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4353发布日期:2020-10-23 19:3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散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视侧光散热结构是用2.5-3mm铝材成型,产品重量较大,随着电视功率逐步提升,铝基板性能慢慢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案是在散热板底面设置管道,管道与散热板内部冷凝区构成循环结构,散热板底部弯折后与管道相连通,这种结构在工艺上存在的问题是散热板弯折时会堵住管道。目前两相流散热方案折弯需要在折弯处增加r角,保证空气通道及液体通道的畅通,从而保证产品性能。

现在客户需求:1.产品减重,2.提升性能,3.成本必须在可控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在折弯处无需设置r角,能够保证液汽通道的畅通,能有效提升热传导效能。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表面设置中空的冷凝区,冷凝区内置冷媒,冷凝区设有至少一个蒸汽通道和至少一个液体回流通道,散热板底面贴合设置散热管,散热管与蒸汽通道之间及、散热管与液体回流通道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构成完整循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导管一端与三通的接口相连接,导管另一端与蒸汽通道或液体回流通道相连接;

三通设置于散热板底面,散热板底面端部的三通外端通过堵头封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三通分别连接两个导管,散热板端部的三通对应的导管与蒸汽通道相连通,散热板中部的三通对应的导管与液体回流通道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通包括本体座,本体座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孔,本体座的顶面设置与贯穿孔相连通的分支孔,分支孔内设置限位凸台,导管与分支孔相连通并通过限位凸台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支孔及贯穿孔均为腰型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板底部设有垂直弯折部,散热管贴合于弯折部底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区设置冷凝通道,冷凝通道的宽度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区设置多个正六边形,相邻两个正六边形之间构成冷凝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区的上部为冷凝气态储存区,冷凝区下部为冷凝液态储存区,冷凝气态储存区与冷凝液态储存区相连通;

蒸汽通道与冷凝气态储存区的上部相连通,液体回流通道的上端与冷凝液态储存区的底部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管采用口琴管。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产品结构合理巧妙,通过在散热板底面设置散热管,散热管通过三通及导管与散热板的冷凝区相连通,这种结构有效避免了散热板弯折时存在的堵住管道的问题。本发明产品的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获得了较大提升,同时产品重量较轻,产品的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4为散热管及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散热管的端面示意图。

图7为导管与三通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7中,包括散热板10、冷凝区11、蒸汽通道12、液体回流通道13、散热管20、三通30、导管40、堵头50等。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10,所述散热板10表面设置中空的冷凝区11,冷凝区11内设置冷媒介质,冷媒介质可以是氟利昂、水等物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

冷凝区11设有至少一个蒸汽通道12和至少一个液体回流通道13,散热板10底面贴合设置散热管20,散热管20与蒸汽通道12之间及、散热管20与液体回流通道13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构成完整循环。

如图5~7所示,连接组件包括三通30、导管40,导管40一端与三通30的接口相连接,导管40另一端与蒸汽通道12或液体回流通道13相连接。

每个所述三通30分别连接两个导管40,散热板10端部的三通30对应的导管40与蒸汽通道12相连通,散热板10中部的三通30对应的导管与液体回流通道13相连通。

三通30设置于散热板10底面,散热板10底面端部的三通30外端通过堵头50封堵。散热管20、三通30、导管40及冷凝区11连同冷凝区11内置的冷媒,构成完整的循环结构。

为了工作时,工作过程的有效循环往复,可以理解的是,冷凝区11的上部为冷凝气态储存区,冷凝区11下部为冷凝液态储存区,冷凝气态储存区与冷凝液态储存区相连通;

蒸汽通道12与冷凝气态储存区的上部相连通,液体回流通道13的上端与冷凝液态储存区的底部相连通

如图2所示,冷凝区11的两端分别设置蒸汽通道12,蒸汽通道12从冷凝区11的端部高点引出,蒸汽通道12的下端与相对应的三通30上的导管40相连通,导管40经由三通30与散热管20相连通;冷凝区11中部的底面连通液体回流通道13,液体回流通道13的下端与相对应的三通30上的导管40相连通,该相应的导管40经由对应的三通30与散热管20相连通。

本发明产品中的导管40采用铝管,三通30、导管40及散热板10通过焊接连接,可以节省折弯空间;散热管20紧贴散热板10底部可以保证底部有工制流动。

如图7所示,三通30包括本体座31,本体座3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孔32,本体座31的顶面设置与贯穿孔32相连通的分支孔33,分支孔33内设置限位凸台34,导管40与分支孔33相连通并通过限位凸台34定位,分支孔33及贯穿孔32均为腰型孔。导管40的安装过程如下:将导管40下端伸入相匹配的分支孔33内,直至导管40下端抵靠接触限位凸台34,然后将限位凸台34与导管40焊接固定。

散热板10底部设有垂直弯折部,散热管20贴合于弯折部底面,在具体生产中,散热管钎焊连接于散热板10底部的弯折部。

冷凝区11设置冷凝通道,冷凝通道的宽度一致。冷凝通道的设置方式有多种设计方案,本发明产品中采用的方案如下:冷凝区11设置多个正六边形,相邻两个正六边形之间构成冷凝通道。正六边形形成的冷凝通道在工作时,能够实现更好的环流效果。除了本发明中的优选方案之外,冷凝通道还可以通过圆形、四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结构的外侧构成。

对于冷凝区11的形成方式,在具体生产中至少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在作为基板的散热板10上冲压出冷凝区11的形状结构,再将一块作为盖板的铝板钎焊于散热板10上,形成冷凝区11。

冷凝区11的另一种形成方式是采用吹胀工艺,首先将两块剪切成型的不同厚度铝板一面打毛,吹干净,冷至室温;再在较厚铝板打毛面上用石墨印刷法在铝板表面形成石墨通道;较厚铝板带石墨线路通道的一面与较薄铝板打毛面贴合,三边对齐,沿边铆合;将其放入连续加热炉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将从连续炉取出的双层铝板进行热轧加工形成复合铝板;对复合铝板作软化退火,待冷却至室温后,在铝板石墨线路通道位置钻工艺孔至石墨层,并撬高进气管口;复合铝板置于大吨位油压机胀形模板上,工艺孔对准进气口,上模板贴合铝板上表面,往管路内充入高压流体至管路膨胀,形成一面完全平整,一面槽道外鼓的复合铝板,即形成冷凝区11。

散热管20采用挤型的口琴管,口琴管内设置的多个档条将散热管20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沿长度方向贯通的通道,两段散热管20通过三通30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板10上设置过线孔,以供使用时,进行走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本发明产品安装好,在工作时,热源将热传到蒸发区,即本发明的散热管20,冷媒介质(通常选用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顺着蒸汽通道12流入冷凝区11,水蒸气在冷凝区11冷凝后,变成液体储存在冷凝区11的下部,由于冷凝区11的冷媒液位上涨,液态水顺着液体回流通道13流入蒸发区(散热管20),推动散热管20的水蒸气气泡向蒸汽通道12流动,进而流入冷凝区11,水蒸气在冷凝区11冷凝成液态水,然后重复上述步骤,构成完整的循环过程。

本发明产品在使用中可以有效提升性能,同时大幅降低重量,且尺寸可控,本专利可以应用在电视侧光散热结构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应用于其他电子产品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