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红外管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0446发布日期:2019-02-12 21:2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医用红外管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红外管发射器。



背景技术: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所用的治疗加热器,是根据人体必须的几十种元素,通过科学配方涂制而成。治疗加热器受热产生出的各种元素的振荡信号,随红外线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应元素产生共振,使元素所在的原子团、分子团的活性得以大幅度提高,激活体内各种酶的活性,增强对缺乏元素的吸收,调整体内元素的相对平衡,抑制体内自由基的增多、修复微循环通道等,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现有的治疗加热器加热方式是采用红外线加热管对治疗加热器进行加热,治疗加热器多为圆形板,红外线加热管在治疗加热器上以治疗加热器的中心为圆心呈螺旋状向外扩设置;启动红外线加热管时,红外线加热管发热对治疗加热器进行加热,激发治疗加热器发出震荡信号从而对人体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螺旋状的红外线加热管在治疗加热器的中心处较为密集,使得治疗加热器的中心处受热较为集中,局部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治疗加热器损坏,而治疗加热器的边缘处受热较为分散,出现局部温度又过低的现象,整个治疗加热器的有效加热位置为治疗加热器的中心处与边缘处之间,产生治疗加热器有效加热面积及有效加热温度均匀度均不达标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可使有效加热温度均匀,也可增加有效加热面积,且不易损坏,治疗效果好的一种医用红外管发射器。

本方案中医用红外管发射器,包括防护罩,防护罩内安装有加热管,加热管为“S”型红外线加热管,防护罩内安装有加热管支架,“S”型红外线加热管固定在加热管支架上,防护罩内填充有保温棉。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为:防护罩起到支撑整个医用红外管发射器的作用,加热管用于产生热量并对人体进行治疗,将加热管设置成“S”型红外线加热管,“S”型红外线加热管上、中、下三条边依次排布,通过“S”型红外线加热管两条边之间的连接进行过渡,整个“S”型红外线加热管的热量互补,使得加热管各处的加热温度均更能保持一致,保证各处的有效加热温度更加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每组加热单元内,设置“S”型红外线加热管,可使防护罩内各处的有效加热温度更加均匀,保证有效加热温度的均匀度达标,也不仅可避免热量集中在中心,防止医用红外管发射器损坏,而且还可增大有效加热面积,提高治疗效果。

进一步,“S”型红外线加热管包括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呈中心对称地交错设置。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的四条侧边依次排布,通过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连接进行过渡,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的热量互补,使得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各处的加热温度均更能保持一致,保证各处的有效加热温度更加均匀。

进一步,保温棉为硅酸铝纤维保温棉。硅酸铝纤维保温棉具有优良的绝热特性,可减少热量散热,降低能量消耗;硅酸铝纤维保温棉耐酸、碱腐蚀性好,可保证保温棉的使用时间,降低成本。

进一步,防护罩罩壁内开有隔热腔,防护罩内安装有第一膨胀块和气囊,第一膨胀块和气囊相抵,第一膨胀块远离气囊的一侧与“S”型红外线加热管相抵,气囊与隔热腔之间连通有通气管。在需要加热治疗时,启动“S”型红外线加热管,“S”型红外线加热管的温度逐渐升高,第一膨胀块的体积逐渐增大,第一膨胀块不断挤压气囊,气囊的体积逐渐减小,气囊内的气体将会进入到隔热腔内,隔热腔内的气体密度提升,从而可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降低能量消耗,更加节能;当不需要使用“S”型红外线加热管时,关闭“S”型红外线加热管,“S”型红外线加热管的温度逐渐降低,第一膨胀块的体积逐渐减小,隔热腔内的气体将会重新回流到气囊内,隔热腔内的气体密度降低,加快了热量的散失,从而使得“S”型红外线加热管的温度降的更快,并可防止烫伤操作人员。

