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铁塔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1652发布日期:2020-12-11 19:0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铁塔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讯铁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铁塔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通讯铁塔由塔体、平台、避雷针、爬梯、天线支撑和机房等组成,并经热镀锌防腐处理,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和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为了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把通讯天线安置到最高点以增加服务半径,以达到理想的通讯效果,而通讯天线必须有通讯塔来增加高度,所以通讯铁塔在通讯网络系统中起了重要作用,本公司生产的国标通讯铁塔系列产品多年来受到移动,联通、电信和公安部队等部门的一致好评和赞美。

在现代通讯及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塔工程建设当中,无论用户选择地平面或楼顶铁塔,均起到架高通讯天线,增加通讯或电视发射信号服务半径,达到理想的专业通讯效果,另外楼顶还起到大楼的防雷接地、航空警示和装点办公大楼的双重功效,采用四脚自立式结构,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抗损能力风十二级和地震八级,高度约六十米以上,重量达到十吨以上,防腐处理为热渡锌,材料产地宝钢、首钢、邯钢和唐钢等,现有的通讯铁塔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机房内部的运行元件在长时间工作时将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对这些热量进行处理,将会对内部元件造成损坏,并且无法对通信设备进行防护,容易造成通信设备损坏导致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通信铁塔防护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铁塔防护系统,解决了如果不对这些热量进行处理,将会对内部元件造成损坏,并且无法对通信设备进行防护容易造成通信设备损坏导致经济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铁塔防护系统,包括机房、单片机、温度传感器、信号转换器、温度分析模块、无线发送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开关、电源和电路保护,所述机房的右侧面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机房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分别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且第一排放口位于第二排放口的上方,所述机房的内侧壁和固定板的左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透气口,每个所述透气口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通信设备,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与机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机房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排风扇,所述第一排风扇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机房的内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均与机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三排放口,每个所述第三排放口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二排风扇,所述支撑板右端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四排放口,所述机房的内部设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等距离排列的喷嘴,所述机房的上方设有机构箱,所述机构箱的底面与机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构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均贯穿机房并与排放管的左右两端固定连通,所述机房的正面通过销轴固定铰接有密封门,所述机构箱的内部设有载板,所述载板的左右两端均与机构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贯穿机构箱并延伸至机构箱的内部,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贯穿载板并与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所述机构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制冷环管,所述制冷环管的内圈固定连接有通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通管的左右两端固定连通,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三排风扇,所述机构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制冷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端与排放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房的内侧壁和固定板的左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斜板,每个所述斜板的上表面均与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房的下方设有相对称的支撑座,每个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均与机房的底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气口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外表面与排气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机房的正面设有标牌,所述标牌的背面与机房的正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端与机构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机房的内部设有相对称的照明灯,每个所述照明灯的顶端均与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房的正面开设有穿线孔,且穿线孔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通过导线电连接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有信号转换器,所述电源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电路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转换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温度分析模块,所述温度分析模块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无线发送模块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控制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器与所述第三排风扇相互配合将所述制冷器散发出的冷气借助所述第三排风扇产生的吸力使得冷气排放至载板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三排风扇的功率控制根据下述方法确定:

a1、根据下述公式预估第三排风扇所需吸力;

上述公式中,f为第三排风扇所需产生的吸力,g为重力加速度,ρ1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上方腔体内部气体密度,ρ2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下方腔体内部气体密度,ρ3为所述制冷器产生冷气后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上方腔体内部混合气体密度,h1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上方腔体高度,h2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下方腔体高度,h3为所述制冷器与所述第三排风扇的高度;

a2、根据下述公式确定产生所需吸力时所述第三排风扇的功率;

上述公式中,p为产生所需吸力时所述第三排风扇的功率,cp为风能利用系数,δ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机械效率,μ为冷气的空气密度,m为冷气的平均质量,v为扇叶转速,d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扇叶长度;

进而按照确定的产生所需吸力时所述第三排风扇的功率对所述第三排风扇进行功率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铁塔防护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通信铁塔防护系统,通过设置单片机,可以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对机房内部的温度进行感应,并配合信号转换器,起到将温度信息转化成文字形式的作用,达到温度分析模块对温度值进行检测的效果,通过无线发送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的配合,能够通过单片机对控制模块进行控制,达到对通信设备进行保护的效果,解决了无法对通信设备进行防护,容易造成通信设备损坏导致经济损失的问题。

