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其制备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8062发布日期:2021-07-27 15:3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壳体、其制备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其制备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的健康检测设备例如心率检测设备包括发光器和光接收器,发光器发射光线后,经过生命体反射后,进入光接收器,光接收器通过检测反射回来的光强度的变化来实现对生命体的健康监测。为了防止发光器发射的光线在经过壳体时直接进入光接收器造成窜光,通常在不透明的壳体开设一个或多个光学窗口,不透明壳体与窗口透光部之间材料不同,连接处结合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其辐致暗化部、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之间具有更好的结合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其包括:

第一透光部;

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与所述第一透光部间隔设置;以及

辐致暗化部,所述辐致暗化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所述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及所述辐致暗化部具有相同的原料组分,所述辐致暗化部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透光率且小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透光率,所述辐致暗化部用于防止进入所述第一透光部和进入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光线通过所述辐致暗化部进行窜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提供透光基材,所述透光基材包括第一透光部、第二透光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以及

采用辐射源对所述连接部进行辐射,以使所述连接部形成辐致暗化部,所述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及所述辐致暗化部具有相同的原料组分,所述辐致暗化部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透光率且小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透光率。

本申请还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其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壳体;

发光器,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透光部出射光线;以及

光接收器,与所述发光器同侧且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用于接收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部且被反射入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光线。

本申请还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壳体;

发光器,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透光部出射光线;以及

光接收器,与所述发光器同侧且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用于接收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部且被反射入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所述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包括所述辐致暗化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及所述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及所述辐致暗化部具有相同的原料组分,辐致暗化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及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具有更好的结合性,在制备壳体时,辐致暗化部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形成,不仅适用于树脂材料,还可以适用于无机材料,从而使得壳体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经长时间使用也不易损坏或刮花,从而使得壳体具有更高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图1实施例的壳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壳体沿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7是制备本申请图1实施例的壳体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8是制备本申请图2实施例的壳体的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制备本申请图3实施例的壳体的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电路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210-发光器

101-透光基材230-光接收器

10-第一透光部250-聚光透镜

20-掩膜板270-显示组件

30-第二透光部280-存储器

50-辐致暗化部290-处理器

51-本体部300-电子设备

511-第一子本体301-容置空间

512-第一收容空间310-发光器

513-第二子本体330-光接收器

514-第二收容空间350-聚光透镜

50’-连接部370-显示组件

53-挡光子部380-存储器

200-可穿戴设备390-处理器

201-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ic,ppg)以led光源和光接收器为基础,led发射光线例如绿光穿过皮肤中的组织和动脉静脉,并被吸收和反射回到光电二极管pd中。像肌肉、骨骼、静脉和其他组织等对光的吸收是基本不变的,但是动脉里的血液是流动的,对光的吸收自然也有所变化。当我们把光转换成电信号,正是由于动脉对光的吸收有变化而其他组织光的吸收基本不变,得到的信号就可以分为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提取其中的交流信号,就能反应出血液流动的特点,从而可以实现对血氧、心率、脉搏等的检测。

当前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常应用于便携式健康检测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以便能实时对生命体例如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在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因此,便携式健康检测设备检测的准确率尤为重要。

为了尽可能避免光线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防止发光器出射的光线穿过壳体未经生命体的反射就进入光接收器,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健康检测设备的壳体上对应发光器和光接收器的位置一般设计为透明或透光的,其它部位为不透光的。因此,壳体的形成通常是在不透光的基材上开设一个或多个通孔,在通孔内设置透明部件形成,透明部件需要通过粘合等方式固定于不透光的壳体上,使得壳体的一体性效果较差,且形成的壳体的力学性能较差,受到外力、摩擦或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壳体各零部件之间容易脱落,影响壳体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100,该壳体100包括:第一透光部10,用于透过光线;第二透光部30,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与所述第一透光部10间隔设置,用于透过光线;以及辐致暗化部50,所述辐致暗化部50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之间,所述辐致暗化部50分别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相连;所述第一透光部10、所述第二透光部30及所述辐致暗化部50具有相同的原料组分,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且小于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所述辐致暗化部50用于防止进入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进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通过所述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以提高使用所述壳体100的电子设备的信噪比,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透光部10、所述第二透光部30及所述辐致暗化部50具有相同的原料组分可以理解为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及辐致暗化部50的化学计量相同。

