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散热机构的机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5387发布日期:2019-07-10 10:3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包含散热机构的机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含散热机构的机柜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在机柜设备内设置散热机构进行散热,特别是对于其内部具有背板的机柜设备来说,其包括:柜体、设置于柜体后部的背板、在柜体内部通过连接器与背板插接的至少一个子板,由于子板的能耗较大,通过散热机构对它们进行散热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技术中,散热机构包括:设置于柜体左侧或右侧的风扇、分别设置于风扇同侧和对侧,或者设置于柜体上方和下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同侧和对侧,即,柜体左、右侧的情形,当子板沿左右方向划分为至少一列时,处于下风处的子板的散热效果较差。对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柜体上、下方的情形,风道存在转向过程,风阻较大,散热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含散热机构的机柜设备,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包含散热机构的机柜设备,包括:柜体、设置于所述柜体后部的背板、在所述柜体内部与所述背板插接的至少一个子板、以及、散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在所述柜体内设置于所述背板后方的风扇;

设置于所述柜体后部的进风口;以及,

设置于所述柜体前部的出风口;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配合构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风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扇设置有一组,至少面对所述背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扇同时还面对所述进风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扇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风扇至少面对一个所述进风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所述风扇同时还面对所述背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板的两侧与所述柜体的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作为所述进风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背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板的两侧与所述柜体的侧壁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板与所述风扇之间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成网格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柜设备为视频监控类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设备,通过将其散热机构中的风扇置于背板后方,配合由进风口和出风口构成的风道,风扇吹出的冷却风经风道由前向后吹扫,以对插接于背板上的子板进行冷却。当子板沿左右方向划分为至少一列时,不会存在风道串联的情况,即无任何子板处于下风,利于提高散热效果。由于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不存在风道转向过程,利于减小风阻,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此外,通过将风扇置于背板后方,一方面避免了占用柜体侧部空间,利于使柜体内部的背板向侧部延伸,提高该机柜设备的接口密度,另一方面,基于背板后方的空间大小更加容易调整,对风扇数量和尺寸的选择更加灵活,且利于控制风扇的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风扇模式下的机柜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风风扇模式下的机柜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柜设备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机柜设备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机柜设备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机柜设备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设备中进风口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设备中出风口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箭头分别表示风向,图1-图6中,多个相互平行的子板间隔设置,因对应于俯视图,所以仅显示其中一个。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柜体,2-背板,3-子板,

401-风扇,402-进风口,40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风道,指的是用于通风,使空气流通的通道。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散热机构的机柜设备,该机柜设备包括:柜体1、设置于柜体1后部的背板2、在柜体1内部与背板2插接的至少一个子板3、以及、散热机构。其中,该散热机构包括:在柜体1内设置于背板2后方的风扇401;设置于柜体1后部的进风口402;以及,设置于柜体1前部的出风口403。其中,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配合构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风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设备,通过将其散热机构中的风扇401置于背板2后方,配合由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构成的风道,风扇401吹出的冷却风经风道由前向后吹扫,以对插接于背板2上的子板3进行冷却。当子板3沿左右方向划分为至少一列时,不会存在风道串联的情况,即无任何子板3处于下风,利于提高散热效果。由于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不存在风道转向过程,利于减小风阻,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此外,通过将风扇401置于背板2后方,一方面避免了占用柜体1侧部空间,利于使柜体1内部的背板2向侧部延伸,提高该机柜设备的接口密度,另一方面,基于背板2后方的空间大小更加容易调整,对风扇401数量和尺寸的选择更加灵活,且利于控制风扇401的噪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子板3与背板2的前侧面插接,并可延伸至柜体1前部,与柜体1前部面板上的接口电性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前部、后部、左侧、右侧均以图1-图6所示方位为基准,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表示机柜设备内散热机构的结构,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也可以认为,将背板2设置于柜体1的前部,此时,散热机构中的风扇401可以设置于背板2的前方,出风口403设置于柜体1后部。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风扇401设置有一组,该风扇401至少面对背板2。举例来说,风扇401的数量和尺寸可以布满柜体1内部位于背板2后方的空间,以提高散热效果。每组风扇401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地,如附图1、附图2所示,该风扇401同时还面对进风口402,如此设置,风扇401吹出的冷却风能够直接由进风口402进入风道,同时带动由子板3散发的热风迅速由出风口403排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如附图3所示,风扇401设置有两组,每组风扇401至少面对一个进风口402。针对每一个进风口402,分别设置一组风扇401,以提高散热效果。其中,上述一组风扇401可以包括一个,也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

进一步地,如附图3所示,每组风扇401同时还面对背板2,如此设置,在使风道内具有流动的冷却风的同时,还可以对背板2直接吹扫,提高散热效果。

对于进风口402的设置方式来说,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1-附图5所示,可以在背板2的两侧与柜体1的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利用该间隙作为进风口402。此时,可以将背板2设置于柜体1中部。

作为另外一种示例,如附图6所示,进风口402开设于背板2上,如此设置,可以显著增加通风面积。在此基础上,可以使背板2的两侧与柜体1的侧壁接触,以扩大背板2的尺寸,进而利于在其上插接更多的子板3。

为了提高通风面积,如附图1-附图4所示,可以使背板2与风扇401之间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间隙,如此设置,来自风扇401的冷却风可以在该间隙中均匀分布,并通过背板2进行散热,同时通过进风口402进入风道,带动冷却风的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当然,不排除背板2与风扇401紧贴的情形,举例来说,如附图5所示,当针对两个进风口402,分别设置两组风扇401时,风扇401可以与进风口402紧贴,如此可提高机柜设备内部子板3所在区域的面积。

子板3所在区域,不仅仅可以设置一组或者多组子板3(例如子板3区域可以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其中放置电源等其他部件。

考虑到在实现通风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杂尘等物质进行过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均设置成网格状。举例来说,可以采用具有多个网格的板体作为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或者,也可以在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所在柜体1的板体上。举例来说,如附图8所示,可以将出风口403设置于柜体1前部的前面板上,此时在前面板上开设多个网孔,即可形成出风口403。如附图7所示,可以将进风口402设置于背板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涉及的风扇401不仅仅可以采用吹风的方式进行散热,还可以采用抽风的方式进行散热。

所涉及的子板3,可以沿横向方向与背板2垂直插接(参见附图1-6),也可以沿纵向方向与背板2垂直插接(图中未示出)。子板3可以分布于同一个子板3区域,也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子板3区域。并且,机柜设备中所涉及的其他部件,例如电源可以放置在柜体1内部子板3所在的区域,无须受限于机柜设备两侧的空间大小,简化了机柜设备的结构。

当将上述多个机柜设备放置于机房内时,一般情况下,机柜设备会沿左右方向放置,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设备中散热机构的设置方式,使风道沿前后方向,不会存在有机柜设备位于下风处的情形,避免了风道串联,多个机柜设备的散热过程相对独立,获得相同的散热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设备,可以为具有多接口的电子设备,例如模拟矩阵设备、数字矩阵设备、拼控器设备、视频监控类设备、以及综合平台类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