2、该通信铁塔防护系统,通过制冷器、第三排风扇、气泵和制冷环管的配合,可以将散发冷气利用第三排风扇产生的吸力排放至载板的下方对通管进行制冷,通过制冷环管和气泵的配合,起到对通管内部的气体进行制冷的作用,通过第二排风扇的旋转,可以将喷嘴喷出的冷气排放至机房的内部,从而达到对通信设备进行散热的效果。

3、该通信铁塔防护系统,通过设置支撑块、第四排放口和第一排放口的配合,起到将冷气引导至固定板的右侧的作用,利用第一排放口,达到了将部分冷气对通信设备进行降温的效果,加快对通信设备进行快速降温的目的。

4、该通信铁塔防护系统,通过设置透气口和第一过滤网并与第一排风扇的配合,便于将通信设备散发出的热量吸入至放置板下方,利用第一排风扇所产生的吹力,可以将热量从排气口处排出,达到将通信设备散发的热量进行快速排出的效果,解决了不对这些热量进行处理,将会对通信设备内部元件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房的正剖图;

图2为本发明机房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机构箱的正剖图;

图4为本发明机通信防护系统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房;2、排气口;3、固定板;4、第一排放口;5、放置板;6、透气口;7、第一过滤网;8、通信设备;9、连接板;10、第一排风扇;11、第二排放口;12、支撑板;13、第四排放口;14、连接管;15、排放管;16、穿线孔;17、密封门;18、制冷环管;19、载板;20、第三排风扇;21、气泵;22、制冷器;23、通管;24、电源;25、控制开关;26、单片机;27、温度传感器;28、信号转换器;29、温度分析模块;30、无线发送模块;31、无线接收模块;32、控制模块;33、第三排放口;34、第二排风扇;35、喷嘴;36、斜板;37、支撑块;39、第二过滤网;40、支撑座;41、标牌;42、把手;43、分隔板;44、电路保护;45、照明灯;46、机构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施方案中:一种通信铁塔防护系统,包括机房1、单片机26、温度传感器27、信号转换器28、温度分析模块29、无线发送模块30、无线接收模块31、控制模块32、控制开关25、电源24和电路保护44,温度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7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7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通过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从而使温度计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测对象的温度,一般测量精度较高,在一定的测温范围内,温度计也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但对于运动体、小目标或热容量很小的对象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常用的温度计有双金属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商业等部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使用这些温度计,随着低温技术在国防工程、空间技术、冶金、电子、食品、医药和石油化工等部门的广泛应用和超导技术的研究,测量一百二十k以下温度的低温温度计得到了发展,如低温气体温度计、蒸汽压温度计、声学温度计、顺磁盐温度计、量子温度计、低温热电阻和低温温差电偶等,低温温度计要求感温元件体积小、准确度高、复现性和稳定性好,温度传感器27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叙述,机房1的右侧面开设有排气口2,机房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右侧面分别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排放口4和第二排放口11,且第一排放口4位于第二排放口11的上方,机房1的内侧壁和固定板3的左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5,放置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透气口6,每个透气口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7,放置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通信设备8,固定板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右端与机房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机房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排风扇10,第一排风扇10的顶端与连接板9的底面固定连接。

机房1的内部设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左右两端均与机房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12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三排放口33,每个第三排放口33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二排风扇34,支撑板12右端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四排放口13,机房1的内部设有排放管15,排放管15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等距离排列的喷嘴35,机房1的上方设有机构箱46,机构箱46的底面与机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机构箱46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管14,每个连接管14的底端均贯穿机房1并与排放管15的左右两端固定连通,机房1的正面通过销轴固定铰接有密封门17,机构箱46的内部设有载板19,载板19的左右两端均与机构箱4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两个连接管1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贯穿机构箱46并延伸至机构箱46的内部,载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泵21,气泵21的输出端贯穿载板19并与连接管14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机构箱46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制冷环管18,制冷环管18的内圈固定连接有通管23,两个连接管1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通管23的左右两端固定连通,载板19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三排风扇20,机构箱4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制冷器22。

支撑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7,支撑块37的顶端与排放管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便于对排放管15进行支撑,达到对冷气进行阻挡的效果,机房1的内侧壁和固定板3的左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斜板36,每个斜板36的上表面均与支撑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便于对支撑板12进行支撑,避免了支撑板12出现脱落的问题,机房1的下方设有相对称的支撑座40,每个支撑座40的顶端均与机房1的底面固定连接,达到对机房1进行支撑的效果,防止机房1出现倾斜的问题。

