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物处理容器的发热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7160发布日期:2019-05-31 21:54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物处理容器的发热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食物处理容器的发热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对食物进行加工时,加热是常见的工序之一。食物处理器中用于盛装食物的通常是容器,如何有效的对容器进行加热,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有技术因结构设置上的不合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296020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搅面机的发热结构,包括有容器以及容器座,其中,所述的容器座内设有与容器底面钎焊为一体的发热盘,发热盘下端设有发热管,发热管通过导电轴与搅拌机的容器固定座内的接线盘电连接。上述现有技术将发热盘钎焊于容器底部,存在如下不足和缺陷:1.发热板与容器底部之间不可避免有一定间隙,导致传热不充分;2.发热板与容器之间可能存在焊瘤,即便后期加工去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热效率的问题;4.发热板与容器通过焊接连接后易产生变形,导致产品不良率较高。

可见,现有技术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食物处理容器的发热板安装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更主要的是热传导效果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物处理容器的发热板安装结构,包括容器以及发热板,所述发热板上设有发热管,所述容器和发热板之间通过固定装置夹设有导热片。本实用新型用导热片夹紧设置于容器和发热板之间,一改传统的容器和发热板直接焊接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热不均匀,传热不充分等不足,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导热片为石墨导热片。所述石墨导热片有良好的纵向横向双向快速均匀导热性能,本实用新型优选石墨导热片,可以进一步提高传导热效果,且石墨导热片具有良好的贴合性,其两侧均可与容器和发热板形成良好的贴合,避免产生间隙而影响导热效果。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垂直于容器底端面设置的螺杆,所述导热片和发热板均设有可供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杆穿过导热片和发热板后与螺母固定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常见的螺杆和螺母的配合,实现容器、导热片以及发热板的有效安装,结构极为简单,制作成本低,且固定效果好,更利于安装拆卸。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螺母与发热板之间夹设有防松介子。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发热管与电源开关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食物处理容器的发热板安装结构,在所述容器和发热板之间通过固定装置夹设有导热片,一改传统的容器和发热板直接焊接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热不均匀,传热不充分等不足,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器;2、发热板;3、螺杆;4、导热片;5、通孔;6、发热管;7、防松介子;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物处理容器的发热板安装结构,包括容器1以及发热板2,所述发热板2上设有发热管6,上述两结构与现有技术并无本质差异,此处不做重复描述。

所述容器1和发热板2之间通过固定装置夹设有导热片4。本实用新型用导热片4夹紧设置于容器1和发热板2之间,一改传统的容器和发热板直接焊接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热不均匀,传热不充分等不足,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

所述导热片4为石墨导热片。所述石墨导热片有良好的纵向横向双向快速均匀导热性能,本实用新型优选石墨导热片,可以进一步提高传导热效果,且石墨导热片具有良好的贴合性,其两侧均可与容器和发热板形成良好的贴合,避免产生间隙而影响导热效果。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垂直于容器1底端面设置的螺杆3,所述导热片4和发热板2均设有可供螺杆3穿过的通孔5,所述螺杆3穿过导热片4和发热板2后与螺母8固定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常见的螺杆3和螺母8的配合,实现容器1、导热片4以及发热板2的有效安装,结构极为简单,制作成本低,且固定效果好,更利于安装拆卸,便于维护,当发热板2以及发热管6出现不良问题时,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更换,而且不损及容器1,操作简单方便。

所述螺母8与发热板2之间夹设有防松介子7。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一般而言,防松介子7均具有一定弹性,便于固紧,且不损及螺母8与发热板2,效果较佳。

所述发热管6与电源开关电连接,对于智能食物处理器而言,发热管还可以与温控装置,控制器等装置电连接,实现温度的智能控制,进一步延长发热管6以及发热板2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