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9937发布日期:2021-05-11 15:1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听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助听器行业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设计中的电子元件布局常常需要分别放置在多块pcb(印制电路板)上,由于多块pcb(印制电路板)之间具有电路连接关系,因此需要通过导线连接或者使用fpc(柔性电路板),同时需要另外设计结构用于固定另一块pcb(印制电路板)或fpc(柔性电路板),占用助听器内部空间。使用导线连接存在焊接困难且费时,装配时容易断线的问题,效率低。使用fpc(柔性电路板)的价格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安装腔中设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一侧设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与第二电路板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在工艺边上设有第一焊盘组,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第二焊盘组,所述第一焊盘组与第二焊盘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处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装配件,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处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装配口,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装配件分别嵌设于第二电路板上对应的装配口内。组装时将第二电路板的装配口和第一电路板的装配件嵌合,后用电烙铁将第二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上具有对应电路关系的焊盘组用焊锡焊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路板所在平面与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第三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相互垂直分布有利于利用客体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口所在直线与第二电路板接触第一电路板的边缘平行,所述装配件所在直线与第一电路板接触第二电路板的边缘平行。装配件插入装配口内时第一电路板的侧边能够和第一电路板的板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路板所在平面与第二电路板所在平面相交。第三电路板一端朝向第一电路板倾斜,充分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盘组包括均匀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第二基准焊盘,所述第一焊盘组包括均匀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第一基准焊盘,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基准焊盘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主板上对应的第二基准焊盘通过焊锡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的侧边和第二电路板的板面接触后,第二基准焊盘和第一基准焊盘一一对应且通过焊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准焊盘设置于第二电路板的工艺边上,所述第一基准焊盘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工艺边上。第一电路板上的装配件插入第二电路板上的装配口时,第二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上的电路具有足够的距离,使第二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上的电路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件为一体成型的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侧边上的板体。第一电路板的侧边上的装配件插入第二电路板上的装配口时,第一电路板的侧边和第二电路板的板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侧面设有供第三电路板嵌入的电路板槽,所述第三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电路板槽内设有嵌设于第三定位孔内的第三定位柱。通过电路板槽容纳第三电路板,通过第三定位孔和第三定位柱配合对第三电路板进行定位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第一电路板可拆卸的设置于支撑柱上。支撑柱用于支撑安装第一电路板,使第一电路板上的装配件对齐第二电路板上的装配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壳体内壁设有嵌设于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定位柱。第一电路板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柱配合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第一电路板的装配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需要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预留焊盘、装配口,组装时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通过装配口和装配件嵌合,然后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具有对应电路关系的焊盘用焊锡焊接,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的电路相连形成功能完整的电路,实现产品功能通过多个焊盘焊接固定和装配件装配于装配口内,无需另外设计支撑结构固定第二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使用装配口和装配件嵌合、两边焊盘焊接相连的方式,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成功能完整的电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壳体1、第一电路板2、第二电路3、第三电路板4、装配件5、装配口6、第一焊盘组7、第二焊盘组8、第一定位柱9、第三定位柱10、支撑柱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如图1-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听器电路板嵌合固定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安装腔中设有第二电路3板,所述第二电路3板一侧设有第一电路板2,所述第一电路板2所在平面与第二电路3板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在工艺边上设有第一焊盘组7,所述第二电路3板上设有第二焊盘组8,所述第一焊盘组7与第二焊盘组8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设有处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装配件5,所述第二电路3板上设有处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装配口6,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的装配件5分别嵌设于第二电路3板上对应的装配口6内。组装时将第二电路3板的装配口6和第一电路板2的装配件5嵌合,后用电烙铁将第二电路3板和第一电路板2上具有对应电路关系的焊盘组用焊锡焊接。

还包括第三电路板4,所述第三电路板4与第二电路3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路板4所在平面与第一电路板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第三电路板4和第一电路板2相互垂直分布有利于利用客体内部空间。

所述装配口6所在直线与第二电路3板接触第一电路板2的边缘平行,所述装配件5所在直线与第一电路板2接触第二电路3板的边缘平行。装配件5插入装配口6内时第一电路板2的侧边能够和第一电路板2的板面接触。

所述第三电路板4所在平面与第二电路3板所在平面相交。第三电路板4一端朝向第一电路板2倾斜,充分利用壳体1的内部空间。

所述第二焊盘组8包括均匀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第二基准焊盘,所述第一焊盘组7包括均匀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第一基准焊盘,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的第一基准焊盘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3板主板上对应的第二基准焊盘通过焊锡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2的侧边和第二电路3板的板面接触后,第二基准焊盘和第一基准焊盘一一对应且通过焊锡连接。

所述第二基准焊盘设置于第二电路3板的工艺边上,所述第一基准焊盘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的工艺边上。第一电路板2上的装配件5插入第二电路3板上的装配口6时,第二电路3板和第一电路板2上的电路具有足够的距离,使第二电路3板和第一电路板2上的电路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所述装配件5为一体成型的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的侧边上的板体。第一电路板2的侧边上的装配件5插入第二电路3板上的装配口6时,第一电路板2的侧边和第二电路3板的板面接触。

所述壳体1外侧面设有供第三电路板4嵌入的电路板槽,所述第三电路板4上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电路板槽内设有嵌设于第三定位孔内的第三定位柱10。通过电路板槽容纳第三电路板4,通过第三定位孔和第三定位柱10配合对第三电路板4进行定位和支撑。

所述壳体1内壁设有若干支撑柱11,所述第一电路板2可拆卸的设置于支撑柱11上。支撑柱11用于支撑安装第一电路板2,使第一电路板2上的装配件5对齐第二电路3板上的装配口6。

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壳体1内壁设有嵌设于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定位柱9。第一电路板2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柱9配合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第一电路板2的装配速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