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6684发布日期:2021-07-30 13:3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控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



背景技术:

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在使用时,由于电气控制柜内部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及时散热,会导致电气元件过载,严重的会导致电气元件烧毁,进而导致电气系统失效,无法循环利用锅炉余热,同时现有的散热设备多为风冷散热,容易使环境空气中的灰尘进而到电气控制柜内部,进而导致电气控制柜内部的电气元件沾染灰尘,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通过设置泵水箱,形成循环散热水系统,保证散热水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散热水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气控制柜正常工作,同时设置过滤器,保证散热水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散热水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气控制柜正常工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散热管,所述柜体的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水箱,所述柜体的侧面下部固定连有第二储水箱,所述螺旋散热管的输入端与第一储水箱的侧面连通,所述螺旋散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二储水箱的侧面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二储水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泵水箱,所述泵水箱的底部与第二水管固定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泵水箱的表面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有泵水电机,所述泵水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穿设于泵水箱内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通过轴承与泵水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偏心轮。

进一步的,所述泵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穿设于套筒内部的活塞,所述活塞伸出套筒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缘与偏心轮的外缘滚动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伸入套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活塞的一端与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侧面连通有泵水管,所述泵水管的输入端与第二水管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所述泵水管的输出端与第一水管的输入端固定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泵水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泵水组块和第二泵水组块,所述第一泵水组块的顶部活动衔接有第一泵水钢珠,所述第二泵水组块的顶部活动衔接有第二泵水钢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管伸入第一储水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水管伸入第二储水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泵水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形成循环散热水系统,保证散热水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散热水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气控制柜正常工作;

2、通过设置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过滤散热水,保证散热水循环系统中不会有异物堵塞,便于后期维护保养,同时保证散热水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散热水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气控制柜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泵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泵水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柜体;2、螺旋散热管;3、第一储水箱;4、第二储水箱;5、第一水管;6、第二水管;7、泵水箱;8、泵水电机;9、第一转轴;10、偏心轮;11、套筒;12、活塞;13、第二转轴;14、滚轮;15、弹簧;16、泵水管;17、第一泵水组块;18、第二泵水组块;19、第一泵水钢珠;20、第二泵水钢珠;21、第一过滤器;22、第二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散热管2,柜体1的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水箱3,柜体1的侧面下部固定连有第二储水箱4,螺旋散热管2的输入端与第一储水箱3的侧面连通,螺旋散热管2的输出端与第二储水箱4的侧面连通,第一储水箱3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水管5,第二储水箱4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管6,第一水管5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泵水箱7,泵水箱7的底部与第二水管6固定连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泵水箱7的侧面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有泵水电机8,泵水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穿设于泵水箱7内部的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的表面通过轴承与泵水箱7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偏心轮10,以便于通过控制泵水电机8工作,利用泵水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穿设于泵水箱7内部的第一转轴9,同时利用第一转轴9的表面通过轴承与泵水箱7的内壁转动连接,带动第一转轴9在泵水箱7内部转动,利用第一转轴9的表面与偏心轮10内部固定连接,带动偏心轮10在泵水箱7内部转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泵水箱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11,套筒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穿设于套筒11内部的活塞12,活塞12伸出套筒1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滚轮14,滚轮14的外缘与偏心轮10的外缘滚动衔接,以便于当偏心轮10在泵水箱7内部转动时,利用滚轮14的外缘与偏心轮10的外缘滚动衔接,带动滚轮14绕第二转轴13的轴线转动,同时利用偏心轮10的特殊机构,带动第二转轴13水平移动,进而带动活塞12在套筒11内部左右滑动,改变套筒11内部的体积,通过第二水管6将第二储水箱4中的散热水泵吸到泵水管16中,进而泵入到第一储水箱3中,进而利用螺旋散热管2形成散热循环水系统,对电气控制柜进行散热工作,保证电气控制柜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进而保护电气控制柜内部的电气元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活塞12伸入套筒1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远离活塞12的一端与套筒11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便于当活塞12在套筒11内部左右滑动时,利用弹簧15远离活塞12的一端与套筒11的内壁固定连接,进而通过弹簧15辅助活塞12在套筒11内部左右滑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套筒11的侧面连通有泵水管16,泵水管16的输入端与第二水管6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泵水管16的输出端与第一水管5的输入端固定连通,以便于当活塞12在套筒11内部左右滑动时,改变套筒11内部的体积,利用泵水管16将第二储水箱4中的散热水泵吸到第二水管6内部,在利用泵水管16将散热水泵入到第一水管5中,从而注入到第一储水箱3中,利用螺旋散热管2形成散热循环水系统。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泵水管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泵水组块17和第二泵水组块18,第一泵水组块17的顶部活动衔接有第一泵水钢珠19,第二泵水组块18的顶部活动衔接有第二泵水钢珠20,以便于当活塞12在套筒11内部左右滑动,改变套筒11和泵水管16内部的体积,带动第一泵水钢珠19在第一泵水组块17的顶部上下跳动,同时第二泵水钢珠20在第二泵水组块18的顶部上下跳动,实现泵水管16从第二储水箱4中泵吸清洁水输入到第一储水箱3和螺旋散热管2中,形成循环散热水系统。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水管5伸入第一储水箱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器21,第二水管6伸入第二储水箱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器22,以便于通过第一过滤器21和第二过滤器22进而过滤散热水,保证散热水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散热水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气控制柜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一种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使用时,通过控制泵水电机8工作,利用泵水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穿设于泵水箱7内部的第一转轴9,同时利用第一转轴9的表面通过轴承与泵水箱7的内壁转动连接,带动第一转轴9在泵水箱7内部转动,利用第一转轴9的表面与偏心轮10内部固定连接,带动偏心轮10在泵水箱7内部转动,利用滚轮14的外缘与偏心轮10的外缘滚动衔接,带动滚轮14绕第二转轴13的轴线转动,同时利用偏心轮10的特殊机构,带动第二转轴13水平移动,进而带动活塞12在套筒11内部左右滑动,利用弹簧15远离活塞12的一端与套筒11的内壁固定连接,进而通过弹簧15辅助活塞12在套筒11内部左右滑动,改变套筒11内部的体积,通过第二水管6将第二储水箱4中的散热水泵吸到泵水管16中,进而泵入到第一储水箱3中,进而利用螺旋散热管2形成循环散热水系统,对电气控制柜进行散热工作,保证电气控制柜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进而保护电气控制柜内部的电气元件,同时通过第一过滤器21和第二过滤器22进而过滤散热水,保证散热水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散热水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气控制柜正常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