进一步,通气管上安装有向隔热腔通气的单向阀,防护罩内固定有连通管,连通管与隔热腔连通,连通管上安装有程控阀,连通管内转动连接有涡轮,连通管外壁上转动连接有风扇叶片,风扇叶片与涡轮同轴相连,防护罩内开有通风孔,防护罩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启闭通风孔的封板,封板与防护罩罩壁之间连接有弹簧,“S”型红外线加热管与封板之间相抵有第二膨胀块。关闭“S”型红外线加热管后,“S”型红外线加热管的温度逐渐降低,第一膨胀块和第二膨胀块逐渐复位到初始位置,弹簧将会推动封板将通气孔开启,然后启动程控阀,隔热腔与气囊通过连通管连通,隔热腔内的气体通过连通管流入到气囊内,连通管内流动的气体将驱动涡轮转动,涡轮将带动风扇叶片转动,风扇叶片周围的空气将会流动起来,并在“S”型红外线加热管上流动,气体将带走“S”型红外线加热管上的热量从通气孔流出,进一步加快热量散热,进一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第一膨胀块与气囊的相抵处固定有挤压板,挤压板与气囊相抵,防护罩内固定有用于启闭程控阀的按钮,挤压板与按钮相抵。当第一膨胀块复位到初始位置时,挤压板将触碰按钮,程控阀将会启动,使得隔热腔内的气体重新流入到气囊内,从而方便了对程控阀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医用红外管发射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医用红外管发射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医用红外管发射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S形红外线加热管1、防护罩2、加热管支架3、硅酸铝纤维保温棉4、第一膨胀块5、气囊6、连通管7、风扇叶片8、程控阀9、按钮10、第二膨胀体11、封板12、弹簧13、通气孔14、单向阀15、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所示:医用红外管发射器,包括防护罩2,防护罩2内安装有加热管,加热管为S形红外线加热管1,防护罩2内安装有加热管支架3,S形红外线加热管1卡接在加热管支架3上,防护罩2内填充有保温棉。

操作时,将折弯好的S形红外线加热管1卡入到加热管支架3内,将S形红外线加热管1使用通电线连通,最后再填充上硅酸铝纤维保温棉4;需要治疗时,对S形红外线加热管1通电,开始对病人进行治疗。

实施例二基本如附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加热管为“S”型红外线加热管,“S”型红外线加热管包括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呈中心对称地交错设置。

操作时,将制作好的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卡入到加热管支架3内,将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使用通电线进行串联,最后再填充上硅酸铝纤维保温棉4;需要治疗时,对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进行通电,开始对病人进行治疗。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防护罩2罩壁内开有隔热腔,防护罩2内安装有第一膨胀块5和气囊6,第一膨胀块5和气囊6相抵,第一膨胀块5右侧与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相抵,气囊6与隔热腔之间连通有通气管,通气管上安装有向隔热腔通气的单向阀15,防护罩2内焊接有连通管7,连通管7与隔热腔连通,连通管7上安装有程控阀9,连通管7内转动连接有涡轮,连通管7外壁上转动连接有风扇叶片8,风扇叶片8与涡轮同轴相连,防护罩2内开有通风孔,防护罩2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启闭通风孔的封板12,封板12与防护罩2罩壁之间连接有弹簧13,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与封板12之间相抵有第二膨胀块,第一膨胀块5与气囊6的相抵处通过螺栓固定有挤压板,挤压板与气囊6相抵,防护罩2内安装有用于启闭程控阀9的按钮10,挤压板与按钮10相抵。

在需要加热治疗时,对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通电,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的温度逐渐升高,第一膨胀块5的体积逐渐增大,第一膨胀块5不断挤压气囊6,气囊6的体积逐渐减小,气囊6内的气体将会进入到隔热腔内,隔热腔内的气体密度提升,从而可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同时第二膨胀体11的体积也逐渐增大,第二膨胀体11将推动封板12向右滑动,封板12将把通气孔14封闭。

当不需要使用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时,对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断电,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的温度逐渐降低,第一膨胀块5和第二膨胀块的体积逐渐减小复位,弹簧13将推动封板12复位,封板12将把通气孔14开启,挤压板也将随着第一膨胀块5逐渐复位,挤压板将触碰按钮10,程控阀9将会开启,隔热腔与气囊6通过连通管7连通,隔热腔内的气体通过连通管7流入到气囊6内,连通管7内流动的气体将驱动涡轮转动,涡轮将带动风扇叶片8转动,风扇叶片8周围的空气将会流动起来,并在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上流动,气体将带走第一U形红外线加热管16和第二U形红外线加热管17上的热量从通气孔14流出,进一步加快热量散热,防止操作人员烫伤。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