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1650发布日期:2019-09-21 01:5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辐射屏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



背景技术:

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有一个电场和磁场分量的振荡,分别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传播能量,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环境周边都有很多产生辐射的区域,如无线通讯、微波炉、电脑、高压线等;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害。这主要是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照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电子产品在播放视频或音频时,电子产品中的扬声器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而现代人普遍习惯长时间地使用电子产品观看视频,因此当人体长时间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时,人体的健康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并且现有的防电磁辐射的材料一般使用硬质的防电磁辐射材料,硬质的材料并不便于根据使用环境进行折叠或者弯曲,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具有可便于降低用户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播放视频或音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而便于降低使用电子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包括用于隔离电磁辐射且可受外力弯曲形变的电磁辐射屏蔽层,所述电磁辐射屏蔽层呈片状结构并包含有可形成涡流的介质;所述电磁辐射屏蔽层的一端覆盖有保护层,另一端设置有可包括靠近于覆盖扬声器组件表面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用于粘贴固定于电子产品中扬声器组件所在表面的粘附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电磁辐射屏蔽层粘贴固定于电子产品中扬声器组件所在表面,利用电磁辐射屏蔽的磁旁路原理,可有效地屏蔽扬声器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电磁辐射围蔽于电子产品的壳体内,以便于降低用户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播放视频或音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而便于降低使用电子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次,利用电磁辐射屏蔽层可受外力弯曲形变的特点,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通过折叠或弯曲以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更好地贴合于辐射源;粘附层可便捷地将电磁辐射屏蔽层应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上,进而便于提高电磁辐射屏蔽层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磁辐射屏蔽层的数量至少为两层,相邻所述电磁辐射屏蔽层之间通过连接层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层为PET基材双面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T材质为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该材料耐温性好、抗剪切性强,一般长期耐温100-125℃,短期耐温150-200℃;由于手机使用时会发热,而且电子产品中扬声器组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亦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选用该PET材质作为连接相邻两个电磁辐射屏蔽层时,既可使得相邻两个电磁辐射屏蔽层牢固地连接于一起,还可有效地降低热量对相邻两个电磁辐射屏蔽层连接固定效果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本方案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磁辐射屏蔽层包括纳米晶屏蔽层或非晶屏蔽层,所述介质为纳米晶或非晶;所述纳米晶屏蔽层或非晶屏蔽层的数量至少为一层。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纳米晶屏蔽层是在530~58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处理,且退火时间在30~120分钟内,并在退火完成后增加磁化处理后的初始磁导率为80000~120000且最大磁导率为120万的纳米晶屏蔽层;所述非晶屏蔽层是在380~43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处理,且退火时间在30~120分钟内,并在退火完成后增加磁化处理后的初始磁导率为5000~8000且最大磁导率为50万的非晶屏蔽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晶屏蔽层和非晶屏蔽层具有最高磁导率性能,可使磁力线限制在磁场辐射屏蔽层靠近辐射源的一侧,进而防止扩散到屏蔽空间。纳米晶屏蔽层是一种高频磁导率高性能吸收的屏蔽材料,屏蔽范围覆盖低频、工频、射频、高频,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吸波材料;非晶屏蔽层,非晶态合金作为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的新型材料主要是利用磁旁路原理来引导场源所产生的电磁能流使它不进入空间防护区,凭借优异的性能在电磁屏蔽室、精密测量仪器、屏蔽涂料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好的韧性及耐磨性,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电磁屏蔽材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纳米晶屏蔽层的层数为12层。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磁辐射屏蔽层的层数为1~20层;所述纳米晶屏蔽层的单层厚度为26~28微米,所述非晶屏蔽层(34)的单层厚度为18~20微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层数范围内,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具有较佳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同时,还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不至于完全屏蔽手机所发射的信号,以降低对手机使用过程的影响,还可有效地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仅可使得纳米晶屏蔽层和非晶屏蔽层具有良好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还可使得其柔软性好的特点,制作成可卷收的片状,具有结构简单,轻薄,柔软,可卷起,人工易操作的特点。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磁辐射屏蔽层包括若干层纳米晶屏蔽层和若干层非晶屏蔽层,所述纳米晶屏蔽层堆叠于非晶屏蔽层之间或粘附于所述非晶屏蔽层的一侧,所述纳米晶屏蔽层与非晶屏蔽层之间通过连接层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可屏蔽高频磁场辐射的纳米晶屏蔽层和可屏蔽低频磁场辐射的非晶辐射屏蔽层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电磁辐射屏蔽层屏蔽电磁辐射的范围,以便于实现有效地提高屏蔽电磁辐射的效率,进而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磁辐射屏蔽层包裹于所述保护层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可用于保护电磁辐射屏蔽层,以降低电磁辐射屏蔽层受到物理损伤的几率,进而便于提高电磁辐射屏蔽层的使用寿命,其次,保护层还可供用户设置个性化的图案。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护层为滴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滴胶层可便于保护电磁辐射屏蔽层,其次,当电磁辐射屏蔽层通过粘附层固定于手机上,电磁辐射屏蔽层于手机成一体,此时可将滴胶层的表面贴合于光滑的塑料材质或玻璃表面,可便于手机的临时固定,进而便于用户使用手机进行行车导航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便于降低用户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播放视频或音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而便于降低使用电子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贴纸式的粘附层可便捷地将电磁辐射屏蔽层应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上,进而便于提高电磁辐射屏蔽层的应用范围;

