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固态继电器通态电压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4330发布日期:2019-07-24 10:02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小固态继电器通态电压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态继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小固态继电器通态电压的电路。具体说该电路是一种过零导通型固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固态继电器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例如开关柜、风机、电机调压调速。由于固态继电器存在通态电压,若通态电压大,流过的通态电流大,则固态继电器的损耗增大,发热严重,甚至超出固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温度而损坏,导致电器设备工作不正常,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减小固态继电器通态电压的电路,其传统固态继电器的电路是交流220V连接到反向并联的两个单向可控硅的两端,其A端点经过电阻R1、R0到光电耦合器MOC3083的4脚,光电耦合器MOC3083的3脚又经过电阻R2连接到反向并联的两个单向可控硅的B端点;其中,R0是MOC3083的限流电阻,R1、R2分别与晶闸管T1、T2的门极并联;其特征在于,将R0短路,并在R1、R2分别并联二极管D1、D2。

所述R1、R2阻值从33Ω增加至200~330Ω

所述二极管D1、D2均为二极管1N4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短接R0也就增加了MOC3083提供的触发电流,它的负载和限流,由R1、R2、D1、D2共同来完成;由此可以降低因固态继电器温度升高而出现的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固态继电器原理图。

图2为新型固态继电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小固态继电器通态电压的电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传统固态继电器原理图。该传统固态继电器的电路是交流220V连接到反向并联的两个单向可控硅的两端,其A端点经过电阻R1、R0到光电耦合器MOC3083的4脚,光电耦合器MOC3083的3脚又经过电阻R2连接到反向并联的两个单向可控硅的B端点;其中,R0是MOC3083的限流电阻,R1、R2分别与晶闸管T1、T2的门极并联;图2所示为新型固态继电器原理图。为了减小固态继电器通态电压,在图1所示电路基础上,将R0短路,并在R1、R2上分别并联二极管D1、D2。所述二极管D1、D2均为二极管1N400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把R0阻值50-100Ω改成0Ω,也就是短接,在R1、R2电阻两端分别并联二极管D1和D2。从图1固态继电器原理图可以看到,当交流220V正半周从A点经过电阻R1、R0到光电耦合器MOC3083的4脚,光电耦合器是一个光控开关,当控制端+端输入控制信号,光电耦合器MOC3083导通又经过电阻R2到达B点,光电耦合器相当于一个光控晶闸管,在导通时有通态电压,R0、R1、R2是光电耦合器MOC3083的负载电阻,R1、R2又是给晶闸管T1、T2提供触发信号的电阻,R0是MOC3083的限流电阻,R1、R2分别与晶闸管T1、T2的门极并联,正常情况下T1、T2的门极电阻有20Ω左右,流过MOC3083的电流流经R1、R2时在电阻两端产生触发电压Vg1和Vg2,分别成了晶闸管T1、T2的触发电压,触发晶闸管T1、T2。由于与门极电阻并联,R1、R2大,则流过晶闸管T1、T2门极电阻的电流大,也就是触发电流大,属强触发,则晶闸管T1、T2的通态电压就减小。图2短路了R0,也就增加了MOC3083提供的触发电流,它的负载和限流由R1、R2、D1、D2共同来完成,所述R1、R2阻值从33Ω增加至200~330Ω;正半周时给控制信号,电流由A点经二极管1N4007与R1并联到达MOC3083第4脚,到第3脚,在R2两端形成触发电压,触发晶闸管T2导通,反之亦然,负半周时,晶闸管T1导通。这样通过短接R0可以降低因固态继电器温度升高而出现的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