可选地,所述辐致暗化部50、第一透光部10及第二透光部30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简化壳体100的组装工艺,使壳体100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光部10与辐致暗化部50之间,第二透光部30与辐致暗化部50之间均不具有相界面,换言之,第一透光部10与辐致暗化部50之间,第二透光部30与辐致暗化部50之间均不存在胶合、拼接、熔接等工艺界面。这样可以使得壳体100的一体化结构更强,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受到外力、摩擦或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所述辐致暗化部50、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不易分离或脱落,从而使得壳体100具有更高的寿命。本申请术语“相界面”指物质的两相之间密切接触的过渡区,或者物质相与相的分界面。相界面包括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和固-固五种不同的界面。

可选地,本申请术语“辐致暗化部50”指材料经过辐射后,材料暗化、透光率降低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0可以应用于带有ppg健康检测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血氧监测仪、心率检测仪、脉搏检测仪等具有健康检测例如心率检测、脉搏检测等功能的设备。本申请的壳体100可以为不限于为智能手表的后壳、智能手环的后壳、血氧监测仪的检测部件的外壳、心率检测仪的检测部件的外壳、脉搏检测仪的检测部件的外壳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0包括所述辐致暗化部50、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所述第一透光部10、所述第二透光部30及所述辐致暗化部50具有相同的原料组分,辐致暗化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及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具有更好的结合性,在制备壳体时,辐致暗化部50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形成,不仅适用于树脂材料,还可以适用于无机材料(例如玻璃、陶瓷、透明单晶等),从而使得壳体100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经长时间使用也不易损坏或刮花,从而使得壳体100具有更高的寿命。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大于10%;具体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1%、20%、30%、40%、50%、60%、70%、80%、90%、95%、98%等。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越大越好,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越大,光线在经过第一透光部10时的损耗就越小,使用该壳体100的电子设备的检测准确率和精度就越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大于等于90%,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90%、92%、94%、95%、96%、98%、99%等,这样可以更好的减少光线经过第一透光部10时的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较低时,可以通过算法、软件计算、提高发光器出射光线的强度和亮度等,补偿或者修正第一透光部10透光率较低对光线造成的损耗,降低电子设备的检测误差。

可选地,第一透光部10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为1个、2个、3个、4个、5个等,具体数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大于10%;具体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1%、20%、30%、40%、50%、60%、70%、80%、90%、95%、98%等。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越大越好,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越大,光线在经过第二透光部30时的损耗就越小,使用该壳体100的电子设备的检测准确率和精度就越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大于等于90%,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90%、92%、94%、95%、96%、98%、99%,这样可以更好的减少光线经过第二透光部30时的损耗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较低时,可以通过算法、软件计算、提高发光器出射光线的强度和亮度等,补偿或者修正第二透光部30透光率较低对光线造成的损耗,降低电子设备的检测误差。

可选地,第二透光部30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为1个、2个、3个、4个、5个等,具体数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第二透光部30的数量与第一透光部1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可选地,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均匀分布于壳体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与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与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透光部10或第二透光部30中的至少一个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透光部10或多个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可以不同,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发光器出射光线的颜色、强度,使多个第一透光部10、或多个第二透光部30具有不同的透光率,例如,当发光器的出射光线的强度较高时,则可以降低该发光器对应的第一透光部10或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当发光器的出射光线的强度较高弱,则可以提高该发光器对应的第一透光部10或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

可选地,对波长为400nm至8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50%;具体地,对波长为400nm至8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0%、30%、20%、15%、10%、8%、3%、3%、1%等。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越小,进入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越不容易通过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电子设备的检测准确率和精度就越高。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波长为400nm至8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15%,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进入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通过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提高电子设备的检测准确率和精度。

可选地,对波长为400nm至12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80%;具体地,对波长为400nm至12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80%、70%、60%、50%、30%、20%、15%、10%、8%、3%、3%、1%等。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越小,进入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越不容易通过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电子设备的检测准确率和精度就越高。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波长为400nm至12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20%,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进入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通过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提高电子设备的检测准确率和精度。