3、纳米晶和非晶的结合、以及电磁辐射屏蔽层的合理叠加,可有效地提高屏蔽电磁辐射的效率,进而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的来说本发明,可便于降低用户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播放视频或音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而便于降低使用电子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纳米晶屏蔽层数量为1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实验数据表;

图5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纳米晶屏蔽层数量为4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实验数据表;

图6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纳米晶屏蔽层数量为8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实验数据表;

图7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纳米晶屏蔽层数量为12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实验数据表;

图8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纳米晶屏蔽层数量为20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实验数据表;

图9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纳米晶屏蔽层数量为4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另一实验数据表;

图10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非晶屏蔽层数量为4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实验数据表;

图11是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中纳米晶屏蔽层数量为6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实验数据表。

附图标记:1、保护层;2、连接层;3、电磁辐射屏蔽层;31、安装面;32、外露面;33、纳米晶屏蔽层;34、非晶屏蔽层;4、粘附层;5、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包括用于隔离电磁辐射且可受外力弯曲形变的电磁辐射屏蔽层3;电磁辐射屏蔽层3呈片状结构并包含有可形成涡流的介质5;利用高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中产生的涡流,形成外来电磁波的抵消作用达到屏蔽的效果。电磁辐射屏蔽层3的一端覆盖有保护层1,另一端设置有可包括靠近于覆盖扬声器组件表面的安装面31,安装面31上设有用于粘贴固定于电子产品中扬声器组件所在表面的粘附层4,粘附层4为3M双面胶;外露面32上设有保护层1,保护层1包括用于印刷图案的3M单面胶、以及附着于上述单面胶表面的滴胶层,滴胶层为本技术领域常用的滴胶,滴胶层可便于保护电磁辐射屏蔽层,其次,当电磁辐射屏蔽层通过粘附层固定于手机上,电磁辐射屏蔽层于手机成一体,此时可将滴胶层的表面贴合于光滑的塑料材质或玻璃表面,可便于手机的临时固定,进而便于用户使用手机进行行车导航等。保护层1与外露面32通过连接层2连接。

保护层1可用于保护电磁辐射屏蔽层3,以降低电磁辐射屏蔽层3受到物理损伤的几率,进而便于提高电磁辐射屏蔽层3的使用寿命,其次,保护层1还可供用户设置个性化的图案。保护层1靠近电磁辐射屏蔽层3的侧面面积大于电磁辐射屏蔽层3靠近保护层1的侧面面积。既可使得保护层1尽可能地覆盖电磁辐射屏蔽层3,还可降低电磁辐射屏蔽层3与外界发生物理碰撞的几率,以降低人体与电磁辐射屏蔽层3发生刮碰的几率,进而提高本方案的安全性。

通过将电磁辐射屏蔽层3粘贴固定于电子产品中扬声器组件所在表面,利用电磁辐射屏蔽的磁旁路原理,可有效地屏蔽扬声器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电磁辐射围蔽于电子产品的壳体内,以便于降低用户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播放视频或音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而便于降低使用电子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次,利用电磁辐射屏蔽层可受外力弯曲形变的特点,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3能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通过折叠或弯曲以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3更好地贴合于辐射源;使用粘附层4可便捷地将电磁辐射屏蔽层3应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上,进而便于提高电磁辐射屏蔽层3的应用范围。

电磁辐射屏蔽层3的数量至少为两层,相邻电磁辐射屏蔽层3之间通过连接层2连接。电磁辐射屏蔽层3包裹于保护层1的内侧

电磁辐射屏蔽层3的层数为1~20层,在该层数范围内,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3具有较佳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同时,还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3不至于完全屏蔽手机所发射的信号,以降低对手机使用过程的影响,还可有效地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连接层2为PET基材双面胶,该PET材质为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该材料耐温性好、抗剪切性强,一般长期耐温100-125℃,短期耐温150-200℃;由于手机使用时会发热,而且电子产品中扬声器组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亦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选用该PET材质作为连接相邻两个电磁辐射屏蔽层3时,既可使得相邻两个电磁辐射屏蔽层3牢固地连接于一起,还可有效地降低热量对相邻两个电磁辐射屏蔽层3连接固定效果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本方案的使用寿命。

