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led家用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34194阅读:来源:国知局
306芯片的第五引脚端连接,LNK306芯片的第六引脚端分别与LNK306芯片的第七引脚端、LNK306芯片的第一引脚端、LNK306芯片的第二引脚端、第六电容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七二极管的负极、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LNK306芯片的第三引脚端与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LNK306芯片的第四引脚端分别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八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第八电容的第一端、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本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感的第一端、第八电容的第二端、第七二极管的正极、第五电容的第二端、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后接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接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为本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 LNK306芯片。LNK306芯片在一片IC上面集成了一个700V的功率MOSFET、振荡器、简单的开/关控制电路、高压开关电流源、频率调制、逐周期的电流限制及过温保护电路。
[0024]如图2所示,CC2530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包括CC2530单片机电源电路和CC2530单片机电路,CC2530单片机电源电路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i^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和CC2530单片机,电源输出端分别与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第i^一电容的第一端和CC2530单片机的第二引脚端连接,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i^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CC2530单片机的第一引脚端接地,CC2530单片机的第三引脚端分别与第九电容的第一端、第十电容的第一端和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后再接电源输入端,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25]如图1所示,基于PWM的LED调光电路包括三极管、MOS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发光二极管,信号输出端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后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MOS管的栅极连接,三极管的源极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MOS管的漏极与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后再接电源端。
[0026]如图5所示,芯片的RF-P和RF-N引脚为天线接入引脚,Ml为天线接入端;为了节省模块以及控制板的空间尺寸,这里采用PCB天线设计。芯片的PlO?P17作为2位数码管模块的阴极驱动引脚;芯片的POO?POl作为2位数码管模块的阳极驱动引脚;芯片的P02作为4个LED灯指示灯的驱动引脚;芯片的P06作为按键AD输入;芯片的P03作为蜂鸣器控制引脚、P04作为继电器控制引脚。
[0027]如图6所示,为PWM驱动电路结构。PWM电路的特点是频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然而由于开关器件工作在高频通断状态,高频的快速瞬变过程本身就是一电磁骚扰源,它产生的EMI信号有很宽的频率范围,又有一定的幅度。
[002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LED家用灯,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管、LED驱动电路、12V直流电源电路、CC2530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和基于PWM的LED调光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驱动所述LED灯管,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瞬变电压抑制晶体管和多个发光二极管组合,电源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瞬变电压抑制晶体管的负极和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组合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瞬变电压抑制晶体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组合的负极连接,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组合为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LED家用灯,其特征在于:所述12V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LNK306芯片,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LNK306芯片的第五引脚端连接,所述LNK306芯片的第六引脚端分别与所述LNK306芯片的第七引脚端、所述LNK306芯片的第一引脚端、所述LNK306芯片的第二引脚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LNK306芯片的第三引脚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LNK306芯片的第四引脚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本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为本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LED家用灯,其特征在于:所述CC2530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包括CC2530单片机电源电路和CC2530单片机电路,所述CC2530单片机电源电路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i^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和CC2530单片机,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i^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CC2530单片机的第二引脚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CC2530单片机的第一引脚端接地,所述CC2530单片机的第三引脚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后再接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LED家用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PWM的LED调光电路包括三极管、MOS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发光二极管,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后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源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后再接电源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LED家用灯,包括LED灯管、LED驱动电路、12V直流电源电路、CC2530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和基于PWM的LED调光电路,LED驱动电路驱动LED灯管,电源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为基于物联网的LED家用灯,满足了对LED灯的需求,且其具备体积小﹑成本低﹑电流相对恒定的优点,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204442759
【申请号】CN201520040258
【发明人】李飞
【申请人】李飞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