可选地,对波长为400nm至8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一个或多个的透光率的30%;换言之,对波长为400nm至8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的30%,或者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的30%,或者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的30%且小于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的30%。具体地,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一个或多个的透光率的30%、25%、20%、15%、10%、5%、3%等。

例如,当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均为90%时,则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27%,具体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7%、25%、20%、15%、10%、5%、3%等。

可选地,对波长为400nm至12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透光率的80%;换言之,对波长为400nm至12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的80%,或者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的80%,或者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的80%且小于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的80%。具体地,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一个或多个的透光率的80%、70%、60%、50%、40%、30%、25%、20%、15%、10%、5%、3%等。

例如,当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均为90%时,则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72%,具体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72%、65%、50%、40%、30%、20%、15%、10%、5%、3%等。

可选地,对波长为400nm至8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一个或多个的透光率的10%;对波长为400nm至1200nm的光线,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透光率的20%。

请再次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辐致暗化部50包括本体部51及挡光子部53,所述挡光子部53分布于所述本体部51内,用于吸收或散射光线,以防止进入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光线和进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通过所述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挡光子部53均匀分布于所述本体部51内。辐致暗化部50包括挡光子部53,从而使得进入辐致暗化部50的光线可以被挡光子部53吸收或散射等,防止进入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光线和进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通过所述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本体部51中挡光子部53的数量越多,则辐致暗化部50的挡光效果越好。同时,挡光子部53可以通过对基材进行辐射等方法形成,这样使得形成辐致暗化部50的基材可以和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一体成型,且通过相同的材料或原料组分制得,再通过基材对应的部分进行辐射,形成辐致暗化部50,以使所述辐致暗化部50、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不具有相界面,具有更好的一体性。

本申请术语“挡光子部53”指材料中对可见光、红外光产生选择性吸收或散射的缺陷。缺陷包括晶体缺陷(又称色心)和材料缺陷。本申请术语“色心”指材料中对可见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缺陷。晶体缺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原子间隙、填隙、位错缺陷、离子空位、空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缺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硅氧缺陷、铝氧缺陷、氧空位、氧填隙。材料缺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纳米金属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空洞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辐致暗化部50可以通过但不限于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形成:

1)将基材(例如蓝宝石)置于辐射源下进行辐照,以使得基材内部形成均匀分布于基材的色心,从而使其对不同波段的光具有吸收作用;或者

2)将基材(例如石英玻璃)通过激光诱导,使得基材内部形成均匀分布于基材的纳米金属颗粒,从而使其对不同波段的光具有吸收作用;或者

3)将基材(例如石英玻璃)通过飞秒激光在基材内部打出的空洞,从而使其对光具有散射作用。

可选地,辐致暗化部50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为1个、2个、3个、4个、5个等,具体数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请再次参见图1至图3,可选地,所述辐致暗化部50环绕所述第一透光部10或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换言之,当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均为一个时,所述辐致暗化部50可以环绕第一透光部10、或环绕第二透光部30、或环绕第一透光部10且环绕第二透光部30设置。当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均为多个时,辐致暗化部50可以环绕多个第一透光部10、多个第二透光部30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当第一透光部10为一个,第二透光部30为多个时,辐致暗化部50可以环绕第一透光部10、多个第二透光部30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辐致暗化部50也可以不环绕第一透光部10或第二透光部30,设置于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之间。相较于所述辐致暗化部50设置于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之间而言,所述辐致暗化部50环绕所述第一透光部10或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可以具有更好的挡光效果。