电磁辐射屏蔽层3包括纳米晶屏蔽层33或非晶屏蔽层34,介质是纳米晶或非晶,纳米晶屏蔽层33为铁基纳米晶带材,非晶屏蔽层34为铁基非晶带材。非晶带材和纳米晶带材具有高磁导率性能,可使磁力线限制在屏蔽体内部,防止扩散到屏蔽空间,且这两种带材可加工至厚度最薄,且厚度越薄非晶化程度越高,且本身具有良好柔韧性。纳米晶屏蔽层33或非晶屏蔽层34的数量至少为一层。

如图9和图10所示,其中,SEdb为屏蔽效能的对数表示方式(单位为dB)、SE%为屏蔽效能线性表示方式(单位为%)、P1为测试夹具中不放置电磁辐射屏蔽层3时频谱分析仪读数(单位为dBm)、以及P2为测试夹具中放置电磁辐射屏蔽层3时频谱分析仪读数(单位为dBm)。图9为层数为4层的铁基纳米晶带材叠加后对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附图,图10为4层的铁基非晶晶带材叠加后对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附图。在本实施例中,使用12层非晶屏蔽层34叠加为电磁辐射屏蔽层3。

纳米晶屏蔽层33的单层厚度为26~28微米,非晶屏蔽层34的单层厚度为18~20微米。不仅可使得纳米晶屏蔽层33和非晶屏蔽层34具有良好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还可使得其柔软性好的特点,制作成可卷收的片状,具有结构简单,轻薄,柔软,可卷起,人工易操作的特点;并且,当纳米晶屏蔽层33和非晶屏蔽层34受到外力发生弯曲形变时,对其自身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影响较低,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3仍具有良好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

纳米晶屏蔽层33是在530~58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处理,且退火时间在30~120分钟内,并在退火完成后增加磁化处理后的初始磁导率为80000~120000且最大磁导率为120万的纳米晶屏蔽层33;非晶屏蔽层34是在380~43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处理,且退火时间在30~120分钟内,并在退火完成后增加磁化处理后的初始磁导率为5000~8000且最大磁导率为50万的非晶屏蔽层34。

纳米晶屏蔽层33和非晶屏蔽层34具有最高磁导率性能,可使磁力线限制在磁场辐射屏蔽层靠近辐射源的一侧,进而防止扩散到屏蔽空间。纳米晶屏蔽层33是一种高频磁导率高性能吸收的屏蔽材料,屏蔽范围覆盖低频、工频、射频、高频,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吸波材料;非晶屏蔽层34,非晶态合金作为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的新型材料主要是利用磁旁路原理来引导场源所产生的电磁能流使它不进入空间防护区,凭借优异的性能在电磁屏蔽室、精密测量仪器、屏蔽涂料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好的韧性及耐磨性,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电磁屏蔽材料。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电磁辐射屏蔽层3包括若干层纳米晶屏蔽层33和若干层非晶屏蔽层34,纳米晶屏蔽层33堆叠于非晶屏蔽层34之间或粘附于非晶屏蔽层34的一侧,纳米晶屏蔽层33与非晶屏蔽层34之间通过连接层2连接。通过将可屏蔽高频磁场辐射的纳米晶屏蔽层33和可屏蔽低频磁场辐射的非晶辐射屏蔽层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电磁辐射屏蔽层3屏蔽电磁辐射的范围,以便于实现有效地提高屏蔽电磁辐射的效率,进而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电磁辐射屏蔽层3包括纳米晶屏蔽层33,首先通过信号发生器对进行电磁辐射发射,然后将电磁辐射屏蔽层3放置于测试夹具中;如图4至图8所示,图4至图8为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频谱分析仪对纳米晶屏蔽层33进行电磁辐射屏蔽实验检测获得的数据图表。其中,SEdb为屏蔽效能的对数表示方式(单位为dB)、SE%为屏蔽效能线性表示方式(单位为%)、P1为测试夹具中不放置电磁辐射屏蔽层3时频谱分析仪读数(单位为dBm)、以及P2为测试夹具中放置电磁辐射屏蔽层3时频谱分析仪读数(单位为dBm)。图9和图11为电磁辐射屏蔽层3受到相同辐射频率的辐射源辐射时,纳米晶屏蔽层33层数为4层和6层时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实验图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使用12层纳米晶屏蔽层33叠加为电磁辐射屏蔽层3,层数为12层的纳米晶屏蔽层33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3具有较佳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同时,还可使得电磁辐射屏蔽层3不至于完全屏蔽手机所发射的信号,以降低对手机使用过程的影响,还可有效地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根据图表可知,纳米晶屏蔽层33叠加层数对电磁辐射屏蔽效率的影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