壳1由外部单面喷涂处理的电解板制成,内部具有导电性,可以增加外壳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内部线路板之间导电性能,提高整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高产品工作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力通信装置内部设有主PCB板4,所述主PCB板4上设有LED灯41,所述前铝面板2和主PCB板4之间还设有导光柱5,所述导光柱5与LED灯41一一对应,导光柱5可以大大提高电力通信装置抗静电的等级,提高产品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铝面板2和后铝面板3为导电氧化处理过的铝面板,增强整个产品的抗干扰能力。铝件进行化学导电氧化后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和导电性,在电子设备上,铝材零部件化学导电氧化后可以防止电磁信号的干扰。化学导电氧化从色泽上分,有银白色导电氧化和彩色导电氧化,后者又可分为土黄色、彩虹色和金黄色导电氧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侧面还设有固定挂耳6。固定挂耳6用于将电力通信装置锁紧在机柜面板上。

所述底壳11的侧壁上设有滑槽111,上盖板12两侧面设有向下的折边121,所述后铝面板3下端向内也设有折边31,所述上盖板12的折边121沿滑槽111移动,后铝面板3下端的折边31伸入底壳11内部,然后通过螺钉将底壳11和上盖板12固定,后铝面板3和底壳11固定,预装配容易,后面螺钉固定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