具体地,在图1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0的数量为5个,辐致暗化部50的数量为5个,第二透光部30的数量为一个,5个第一透光部10间隔设置,辐致暗化部50环绕第一透光部10设置并与第一透光部10连接,且一一对应,第一透光部10设置于5个辐致暗化部50之间的间隙,且连接每个辐致暗化部50。在图2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0的数量为5个,第二透光部30的数量为四个,辐致暗化部50的数量为1个,其中一个第一透光部10设置于中间,其它4个第一透光部10与4个第二透光部30交替设置,且分别环绕中间的第一透光部10设置,辐致暗化部50设置于第一透光部10及第二透光部30之间的间隙,并分别与第一透光部10及第二透光部30连接。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0的数量为1个,第二透光部30的数量为8个,辐致暗化部50的数量为1个,8个第二透光部30间隔且环绕第一透光部10设置,辐致暗化部50设置于第一透光部10与第二透光部30之间的间隙且分别与第一透光部10及第二透光部30连接。此外,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辐致暗化部50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关系,在本申请的指导思想下,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结构和需求做其它变形和设计,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51包括第一子本体511及第二子本体513,所述挡光子部53分布于所述第一子本体511及第二子本体513,所述第一子本体51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所述第二子本体513自所述第一子本体511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一子本体5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本体513环绕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所述第二子本体513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围合成第一收容空间512,所述第二子本体513与所述第二透光部30围合成第二收容空间514;所述第一收容空间512用于收容发光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514用于收容光接收器。当本申请的壳体100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发光器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512,电子设备的光接收器设置于第二收容空间514。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之间可以通过第二子本体513进行遮光,防止发光器出射的光线未经生命体(例如人体)的反射直接进入光接收器,影响电子设备检测的准确率和精度。另外,将用于遮挡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之间的挡光件集成到壳体100中,使得电子设备的一体化更强,还可以防止挡光件与壳体100连接处的漏光现象,使得电子设备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此外,减少了挡光件的制备和组装过程,可以进一步简化电子设备的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子本体511与第二子本体513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原料组分包括无机玻璃的原料组分、透明单晶的原料组分、透明陶瓷的原料组分、热塑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当壳体100的原料组分包括无机玻璃的原料组分、透明陶瓷的原料组分时,可以使得壳体100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从而使得壳体100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也不用刮花、损坏,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无机玻璃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微晶玻璃、石英玻璃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透明单晶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蓝宝石、红宝石、钛宝石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热塑性树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原料组分还包括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可以使得壳体100的辐致暗化部50在形成时,可以形成更多的色心,以使得辐致暗化部50具有更低的透光率,从而具有更好的挡光效果,可以更好的防止进入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进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通过所述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

可选地,所述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稀土元素在所述壳体100中以卤化物、氢氧化物、氧化物或稀土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存在。换言之,所述壳体100的原料组分包括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钷、氧化钐、氧化铕、氧化钆、氧化铽、氧化镝、氧化钬、氧化铒、氧化铥、氧化镱、氧化镥、氧化钪、氧化钇、卤化镧、卤化铈、卤化镨、卤化钕、卤化钷、卤化钐、卤化铕、卤化钆、卤化铽、卤化镝、卤化钬、卤化铒、卤化铥、卤化镱、卤化镥、卤化钪、卤化钇、氢氧化镧、氢氧化铈、氢氧化镨、氢氧化钕、氢氧化钷、氢氧化钐、氢氧化铕、氢氧化钆、氢氧化铽、氢氧化镝、氢氧化钬、氢氧化铒、氢氧化铥、氢氧化镱、氢氧化镥、氢氧化钪、氢氧化钇、镧离子、铈离子、镨离子、钕离子、钷离子、钐离子、铕离子、钆离子、铽离子、镝离子、钬离子、铒离子、铥离子、镱离子、镥离子、钪离子、钇离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钪、钇、铥、镱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稀土元素为这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形成辐致暗化部50进行辐射时,对辐射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形成的辐致暗化部50具有更好的挡光效果,且这几种稀土元素的成本较低,可以进一步降低壳体100的制备成本。

可选地,所述稀土元素的重量为所述壳体100总重量的0.01%至10%;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01%、0.1%、0.3%、0.5%、0.8%、1%、1.5%、2%、2.5%、3%、3.5%、4%、4.5%、5%、6%、7%、8%、9%、10%等。当稀土元素的含量过低时,则辐致暗化部50形成时,对于色心数量的增加不明显,换言之,稀土元素的含量过低时,对于辐致暗化部50挡光效果的提升不明显;当稀土元素的含量过高时,稀土离子的本征吸收会大幅降低第一透光部10和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而且稀土元素含量过高时会大幅增加器件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壳体100的原料组分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时,换言之,当形成壳体100的基材为玻璃或透明陶瓷时,所述稀土元素的重量为所述壳体100总重量的0.01%至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壳体100的原料组分包括热塑性树脂时,所述稀土元素的重量为所述壳体100总重量的0.01%至10%。