排气口2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39,第二过滤网39的外表面与排气口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达到对灰尘进行阻挡的效果,避免了灰尘进入机房1内部的问题,密封门1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42,把手42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机房1的正面设有标牌41,标牌41的背面与机房1的正面固定连接,达到对密封门17的使用,避免在使用密封门17时出现手滑的问题同时达到对外人进行警示的效果,载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隔板43,分隔板43的顶端与机构箱4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机房1的内部设有相对称的照明灯45,每个照明灯45的顶端均与支撑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达到对机房1内部的空间进行照亮的效果,可以将机构箱46内部空间分隔。

机房1的正面开设有穿线孔16,且穿线孔16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方便将通讯线穿入至机房1的内部,避免了穿线时较为麻烦的问题,电源24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控制开关25,控制开关25通过导线电连接有单片机26,单片机26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7通过导线电连接有信号转换器28,电源24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电路保护44,信号转换器28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温度分析模块29,温度分析模块29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无线发送模块30,无线发送模块30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31,无线接收模块31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控制模块3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排风扇10、第二排风扇34、第三排风扇20、气泵21制冷器22与电源24相连通,并通过控制开关25对其进行依次控制,通过单片机26,能够对温度传感器27进行控制,利用温度传感器27的感应端对机房1内部的温度进行感应,通过信号转换器28,可以将温度信息转化成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接着通过温度分析模块29的分析,当机房1内部温度过高时,通过无线发送模块30和无线接收模块31的配合,可以将温度信息传递至控制模块32处,对机房1的内部进散热,通过控制模块32,能够控制制冷器22、第三排风扇20、气泵21和制冷环管18进行依次启动,制冷器22将会散发冷气配合第三排风扇20产生的吸力,可以使冷气排放至载板19的下方,通过制冷环管18和气泵21的配合,便于对通管23内部的气体进行制冷,而冷气将会排放至排放管15的内部并从喷嘴35处排出,通过第二排风扇34的转动,便于将喷嘴35处喷出的冷气排放至机房1的内部,达到对通信设备8进行散热,通过支撑块37,能够对冷气进行阻挡,利用第四排放口13和第一排放口4的配合,可以将冷气引导至固定板3的右侧通过第一排放口4将部分冷气对通信设备8的侧面进行降温,通过放置板5上开设有的透气口6和第一过滤网7,并与第一排风扇10的配合,可以将通信设备8产生的热量排入至放置板5的下方,最后将热量通过排气口2处排出,达到将通信设备散8发出的热量快速排出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冷器22与所述第三排风扇20相互配合将所述制冷器22散发出的冷气借助所述第三排风扇20产生的吸力使得冷气排放至载板19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三排风扇20的功率控制根据下述方法确定:

a1、根据下述公式预估第三排风扇所需吸力;

上述公式中,f为第三排风扇所需产生的吸力,g为重力加速度,ρ1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上方腔体内部气体密度,ρ2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下方腔体内部气体密度,ρ3为所述制冷器产生冷气后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上方腔体内部混合气体密度,h1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上方腔体高度,h2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下方腔体高度,h3为所述制冷器与所述第三排风扇的高度;

a2、根据下述公式确定产生所需吸力时所述第三排风扇的功率;

上述公式中,p为产生所需吸力时所述第三排风扇的功率,cp为风能利用系数,δ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机械效率,μ为冷气的空气密度,m为冷气的平均质量,v为扇叶转速,d为所述第三排风扇的扇叶长度;

进而按照确定的产生所需吸力时所述第三排风扇的功率对所述第三排风扇进行功率控制。

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按照确定的产生所需吸力时所述第三排风扇的功率对所述第三排风扇进行功率控制可以间接使得所述第三排风扇产生的吸力发生改变,使得所述制冷器散发的冷气配合所述第三排风扇产生的吸力排放至载板的下方,进而使得所述制冷器散发的冷气的尽可能多的排放至载板的下方,加快对机房内部的降温,而且预估第三排风扇所需吸力时考虑到所述制冷器散发的冷气会使所述第三排风扇的上方腔体内部气体冷热混合气体密度发生改变,使得预估第三排风扇所需吸力更加准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