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盘以及应用该发热盘的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4633发布日期:2022-02-07 23:04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盘以及应用该发热盘的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盘以及应用该发热盘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设备根据加热介质不同、加热原理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燃气取暖设备、电加热取暖设备、锅炉取暖设备、电壁挂炉取暖,目前现有的电加热取暖器内部加热管在工作时会产生较红光,并且随着电流的大小红光的大小也有所不同,使用时红光会影响到正在取暖的人,现发明一种发热盘以及应用该发热盘的取暖器,该发热盘发热时不会产生红光,从而使应用该发热盘的取暖器在工作时也不会发出红光影响到使用者。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盘以及应用该发热盘的取暖器,该设计方案具备发热盘发热时不会产生红光,从而使应用该发热盘的取暖器在工作时也不会发出红光影响到使用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加热取暖器内部加热管在工作时会产生较红光,并且随着电流的大小红光的大小也有所不同,使用时红光会影响到正在取暖的人的问题。
4.一种发热盘,包括发热盘,圆柱导体的盘身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圆柱导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塑料圈,塑料圈的内壁绕圆周设有加固板,塑料圈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槽,卡槽的内腔固定插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板身的外侧绕圆周设有两个尼龙支架,尼龙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铁铬镍丝绕线组;连接板板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次性热熔断器,一次性热熔断器的一侧与尼龙支架上的铁铬镍丝绕线组中一根铁铬镍丝相互连接;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限温器。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塑料圈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内腔设有辅助固定杆,辅助固定杆远离塑料圈的一侧与尼龙支架之间固定连接,辅助固定杆远离尼龙支架的一侧与圆柱导体之间活动连接。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辅助固定杆能辅助固定围绕在塑料圈周围的尼龙支架。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圆柱导体的盘身上绕圆周等距离设有凸块,该凸块靠近尼龙支架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插槽槽身的内腔与辅助固定杆靠近圆柱导体的一侧活动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能将圆柱导体与尼龙支架之间相互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尼龙支架的一侧与卡槽左侧底部的外壁固定连接,而尼龙支架的另一侧环绕过塑料圈的外侧从连接板贯穿于卡槽右侧的顶部的外壁,且尼龙支架右侧的架身与尼龙支架上最左侧的铁铬镍丝绕线组上的铁铬镍丝相互套接在一
起。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铁铬镍丝绕线组能围绕在圆柱导体的周围形成一个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尼龙支架架身的顶部与底部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齿槽,铁铬镍丝绕线组上的每一个铁铬镍丝均以环形卡在每个齿槽上。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能固定住铁铬镍丝绕线组上的每个铁铬镍丝。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发热盘从俯视角度看其半径为8毫米,铁铬镍丝绕线组正面的长度为3毫米。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铁铬镍丝绕线在发热时不会产生红光。
15.一种取暖器,包括半月形固定架,半月形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半月形固定架的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远离半月形固定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圆形塑料盒,圆形塑料盒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笼。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圆形塑料盒盒身内壁中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杆身远离圆形塑料盒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板,固定圆板的背部设有风机,发热盘固定连接于该固定圆板正面的中央。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风机吹出的风能将发热盘上的热量吹出。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底座底部正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发热盘以及风机之间电连接。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方便使用者控制该取暖器的温度。