请参见图6及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100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可以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壳体100的制备,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s201,提供透光基材101,所述透光基材101包括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及连接部50’,所述连接部50’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之间,所述连接部50’、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为一体结构;以及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50’、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具有相同的原料组分。可选地,所述连接部50’、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为一体结构,第一透光部10与连接部50’之间,第二透光部30与连接部50’之间均不具有相界面。换言之,所述连接部50’、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均为一体结构的透光基材101上的一部分或的一个区域。

可选地,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及连接部50’在同一制程中形成,换言之,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及连接部50’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形成。

可选地,透光基材10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无机玻璃基材、透明单晶基材、透明陶瓷基材、热塑性树脂基材等。无机玻璃基材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微晶玻璃基材、石英玻璃基材等。透明单晶基材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蓝宝石基材、红宝石基材、钛宝石基材等。热塑性树脂基材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材、聚碳酸酯(pc)基材、聚苯乙烯(ps)基材、聚乙烯(pe)基材、聚丙烯(pp)基材、聚氯乙烯(pvc)基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基材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基材101包括稀土元素。当透光基材101包括稀土元素时,所述稀土元素可以通过但不限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入:

1)当透光基材101为玻璃、透明陶瓷时,可以在熔化或者成型前,将稀土元素的卤化物、氢氧化物、氧化物或稀土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入石英玻璃或透明陶瓷的原料组分中。

2)当透光基材101为透明单晶时,则可以在透明单晶石晶体生长前,掺入稀土氧化物。

3)稀土元素在透光基材101中以稀土离子形式存在时,也可以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将稀土离子引入透光基材101中。

4)当稀土元素以稀土氧化物存在时,可以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将稀土离子引入透光基材101中,再将注入透光基材101的稀土离子氧化形成稀土氧化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下述采用辐射源对所述连接部50’进行辐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s201’,采用掩膜板20对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进行遮挡,以防止进行辐射时,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被暗化(换言之,透光率降低)。例如,当需要制备图1的壳体时,则采用如图7所示的掩膜板20对所述透光基材101进行遮挡。又例如,当需要制备图2的壳体时,则采用如图8所示的掩膜板20对所述透光基材101进行遮挡。再例如,当需要制备图3的壳体时,则采用如图9所示的掩膜板20对所述透光基材101进行遮挡。

可选地,掩膜板2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铅板、不锈钢板、铝板、铜板等辐射阻隔材料制得的板材。

s202,采用辐射源对所述连接部50’进行辐射,以使所述连接部50’形成辐致暗化部50。

具体地,采用辐射源对连接部50’进行辐射,以使得所述连接部50’内发生辐射暗化效应(radiation-induceddarkening)产生挡光子部53,形成辐致暗化部50,所述辐致暗化部50包括本体部51及分布于所述本体部51的挡光子部53,所述挡光子部53可以对光产生吸收或散射作用,以防止进入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进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通过所述辐致暗化部50进行窜光。本申请术语“辐射暗化效应”指采用辐射源对材料进行处理,使其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光性大幅度降低的现象。

具体地,所述第一透光部10、所述第二透光部30及所述辐致暗化部50具有相同的原料组分,所述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的透光率且小于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透光率。

可选地,当所述透光基材101为无机玻璃基材、透明单晶基材或透明陶瓷基材时,所述辐射源可以为但不限于为x射线,伽马射线(γ射线)、阿尔法射线(α射线)、贝塔射线(β射线)、电子束、离子束、中子束、激光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所述透光基材101为热塑性树脂基材时,所述辐射源可以为但不限于为x射线,伽马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电子束、离子束、中子束、激光、紫外光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不同的辐射源进行辐射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挡光子部53,从而使得得到的辐致暗化部50具有不同的可见红外光透过率曲线,可以通过基材和辐射源的选择,使得壳体100的辐致暗化部50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具有更多的外观色彩,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选地,辐射的方式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脉冲辐射、连续辐射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不同的辐射方式可以使基材产生不同种类的挡光子部53及不同浓度的挡光子部53,可以通过控制辐射方式,对壳体100辐致暗化部50的可见红外光透过率曲线进行控制。例如,在石英玻璃中,脉冲辐射主要产生自捕获空穴中心(sth),而连续辐射主要产生非桥氧空位中心(nbohc)。

