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结构改良的散热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4290发布日期:2020-11-25 14:5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高效能结构改良的散热片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能结构改良的散热片组。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都是通过散热风扇和散热器进行散热,目前的散热器都是由多个散热片逐片扣合衔接形成的方形或环形的散热器,散热器内供气流流动的风道为高度和宽度都前后一致的线型结构,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从散热风道内流动带走热量,然而,传统散热器由于前后一致的风道,导致气流在其内流苏慢,散热器散热效率低,难以实现高效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能结构改良的散热片组,所述高效能结构改良的散热片组散热效果强,散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能结构改良的散热片组,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若干横截面呈u形结构的第一散热片和若干横截面呈u形结构的第二散热片同向交替叠放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片两侧的侧壁为一端高度为另一端高度与第二散热片侧壁高度之和的台阶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片侧壁两端恰对齐的包覆于第一散热片的侧壁外侧,第一散热片侧壁与第二散热片侧壁恰拼接形成矩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底面一端的宽度小于另一端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横截面呈u形结构第一拼接片,所述第一拼接片侧壁为两端宽度与第一散热片两端宽度一一对应一致的结构,且第一拼接片侧壁一端的长度与第一散热片一端的长度相等,第一拼接片侧壁另一端的长度小于第一散热片另一端的长度,所述第一拼接片固定包覆于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二散热片一端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拼接片另一端底面上形成有朝向侧壁方向的第一折弯边,该第一折弯边恰封闭第一拼接片与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折弯边为l形结构,该第一折弯边l形结构一侧壁封闭第一拼接片与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出风口,另一侧壁且平贴第二散热片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封口片和横截面呈u形结构第二拼接片,第二片接片的侧壁宽度与第二散热片侧壁宽度一致,且第二拼接片侧壁长度小于第二散热片侧壁长度,第二拼接片底面上朝向第一散热片一端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延伸底面,第二拼接片与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固定拼接,且第二拼接片与第一散热片的u形结构开口正对,第二拼接片的延伸底面恰封闭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一端两侧壁开口,第二拼接片侧壁恰对齐的容纳于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两端之间,所述封口片与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两侧壁固连并封闭该第一散热片另一端侧壁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拼接片另一端底面上形成有朝向侧壁方向的第二折弯边,该第二折弯边恰封闭第二拼接片与封口片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折弯边为l形结构,该第二折弯边l形结构一侧壁封闭第二拼接片与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出风口,另一侧壁且平贴封口片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底面上设有至少镂空穿孔,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侧壁上也形成有至少一处镂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的侧壁另一端的端面均为与底面存在锐角夹角的斜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交替叠放,以相同间距、上下扣点相对应的组合扣合而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固,通过第一散热片侧壁看两端高度差以及底面宽度差,使得散热片组进风处散热通道较矮,且宽度是后面通道的双倍,可加快热空气流动,后面散热通道较高,能充分进行热交换散热,散热片尾端呈现斜面,使得散热加快,整个散热片组,中间呈现多道镂空截面,能使得空气贯通,形成更大的散热面,提供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强,散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高效能结构改良的散热片组,包括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若干横截面呈u形结构的第一散热片1和若干横截面呈u形结构的第二散热片2同向交替叠放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之间形成散热风道11,所述第一散热片1两侧的侧壁为一端高度为另一端高度与第二散热片2侧壁高度之和的台阶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片2侧壁两端恰对齐的包覆于第一散热片1的侧壁外侧,第一散热片1侧壁与第二散热片2侧壁恰拼接形成矩形结构。

呈u形结构的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同向交替叠放,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通过卡扣3扣合连接,形成可以快速组装和拆卸结构,在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之间形成了供气流流动的散热风道11,气流沿散热风道11从散热片组一端流向另一端,进而将位于散热片组一端的发热体上的热量带走,进行散热,由于第一散热片1一端高度为另一端高度和第二散热片2侧壁高度的和,散热片组的所有第一散热片1一端侧壁呈逐个对接状态,第二散热片2侧壁则刚好容纳在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1侧壁之间形成的矩形缺口内,则该散热片组进风端处散热风道11宽度比后面散热风道11宽度大,最佳为该散热片组进风端处散热风道11宽度是后面散热风道11宽度的双倍,可有效加快热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所述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底面一端的宽度小于另一端的宽度。该结构使得散热片组位于进风端的散热风道11较矮,配合散热片组进风端散热风道11宽度比后面散热风道11的宽度大,可进一步加快热空气流动。

还设有横截面呈u形结构第一拼接片4,所述第一拼接片4侧壁为两端宽度与第一散热片1两端宽度一一对应一致的结构,且第一拼接片4侧壁一端的长度与第一散热片1一端的长度相等,第一拼接片侧壁另一端的长度小于第一散热片1另一端的长度,所述第一拼接片4固定包覆于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二散热片2一端外侧。第一拼接片4用于与散热片组最外侧的一个第二散热片2匹配,形成进风端散热风道11增大结构。

所述第一拼接片4另一端底面上形成有朝向侧壁方向的第一折弯边5,该第一折弯边5恰封闭第一拼接片4与第二散热片2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11出风口。通过第一折弯边5将第一拼接片4与散热片组最外侧一个第二散热片2之间的散热风道11出风口封闭,该散热风道11只供进风,出风从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之间流走,该处散热风道11形成漏斗状结构,有利于气流快速流动,加快散热。

所述第一折弯边5为l形结构,该第一折弯边5l形结构一侧壁封闭第一拼接片4与第二散热片2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11出风口,另一侧壁且平贴第二散热片2底面。该结构有利于第一拼接片4的安装和定位。

还设有封口片6和横截面呈u形结构第二拼接片7,第二片接片的侧壁宽度与第二散热片2侧壁宽度一致,且第二拼接片7侧壁长度小于第二散热片2侧壁长度,第二拼接片7底面上朝向第一散热片1一端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延伸底面10,第二拼接片7与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1固定拼接,且第二拼接片7与第一散热片1的u形结构开口正对,第二拼接片7的延伸底面10恰封闭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1一端两侧壁开口,第二拼接片7侧壁恰对齐的容纳于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1两端之间,所述封口片6与散热片组沿叠放方向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1两侧壁固连并封闭该第一散热片1另一端侧壁的开口。通过封口片6和第二拼接片7将散热片组最外面一个第一散热片1侧壁进行封口,形成散热风道11。

所述第二拼接片7另一端底面上形成有朝向侧壁方向的第二折弯边8,该第二折弯边8恰封闭第二拼接片7与封口片6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11出风口。第二折弯边8将第二拼接片7与封口片6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11封闭,该散热风道11只供进风,出风从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之间流走,该处散热风道11形成漏斗状结构,有利于气流快速流动,加快散热。

所述第二折弯边8为l形结构,该第二折弯边8l形结构一侧壁封闭第二拼接片7与第一散热片1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11出风口,另一侧壁且平贴封口片6表面。该结构有利于第二拼接片7的安装和定位。

所述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底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镂空穿孔9,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侧壁上也形成有至少一处镂空结构。整个散热片组,中间通呈现多道镂空截面,能使得空气贯通,形成更大的散热面,提供散热效果。

所述第一散热片1和第二散热片2的侧壁另一端的端面均为与底面存在锐角夹角的斜面结构。散热片组尾端呈现斜面,使得散热加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