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塑料圈顶部设计的连接板,能使尼龙支架可以环绕在塑料圈的外侧,同时通过连接板上设计的限温器能限制该发热盘最大发出的热量,从而防止过高的温度让该发热盘损坏,再通过一次性热熔断器与连接件以及铁铬镍丝绕线组之间的结构设计,能有效的起到在出现电流过载时可以自动短路,从而起到保护发热盘的作用,再通过铁铬镍丝绕线组与尼龙支架以及圆柱导体之间的结构设计,能使该发热盘在发热时不会出现红光。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半月形固定架与转轴以及圆形塑料盒之间的结构设计,能使圆形塑料盒可以在半圆形固定架的中央进行旋转,再通过固定杆与固定圆板以及风机和发热盘之间结构设计,能使发热盘发出的热量可以被风机从圆形塑料盒内吹出来,从而达到了应用该发热盘的取暖器在工作时也不会发出红光影响到使用者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盘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盘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暖器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形塑料盒正面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圆柱导体;2、铁铬镍丝绕线组;3、尼龙支架;4、限温器;5、卡槽;6、连接板;
7、连接件;8、一次性热熔断器;9、辅助固定杆;10、加固板;11、塑料圈;12、插槽;13、通孔;14、半月形固定架;15、转动轴;16、圆形塑料盒;17、防护笼;18、底座;19、温度控制器;20、固定圆板;21、风机;2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30.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请参阅图1,图2,一种发热盘,包括圆柱导体1,圆柱导体1的盘身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3,圆柱导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塑料圈11,塑料圈11的内壁绕圆周设有加固板10,塑料圈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槽5,卡槽5的内腔固定插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板身的外侧绕圆周设有两个尼龙支架3,尼龙支架3上固定连接有铁铬镍丝绕线组2;连接板6板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7,连接件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次性热熔断器8,一次性热熔断器8的一侧与尼龙支架3上的铁铬镍丝绕线组2中一根铁铬镍丝相互连接;连接板6上固定连接有限温器4。
32.塑料圈11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内腔设有辅助固定杆9,辅助固定杆9远离塑料圈11的一侧与尼龙支架3之间固定连接,辅助固定杆9远离尼龙支架3的一侧与圆柱导体1之间活动连接,该设计有益于辅助固定杆9能辅助固定围绕在塑料圈11周围的尼龙支架3。
33.圆柱导体1的盘身上绕圆周等距离设有凸块,该凸块靠近尼龙支架3的一侧开设有插槽12,插槽12槽身的内腔与辅助固定杆9靠近圆柱导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该设计有益于能将圆柱导体1与尼龙支架3之间相互连接。
34.尼龙支架3的一侧与卡槽5左侧底部的外壁固定连接,而尼龙支架3的另一侧环绕过塑料圈11的外侧从连接板6贯穿于卡槽5右侧的顶部的外壁,且尼龙支架3右侧的架身与尼龙支架3上最左侧的铁铬镍丝绕线组2上的铁铬镍丝相互套接在一起,该设计有益于铁铬镍丝绕线组2能围绕在圆柱导体1的周围形成一个圆。
35.尼龙支架3架身的顶部与底部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齿槽,铁铬镍丝绕线组2上的每一个铁铬镍丝均以环形卡在每个齿槽上,该设计有益于能固定住铁铬镍丝绕线组2上的每个铁铬镍丝。
36.发热盘从俯视角度看其半径为8毫米,铁铬镍丝绕线组2正面的长度为3毫米,该设计有益于铁铬镍丝绕线组2在发热时不会产生红光。
37.请参阅图3,图4,一种取暖器,包括半月形固定架14,半月形固定架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8,半月形固定架14的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远离半月形固定架1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圆形塑料盒16,圆形塑料盒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笼17。
38.圆形塑料盒16盒身内壁中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2,固定杆22杆身远离圆形塑料盒1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板20,固定圆板20的背部设有风机21,圆柱导体1固定连接于该固定圆板20正面的中央,该设计有益于风机21吹出的风能将圆柱导体1上的热量吹出。
39.底座18底部正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温度控制器19,温度控制器19与圆柱导体1以及风机21之间电连接,该设计有益于方便使用者控制该取暖器的温度。
4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工作人员启动温度控制器19时,电流会从连接板6上进入到发热盘内,同时电流会从连接板6上经过与之连接的一次性热熔断器8,如果电流没有超出预定值则会进入到铁铬镍丝绕线组2,从而使塑料圈11上两个铁铬镍丝绕线组2内的铁铬镍丝因电流形成的回路开始发热,由于铁铬镍丝绕线组2上的铁铬镍丝长度为3毫米使铁铬镍丝发热时不会产生红光,并且通过塑料圈11环绕在圆柱导体1的周围能使其形成封闭的风道,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风机21使其开始工作,使风机21可以将圆柱导体1上发散出的热量从圆形塑料盒16内吹出,让使用者可以进行取暖。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