可选地,所述辐射总剂量为0.1kgy至20kgy(千戈瑞,1gy=1j/kg);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1kgy、0.5kgy、1kgy、20kgy、3kgy、5kgy、8kgy、10kgy、12kgy、25kgy、18kgy、20kgy等。当辐射总剂量太小时,则形成的辐致暗化部50的挡光子部53较少,遮光效果不好;辐射总剂量越大,挡光子部53的浓度越高,则形成的辐致暗化部50的遮光效果越好,但当辐射总剂量大于20kgy时,对于形成的辐致暗化部50的遮光效果不会再有明显的提升。本申请术语“辐射总剂量”指单位质量物体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辐射剂量率为1mgy/s至10gy/s;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mgy/s、10mgy/s、50mgy/s、100mgy/s、300mgy/s、500mgy/s、600mgy/s、800mgy/s、1gy/s、3gy/s、5gy/s、8gy/s、10gy/s等。辐射剂量率过低时,形成的挡光子部53少,辐致暗化部50的遮光效果不好,且达到相同总剂量的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辐射剂量率越高,产生的挡光子部53越多,形成的辐致暗化部50的遮光效果越好,但是辐射剂量率越高,成本越高。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剂量率为500mgy/s至10gy/s,这样既可以得到满足遮光要求的辐致暗化部50,又可以尽可能的缩短辐射所需要的时间。本申请术语“辐射剂量率”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剂量。

可选地,辐射时的环境温度可以为15℃至80℃;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5℃、20℃、30℃、40℃、50℃、60℃、70℃、80℃等。高温会消除透光基材101内部的缺陷(挡光子部53)。当辐射总剂量和辐射剂量率相同时,温度越高,产生的缺陷浓度(挡光子部53浓度)越小,暗化效果越差(遮光效果)。

可选地,辐射可以在空气、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氩气等)氛围中。

可选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透光基材101为石英玻璃时,连接部50’进行辐射后,可以形成硅氧色心,换言之,辐致暗化部50包括硅氧色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透光基材101为蓝宝石时,连接部50’进行辐射后,可以形成铝氧色心,换言之,辐致暗化部50包括铝氧色心。

相关技术的双色注塑方法制得的壳体虽然也是一体的,但是,双色注塑形成的壳体的两个不同颜色部分是通过不同颜色的原料组分注塑形成的,两个不同颜色的部分之间具有相界面,从而使得制得的壳体的机械强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双色注塑只适用于热塑性树脂,不适用于无机材料,因此制得的壳体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均较差,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使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刮花,此外,热塑性树脂壳体使用一端时间后,易被氧化、发黄、或化学腐蚀(被汗液、化妆品、水分等腐蚀),从而影响可穿戴设备或电子设备的检测准确率和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0的制备方法,除了适用于热塑性树脂外,还可以适用于玻璃、透明单晶、陶瓷等无机材料,使得制得的壳体100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也不用刮花、损坏,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此外,制得的壳体100的一体性更强,不具有相界面,即使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基材,制得的壳体100也比现有的双色注塑等方法制得的壳体100具有更好的一体性,机械强度更好,耐磨性更强。再者,本申请制得的壳体100的辐致暗化部50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可以更好的屏蔽电磁波,因此,本申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制备电磁屏蔽材料。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0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的描述。

下述各实施例中的壳体100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提供石英玻璃作为基材,所述石英玻璃掺杂稀土元素镱离子(yb3+),镱离子的掺杂重量为石英玻璃重量的3%;其中,石英玻璃包括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及连接部50’,所述连接部50’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和所述第二透光部30之间;

2)采用铅板作为掩膜板遮蔽所述第一透光部10及所述第二透光部30;

3)于常温常压下,采用辐射源对所述连接部50’进行辐射,以使所述连接部50’形成辐致暗化部50,得到壳体100;其中,辐射源、辐射总剂量及辐射剂量率请参见下表1,得到的壳体100的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及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如下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第一透光部10、第二透光部30及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数据

