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9453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显示模块等收纳对象物保持在壳体内的结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在单面具有开口的盒状的底座上收纳并固定背光源单元的结构。该结构中,通过使形成于底座侧的卡合孔与形成于背光源单元侧的卡合突部卡合来进行固定。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将液晶显示单元放置于设置在前盖板背面的放置凹部中,并在该状态下使液晶固定板与液晶显示单元的背面相抵接来进行固定。该电子设备中还将设置在液晶固定板上的卡合突部和卡合孔与设置在放置凹部的包围液晶显示单元的周壁部上的卡合孔和卡合突部卡合固定。
[0003]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组装结构,其将显示面板收纳在显示面板支承框中,利用显示面板压板从其表面侧将显示面板固定于显示面板支承框内。该结构中,在显示面板支承框上形成有卡合突部(卡合突部),在显示面板压板上开有卡合孔,且在一个侧面的卡合孔上形成有按压片。若将显示面板放置在显示面板支承框中并盖上显示面板压板,则显示面板支承框的卡合突部与卡合孔卡合。此时,显示面板压板因按压片的弹力而被压向一侧,因而不会出现滑脱,能防止卡合突部与卡合孔的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实开平7 —1443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 — 39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实开平5 — 277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在以专利文献1、2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在对显示面板单元等收纳对象物进行收纳的壳体构件、以及以收纳于壳体构件的状态对收纳对象物进行固定的固定用构件上均设置卡合突部和卡合孔,并通过使它们卡合来固定壳体构件和固定用构件。该结构虽然能通过例如将卡合突部与卡合孔的开口边缘部卡合这样简单的操作来进行固定,但具有若施加振动等外力则卡合突部与卡合孔的卡合容易脱离这样的缺点。特别是,由于收纳对象物的质量越大,则越发显著地容易脱离,因此若仅通过卡合突部和卡合孔进行卡合固定,可靠性较低。
[0006]此外,也考虑如专利文献3那样由按压片来对利用卡合突部和卡合孔所进行的卡合固定进行辅助,但由于固定得较为牢固,因此一旦进行过组装后,分解较为困难。
在电子设备的生产线上,需要对组装后的产品内部进行检测,并进行各种修正,此时需要再次对产品进行分解。该情况下,若利用按压片来牢固地进行固定,则可能无法进行分解作业,或者可能会延长作业时间。
[0007]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容易组装和分解且能牢固地保持收纳对象物的电子设备。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0008]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收纳对象物;收纳部,该收纳部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开口,并在由开口的侧壁所围成的空间内收纳收纳对象物;第一构件,该第一构件组装于收纳部以覆盖收纳对象物;以及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组装于收纳部以覆盖第一构件,第一构件被卡合定位到收纳部的相对的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中的第二侧壁部,并被卡合固定到第一侧壁部,从而组装于收纳部,第二构件被卡合定位到第一侧壁部,并被卡合固定到第二侧壁部,从而组装于收纳部。
发明效果
[0009]根据本发明,具有容易组装和分解且能牢固地保持收纳对象物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l(a)、(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电子设备的图。
图2(a)、(b)是实施方式I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3(a)、(b)、(c)、(d)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预保持构件的组装步骤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预保持构件上形成的施力构件的剖面立体图。
图5(a)、(b)、(C)是示出使预保持构件与收纳有显示模块的框状收纳构件卡合固定的结构体的图。
图6是示出在图5的预保持构件上放置基板后的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7(a)、(b)、(c)、(d)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固定用构件的组装步骤的图。
图8(a)、(b)是示出组装有固定用构件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9是图8(a)中在A-A线处切断得到的剖视图。
图10(a)、(b)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固定用构件的卡合定位部以及卡合固定部的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12(a)、(b)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固定用构件的组装形态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固定用构件的卡合固定部的剖视图。
