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88582阅读:来源:国知局
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
[0031]其中,第一三极管Ql和第一电阻Rl组成开启电路。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电压大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导通电压,则所述第一三极管Ql导通,即所述开启电路开启,因此,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为所述开启电路的开启电压。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反接在电路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在其两端的电压达到使其击穿之前,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内阻非常高,使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被断路,从而使所述第一三极管Ql截止,当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两端电压使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均处于击穿状态时,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此时的内阻较小,此时所述开启电路的启动端的电压值等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l两端的电压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两端的电压之差,由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在反向击穿时的电压非常稳定,因此使所述开启电路的启动端的电压值稳定等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l两端的电压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两端的电压之差,通过设定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击穿电压,使所述第一二极管Dl两端的电压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两端的电压之差稳定在一个较小的值,进而使所述开启电路的开启电压稳定在一个较小的值。
[0034]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l和所述第二电阻R2均可以为可变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的另一固定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
[0035]通过改变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调节所述第一二极管Dl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两端的电压。
[0036]所述第一电阻Rl的阻值影响所述开启电路的开启电压,通过改变第一电阻Rl的阻值、第一二极管Dl的击穿电压和第二二极管D2的击穿电压,使所述开启电路的开启电压稳定在I?2V之间。
[0037]例如,假设供电电源为12V,所述LED灯组由三个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电压是3.1V,则LED灯组的电压为9.3V,则所述开启电路的恒定开启电压为1.5V。
[0038]因此,与现有技术的利用低压稳压芯片,达到开启电路的低开启电压的效果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两个二极管实现开启电路的低开启电压,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集成,有效降低了现有的开启电路中低开启电压装置的成本。
[0039]如图3所示的一种恒流驱动装置,包括:供电电源、LED灯组、开启电路、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供电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和所述LED灯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所述开启电路的启动端连接,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端和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0040]所述恒流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
[0041]所述开启电路包括达林顿管和第一电阻R1,所述达林顿管包括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与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
[004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将通过所述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组成的达林顿管代替图2中的第一三极管Q1,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图3描述的装置和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图1和图2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043]如图4所示的一种恒流驱动装置,包括:供电电源、LED灯组、开启电路、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供电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和所述LED灯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所述开启电路的启动端连接,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端和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0044]所述恒流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
[0045]所述开启电路包括场效应管VT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所述场效应管VT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VT的漏极与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VT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
[0046]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将所述场效应管VT代替图2中的第一三极管Ql,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图4描述的装置和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图1、图2和图3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0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LED灯组、开启电路、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供电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和所述LED灯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开启电路的启动端连接,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和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开启电路的启动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为可变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固定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为可变电阻,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均为稳压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为达林顿管,所述达林顿管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恒流驱动装置,属于电光源的电路装置领域,包括:供电电源、LED灯组、开启电路、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供电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和所述LED灯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开启电路的启动端连接,所述LED灯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和所述开启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流驱动装置,以有效降低现有的开启电路中低开启电压装置的成本。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204598363
【申请号】CN201520127041
【发明人】詹创发, 李国琪
【申请人】深圳快星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