由上表1可知,当辐射剂量率相同时,辐射总剂量越大,制得的壳体100的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越低,挡光效果越好。当辐射总剂量相同时,辐射剂量率越大,制得的壳体100的辐致暗化部50的透光率越低,挡光效果越好。

请参见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200,其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00;发光器210,设于所述壳体100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透光部10设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透光部10出射光线;以及光接收器230,与所述发光器210同侧且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30设置,用于接收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部10且被反射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所述光线。

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发光器210靠近第一透光部10设置可以理解为发光器210与第一透光部10对应设置;换言之,可以理解为发光器210出射的光线照射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并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透光部10。

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光接收器230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30设置可以理解为光接收器230与第二透光部30对应设置;换言之,可以理解为光接收器230可以接收发光器210出射的,且被反射进入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

工作时,可穿戴设备200的发光器210发出的光线穿过第一透光部10,到达人体皮肤后,被反射回来,穿过第二透光部30后传送至光接收器230进行感测。具体地,当发光器210发射的一定波长的光束(例如绿光)照射到皮肤表面时,光束将通过透射或反射方式传送到光接收器230,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皮肤肌肉和血液吸收的衰减作用,光接收器230监测到光的强度将减弱。人体的皮肤、骨骼、肉、脂肪等对光的反射是固定值,而毛细血管和动静脉则在心脏的作用下随着脉搏容积不停变大变小。当心脏收缩时,外周血容量最多、光吸收量也最大,光接收器230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小;而在心脏舒张时反之,光接收器230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大,进而使光接收器230接收到的光强度随之呈脉动性变化,同时,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系数,从而可以根据光接收器230检测到的反射光信号来对脉搏、血样等进行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发光器21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发光二极管灯(light-emittingdiode,led灯)、微发光二极管等(microled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灯(miniled灯或迷你led灯)等。发光器210可以包括红光发光单元、蓝光发光单元、绿光发光单元、红外发光单元、白光发光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换言之,发光器210可以发出红光、蓝光、绿光、红外光、白光以及他们任意之间混合颜色中的一种或多种。又换言之,可以通过控制各个发光单元的发光情况,控制发光器210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可选地,发光器210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为1个、2个、3个、4个、5个等,具体数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使发光器210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例如,当需要进行心率检测时,可以选用525nm波长的光源,因为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525nm吸收系数较大,采用波长525nm的光源可以使得心率的检测更为准确,更好的避免误差。又例如,当进行血氧检测时,可以选用660nm和940nm波长的光源,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660nm波长的光线的吸收系数差别最大,适合血氧浓度的检测;但是,脉搏在跳动时,人体皮肤组织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或扩张,这些会引入新的光程差。660nm和940nm的光程差匹配较好,可近似认为相等,在进行拟合计算时,可通过两者比值直接消除光程差带来的影响。

可选地,光接收器23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光电二极管接收传感器(photodiode,pd接收传感器)。光接收器2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2个、3个、4个、5个等。当光接收器230和发光器210的数量均为一个时,光接收器230与发光器210间隔设置。当光接收器230的数量为多个,发光器210的数量为一个时,多个光接收器230间隔设置,且环绕发光器210设置。当光接收器230和发光器210的数量均为多个时,光接收器230与发光器210交替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光接收器230均匀或对称设置在发光器210的周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光接收器230不均匀设置在发光器210的周围。当光接收器230的数量为多个时,发光器210射出的光线被反射射入光接收器230后,可以有更多的光线被光接收器230接收,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200检测的误差,提高可穿戴设备200检测的准确率和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还包括:聚光透镜250,所述聚光透镜250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与所述光接收器230之间,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所述光线聚集于所述光接收器230,以提高可穿戴设备200的检测准确率及精度。

可选地,聚光透镜25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光学透镜、菲涅尔透镜等。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还包括:腕带260,所述腕带260连接于所述壳体100,用于将所述可穿戴设备200套设于目标对象(例如手腕)上。