图14(a)、(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的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16(a)、(b)、(c)、(d)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预保持构件的组装步骤的图。
图17(a)、(b)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预保持构件与框状收纳构件的卡合结构的图。
图18(a)、(b)、(c)、(d)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预保持构件与框状收纳构件的卡合结构的图。
图19(a)、(b)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预保持构件上形成的施力构件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3的预保持构件上放置有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固定用构件的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框状收纳构件的卡合部的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固定用构件的卡合定位部的剖面放大图。
图24是将实施方式3的固定用构件卡合定位到框状收纳构件后的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25(a)、(b)是图24的区域F的剖面放大图。
图26(a)、(b)、(c)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固定用构件的组装步骤的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区域I的剖面放大图。
图29是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的剖面侧视图。
图30(a)、(b)是图29的区域G的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电子设备的图,图1(a)是正面侧立体图,图1(b)是背面侧立体图。本发明的电子设备I例如是导航装置等车载设备或带有显示器的音频设备。在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I中,具备框状收纳构件2、显示模块3、以及固定用构件4,显示模块3的显示面从框状收纳构件2的表面侧的开口部露出到外部。如图1(b)所示,固定用构件4是覆盖框状收纳构件2的背面侧以及一部分侧壁2a的构件。此外,电子设备I的内部电路经由从固定用构件4的背面侧露出的连接器5与外部电路连接。
[0012]图2是实施方式I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2(a)表示内置电子基板7的结构的电子设备I,图2(b)表不未内置电子基板7的结构的电子设备1A。如图2(a)所不,电子设备I中依次组装有框状收纳构件2、显示模块3、预保持构件6、电子基板7、固定用构件4。
[0013]电子设备I中,安装在电子基板7上的连接器5从固定用构件4的开口部4a露出到外部。如图2(b)所示,电子设备IA中依次组装有框状收纳构件2、显示模块3、预保持构件6、固定用构件4A。电子设备1、1A的不同点在于有无电子基板7,但本发明的特征结构是共通的。因此,下面主要对电子设备I进行说明。
[0014]框状收纳构件2是在表面侧和背面侧具有开口、且从背面侧的开口收纳显示模块3的收纳部。此外,在框状收纳构件2的表面侧的开口周缘上形成有为了放置显示模块3的周缘部而向开口的内方向伸出的设置延伸部。在框状收纳构件2的背面侧竖立设置有背面侧开口的侧壁2a,在该侧壁2a所形成的空间内收纳显示模块3。
[0015]另外,虽然示出了框状收纳构件2在表面侧具有用于使显示模块3的显示面向外部露出的开口且在背面侧具有用于收纳显示模块3的开口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为了对收纳对象物进行收纳而至少一个面具有开口、且能在由该开口的侧壁围成的空间内对收纳对象物进行收纳的结构的构件即可。
[0016]如图2(a)所示,显示模块3是收纳在框状收纳构件2中的收纳对象物。此外,显示模块3例如由液晶面板、等离子体面板、有机EL(电致发光)等构成。在电子设备I是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模块3是将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驱动电路、背光源等液晶显示所需的结构模块化而得到的。
[0017]如图2(a)所示,预保持构件6是组装于框状收纳构件2以覆盖显示模块3的第一构件。电子基板7是搭载连接器5的印刷基板。此外,固定用构件4是组装于框状收纳构件2以覆盖预保持构件6的第二构件。
[0018]图3(a)、(b)、(c)、(d)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预保持构件的组装步骤的图,按照图3(a)到图3⑷的顺序进行组装。图3中,假设框状收纳构件2中收纳有显示模块3。这里,如图3(a)所示,在预保持构件6中,主体部分、即板状部6a的一个端边上形成有卡合固定部6a,而在与之相对的端边上形成有定位用突部6c。此外,如图3(b)所示,在框状收纳构件2的侧壁部2a-2上形成有定位用的卡合孔2c。
[0019]在要将预保持构件6组装到框状收纳构件2的情况下,在框状收纳构件2的侧壁部2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