可选地,所述腕带260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两条。当所述腕带260为一条时,所述腕带26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100的相对两端,以使所述腕带260与所述壳体100围合成穿戴槽(图未示),以套设于目标对象上。当所述腕带260为两条时,两条腕带260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100的相对两端,两条所述腕带260远离所述壳体100的端部扣合,以使所述腕带260与所述壳体100围合成穿戴槽,以套设于目标对象上。

请一并参见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还包括:显示组件270,所述显示组件270与所述壳体100围合成容置空间201,所述发光器210与所述光接收器230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01内;处理器290,所述处理器290分别与所述显示组件270、所述发光器210及所述光接收器23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显示组件270进行显示,并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器210出射所述光线,并控制所述光接收器230接收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部10且被反射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所述光线,同时根据所述发光器210出射的光线以及所述光接收器230接收到的光线获取目标对象血压、血氧、脉搏等数据;以及存储器280,所述存储器280与所述处理器290电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290运行所需的程序代码,控制显示组件270工作所需的程序代码、控制发光器210及光接收器230工作所需的程序代码、显示组件270的显示内容等。

可选地,处理器29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用处理器290,其中,通用处理器290可以是能够处理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290(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290、微控制器、主处理器290、控制器以及asic等等。处理器290用于执行各种类型的数字存储指令,例如存储在存储器280中的软件或者固件程序,它能使计算设备提供较宽的多种服务。

可选地,存储器28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280(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280(randomaccessmemory,ram);存储器28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280(non-volatilememory,nvm),例如只读存储器280(read-onlymemory,rom)、快闪存储器280(flashmemory,fm)、硬盘(hard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28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280的组合。

请参见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其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00;发光器310,设于所述壳体100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透光部10设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透光部10出射光线;以及光接收器330,与所述发光器310同侧且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30设置,用于接收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部10且被反射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所述光线。

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发光器310靠近第一透光部10设置可以理解为发光器310与第一透光部10对应设置;换言之,可以理解为发光器310出射的光线照射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并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透光部10。

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光接收器330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30设置可以理解为光接收器330与第二透光部30对应设置;换言之,可以理解为光接收器330可以接收发光器210出射的,且被反射进入第二透光部30的光线。

工作时,电子设备300的发光器310发出的光线穿过第一透光部10,到达人体皮肤后,被反射回来,穿过第二透光部30后传送至光接收器330进行感测。具体地,当发光器310发射的一定波长的光束(例如绿光)照射到皮肤表面时,光束将通过透射或反射方式传送到光接收器330,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皮肤肌肉和血液吸收的衰减作用,光接收器330监测到光的强度将减弱。人体的皮肤、骨骼、肉、脂肪等对光的反射是固定值,而毛细血管和动静脉则在心脏的作用下随着脉搏容积不停变大变小。当心脏收缩时,外周血容量最多、光吸收量也最大,光接收器330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小;而在心脏舒张时反之,光接收器330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大,进而使光接收器330接收到的光强度随之呈脉动性变化,同时,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系数,从而可以根据光接收器330检测到的反射光信号来对脉搏、血样等进行检测。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300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手机、平板电脑,还可以包括具有健康检测例如心率检测、脉搏检测等功能的设备,例如血氧监测仪、心率检测仪、脉搏检测仪等。

关于发光器310和光接收器330的详细描述,请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还包括:聚光透镜350,所述聚光透镜350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30与所述光接收器330之间,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所述光线聚集于所述光接收器330,以提高电子设备300的检测准确率及精度。

可选地,聚光透镜35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光学透镜、菲涅尔透镜等。

请一并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还包括:显示组件370,所述显示组件370与所述壳体100围合成容置空间301,所述发光器310与所述光接收器330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301内;处理器390,所述处理器390分别与所述显示组件370、所述发光器310及所述光接收器33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显示组件370进行显示,并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器310出射所述光线,并控制所述光接收器330接收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部10且被反射入所述第二透光部30的所述光线,同时根据所述发光器310出射的光线以及所述光接收器330接收到的光线获取目标对象血压、血氧、脉搏等数据;以及存储器380,所述存储器380与所述处理器390电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390运行所需的程序代码,控制显示组件370工作所需的程序代码、控制发光器310及光接收器330工作所需的程序代码、显示组件370的显示内容等。

关于处理器390和存储器380的详细描述,请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